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紅樓望月   》 “秦學”探佚的四個層次(2)      劉心武 Liu Xinwu

  第三個層次,是曹雪芹為什麽要這樣寫、這樣構思。這就進入了創作心理的研究。我們都知道《紅樓夢》絶非曹雪芹的自傳與傢史,書裏的賈傢當然不能與曹傢畫等號;但我們又都知道,這部書絶非脫離作者自身生活經驗的純粹想像之作、寓言之作(當然那樣的作品也可能獲得相當高的審美價值,如卡夫卡的《萬裏長城建造時》)。我們不難取得這樣的共識:《紅樓夢》並非是一部寫賈傢盛衰榮枯的紀實作品,但其中又實在熔鑄進太多的作者“實實經過”的曹傢及其相關社會關係在康、雍、乾三朝中的滄桑巨變。因此,我們在進入“秦學”的第三個層次時,探究當年曹傢在康、雍、乾三朝中,如何陷入了皇族間的權力爭奪,並因此而終於弄得“傢亡人散各奔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從而加深理解曹雪芹關於秦可卿的構思和描寫,以及他調整、刪改、增添有關內容的創作心理的形成,便很有必要了。這個層次的研究,當然也就跨入了“曹學”的空間。比如說,我認為,曹雪芹最初寫成的文本裏,是把秦可卿定位於被賈府所藏匿的“類似壞了事的義忠老親王”的後裔(註意我說的是“類似”而非必定為“義忠老親王”一支),根據之一,便是曹傢在雍正朝,為雍正的政敵“塞思黑”藏匿了一對逾製的金獅子,陳詔先生對此很不以為然,他說:藏匿金獅子尚且要惹大禍,何況人乎?因此,隱匿親王之女“在現實生活中是絶對不可能的事情”;我以為他“絶對”二字下得太絶對化了,誠如他所說,清朝宗人府是要將宗室所有成員登記入册的,即使是革退了的宗室,也給以紅帶,附入黃册,但康熙五十二年四月,在命查“撤帶”革退宗室給帶載入《玉牒》,以免湮滅的行文中,便有這樣的說法:“再宗室覺羅之棄子,今雖記藍檔內,以宗人府定例甚嚴,懼而不報,亦未可定”,並舉實例:“原任內大臣覺羅他達為上駟院大臣時,因子衆多,將棄其妾所生之子,包衣佐領鄭特聞之,乞與收養,他達遂與之……”可見規定是規定,即使是皇帝親自定的,也保不其有因這樣那樣緣故,而暗中違忤的。我對秦可卿之真實身份乃一被賈府藏匿的宗室後裔的推斷,是根據曹傢在那個時代有可能作出此事的合理分析,因為誰都不能否認,曹傢在康熙朝所交好的諸王子中,偏偏沒有後來的雍正皇帝,卻又偏偏有雍正的幾個大政敵,這幾個政敵“壞了事”,自然牽連到曹傢,曹傢巴不得他們能勝了雍正,也很自然,就是後來感到“大勢已去”,想竭力巴結雍正,也還暗中與那幾個“壞了事”卻也並未全然灰飛煙滅的人物及其黨羽聯絡,從幾面去政治投資,也很自然。希望隨着有關曹傢的檔案材料的進一步發現,《紅樓夢》中的秦可卿與賈元春這兩個重要人物的生活原型,能以顯露出來,哪怕是雲中竜爪、霧中鳳尾。
  
  第四個層次,是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人文環境。《紅樓夢》不是一部政治歷史小說,曹雪芹明文宣佈他寫此書“毫不干涉時世”,他也確實是努力地擺脫政治性的文思,把筆墨集中在“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的情愫上,而且在具體的文本把握上,他淡化了朝代特徵、滿漢之別、南北之分,使這部巨著的風格極其詩化而又並非“史詩”。但這部書的創作卻又偏偏打上了極其鮮明與深刻的時代印記,在在顯示出作傢所處的人文環境是如何地製約着他的創作,而作傢又如何了不起地超越了這一製約,在“文字獄”罪網密佈的情況下,用從心靈深處汩汩流出的文字,編織出了如此瑰麗的偉大巨著。秦可卿這一形象,正充分體現出了作者在艱難險惡的人文環境中,為藝術而奉獻出的超人智慧,與所受到的挫折,及給我們留下的巨大謎團,以及從中派生出“謎”來的魅力。我最近寫成一篇《〈紅樓夢〉中的皇帝》,指出,《紅樓夢》中的皇帝,是跟曹雪芹在世時,以及那以前的哪一個清朝皇帝,都畫不上等號的,因為書中的這個皇帝,他上面是有一個太上皇的,清朝在乾隆以前,沒有過這種局面,而等到乾隆當太上皇時,曹雪芹已經死了三十多年了。但這衹是事情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你卻又可以從《紅樓夢》裏那個皇帝的隱然存在的描寫中,發現那其實是曹雪芹將康、雍、乾三個皇帝的一種縮寫,換言之,他是把對曹傢的盛衰榮枯有着直接影響的三朝皇帝,通過書中一個皇帝對賈傢的恩威寵棄,典型化了。探究康、雍、乾三朝皇帝與曹傢的復雜關係,是弄通《紅樓夢》中關於秦可卿之死的文本的關鍵之一,比如,為什麽秦可卿“畫梁春盡落香塵”之後,喪事竟能如此放肆地鋪張,而且宮裏的掌宮太監會“坐了大轎,打傘鳴鑼,親來上祭”,這當然都不是隨便構思、下筆的,這筆墨後面,有政治投影,因此“秦學”的空間,也便必須延伸到關於康、雍、乾三朝權力鬥爭的研究上去,其探佚的空間,當然也就大大地展拓開來。
  
  我感覺,陳詔先生與梁歸智先生對我的“秦學”見解的批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把我在以上四個層次中的探索,混為一談了,故而令我感到纏夾不清、一言難辯。現在我將“秦學”探佚的四個層次一一道明,庶幾可以排除若幹誤會,使與我爭論的人們,能在清晰的前提下,發表出不同意見,而我與見解相近者,今後也可更方便地與之討論。
  
  至於“秦學”研究的意義,我已在若幹文章中強調過,茲不再贅。
  
  期待更多的批評與討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將“秦學”研究不斷推進(自序)為紀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1)為紀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2)
帳殿夜警(1)帳殿夜警(2)帳殿夜警(3)
帳殿夜警(4)帳殿夜警(5)關於“月喻太子”的通信(1)
關於“月喻太子”的通信(2)精華欲掩料應難(1)精華欲掩料應難(2)
精華欲掩料應難(3)月色凄迷(1)月色凄迷(2)
紅樓探秘(1)紅樓探秘(2)紅樓探秘(3)
紅樓探秘(4)紅樓探秘(5)紅樓探秘(6)
再論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1)再論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2)再論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3)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