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山大川 》 剎那櫻花:1個中國白領的日本印象 》
第25節:日語和日本人的曖昧(1)
林樺 Lin Hua
有人說:"中國人對日本人做出了若幹'壞事情',其中最'壞'的一件就是把漢字輸入日本,害苦了日本人。"其實,中國人到日本後,也會被"日式"漢字弄得痛苦不堪。有位中國朋友對我說他在大學裏選修第二外語時,沒有多加考慮就選擇了日語,因為想當然地認為日語裏有許多漢字,至少能夠猜出一半意思來,沒想到越學越難,可謂是"笑着進去,哭着也出不來"。國內有的人為了評職稱,需要第二外語,也想走"捷徑",便選擇日語。剛到日本的中國人,一看滿街的漢字,自是暗自歡喜,便想當然地認為日語可以無師自通、掌握日語指日可待。可是,過不了多久,便發現高興得太早了,心裏便沒了譜:除非對其寫法、發音和意思完全有把握,否則根本不敢隨便使用日式漢字。有位留學生對我說,剛到日本時,常常自以為是,將日本人的名字用漢語拼音來讀,將"田中"誤讀成"tianzhong"、將"太田"誤讀成"taitian",弄出不少笑話。
因此,有人打趣說,當年日本人來中國學習中文,回去的路上摔了一個跟頭,爬起來不是把漢字忘了一個點、就是丟了一個撇,如"澤"變成了"■"、"涉"變成了"■","壓"變成了"■"等,還有就是忘了漢語本來的正確發音。經過千辛萬苦,好不容易纔把漢字帶回了日本,纔形成了今天日語中的漢字。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日語中的這些漢字又成了中國人學好日語的一個障礙。
然而,明治維新之後,西風漸進,日本開始大量引進西方先進的文化和科學技術。同時,日本的某些人基於中國當時落後的狀況,對中華文明的先進性開始提出了質疑:一個千百年來被日本人視為楷模和偶像的天朝大國,居然在幾個西方列強的攻擊下軟弱無力、不堪一擊。而日本則開始全面西化,逐漸步入"富國強兵"之路。中西對比之下,日本以福澤諭吉等為代表的文學人士痛感,如果不限製漢字的使用,將日本的文字簡單化並同西方國傢"接軌",日本將永遠落後於西方國傢。
在這種錯誤觀點的誤導之下,日本有些人甚至還提出了全盤否定漢字的主張,甚至還有人主張,幹脆徹底擯棄日語,以英語為國語,同時鼓吹日本的優秀男青年同美國女性結婚,以培養出高大英俊的日本人,並從根本上改變日本的人種。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製定和統一日本現代郵政制度的前島密,他錯誤地提出如果日本繼續使用漢字,日本就無法趕上西方的文明。一時間,日本"徹底廢除漢字"的理論甚囂塵上,有的甚至主張使用日本獨有的片假名和平假名來取代漢字,或者用羅馬字母來取代漢字。日本政府在上個世紀初期也真的從立法角度開始限製使用漢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敗給日本人和日本社會造成了強烈的震撼,使日本人從自認為是"亞洲最優秀人種"的狂妄心態跌入了悲觀失望的𠔌底。一部分日本知識分子又錯誤地認為,日本的失敗不僅僅是由於軍事和經濟實力的落後,同時也證明了文化上的落後,尤其是語言文字上的落後。因此,日本輿論又一次錯誤地開始鼓吹放棄使用漢字。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軍隊占領日本,開始用美國的方式改造日本和日本人。1946年3月,美國政府教育代表團訪問日本,勸說日本政府取消漢字而采用羅馬字母。同年4月,日本著名小說傢志賀直哉,在經歷了近40年使用日語寫作之後,痛感日語的不完美和不方便,以至直言不諱地宣稱:"是復雜的日語使得日本受到了世界的孤立。因此,應該以法語作為日本的國語。"
然而,明治維新以來的一百多年間,日本社會各界要求廢除漢字的呼聲可謂此起彼伏,但全都不瞭瞭之,無果而終。時至今日,日本社會依然在使用漢字,而且大有上升的趨勢。究其根源,還是由於漢字自身的特點和優點所致:首先,漢字是聯繫日本社會、文化、語言的基礎和橋梁。用漢字撰寫的歷史文獻、文學作品和書法藝術等構成了日本文化的核心。廢除漢字,無異於割斷了日本歷史和日本文化的脈絡。而且,日語中音節很少、結構單一,造成大量的同音異義詞。如果沒有了漢字,許多同音異義詞根本無法區別,勢必造成日本語言的極大混亂。因此,如何正確使用日語中的漢字不僅是日本人的長期課題,同時也是學習日語的中國人的課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信出版社 |
|
|
第1節:自 序 | 第2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1) | 第3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2) | 第4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3) | 第5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4) | 第6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5) | 第7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6) | 第8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7) | 第9節:島國文明與大陸文明(1) | 第10節:島國文明與大陸文明(2) | 第11節:島國文明與大陸文明(3) | 第12節:日本男人的悲哀(1) | 第13節:日本男人的悲哀(2) | 第14節:日本男人的悲哀(3) | 第15節:日本男人的悲哀(4) | 第16節:日本人的群體性(1) | 第17節:日本人的群體性(2) | 第18節:日本人的群體性(3) | 第19節:日本人的群體性(4) | 第20節:日本人的群體性(5) | 第21節:日本人的群體性(6) | 第22節:巴黎綜合徵(1) | 第23節:巴黎綜合徵(2) | 第24節:巴黎綜合徵(3)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