饮食文化 老滋味   》 第26節:秦淮河畔"六華春"      周簡段 Zhou Jianduan

  秦淮河畔"六華春"
  十多年前,臺北市的南京東路開了一傢"南京六華春"餐廳,不知是懷念南京的"六華春",還是想回味一下南京的菜餚,該店自開張以來,生意一直很興隆。尤其是供應的南京板鴨、????水鴨、鹵味,雖談不上正宗,但在臺北飲食界堪稱一絶。這不由使我想起了以京蘇幫名菜佳餚著稱的南京"六華春"。
  猶如包含着六朝勝地春華之意的"六華春",座落在秦樓楚館櫛比的秦淮河畔,創業老闆名朱繼林,清末在此靠賣"櫃酒"(簡易酒店)發傢;後來古董商鬍某見該店生財有望,遂帶頭入股經營菜館。"六華春"正式開業後,就以正宗京蘇幫烹調技藝而聞名遐邇。所烹製的菜餚口感平和,鹹淡適中,講究色、香、味、形、器,註意保持原汁原味醇濃及京蘇幫口的鮮、香、穌、嫩的特色,所以當年每當華燈初上,門前車水馬竜,各界人士翩然而至。"六華春"的應招及廣告多為國民黨元老所書,後來的應招一直是名教授鬍小石手跡。
  在這些京蘇大菜珍饈美味中,該店的鬆子熏肉、芙蓉蝦球、清燉雞孚、燉菜核被譽稱"四大名菜"。傳統燉燜烤菜餚中的燉生敲、黃燜鴨、金腿燉腰酥、金陵圓子、貴妃雞翅、雞蓉鮑魚、金陵文烤及老鹵浸????水鴨,也早就膾炙人口,享譽海內外。還有那美譽"平地一聲雷"的口蘑鍋巴,更是號稱"天下第一菜"。
  據當年廚師介紹,芙蓉蝦球是選用鮮活的清水大蝦作原料,將蝦子斬頭去尾,擠出蝦仁洗淨瀝幹,拌以蛋清,熱油中一爆而成。如用小蝦則成了蝦米;炒時配齊佐料,下鍋衹能翻幾個身。蝦球的鮮嫩色彩,全靠廚師的火眼金睛來掌握。燉菜核是選用南京特有的矮腳黃青菜,這種菜葉短而肥,色翠質嫩,製時衹用其長約三寸的菜心二十四顆,削成橄欖形,交叉劃成十字狀,配以切成一寸五分長、三分寬的柳葉形雞脯、肉片,用蛋清、幹澱粉拌勻,分別入豬油微爆,待菜葉色呈鮮緑色、菜根白中透明、雞片起殼時撈起,將菜心頭嚮外、葉朝裏放入砂鍋排齊,再用鼕菇、鼕荀、火腿、雞脯片順序排成圓形,置於菜葉上,放進各種佐料後置旺火燉沸再用文火燜透,最後淋些雞油放上桌。衹見碧緑晶瑩的菜葉,你會疑為鮮貨:那調和的色彩令你越看越愛;即食,則鮮嫩油潤,入口酥爛,湯汁醇濃,味極鮮美,達斯文的食客也在不自覺之中連取數箸而不以為饕餮也。
  該店製作的????水鴨,嚮為南京正宗榜首,它是用肥膘的仔鴨精製而成,人稱該店????水鴨"炒????腌,老鹵復,吹得幹,焐得足,皮白肉紅骨頭綫"。成為鴨餚之上乘。另外該店製作的香酥鴨亦異常香脆,據稱這種鴨多炸一分鐘或少作一分鐘都是不合格的,達不到理想的色澤和酥脆。
  我曾經請教老廚師火候是如何掌握的,廚師笑答曰:"全憑眼力!"真是"慧眼識香脆"。
