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庄子》心得   》 第26节:傅佩荣《庄子》心得(26)      Fu Peirong

  接着,拖累我们天赋的是什么?是“厌恶、爱好、喜悦、愤怒、悲哀、欢乐”。这正是我们常说的“喜怒哀乐”加上“恶欲”这六种情绪反应。所谓天赋,是指我们与生俱有的本性与禀赋,如果没有情绪的起伏波动,就很容易处于平静和谐的状态。
  最后,阻塞我们走向大道的又是什么呢?是“去职、就任、取得、给予、智巧、才干”。这六项涉及了得失利害的计较,让人以为短短的一生、眼前的成败就代表了一切,以致完全无视于万物的起源与归宿,亦即完全忘了还有大道的存在。
  庄子列举上述四组六项的干扰之后,作出重要的结论。他说:“这四种各六项不在心中激荡,就会心正,心正就会安静,安静就会澄明,澄明就会虚空,虚空就无所作为,同时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由此可知,修炼的方法是:不受“四六”操控,再由正而静,由静而明,由明而虚。到了虚的下一步,则是“无为而无不为”了。“无为”是指无心而为,顺势而行,然后所有该做的事情都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从这里可以回溯庄子所强调的“心斋”之说。《庄子?齐物论》借孔子之口教导颜回说:“你心志专一,不要用耳去听,要用心去听;不要用心去听,要用气去听。耳只能听见声音,心只能了解现象。至于气,则是空虚而准备响应万物的。只有在空虚状态中,“道”才会展现出来。空虚状态,就是心的斋戒。”
  这一段描述最难理解的是“要用气去听”。这种听根本不是听,而是以空虚状态来“准备响应万物”。意思是:我没有任何预设立场,也不去判断自己听到什么,或者自己喜不喜欢所听到的;我要让声音像风一样,听到风声,却不知道它从哪里来,或它将吹往何处;有声就像无声,无声亦如有声,我只是单纯地接受一切。
  心斋所形成的空虚状态,还有一个最神奇的效果,就是“道”将会展现出来。庄子身为道家的代表,他的著述目的无非是向世人说明“道”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如何可以悟道,并且悟道之后将会产生何种妙境。
  原来,我们的心除了一般的认知及思考能力之外,还有丰富的潜能,可以经由心斋的修炼而呈现出一种特殊状态,让“道”在其中展现出来。这样的“道”,实在不是言语可以清楚描述的。道家固然强调觉悟,但是若无适当的修炼,一切将只是空中楼阁而已。【引文】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傅佩荣《庄子》心得(1)第2节:傅佩荣《庄子》心得(2)第3节:傅佩荣《庄子》心得(3)
第4节:傅佩荣《庄子》心得(4)第5节:傅佩荣《庄子》心得(5)第6节:傅佩荣《庄子》心得(6)
第7节:傅佩荣《庄子》心得(7)第8节:傅佩荣《庄子》心得(8)第9节:傅佩荣《庄子》心得(9)
第10节:傅佩荣《庄子》心得(10)第11节:傅佩荣《庄子》心得(11)第12节:傅佩荣《庄子》心得(12)
第13节:傅佩荣《庄子》心得(13)第14节:傅佩荣《庄子》心得(14)第15节:傅佩荣《庄子》心得(15)
第16节:傅佩荣《庄子》心得(16)第17节:傅佩荣《庄子》心得(17)第18节:傅佩荣《庄子》心得(18)
第19节:傅佩荣《庄子》心得(19)第20节:傅佩荣《庄子》心得(20)第21节:傅佩荣《庄子》心得(21)
第22节:傅佩荣《庄子》心得(22)第23节:傅佩荣《庄子》心得(23)第24节:傅佩荣《庄子》心得(24)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