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文集 》 柳宗元集 》
捲二十五 序隱遁道儒釋
柳宗元 Liu Zongyuan
○凌助教蓬屋題詩序(凌助教士燮,蘇州吳人。觀序辭,公尚在京師時作。)
儒有蓬戶甕牖而自立者,(《禮記》:儒有蓽門圭窬,蓬戶甕牖。)河間凌
士燮窮討六籍,皆有著述,而尤邃《春秋》。為儒官,守道端莊,植志不回。在
京師十二年,傢本吳也,(用漢楊惲“傢本秦也”文法。)欲歸而不可得,遂構
蓬室,以備揖讓之位。棟宇簡易,僅除風雨,(《詩》:風雨攸除。除,去也。)
蓋大江之南,其舊俗也。由是不出環堵,(《禮記》: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
方丈曰堵。)坐入吳甸,包山震澤,(震澤中有包山。包山亦曰椒山,即《春秋》
所謂“夫椒”是也。震澤亦曰具區,即今之太湖是也。在吳縣南。)若在牖外。
所謂求仁而得,(《論語》: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斯固然歟!與夫南音越吟,
(《左傳》成八年:晉人以楚大夫鐘儀歸,囚諸軍府,九年,晉侯使與之琴,操
南音。《史記》:越人莊舄仕楚而病。楚王曰:“舄,越之鄙細人也,今仕執圭,
亦思越否?”中謝曰:“彼思越則越聲,不思則楚聲。”使人聽之,猶越聲也。)
慕望而不獲者,異日道也。夫厚人倫,懷舊俗,(《詩序》:先王以是經夫婦,
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又曰:國史吟詠情性,以諷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
舊俗者也。)因六義之本。(《詩序》:故詩有六義焉。)群公是以有發德之什,
書在屋壁,餘敘而引之。
○送韓豐群公詩後序(一無“群公詩”字。萬州刺史韓某,子三人:慎、豐、
泰。慎為溫縣主簿。公有志。豐字茂實。泰字安平。此送茂實也。《新史》附
《王叔文傳》:貞元二十年,與公同為監察御史。故云遇於上京,蓋在京師時作。)
春秋時,晉有叔嚮者,(晉大夫羊舌職之子曰肸,字叔嚮,一字叔譽,伯華
之弟也。)垂聲邁烈,顯白當世。而其兄銅鞮伯華,(魯襄公三年,伯華為銅鞮
大夫,代其父為中軍尉。《傢語》:孔子閑處,嘆曰:“嚮使銅鞮伯華無死,天
下其有定矣。”《春秋》註:銅鞮,晉別縣,在上黨。鞮,音題。)匿德藏光,
退居保和,士大夫其不與叔嚮遊者,罕知伯華矣。然仲尼稱叔嚮曰“遺直”“由
義”。(《左傳》昭十四年:仲尼曰:“叔嚮,古之遺直也。治國製刑,不隱其
親。”又曰:“殺親益榮,猶義也夫。”《左氏》作“猶義”,《傢語》作“由
義”。)又稱伯華曰“多聞”“內植”。(《傢語》:其為人之淵源也,多聞而
難誕,內植足以沒其世,蓋銅鞮伯華之行也。)進退兩尊,榮於策書,故羊舌氏
之美,至於今不廢。
宗元常與韓安平遇於上京,(貞元九年,公中進士。十一年,泰中進士。)
追用古道,交於今世,以是知吾兄矣。兄字茂實,敦樸而知變,弘和而守節,溫
淳重厚,與直道為伍。常績文著書,(一作“嘗又著書”。)言禮傢之事,條綜
今古。(綜,作弄切。)大備製量,遺名居實,澹泊如也。(澹,音淡。)他日
當為達者稱焉,(連上文意。達者謂孔子也。《史記》:吾聞聖人之後,雖不當
世,必有達者。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與?“達”,一作“識”。)在吾儕乎?