  "六華春"的京蘇名菜久享盛譽。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五院八部的官員、各界名流無不往之。如國民政府第一任行政院院長譚延■,是一位著名的美食傢,他常在公務之暇到"六華春"品嚐陳年花雕、京蘇大菜;著名的國學大師鬍小石,也常常喜歡邀請有才華的學生去"六華春"下館子,且在酒酣飯飽時,將長期研究積纍的知識、經驗一一傳授給得意門生。據當年廚師告之,西安事變結束後不久,蔣介石在陵園官邸宴請張學良,菜餚就是從"六華春"包送去的,當時席上還有孫科、張群、何應欽、宋子文、朱傢驊等軍政要員。蔣緯國也是"六華春"的常客,每當春深之後,他總喜歡來此品嚐燉生■、炒鱔糊之類。這時鱔魚肥膘鮮嫩,無論燉炒軟兜,都極為鮮美和富於營養。"六華春"鱔魚菜餚不下十種,都是下酒的佳餚。
  宋美齡與宋藹齡亦是"六華春"的老食客。記得一九四七年元宵節,宋美齡興之所至,邀約宋藹齡及孔傢公子和小姐等到夫子廟逛花燈市場,事前囑咐侍從到"六華春"預訂一桌酒席,但口味要清淡。"六華春"的廚師知道宋氏姐妹不愛多吃葷腥,經過多次琢磨,由鬍天保、殷長貴兩名廚製定了這次別出心裁的筵席。當日宋氏一傢大小圍桌後,先上了一道冰糖銀耳清補甜食,然後逐一上些淡雅的菜餚,當上完口蘑鍋巴、汽鍋雞後,酒菜也吃得差不多了,最後上來一碟色如碧玉、清香撲鼻的小磨麻油拌腌菜心,吃粳米稀飯。上口鮮嫩異常的腌菜心,衆人頓覺清爽可口,餘味無窮,蔣夫人大加贊賞。她平日在官邸裏沒有吃過這種小菜,便傳呼廚師詢問菜的做法,臨走時還帶了一小缸回去。不登大雅之堂的尋常人傢鼕季必備的腌菜,一時躍登竜門,身價百倍。吃膩了葷腥的達官富賈們,常登"六華春"去品嚐小磨麻油腌菜心。
  這件名人品嚐腌菜的軼事,成了金陵飲食史上的一段珍聞。其實南京腌菜是平民百姓傢的一項時令菜,開春之後,用它和豬肉或河蚌燉湯,鮮美無匹,而且能清熱降火,比麻油腌菜更勝一籌。南京鼕季寒冷,故而腌菜能久貯不壞。
  "六華春"不僅歷史悠久,名揚四方,而且名師輩出。如現為內地特一級廚師的鬍長齡,曾多年在此挂牌掌竈;冷碟名傢、特級廚師楊繼林也曾在此執刀多年;已故的鬍賢義、屠文元等前輩都是這裏負有聲望的名師。建國後,該店從夫子廟遷到新街口,一九六八年又遷到南京車站,經營規模逐步擴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乾隆賜匾"都一處"(1)第2節:乾隆賜匾"都一處"(2)第3節:便宜坊和全聚德
第4節:仿膳話當年第5節:竜袍、活魚宴、聽鸝館第6節:歷史悠久緻美齋
第7節:譽滿京華泰豐樓第8節:萃華樓的雞湯菜第9節:悠久美味話水餃
第10節:"八大樓"外又一樓第11節:"八大堂"中惠豐堂第12節:柳泉居與砂鍋居(1)
第13節:柳泉居與砂鍋居(2)第14節:譚傢菜名重京華第15節:阮元與"滿漢全席"
第16節:恭王府畔"厲傢菜"第17節:"教席"之首兩益軒第18節:東來順如何發跡?(1)
第19節:東來順如何發跡?(2)第20節:銀錠橋畔"烤肉季"第21節:"清真烤肉宛"滄桑
第22節:譽滿京華"爆肚王"第23節:津門"天下第一坊"第24節:難忘的中立園飯館(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