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最初的一步中,现任总统、副总统,或者得到他们支持的候选人就有明显的优势。以2008年参选的希拉里为例,她的丈夫克林顿总统在任八年,地方上自然人头稔熟。当年他曾经提拔过、帮助过的大批人如今还在很有影响的位置上。这些欠了前总统情的人都会出来帮点忙,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这种关系有时候也会产生副作用甚至反作用。克林顿在台上也难免得罪不少人。希拉里出来竞选,有很多人还记着当年的旧账,为此给她找麻烦的大有人在。
通常来说,在选举之前一年多,各位参选人就开始了在底下的活动。这时候出现最频繁的,是以募捐为目的的小规模聚会。这时候募来的钱,就是未来竞选的种子经费。
说到这点,不能不提起一个名叫"艾米莉的名单"(Emily's List)的组织。这个组织目前有十万会员,是美国最大的一个政治行动委员会,影响力非常大。1985年,二十五位妇女在一个朋友家里聚会。这家的女主人的父亲是IBM的创始人之一。她们决定,要创建一个组织去专门支持自由派的妇女候选人。她们管这个组织叫"艾米莉"。这听上去是一位女子的名字,其实是一句话的缩写:"Early money is like yeast"(早来的钱就像酵母),因为那会使得面团发酵。这个组织迄今已经募集了超过两亿四千万美元,帮助数百位民主党的女性走上了政治舞台。在2008年的选举中,她们全力支持希拉里,帮助她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女性候选人。
早期的小型聚会和演讲会一方面帮助参选人募捐,另一方面是放出试探性气球,看看外界的反应如何。如果反应比较积极的话,参选人就会开始行动。当然,也有些人参选纯粹是为了打知名度或者是找个机会在公众面前就某些问题表态。这样的人自有他们的作用,可是在我们这个题目中可以不计在内。
有了一定的财力之后,参选人便要开始组织起竞选班子。班子里会有一小批竞选专业人士,包括进行战略设计以及民意测验的专家,但更重要的是在一些重要的州里面建立助选的队伍。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这些基层的助选队伍都有大批年轻人。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许多大学里的学生就加入了助选的队伍,不拿或者拿着非常低的工资去为自己的候选人工作。各地的竞选总部都是一幅寒酸相,工作的条件往往很差,而且工作时间又长又辛苦。通常来说,候选人哪怕有钱也不敢在竞选的时候摆阔,否则捐款的人就不肯来了。到外地去助选的年轻人往往租不起房子,住在当地热心收留他们的支持者家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