則韓氏之美,亦將焜耀於後矣。(焜,鬍本切。耀,弋笑切。)今將浮遊淮湖,
觀藝諸侯,凡知兄者,鹹出祖於外。天水趙佶秉翰序事,殷勤宣備,詞旨甚當。
餘謂《春秋》之道,或始事,或終義。(一本有“先經以後經以”六字。杜預
《左氏傳》:或先經以始事,或後經以終義。)大《易》之製,《序卦》處末。
然則後序之設,不為非經也。於是編其餞詩若幹篇,記於末簡,以貺行李,遂抗
手而別。(一本有“豐之季弟泰知名與餘善”十字。)
○送婁圖南秀纔遊淮南將入道序(一本無“將入道”三字。)
僕未冠,求進士,(貞元六年,公求進士,年十八,故曰未冠。)聞婁君名
甚熟。其所為歌詩,傳詠都中。(一作“中都”。)通數經及群書。當時為文章,
若崔比部、(崔鵬,字元翰,貞元六年,自知製誥罷為比部郎中。)於衛尉,
(於邵,字相門。)相與稱其文。衆皆曰納言曾孫也。(婁師德,武後時以撫定
河北,進納言,世稱為長者。)而又有是,鹹推讓為先登。後十餘年,僕自尚書
郎謫來零陵,(永貞元年,公自禮部員外郎貶永州司馬。零陵,永州。)覯婁君,
(覯,遇見也。)猶為白衣,居無室宇,出無僮禦。僕深異而訊之,乃曰:“今
夫取科者,交貴勢,倚親戚,合則插羽翮,生風濤,沛焉而有餘,吾無有也。不
則饜飲食,馳堅良,(堅車良馬。)以歡於朋徒,相貿為資,(貿,以貨易財也。)
相易為名,有不諾者,以氣排之,吾無有也。不則多筋力,善造請,朝夕屈折於
恆人之前,走高門,邀大車,矯笑而偽言,卑陬而姁媮。(《莊子》雲:卑
陬失色。姁,音虛。媮,音俞,美也。)偷一旦之容以售其伎,吾無有也。
自度卒不能堪其勞,故捨之而遊,逾湖、江,出豫章,至南海,(今洪州即豫章,
廣州即南海也。)復由桂而下也。少好道士言,餌藥為壽,未盡其術,故往且求
之。”(往,一作“行”。)僕聞而愈疑。往時觀得進士者,不必若婁君之言,
又少能類婁君之文學,(“少”,一作“不”。)又無納言之大德以為之祖,無
比部、衛尉以為之知,而升名者百數十人。今婁君非不足也,顧不樂而遁耳。因
為餘留三年。他日,又曰:“吾所以求於心者未剋,今其行也。”餘既異其遁於
名,而又德其久留於我也,故為之言。
夫君子之出,以行道也;其處,以獨善其身也。今天下理平,主上亟下求士
之詔,(亟,丘吏切。)婁君智可以任職用事,文可以宣風歌德,行於世,必有
合其道而進薦之者。遽而為處士,吾以為非時。將曰老而就休耶?則甚少且銳;
羸而自養耶?則甚碩且武。問其所以處,鹹無名焉。若苟焉以圖壽為道,又非吾
之所謂道也。夫形軀之寓於土,非吾能私之。幸而好求堯、舜、孔子之志,唯恐
不得;幸而遇行堯、舜、孔子之道,唯恐不慊,若是而壽可也。求之而得,行之
而慊,(苦簟切,愜也。)雖夭其誰悲?今將以呼噓為食,咀嚼為神,(咀,子
與切。嚼,疾爵切。)無事為閑,不死為生,則深山之木石,大澤之龜蛇,皆老
而久,其於道何如也?
