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传书》挂毯 康玉生自己收藏的心爱作品,《柳毅传书》四件系列中的《龙女牧羊》。为120道栽绒毯,凹凸有致,层次分明。
由于北京毯严谨、对称、带有官气的构图得到了朝廷的赞誉,一些达官贵人也开始效仿,以府邸能够铺用北京毯为荣。清朝后期,北京部分民间地毯作坊开始制作北京毯,以满足京官、商贾和文人雅士的需要。同时,民间作坊出现了一种新的地毯样式,整个毯面由几组花卉组成,构图上打破了传统的格律体模式而趋于自由,名为“彩花式地毯”。在当时,进口染料已逐渐替代了原先的植物性染料,使得北京地毯的色泽更为光亮鲜艳,民间家居铺毯之风盛行。
据康玉生大师介绍,他早年就曾在西城区知名的民间毯坊聚顺成当学徒,当时北京的民间毯坊甚多,有聚顺成、震东、万盛永等名号,并形成了“东门”、“西门”、“吉门”等三大流派。其中,西门分布在今天的南城,擅长二分厚的薄活以及仿旧,仿旧时只需将地毯浸于槐树花熬的绿汤内即可,外行很难辨别;东门擅长三、四、五分的厚活,纹样丰富;吉门的风格与东门基本类似。
2000年退休以后,康玉生在位于安贞西里的家中架起一张木脊梁,每天依旧艺不离手,走线若飞;因为,大师心中尚存一个毕生愿望,即复制出宫毯中的至尊瑰宝—盘金毯。
地毯五厂复制盘金毯耗金线近万米
盘金毯之于宫毯,有如羊脂玉之于玉石。顾名思义,盘金毯的用材主要为金线,因其外观金碧辉煌、婉若游龙而身价不菲,早在乾隆年间已跻身宫廷上等藏品。在故宫博物院的配合下,康玉生亲眼见到了两件馆藏珍品—乾隆年间的莲花牡丹纹盘金毯,以及栽绒盘金银线玉堂富贵壁毯。一场对于北京手工织毯意义非凡的复制工程随即展开。
“一张盘金毯,或许可以让市民重新关注‘燕京八绝’之一的宫毯,也能让传统织毯行业起死回生。”厂长彭顺通的愿望与康玉生同样迫切。在新潮家居装饰之风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手工织毯已被工美行业协会列入濒危技艺之列,北京地区原来生产地毯和毛料的八个地毯厂,如今陆续改行经营房地产或宾馆业,惟有地毯五厂的毯工们仍在忙碌着。
记者在地毯五厂二楼车间看到,织机上的盘金纹样虽然才织了一小块,但已经可以管窥其金碧辉煌、婉若游龙的质感,康玉生大师的爱徒王国英正在悉心编织龙爪上的栽绒图案。据她介绍,2004年北京工美行业协会投入了8万元资金支持复制工作,主要用于从南京金箔厂购入特制金线—这幅5英尺×8英尺的现代盘金挂毯,需耗用金线8103米,以每米5元为计,单是金线成本就已超过4万元。
盘金挂毯名为《九龙汇聚》,从成型的小样可以看到,毯面以98号金为底,上有真丝线织九龙造型,另以87号浅金为边,配以云锣、伞盖等团花纹样。康玉生说,如果进度一切顺利的话,整幅作品今年年底即可完工,为了保证作品风格绝对一致,整个过程只有王国英一人参与编织。他还补充说,乾隆时期盘金毯的色彩最多只有几十种,以“三蓝加彩”为主,如今已扩充为五千多种,因此可以相信,《九龙汇聚》不仅是对于传统宫廷盘金毯的复制,更可以视为一种创新和提升。
新京报 Translate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