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人生不过如此 》
第26节:第二篇 人生若只如初见(9)
林语堂 Lin Yutang
每个人都有一种感觉安全的希望,例如生病时有人看护,忧虑时有人安慰,疲倦时有人服侍,结婚正可以满足人类这种希望。结婚以后,夫妇两人可以共同拟定目标,由理想、计划、奋斗,使理想成为事实,而获得无穷的乐趣。
因此,结婚可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步,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如何与人相处,选择适当的终身伴侣,以为共同生活,切不要以为结婚是一种“负担”而畏惧。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有权利必有义务,怎能只享权利而不尽义务呢?当你勇敢的担负起结婚这个责任以后,你将发现人生是多么的美妙呀!
也许你要说,不是我不想结婚,而没有获得结识异性的机会,对于你这个问题,婚姻专家们提出他们的答案,他们表示,任何人都有百分之百的婚姻机会,有些人之所以没有结婚,完全是他们宁愿过单身生活的关系。
下面有几个要点,是正在择偶的朋友所应该特别注意的。
1.男女的年龄,最好是男人比女人大几岁,但以不超过十岁为宜。
2.双方的教育程度要相等,男女差距太大,每为不睦的主因,尤其是女高于男,其美满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3.性情与嗜好最好相近。
4.经济能力最好相差无几,双方家境如果过于悬殊,往往会影响婚后的个人自尊心。
5.如果你是男人的话,应该有一份足供家人温饱的正当职业;如果你是女人的话,你所选择的对象,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爱情虽可贵,仍须建立于“物质”之上,否则,其危险就如沙漠中的大厦,倾倒在旦夕。
中国人的家族理想
我想《旧约圣经?创世记》中的创造天地的故事颇有重写的必要。在中国的长篇小说《红楼梦》里,那个柔弱多情的男主角很喜欢和女人混在一起,深深崇拜他那两个美丽的表姊妹,常以自己生为男孩子为憾。他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因为他觉得他的表姊妹是可爱的,纯洁的,聪明的,而他自己和他的男同伴是丑陋的,糊涂的,脾性暴戾的。如果《创世记》故事的作者是贾宝玉一类的人,知道他所说的是什么,那么,他一定会写一个不同的故事。上帝用泥土造成一个人形,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就成了亚当。可是亚当开始裂开了,粉碎了,于是上帝拿一点水,把泥土再塑造起来;这渗进亚当的身体的水便是夏娃,亚当的身体里有了夏娃,其生命才是完全的。这在我看来至少是婚姻的象征意义。女人是水,男人是泥,水渗进泥里,把泥塑造了,泥吸收了水,使水有了形体的寄托,使水可以在这形体里流动着,生活着,获得了丰富的生命。
许多年前,元朝大画家赵孟頫的妻子管夫人(她自己也是画家,曾做宫廷中的师傅),早已用泥和水来比喻人类的婚姻关系了。在中年的时候,当赵孟頫热情渐冷,打算娶妾的时候,管夫人写了下面这首词赠他,使他大受感动,因而回心转意:
你侬我侬,
忒煞情多,
情多处,
热如火!
把一块泥,
捻一个你,
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
一齐打破,
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你,
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
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
死同一个槨。
中国人的社会和生活是在家族制度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这个制度支配着中国人的整个生活型态,宣染着中国人的整个生活型态。这种生活的家族理想是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不常有人提出,因为中国把这个理想视为当然,而外国的研究者又觉得没有充足的经验可以讨论这个问题。关于家族制度成为一切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根据这一点,一般人都认为其理论的基础是孔子所建立的;这种理论的基础极端重视夫妇的关系,视之为一切人类关系之本,也极端重视对父母的孝道,以及一年一度省视祖墓的风尚,祖先的崇拜,和祖祠的设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无为(1) | 第2节: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无为(2) | 第3节: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无为(3) | 第4节: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无为(4) | 第5节: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无为(5) | 第6节: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无为(6) | 第7节: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无为(7) | 第8节: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无为(8) | 第9节: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无为(9) | 第10节: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无为(10) | 第11节: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无为(11) | 第12节: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无为(12) | 第13节: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无为(13) | 第14节: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无为(14) | 第15节: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无为(15) | 第16节: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无为(16) | 第17节: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无为(17) | 第18节:第二篇 人生若只如初见(1) | 第19节:第二篇 人生若只如初见(2) | 第20节:第二篇 人生若只如初见(3) | 第21节:第二篇 人生若只如初见(4) | 第22节:第二篇 人生若只如初见(5) | 第23节:第二篇 人生若只如初见(6) | 第24节:第二篇 人生若只如初见(7)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