僕嘗學於儒,持之不得,以陷於是。以出則窮,以處則乖,其不宜言道也審
矣。以吾子見私於僕,而又重其去,故竊言而書之而密授焉。
○送易師楊君序
世之學《易》者,率不能窮究師說,本承孔氏,而妄意乎物表,爭伉乎理外,
(伉,苦浪切,敵也。“伉”,一作“能”。)務新以為名,縱辯以為高,離其
原,振其末,故羲、文、周、孔之奧,詆冒混亂,人罕由而通焉。不違古師以入
道妙,若弘農楊君者其鮮矣。御史中丞崔公。(時崔能為永州刺史。)博而守儒,
達而好禮,故楊君之來也,館於燕堂,饋之侯食,(一作“饋以侯食”。)日命
合邦之學者,論說辯問,貫穿上下,(《漢書》:司馬遷貫穿上下數千載間。)
揮散而鹹同,幽昏而大明,言若誕而不乖於聖,理若肆而不失於正,不為他奇以
立名氏,姑務達其旨而已。古人謂駕孔子之說者,(《揚子》:仲尼駕說者也,
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駕,猶傳也。)楊君
固其徒歟?
宗元以為太學立儒官,傳儒業,宜求專而通、新而一者,以為胄子師。(
《書》:命夔典樂,教胄子。)昔嘗遊焉而未得其人。今天下外多賢連帥、方伯,
朝廷立槐棘之下,(《周禮·秋官》: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
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面三槐,三公位焉。)皆用儒先,
(先,猶言先生也,漢有鄧先。)而楊君之道未列於博士,則誰咎歟?無乃隱其
聲,含其美,以自窮歟?夫以退讓自窮於豐富之世,以貽有位者羞,是習《易》
之說而廢其道也。於將行而問以言,敢以變君之志。
○送徐從事北遊序(“徐從事”,一本作“徐生”。)
讀《詩》、《禮》、《春秋》,莫能言說,其容貌充充然,而聲名不聞傳於
世,豈天下廣大多儒而使然歟?將晦其說,諱其讀,不使世得聞傳其名歟?抑處
於遠,仕於遠,不與通都大邑豪傑角其伎而至於是歟?不然,無顯者為之倡,以
振動其聲歟?今之世,不能多儒可以蓋生者,觀生亦非晦諱其說讀者,然則餘二
者為之决矣。生北遊,必至通都大邑,通都大邑必有顯者,由是其果聞傳於世歟?
苟聞傳必得位,得位而以《詩》、《禮》、《春秋》之道施於事,及於物,思不
負孔子之筆舌。能如是,然後可以為儒。儒可以說讀為哉!
○送詩人廖有方序(公嘗有《答貢士廖有方論文書》,雲“今不自料而序秀
纔”,即謂此也。公此序與昌黎《送廖道士序》大意一同。)
交州(漢交州統南海等九郡,吳分置廣州,而交州治交趾,唐為安南都護治
所。)多南金、(《詩》:大賂南金。張華見紀瞻等曰:“皆南金也。”)珠璣、
(音幾,珠不圓者為璣。)玳瑁、(《異物志》雲:玳瑁如龜,生南海,大者如
籧篨,背上有鱗,鱗大如扇,有文章。將作器,則煮其鱗如柔皮。玳,音代。瑁,
音昧。)象犀,其産皆奇怪,至於草木亦殊異。吾嘗怪陽德之炳耀,獨發於粉葩
瑰麗,(葩,披巴切。瑰,姑回切。)而罕鐘乎人。(鐘,聚也。)
今廖生剛健重厚,孝悌信讓,以質乎中而文乎外。(“中”,一作“內”。)
為唐詩有大雅之道,夫固鐘於陽德者邪?是世之所罕也。今之世,恆人其於粉葩
瑰麗,則凡知貴之矣,其亦有貴廖生者耶?果能是,則吾不謂之恆人也,(一作
“矣”。)實亦世之所罕也。
○送元十八山人南遊序(《昌黎集》有《贈元十八協律詩》,雲“吾友柳子
厚,其人藝且賢。吾未識子時,已覽贈子篇。”公嘗有《送浩初序》雲:“退之
