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宋詞鑒賞辭典   》 王庭筠      夏承燾 Xia Chengdao

  生平簡介
  王庭筠(1156-1202)字子端,自號黃華山主,又稱黃華老人,蓋州熊嶽(今遼寧蓋縣)人。父王遵古,正隆五年(1160)進士,翰林直學士。庭筠文採風流,早有重名,大定十六(1176)進士,歷仕州縣。章宗朝,召入館閣,為翰林修撰,因事解職。卜居天平黃華(今河南林縣)。晚年起復,再入翰苑。泰和二年卒,年四十七工書善畫,學米芾、文同。“詩文有師法,高出時輩之右”(《中州集》)。有《黃華集》七捲,第三捲載詞十三首;又《中州樂府》載其詞十二首。況周頤雲:“金源人詞,伉爽清疏,自成格調。
  唯王黃華小令,間涉幽峭之筆,綿邈之音。“(《惠風詞話》捲三)
  ●鳳棲梧
  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滿地。
  十二闌幹,故國三千裏。
  南去北來人老矣。
  短亭依舊殘陽裏。
  紫蟹黃柑真解事。
  似倩西風、勸我歸歟未。
  王粲登臨寥落際。
  雁飛不斷天連水。
  王庭筠詞作鑒賞
  全詞抒發了作者的思鄉戀鄉之情,對仕途的失意,懷才不遇的鬱悶情緒也有新宣泄。
  首句描繪出一片衰微荒涼的景色,暗喻詞人卻抑鬱的悲涼的心情。在文學作品中,從來是“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衰柳本就引人寂寥,更何況青苔滿地!羈旅他鄉的詞人面對如此凄涼荒野,越發戀念故土傢人。他“用十二闌幹,故國三千裏”抒發這種情結,使人感到極濃重的哀愁。“十二闌幹”是傢中的庭院回廊,也代表傢人的溫馨。樂府古題《西洲麯》有“闌幹十二麯,垂手明如玉”之句,作者顯然在思念着嬌妻愛子。“故國三千裏”,家乡多遙遠。此句可見唐代張祜之《宮詞》。原作為:“故國三千裏,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本是抒發宮女背井離鄉,禁錮深宮,長期不得與親人團聚的孤苦情節的。作者深感自己的身世與宮女命運有相通之處,明寫三千裏,實指二十年。想到自己宦遊一生,南北奔波顛沛,垂垂老矣,矣“字飽含感嘆與無奈。南句藉用了杜牧詩句”南去北來人自老“,說不盡的辛酸。”短亭依舊殘陽裏“述說着欲歸來能歸的愁思。古製五裏一短亭,十裏一長亭,可供旅人休息,也供親友送別用。”依舊“道出物在人亦在,是啊,韶華已逝,生命如殘陽,而自己依舊人在旅途奔波勞碌。
  “紫蟹黃柑真解事”句用典。方嶽詩云:“白魚如玉紫蟹肥,秋風欲老蘆花飛”,黃庭堅句:“塵思黃柑洞庭霜”都是秋令節物。同時詞人又活用晉代張翰睹秋風起思故鄉的佳餚美味蒓羹鱸膾而辭官歸裏的故實。顯然詞人思歸還有其深層次的內容。决心僅限於思鄉、思家乡之美味。“王粲”句中“寥落”二字語意雙關,既寫王粲又寫自己。漢末王粲羈留荊州,不為劉表看重,因此“登臨寥落”的是鄉愁,更是自己的懷才不遇。詞人的文章不受全章宗的欣賞,不久因罪免職,後仕翰林修撰。承安元年(1196)又因趙秉文上書事牽連在內,被杖六十,解職,後又被貶為鄭州防禦判官,任途坎坷,“寥落”不下王粲。思歸之情也不弱於王粲。結句“雁飛不斷天連水”如一幅水墨畫,把思歸的情懷錶述得深沉遼遠,綿綿不絶。宋代陸遊詩云:“自恨不如雲際雁,來時就得過中原。”詞人自恨不如雲際雁的慨嘆表達了更深沉的思想情感。
  本詞的寫作特點是情景相生,以情襯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全詞句句有景,句句有情,反復吟味,愈感詩情畫意。另一特點是詞人工於用典,使詞意更加含蓄豐盈。
  ●謁金門
  王庭筠
  雙喜鵲,幾報歸期渾錯。
  盡做舊愁都忘卻,新愁何處着?
  瘦雪一痕墻角,青子已妝殘萼。
  不道枝頭無可落,東風猶作惡。
  王庭筠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閨怨的詞。選材雖傳統,但由於作者以其高超的寫作技巧及思婦的情感表現得極其凄婉深刻,因而令人震撼,百讀不厭。
  “雙喜鵲,幾報歸期渾錯。”表現了閨中人急迫盼望丈夫歸來又極其失望的心情。在我國民俗中以喜鵲鳴叫為吉祥。“時人之傢,聞鵲聲皆以喜兆,故謂靈鵲報喜”(《開元天寶遺事》)。“幾”極寫閨中人的驚喜,失望、復驚喜復失望。久守空房、孤寂的少婦是多麽的深情盼望丈夫早日歸來啊。雙喜鵲的雙字極好地襯托出少婦的孤單,真是人不如禽。“盡做舊愁都忘卻,新愁何處着?”假設舊愁可以忘記,即使舊日的愁苦都忘掉,眼前被引起的新愁煩又多得沒有地方容納了。“着”多解,這裏當安置、容納解。與該句句式相同的如北宋失調名詞“苦恨春醪如水藻,閑愁無處着”,吳淑姬《小重山》詞“心兒小,難着許多愁”。其中的“着”均為安置之意。(見張相《詩詞麯語辭匯釋》)。用委婉麯折的設問,把內心的悲涼苦楚表現得纏綿緋側淋漓盡致,堪與辛棄疾《念奴嬌》的“舊恨春江流不斷,舊恨雲山千疊”相比美。
  過片描寫了景物。“瘦雪一痕墻角,專子已妝殘萼,”墻角的梅花凋謝了,孤零地沾在那裏;幾粒青而又小的梅子妝點着花的殘萼。明顯的暮春景色意味思婦的惜春自憐。雪,指白色的梅花,用“瘦”來形容如雪梅花,形象地寫出了梅花的凋零衰敗。清人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贊揚作者“字新”欣賞其“瘦雪”的形容。“一痕”即寫孤獨,又藴含空漠無依,“墻角”是環境的冷落,也是女主人公的寫照。青春而逝,紅顔將老,恰如流水年華一去不再,觸景傷情,其內心深處的悲涼、無助無奈躍然紙上。“不道技頭無可落,東風猶作惡。”寫景抒情,總括全篇,承上作結。目前已是敗花殘枝,光禿禿的枝上已無花可落,寡情的東風卻依然逞兇肆虐,繼續摧殘着孤寂無依的梅樹。
  本詞上闕重在心理描寫,對閨中人的深沉摯受、癡情盼望的刻畫極其深刻。下闕重在景物,以花喻人,貼切自然。藝術上達到極高境界。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評價王庭筠不同於一般金人詞風,“間河幽峭之書,綿邈之音”《謁金門》是詞人藝術風格的代表作之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王禹稱寇準錢惟演
陳堯佐潘閬林逋楊億
陳亞夏竦范仲淹柳永
張先晏殊張昪石延年
李冠宋祁梅堯臣葉清臣
歐陽修王琪解昉韓琦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