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义说部 》 續英烈傳 》
第二十五回 梅駙馬淮上傳言 何將軍小河大捷
紀振倫 Ji Zhenlun
徐渭 Xu Wei
卻說燕王見張武、火真來報徐州戰敗緣故,不覺大怒,復發兵來攻徐州。當時徐州衆守將,見殺敗燕兵,皆以為從來未有之功,便出檄文,申文書,各處報捷。又請文人鋪敘戰功,立一石碑,竪在北門外。程濟再三勸止道:“不可,不可,此招災惹禍之端也!”衆守將正興興頭頭,哪裏肯聽。程濟無法,祇得捱到夜深,悄悄叫人備了祭禮,自往碑下祭之;衆守將聞知,皆笑他作怪。不期過了些時,燕王親率大兵,破了徐州。看見立碑在此,勃然大怒,命左右錘碎。左右領命,方錘得一錘,燕王又止住道:“且錄下碑文來看了再錘。”及錄下碑文來看時,而程濟的名字,已被先一錘錘下去矣。後來燕王照碑上名字誅人,而獨不及於程濟,故程濟得安然從建文帝之亡,人方知程濟道術之妙,此是後話。
且說燕王攻破徐州,守將皆逃,就乘勝一路搶州奪縣而來,勢甚強旺。早有朱能、邱福,並一班將士,共上一表道:“大王功高德盛,宜早即皇帝位,以慰天下臣民之望。”燕王不允,道:“寡人舉兵者,為靖難除姦也,非私天下也。此事豈可輕議?但諸將士,勞苦有功,不可不少為升擢。”就升邱福、朱能、張信、劉纔、鄭亨、李遠、張武、火真、陳珪、李彬、房寬等,為五軍都督僉事;紀善、李忠,升為右長史;其餘將士,俱進秩有差。一面發兵來攻淮安。
朝廷聞知,見聲息日近,舉朝張惶失措,無一人可用,因思駙馬梅殷。他尚太祖寧國公主,大有才智,太祖最為眷註。臨崩時,梅殷侍側,太祖因囑之道:“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復出遺詔授之道:“敢有違天者,汝討之。”建文帝因事急,遂將各地召募的民兵,合在軍營上,共四十萬,命梅殷統領,駐札淮上,以扼燕師。梅殷受命統兵,謹守要害,以防燕師侵犯。報到燕王,燕王因思梅殷係太祖駙馬,親愛相關,難於攻逼。因寫書一封,遣使送與梅殷,內言:“往南者,欲進香金陵,以展孝思,非有他也。敢煩假道。”梅殷看了,回書道:“進香乃王之孝,但皇考有禁,不許進香。遵禁者為孝,不遵禁即為不孝。況奉命守淮,豈敢假道?”燕王看了回書,因大怒,又致書道:“進香有禁,是矣,寡人遵祖訓;而興兵以誅君側之姦,難道亦有禁乎?況寡人乃太祖嫡子,倫敘當承;今又為天命所歸,豈汝人力所能阻也!”梅殷覽書亦大怒,因叫人將來使的耳鼻割去,道:“來書詞語狂誖,我也難回答,祇好留汝口,報與燕王,說:‘當今天下,乃太祖之天下。當今天子,乃太祖所立。王既係嫡子,太祖何不立王?太祖既不立王,則王臣也,宜安守臣位,不可作此叛逆之想,以成千古不忠不孝之罪人’!”使者歸報燕王。燕王知梅殷忠直,難於煽動,遂捨淮安,竟望徐、宿而來。
不期平安自圍北平被劉江炮聲驚走後,訪知燕王大兵進至淮徐,遂暗算道:“燕王祇知乘勝而前,卻不防後,我今領兵從後追之,前後夾攻,自成擒矣。”因選精兵四萬,隨後趕來。燕探馬報知燕王,燕王道:“平安暗暗襲人,以為得計,必不防我有備。”因遣都督李彬等,領兩隊人馬潛伏於流河左右以待之。平安一時貪功,果不防備,打聽燕王的營寨,離此不遠,遂進兵。不期到了淝河,忽一聲炮響,左右突出兩隊伏兵,截住廝殺。平安吃了一驚。雖急急交戰,終覺被算,人心慌張。而李彬又係勇將,戰不多時,平安料不能勝,祇得領兵退走。燕王見了,也不命將追趕,竟乘勢分兵打破了宿州。一時齊魯諸營堡將士,聞知燕王勢盛,皆相率來降。
那平安雖遇伏兵截殺,一時退走,但兵精將猛,不曾大損。聞知總兵官何福,領兵屯於小河,遂引兵前來,與之相合。何福正慮燕兵勢大,己軍單薄,見平安引兵來合,不勝歡喜,因商量道:“燕兵一路來犯,乘勝至此。今既至此,離神京不遠。若不努力,大殺他一兩陣,使他心寒遠遁,則朝廷事危矣。我雖擁兵於此,卻恨寡難敵衆。今幸將軍天降,誓當同心,以報朝廷。但不知燕王之衆,何以破之?”平安道:“燕王自幼從太祖東徵西戰,久稱知兵,凡諸巧計,俱算他不倒。惟有鼓勵將士,奮勇血戰,倘或朝廷福大,傷殘得他,方能平此禍難。”何福道:“將軍之言是也。”因激勵將士,打點塵戰。