寓書罪餘,見《送元生序》,不斥浮圖。”皆謂此序也。元十八,未詳其名,唯
白樂天《遊大林寺序》有河南元集虛者,疑即其人也。)
太史公嘗言,世之學孔氏者,則黜老子,學老子者,則黜孔氏,道不同不相
為謀。(《史記·老子傳》: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
同不相為謀者,豈謂是耶?)餘觀老子,亦孔氏之異流也,不得以相抗,又況楊、
墨、申、商,(楊朱、墨翟、申不害、商鞅也。)刑名縱橫之說,(《漢·藝文
志》:九流有刑、名、縱橫傢。)其迭相訾毀、抵捂而不合者,可勝言耶?然皆
有以佐世。太史公沒,其後有釋氏,固學者之所怪駭舛逆其尤者也。
今有河南元生者,其人閎曠而質直,物無以挫其志;其為學恢博而貫統,數
無以躓其道。(一有“而”字。躓,音緻。)悉取嚮之所以異者,通而同之,搜
擇融液,與道大適,鹹伸其所長,而黜其奇■A12,(奇■A12,不正也。
“■A12”,與“斜”同。)要之與孔子同道,皆有以會其趣,而其器足以守
之,其氣足以行之。不以是道求合於世,常有意乎古之“守雌”者。(老聃雲: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𠔌。“守雌”,一本作
“存雄”。)
及至是邦,以余道窮多憂,而嘗好斯文,留三旬有六日,陳其大方,勤以為
諭,餘始得其為人。今又將去餘而南,歷營道,(營道,漢縣名,屬零陵郡。)
觀九疑,(《郡國志》:營道南有九疑山。《山海經註》雲:其山九溪皆相似,
故曰九疑也。)下灕水,(註:灕水出零陵,灕,力支切。《漢書》作“離”字。)
窮南越,以臨大海,則吾未知其還也。黃鵠一去,青冥無極,安得不馮豐隆、
(豐隆,雲師。《楚辭》“吾令豐隆乘雲兮”是也。)訴蜚廉,(《呂氏春秋》
曰:蜚廉,風伯名。)以寄聲於寥廓耶!
○送賈山人南遊序
傳所謂學以為己者,(《論語》:古之學者為己。)是果有其人乎?吾長京
師三十三年,(公生於代宗大歷八年,至德宗貞元五年,年十七,舉進士。九年,
登第。十四年,中博學宏詞科,為集賢正字。十七年,調藍田尉。十九年,拜監
察御史。二十一年,順宗立,遷禮部員外郎。是為三十三年。)遊鄉黨,入太學,
取禮部吏部科,校集賢秘書,出入去來,凡所與言,無非學者,蓋不啻百數,然
而莫知所謂學而為己者。及見逐於尚書,居永州,(憲宗即位,公以附王叔文,
出為邵州刺史。十一月,貶永州司馬,在永凡十載。)刺柳州,(元和十年正月,
始召公至京師,三月,復出為柳州刺史。)所見學者益稀少,常以為今之世無是
决也。
居數月,長樂賈景伯來,(“景”,一作“宣”。)與之言,邃於經書,博
取諸史群子昔之為文章者,畢貫統,(“畢”,一作“必”。)言未嘗詖,
(《孟子》:詖辭知其所蔽。詖,彼義切,險陂也。)行未嘗怪。其居室愔
然不欲出門,(愔,於今切,靜也。)其見人侃侃而肅。(侃侃,和樂之貌。)
召之仕,怏然不喜;導之還中國,視其意,夷夏若均,莫取其是非,曰“姑為道
而已爾”。若然者,其實為己乎?非己乎?使吾取乎今之世,賈君果其人乎?其
足也則居,其匱也則行,行不苟之,居不苟容,以是之於今世,其果逃於匱乎?
吾名逐祿貶,言見疵於世,奈賈君何?於其之也,即其舟與之酒,侑之以歌。
歌曰:“充乎己居,或以匱己之虛,(一作“或躓其途,匱乎己之虛”。蜀本雲:
或“以”字下疑脫兩字。)或盈其廬,孰匱孰充?為泰為窮,君子烏乎取?以寧
其躬。”若君者之於道而已爾,世孰知其從容者耶?
