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到古代中國去旅行 》
鬼市子(2)
伊永文 Yi Yongwen
可以達到有一真物,便有一假物,甚至時間一久,衹知有偽者而不知有其真者。
就像史學家評價宋代這種假貨市場所說:有以偽易真者,至以紙為衣,以銅鉛為銀,以土木為香藥,變換如神,謂之“白日鬼”。在這樣的大潮衝刷下,“鬼市子”的虛偽和欺詐自不待言。宋代陳纂《葆光錄》所記的“俊鬼子”一事就是這樣的典型:一軍人早出,見一獨足者臥橋欄上,軍人少壯無懼,將此人抱起,那人是鬼,要求軍人放他,可給予報酬。後來此鬼差人送給軍人一銀盞。軍人妻子認為不能用神靈物品,便讓軍人賣掉銀盞,買酒肉祭祀。祭畢,軍人嚮妻子說:其盞像傢中銀盞的模樣,莫不是偷我們的嗎?一看,果然如此……在清早出現的“俊鬼子”,贈軍人的銀盞是偷來的,軍人又將這偷來的銀盞在市場上賣掉,這都是當時“鬼市子”麯折而又真實的寫照。而且早市上的許多商販,也是在“鬼市子”上討生活的。由早市而“鬼市子”,由“鬼市子”而早市,編織出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異的故事,不失為我們對“鬼市子”的一個觀察點。洪邁《夷堅三志•巳捲》記述道:臨安一位專趕早市賣熟肉的孫三,他每早出門,都要囑咐妻子看好自傢養的貓,這引起了鄰居的註意。一天,那衹貓突然跑出傢門,鄰居見這衹貓周身深紅,無不嘆羨。孫三賣肉回來,知道貓被鄰居看見,便痛打了妻子。
此事漸漸傳到宮廷一內侍耳中,內侍派人用高價來收買這衹珍貴的“深紅貓”,孫三加以拒絶,但內侍求之特別迫切,竟用300千錢買走。內侍想將此貓調馴安帖後,進貢
給皇帝,可纔過半月,“深紅貓”便色澤漸淡,全成白貓了。內侍便去找孫三,可孫三已遷居了。
原來這衹貓是孫三用染馬纓紼之法,染成深紅色專騙人來買的。這是作為趕早市的商販孫三,精熟於“鬼市子”騙術的一個傑作,這也是宋代“鬼市子”的一個註腳。
正如中外史學家所認為的那樣,宋代開啓了中國近世社會生活的先河,給予近世社會影響很大的諸方面中,就有“鬼市子”。我們在清代仍可找到宋代“鬼市子”的影子。如宋代的“鬼市子”是有限定意義的,它主要是點燈買賣,主要物品是衣服、圖畫、花環、領抹之類的古董,這種經營範圍,直到清代仍然如此。《都門贅語南小市》詩,可從一個方面證實:凌晨萬貨集朋儕,燦燦衣裘列岸排。
可笑蠅營成曉市,三竿日上騰空街。
從總的傾嚮來看,清代北京的“鬼市子”,一嚮也是以買賣古董、衣服等小件貨為中心。《舊都文物略》曾這樣述說清代北京的“鬼市子”:每值雞鳴,買賣者率集合於斯以交易焉。售品半為骨董,半係舊貨,新者絶不加入,以其交易皆集於清晨,因名“曉市”,或謂“鬼市”,亦《點石齋畫報》中古董商圖喻其作夜交易耳。俗呼“小市”,誤。舊傳此項市場,非官設,緣有世傢中落,思以動産易米柴之資,復恥為人見,因於凌晨,提攜舊雜物,至僻處兜售,遂相沿成市。
清代北京“鬼市子”,有三處,一處在崇文門外東大市,一處在德勝門外橋東北河沿上,一處為西小市,在宣武門外。《京華百二竹枝詞註》記此處:擺攤售賣故物,色色俱備,真贋雜陳,入其中者,極宜留心察視。黎明交易,早九點收市,世俗或呼“鬼市”。
在清代北京,還有一種“窮漢市”,也可歸之於“鬼市子”。《燕京雜記》雲:“窮睏小民,日在道上所拾爛布溷紙,於五更垂盡時,往此鬻之,天乍曙即散去也。”由於有舊貨因素,“鬼市子”的成份很復雜,《芝音閣雜記》曾記紀曉嵐的一桿能裝三四兩煙的大煙槍丟失,紀吩咐手下不要急慮,到“東小市”即崇文門外“鬼市子”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絶技(1) | 絶技(2) | 絶技(3) | 伎巧(1) | 伎巧(2) | 宋元玩具(1) | 宋元玩具(2) | 宋元玩具(3) | 李開先與笑話(1) | 李開先與笑話(2) | 李開先與笑話(3) | 明清象聲(1) | 明清象聲(2) | 明清象聲(3) | 高爾夫球源何在(1) | 高爾夫球源何在(2) | 高爾夫球源何在(3) | 高爾夫球源何在(4) | “葉子戲”的演變(1) | “葉子戲”的演變(2) | “葉子戲”的演變((3) | “漢文化圈”的交流(1) | “漢文化圈”的交流(2) | “漢文化圈”的交流(2)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