卻說燕兵到了小河,要渡過南來,見無橋梁,大將陳文令衆軍伐木為橋,先將步卒並輜重渡了過去,隨後又渡騎兵,就分兵守橋。何福見了,因對平安道:“此時不戰,更待何時?”平安道:“將軍請先率步兵,沿河而東,爭其所守之橋,誘其兵出,然後待末將馳騎兵奮擊之,自無不勝。”何福以為然,遂領了許多步兵,分做兩翼,沿河而來,欲奪燕兵所守之橋。燕王看見,先命大將王真,領兵過河追擊,自卻隨後接應。王真過得河來,看見何福的步兵散漫,猶未急擊,不料平安領一隊精騎,忽然衝至面前,大叫道:“燕王逆賊,怎不自出,卻叫你來替死!”就挺鎗劈面刺來。王真暗吃一驚,急急躲過,再舉刀相還,爭奈一時神氣不振,又當不得平安勇猛,鬥不上三合,早被平安刺死落馬。陳文看見,吃了一驚,忙要上前接應,不期何福率步兵從橋後突到,四圍逼緊,脫身不得,也被何福殺了。南兵見殺了兩員燕將,不覺勇氣百倍,遂乘勢渡過橋來。燕將張武正在林中放馬,忽見王真、陳文被斬,忙忙提刀上馬,從林中突出,大叫道:“甚麽人敢大膽殺人!”此時燕王看見,也帶着指揮韓貴,趕來接應。遂合兵一處,嚮前攻擊。南陣上早有丁良、朱彬二將,接着廝殺。平安看見燕王立在陣前,暗想道:“射人先射馬,擒賊必擒王。殺這些散賊何用?”遂乘衆人酣戰,竟悄悄縱馬挺鎗,飛奔燕王。燕王看見大驚,欲揮將與戰,而衆將皆有敵手,祇得回馬就走。平安緊緊追來,燕王見平安追得緊,欲待回身接戰,卻奈劍係短兵,當不得大戰。又知平安雄勇,敵他不過。事急了,大叫道:“甚麽賊將,敢追寡人!”平安道:“我是平將軍,奉獻大王一鎗!”一面說,一面將鎗尖指着燕王的頭。相去不遠了,果是聖天子百靈相助,平安的戰馬,忽一個前蹶,跪倒在地,早將平安跌下馬來。平安急急爬起來,再翻身上馬,欲往前追,而燕王已馳去遠矣。平安方知燕王有些奇異,不復來追。再到橋邊,早見丁良、朱彬戰敗,為燕兵捉去。而燕將韓貴,也被南兵殺死,因又助着何福,大殺一陣。燕兵見燕王被迫而去,不敢戀戰,俱漸漸退過橋去。何福見了歡喜,遂申文奏報小河之捷,又請增兵破敵。祇因這一請,有分教:
勳臣統兵,勇將陣亡。
不知後來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 幸城南面試皇孫 承聖諭沮止傳賢 | 第二回 劉基就人論興衰 太祖順天傳大位 | 第三回 姚廣孝生逢殺運 袁柳莊認出奇相 | 第四回 席道士傳授秘術 宗和尚引見吳君 | 第五回 姚道衍藉卜訪主 黃子澄畫策勸君 | 第六回 建文帝仁義治世 程教諭術數談兵 | 第七回 葛誠還燕復王命 齊黃共謀削諸藩 | 第八回 徐輝祖請留三子 袁忠徹密相五臣 | 第九回 避詔書假裝病體 湊天時暗接竜須 | 第十回 北平城燕王起義 奪九門守將降燕 | 第十一回 攻王城馬俞敗走 奪居庸二將成功 | 第十二回 設奇計先散士卒 逞英雄殺入懷來 | 第十三回 燕王定計取兩城 炳文戰敗回真定 | 第十四回 李元帥奉詔北徵 康御史上疏直言 | 第十五回 燕王智襲大寧城 劉貞誤墜反間計 | 第十六回 李元帥頓師北地 瞿都督保帥南奔 | 第十七回 掩敗跡齊黃徵將 爭戰功南北交兵 | 第十八回 燕王乘風破諸將 景隆星夜奔濟南 | 第十九回 鐵鉉盡力守孤城 庸盛恢復諸郡縣 | 第二十回 燕王托言徵遼東 張玉暗襲滄州城 | 第二十一回 假示弱燕王欺敵 恃英勇張玉陣亡 | 第二十二回 聞捷報滿朝稱賀 重起義北平誓師 | 第二十三回 明降詔暗調兵馬 設毒謀縱火焚糧 | 第二十四回 間計不行於父子 埋伏竟睏彼將士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