○送方及師序
代之遊民,(遊民,閑民無職事者。)學文章不能秀發者,則假浮屠之形以
為高;其學浮屠不能願愨者,則又托文章之流以為放。以故為文章浮屠,率皆縱
誕亂雜,世亦寬而不誅。今有方及師者獨不然。處其伍,介然不逾節;交於物,
衝然不苟狎。遇達士述作,手輒繕錄,復習而不懈。行其法,不以自怠。至於踐
青折萌,泛席灌手,雖小教戒,未嘗肆其心,是固異夫假托為者也。薛道州、劉
連州,文儒之擇也,館焉而備其敬,歌焉而致其辭,(薛道州,伯高也。劉連州,
禹錫也。公有《道州文宣王廟碑》,雲“河東薛公伯高,由尚書刑部郎中為道州”。
禹錫亦有《送僧方及南謁柳員外詩》,序雲:“予為連州,居無何,而方及至,
出裓中詩一篇以貺予,其詞甚富。留一歲,觀其行,結矩如教,益多之。”此
序所云“館焉而備其敬,歌焉而致其辭”,蓋謂此也。)夫豈貸而濫歟?餘用是
得不係其說,以告於他好事者。
○送文暢上人登五臺遂遊河朔序(《昌黎集》有《送浮屠文暢序》雲:“喜
為文章,其周遊天下,凡有所行,必請於縉紳先生,以求詠歌其志。貞元十九年
春,將行東南,柳君宗元為之詩。”然公之詩,今無傳矣。韓又有《送文暢師北
遊詩》,意與公此序同時作。)
昔之桑門上首,(桑門,沙門也。袁宏雲:沙門,漢言息也。蓋息意去欲而
歸於無為也。東漢楚王英奉黃縑白紈,詣相國曰:“以贖愆罪。”詔報曰:“其
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好與賢士大夫遊。晉、宋以來,有道林、
(支遁,字道林,《晉史·王羲之傳》: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
時亦居焉。孫綽、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並築室東土,與羲之同好。
與同宴集於會稽山陰之蘭亭。《謝安傳》:安寓居會稽,與王羲之及高陽許詢、
桑門支遁遊處,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無處世意。)道安、(《習鑿齒
傳》:時有桑門釋道安,俊辯有高才,自北至荊州,與鑿齒初相見,道安曰:
“彌天釋道安。”鑿齒曰:“四海習鑿齒。”時人以為佳對。)遠法師、(東晉
釋慧遠也。住廬山。《廬山記》雲:遠法師送陶元亮、陸修靜,不覺過虎溪,因
相與大笑。)休上人,(宋桑門惠休,姓湯氏。《宋書》:謝靈運孫超宗,隨父
嶺南。元嘉末得還,與惠休道人來往。又《文選》有休上人詩,與鮑照明遠詩相
接。意明遠亦當時與之遊從者。)其所與遊,則謝安石、王逸少、習鑿齒、謝靈
運、鮑照之徒,(解並見上。)皆時之選。由是真乘法印,(宗門有三印,謂印
空、印水、印泥。)與儒典並用,而人知嚮方。今有釋文暢者,道源生知,善根
宿植,深嗜法語,忘甘露之味,(《蓮經》偈雲:世尊慧燈我聞受記意歡喜充滿,
如甘露見灌。《華嚴經》頌雲:蒙十方一切佛手以甘露灌其頂。味字,則《維摩
經》所謂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涅槃盤經》所謂“出傢味讀誦味坐禪味”。
“忘”,一作“志”。)服道江表,蓋三十年。謂王城雄都,宜有大士,遂躡虛
