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與文明   》 5.造????者:????丁(2)      王仁湘 Wang Renxiang

  年年醫得他人瘡,心頭肉盡應無補。
  公婆枵腹缺常餐,兒女遍身無全縷。
  場役沿例不復憐,世間誰念????丁苦。
  ????丁苦,????丁苦,????丁苦事應難數。
  豪商得課醉且歌,總催得錢歌且舞。
  ????丁苦狀類圈羊,群惡宣驕猛如虎。
  何時天憫涸轍魚,清波一輓滄溟薄?
  在????場生活過,有切身感受的清代詩人吳嘉紀(1618-1684),他寫了一些反映????民苦難生活的作品,有一首《絶句》就寫出了炎夏煎????的辛勞:
  白頭竈戶低草房,六月煎????烈火旁。
  走出門前炎日裏,偷閑一刻是乘涼。
  竈戶安身之所,衹是一個低矮的破草棚。太陽暴着,烈火烤着,納涼都沒有去處。
  還有元代浙江天台人陳椿的《熬波圖》,細作圖詠47章,分述製????工序與????工辛勞,動情之處,催人淚下。
  其中《上鹵煎????》這樣寫道:
  竹筒瀉鹵初上盤,今日起火齊著團。日煎月煉不得閑,卻愁火急盤易幹。
  炎炎火客雲地三尺許,海波頃刻熬出素,烹煎不顧寒與暑,半是竈丁流汗雨。
  不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鼕天,竈丁都是這樣的忙碌,在火竈前煎熬啊煉啊,在煎煉出來的白白的????中,一半是竈丁們的汗水!
  又有《撈灑撩????》這樣寫道:
  火伏上則????易結,日烈風高勝他月。欲成未成幹又濕,撩上撩床便成雪。
  盤中鹵幹時時添,要使盤中常不絶。人面如灰汗如血,終朝徹夜不得歇。
  ????就要煎成了,那是最緊張的時刻,又要撩????,又要灑鹵,容不得半點差池。竈丁就是這樣,灰土土的面孔,汗滴如血,從早晨到夜裏,一刻也不得喘息!
  同是生活在元代的盛,作有一首《耙????詞》,讀來別有一種凄涼。詞雲:
  朝耙灘上泥,暮煮釜中雪。
  妾身煎????不辭苦,恐郎耙泥筋力竭!
  君不見東傢阿嬌紅粉媚,不識把鋤巧梳髻。
  昨日典金釵,愁殺官????價高貴!
  這像是一對新婚夫婦,他們把生命拋灑在????田裏。新娘自己在添火煎????,看着郎君在海灘耙????泥,看在眼中,疼在心裏,怕他將力氣耗盡了。她想起????場主人的女兒塗脂抹粉的樣子,她是不用拿起鋤頭幹活的。這世間的不平,在????場也是這麽的分明。
  ????民的滅頂之災
  製????如遇巨風大潮,便成了????民的滅頂之災。據康熙年間《兩淮????法志》載,康熙元年至二十三年(1662-1684),二十多年間遇大潮災14次,其中最厲害的一次發生在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四日,那天東南沿海各場,狂風大作,折木拔樹,大海涌潮高數丈,淹沒亭場廬捨,淹死竈丁男女老幼幾萬人之多。大風颳了三晝夜纔停息下來,????灘上留下殘垣漂屍一片,草木也都枯死了。
  泰州安豐場詩人吳嘉紀用詩文實錄了這場浩劫,有詩《海潮嘆》曰:
  颶風激潮潮怒來,高如雲山聲似雷。
  沿海人傢數千裏,雞犬草木同時死。
  南場屍漂北場路,一半先隨落潮去。
  産業蕩盡水煙深,陰風颯颯鬼號呼。
  到了清雍正二年(1724)七月十八、十九日,又是颶風驟起,滔天海潮,衝破范公堤,兩淮二十九場除莞瀆場無災外,溺死泰州分司所屬小海、丁溪、草堰、何垛等10????場男女竈丁33435人,淮北白駒、劉莊、伍佑等6????場男女竈丁1445人,幾萬????工的生命頃刻之間便被洶涌的海潮吞沒了。
  清初著名的安豐????民詩人吳嘉紀終日生活在海濱????民中間,對????民熬????之艱辛,有入木三分的刻畫和描述。他的一首《陋軒詩》,寫出了淮南????場竈民的艱苦情狀,????民飽受颶風海潮侵襲,每遇潮災,無處躲藏,連同池灘竈屋、生産工具,衝涮一空,屍橫遍野,死者無數:
  悲哉東海煮????人,爾輩傢傢是辛苦。
  上一頁
  [返回目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1.玄滋素液(1)1.玄滋素液(2)1.玄滋素液(3)1.玄滋素液(4)
1.玄滋素液(5)1.玄滋素液(6)1.玄滋素液(7)1.玄滋素液(8)
2.穿井取鹵(1)2.穿井取鹵(2)2.穿井取鹵(3)2.穿井取鹵(4)
2.穿井取鹵(5)2.穿井取鹵(6)2.穿井取鹵(7)2.穿井取鹵(8)
2.穿井取鹵(9)3.煮海熬波(1)3.煮海熬波(2)3.煮海熬波(3)
4.陽光産品(1)4.陽光産品(2)4.陽光産品(3)5.造????者:????丁(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