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星荟萃 》 京剧大师程砚秋:戏剧宗师一生中的若干片断 》
第25节:生活一变(5)
Hu Jinzhao
周总理与贺老总找程砚秋谈他的入党问题,周总理问:"砚秋同志,你的入党申请书交上去了吗?你觉得自己有哪些进步?""入党申请书早已交了,进步倒觉得有一些,但总扪心自问:我够一个共产党员的资格吗?"周总理和贺龙都笑了。周总理诙谐地说:"你自己说你进步不行,要别人说你进步才行。"稍沉一会儿,周总理又严肃地说:"最近中国戏曲研究院要讨论你的入党问题,我和贺龙同志作为你的入党介绍人,理应对党、对你在政治上负责,应该找你谈谈。解放后这七八年你的进步是显著的,但是思想的进步和提高没有止境。一个人加入共产党只是初步的,今后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改造,不断进步。……前几年,我曾指出过你的性格孤僻、清高、不愿与旧势力同流合污,这在旧社会是个优点,但到了新社会,不顺应历史潮流,心胸狭窄,不注意团结同志,就会脱离群众,与新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你这个缺点,这几年有所克服,但还要继续努力。"周总理稍停顿一下,又缓缓地说:"砚秋同志,作为你的入党介绍人,刚才这些意见,我将写在你的入党志愿书上。自1927年我介绍贺龙同志加入共产党后,三十年来我一直没有再介绍其他人入党。如今我和贺龙同志介绍你入党,为党增添了新的血液,我们感到高兴。砚秋同志,任重道远,希望你永不停步,很好地克服自己的缺点,争取又红又专,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1957年10月11日,中国戏曲研究院讨论通过程砚秋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他也是50年代后期加入共产党的诸多戏曲名家中,入党较早的一个。
程砚秋入党后没有几天,周恩来又给他写来一封亲笔信,全文如下:
砚秋同志:
我在你的入党志愿书上写了这样一段意见:
"程砚秋同志在旧社会经过个人的奋斗,在艺术上获得相当高的成就,在政治上坚持民族气节,这都是难能可贵的。解放后他接受党的领导,努力为人民服务,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这就具备了入党的基本条件。他的入党申请,如得到党组织批准,今后对他的要求就应该更加严格。我曾经对他说,在他被批准为预备党员期间,他应该努力学习,积极参加集体生活,力图与劳动群众相结合,好继续克服个人主义思想作风,并且热心传授和推广自己艺术上的成就,以便提高自己的阶级觉悟,发扬为劳动人民服务的精神。"
现在把它抄送给你,作为我这入党介绍人对你的认识和希望的表示。
周恩来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贺龙也以入党介绍人的身份,给程砚秋写了一封词意恳切、寓意深刻的亲笔信,鼓励他继续前进。
这两件珍贵的革命文献,现在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周恩来的思想、道德人格,对程砚秋晚年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的绝响
1957年冬天,著名老生杨宝森疾病缠身,陷于困境。程很关切,陪杨去找马少波,商讨帮助杨宝森摆脱困境的方法。马建议二人先合作录制一出戏的唱片,既可留下珍贵的音响资料,又可使杨宝森有所收入,暂缓燃眉之急,并愿代为同中国唱片社联系。程表示同意,杨是求之不得。
戏选定为《武家坡》,随即开始准备、练乐。
按身份惯例和实际条件,对戏、练乐应该在程砚秋家中进行。时值寒冬,杨宝森有病,每天从虎坊桥去西四报子胡同程家,有很大困难。他正在为此发愁时,程砚秋来访,一来问病,二来好像洞悉杨心中的难处,提议对戏、练乐就在杨宝森家中。程砚秋的体贴关怀,使杨宝森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可是乐队中有人却不以为然,认为灌唱片程已帮了杨很大的忙,没有必要再这么屈尊。程砚秋坦然说:"宝森有病,如果让他每天跑西四,他那身体怎么受得了?再说,他没有车,每天的车就是问题,叫汽车花销大,雇三轮,天这么冷,热嗓子吹冷风,不是添病吗!不如我去他家。咱们不能总讲老规矩,要多体谅人家的困难。好在你们几位每天都要出来,去他家和去我家是一样的,也许路还近些,这可给宝森解决了大问题。"
杨宝森早年与程砚秋合作过,艺术风格相近和谐,还留下了舞台演出照。40年代后期,程演出较少,杨又相中了程的得意弟子赵荣琛,几次相约合作,却机缘不凑巧没能实现。
在程极力维持下,《武家坡》的练乐、录音很顺利,音响效果远胜于程、杨早年灌制的其他唱片。唱片录完后尚未来得及发行,1958年1月,四十九岁的杨宝森溘然长逝。这张《武家坡》唱片,也就成为程砚秋和杨宝森两位以声腔艺术闻名的京剧名家的最后绝响。
杨宝森的病逝,对程砚秋是个很大的打击。他面对杨宝森的遗像默哀,心中思绪万千。他为突然失去这样一位艺术上的知心好友而悲痛,更为京剧界失去这样一位造诣精深的老生名家而惋惜;所幸的是:在杨宝森临终前,总算抢录下一点珍贵的东西。他从杨宝森也想到自己,他比杨宝森大四岁,平素身体还好,但近日也觉不行,主要是演出时,嗓子常有力不从心之感。1956年拍摄电影《荒山泪》之后,他自知嗓子非比从前,已在走下坡路,所以决心告别舞台。1957年11月,一次临时任务,在中南海怀仁堂的名家汇集的京剧晚会上,他演出了《六月雪》。这天,他的嗓子发干发涩,唱得很不痛快。戏演完,他闷闷不乐地卸妆、回家,在汽车上一言不发,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都有。从嗓子、体型的实际看,作为一个京剧演员,他深知自己的舞台生命,到此必须告一段落。再勉强挣扎上台,那只能破坏艺术美感,对观众不负责任。他决心把怀仁堂的这场《六月雪》,作为自己一生中的最后一次登台。别了,舞台!程砚秋从十一岁登台唱戏,到如今五十三岁,在京剧舞台上整整活跃了42个春秋,究竟演了多少了场戏,自己也数不清。如今一旦脱离舞台,从此不再也不能唱戏了,要同他所熟悉的脂粉、戏装、场面和观众永远告别,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正在此时,杨宝森突然故去,不仅使他怅然若失,甚而产生一种紧迫感:也许留给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深感重任在身,时不我待,要抓紧时间工作,等待自己去做的事很多,很多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Source】当代中国出版社 |
|
|
第1节:编者的话 引言 | 第2节:严酷的学艺生涯(1) | 第3节:严酷的学艺生涯(2) | 第4节:幸遇明师(1) | 第5节:幸遇明师(2) | 第6节:幸遇明师(3) | 第7节:幸遇明师(4) | 第8节:声名初起(1) | 第9节:声名初起(2) | 第10节:声名初起(3) | 第11节:声名初起(4) | 第12节:声名初起(5) | 第13节:声名初起(6) | 第14节:声名初起(7) | 第15节:程派大成(1) | 第16节:程派大成(2) | 第17节:横眉冷对(1) | 第18节:横眉冷对(2) | 第19节:横眉冷对(3) | 第20节:横眉冷对(4) | 第21节:生活一变(1) | 第22节:生活一变(2) | 第23节:生活一变(3) | 第24节:生活一变(4) | |
| No. I [II] Pag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