而西,驅錫逾紀,(紀,十二年也。)而秦人蒙利者益衆。(秦,謂長安。)雲、
代之間。(雲、代,二州名。)有靈山焉,(靈山,即謂五臺也,在代州,屬河
東道。)與竺乾鷲嶺(竺乾、鷲嶺,二山名。)角立相望,而往解脫者,去來回
復,如在步武。則勤求秘寶,作禮大聖,非此地莫可。故又捨筏西土,振塵朔陲,
(音垂。)將欲與文殊不二之會,(與,音預。)脫去穢纍,超詣覺路,吾徒不
得而留也。
天官顧公、(貞元十八年,顧少連為吏部侍郎。吏部乃天官也。)夏官韓公、
(韓臯為兵部侍郎。)廷尉鄭公、吏部郎中楊公、劉公,(一無“劉公”二字。)
有安石之德,逸少之高,(一有“習”字。)鑿齒之才,皆厚於上人,而襲其道
風,伫立瞻望,(《詩》:伫立以泣。)懼往而不返也。吾輩常希靈運、明遠之
文雅,故詩而序之。又從而諭之曰:“今燕、魏、趙、代之間,天子分命重臣,
典司方嶽,闢用文儒之士,以緣飾政令。服勤聖人之教,尊禮浮屠之事者,比比
有焉。(比,薄必切,次也。)上人之往也,將統合儒釋,宣滌疑滯,然後衊衣
裓之贈,(釋典有衣裓。裓,古待切。)委財施之會不顧矣。其來也,盍
亦徵其歌詩,以焜耀逈躅。(廚玉切。“逈”一作“迥”。)偉長、德
璉之述作,(偉長、德璉,以比燕、趙、魏幕僚也。《魏志》雲:文帝為五官將,
山陽王粲字仲宣,北海徐幹字偉長,汝南應瑒字德璉,並相友善。璉,音輦。)
豈擅重千祀哉!庶欲竊觀風之職,而知鄭志耳。(見《左傳》襄二十七年。一作
“知鄭重耳”。)
○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重巽居永州竜興寺,公嘗有《酬巽上人贈新茶
詩》,又有《題巽公院五韻》。)
或問宗元曰:悉矣!子之得於巽上人也,其道果何如哉?對曰:吾自幼好佛,
(“好”,一作“學”。)求其道,積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說,於零陵,
(即永州。)吾獨有得焉。且佛之言,吾不可得而聞之矣。其存於世者,獨遺其
書。不於其書而求之,則無以得其言。言且不可得,況其意乎?今是上人窮其書,
得其言,論其意。(“論”,一作“諭”。)推而大之,逾萬言而不煩;總而括
之,立片辭而不遺。與夫世之析章句,徵文字,言至虛之極則蕩而失守,辯群有
之夥(鬍可切,齊謂多為夥。)則泥而皆存者,(泥,去聲。)其不以遠乎?以
吾所聞知,凡世之善言佛者,於吳則惠誠師,荊則海雲師,楚之南則重巽師。師
之言存,則佛之道不遠矣。惠誠師已死,今之言佛者加少。其由儒而通者,鄭中
書(鄭中書,不詳其人。以時考之,當是鄭絪也。《舊史·絪傳》:憲宗即位,
遷中書捨人,俄拜中書侍郎,與杜黃裳同秉國政。)洎孟常州。(孟簡,字幾道。
元和中拜諫議大夫,以幸直出為常州刺史。晚路殊躁急,佞佛過甚,為時所誚。
嘗與劉伯芻、歸登、蕭俛,譯次梵音。)中書見上人,執經而師受,且曰:
“於中道吾得以益達。”常州之言曰:“從佛法生,得佛法分。”皆以師友命之。
今連帥中丞公,(柳公綽,拜御史中丞,李吉甫當國,出為湖南觀察使。)具舟
來迎,飾館而俟,欲其道之行於遠也,夫豈徒然哉!以中丞公之直清嚴重,中書
之辯博,常州之敏達,且猶宗重其道,況若吾之昧者乎!
夫衆人之和,(鬍臥切。)由大人之倡。洞庭之南,竟南海,(“竟”,一
作“競”。)其士汪汪也,(“士”,一作“土”。)求道者多半天下。(一有
“而”字。)一唱而大行於遠者,(一作“焉”字,一作“大遂”,一作“大行
乎遠”。)是行有之,則和焉者,將若群蟄之有雷,(《月令》:仲春之月,雷
乃發聲,始電,蟄蟲鹹動。“群”,一作“居”。)不可止也。於是書以為《巽
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
○送僧浩初序(浩初,竜安海禪師弟子也。陳長方曰:“子厚作序皆平平,
惟送浩初一序,真文章之法。”乃柳州時作。)
儒者韓退之與餘善,嘗病餘嗜浮圖言,訾餘與浮圖遊。(訾,音紫,毀也。)
近隴西李生礎自東都來,(礎為湖南從事,元和六年請告省其父東都。)退之又
寓書罪餘,(時退之官東都,今《韓集》逸此書矣。)且曰:“見《送元生序》,
(謂《送元十八山人序》。)不斥浮圖。”浮圖誠有不可斥者,往往與《易》、
《論語》合,誠樂之,其於性情奭然,(“奭”,一作“■A28”。)不與孔
子異道。退之好儒未能過揚子,揚子之書於莊、墨、申、韓皆有取焉。(揚子曰:
“莊周蕩而不法,墨、晏儉而廢禮,申、韓險而無化。”是揚子嘗取之矣。“皆”,
一作“亦”。)浮圖者,反不及莊、墨、申、韓之怪僻險賊耶?曰:“以其夷也。”
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則將友惡來、盜蹠,(《史記》:飛廉生惡來,多力。李
奇註《漢書》雲:蹠,秦之大盜也。)而賤季札、由餘乎?(季札,吳王闔廬之
少子。《漢書·鄒陽傳》曰:秦用戎人由餘而伯中國。由餘,晉人也。亡入戎,
能晉言。)非所謂去名求實者矣。吾之所取者與《易》、《論語》合,雖聖人復
生不可得而斥也。
退之所罪者其跡也,曰:“髡而緇,無夫婦父子,不為耕農蠶桑而活乎人。”
若是,雖吾亦不樂也。退之忿其外而遺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韞玉也。(韞,音藴。)
吾之所以嗜浮圖之言以此。與其人遊者,未必能通其言也。且凡為其道者,不愛
官,(“愛”,一作“受”。)不爭能,樂山水而嗜閑安者為多。吾病世之逐逐
然唯印組為務以相軋也,(組,綬屬,所以係印。軋,乙黠切。)則捨是其焉從?
(焉,於虔切。)吾之好與浮圖遊以此。
今浩初閑其性,安其情,讀其書,通《易》、《論語》,唯山水之樂,有文
而文之;又父子鹹為其道,以養而居,泊焉而無求,則其賢於為莊、墨、申、韓
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組為務以相軋者,其亦遠矣。
李生礎與浩初又善,今之往也,以吾言示之。因北人寓退之,視何如也。○
送元暠南遊序(並引)劉禹錫
予策名二十年,百慮而無一得,然後知世所謂道,無非畏途,唯出世間法可
盡心爾。繇是在席硯者,多旁行四句之書;備將迎者,皆赤髭白足之侶。(《高
僧傳》:佛陀耶捨為人赤髭,善解毗婆沙,時人號曰赤髭毗耶沙。又釋曇始足白
於面,雖跣涉泥水,未嘗沾濕,天下鹹稱白足和尚。)深入智地,靜通還源。客
塵觀盡,妙氣來宅。內視胸中,猶煎煉然。開士元暠,姓陶氏,本丹陽居傢,世
有人爵,不藉其資。於毗尼禪那,極細牢之義,於中後日,習總持之門。妙音奮
迅,願力昭答,雅聞予事佛而佞,亟來相從。或問師隳形之自,對曰:“少失怙
恃,推棘心以求上乘。積四十年,身羸老將至而不懈。始悲瀎泉之有洌,今痛防
墓之未遷。塗芻莫備,薪火恐滅,(莊子老聃死雲雲,指窮於為薪火傳也。)諸
相皆離,此心長懸。雖萬姓歸佛,盡為釋種,如河入海,無復水名。然具一切智
者,豈遺百行;求無量義者,寧容斷思。今聞南諸侯雅多大士,思叩以苦調,而
希其末光。無容至前,有足悲者。”予聞是說已,力不足而悲有餘,因為詩以送
之,庶幾踐霜露者聆之有惻。詩曰:
寶書翻譯學初成,振錫如飛白足輕。彭澤因傢凡幾世?靈山預會是前生。傳
燈已悟無為理,濡露猶懷罔極情。從此多逢大居士,何人不願解珠瓔。
○送元暠師序(暠,古老切。韓本《送玄舉師歸幽泉寺序》在此下,序雲:
“元暠持劉禹錫詩引來,今故附禹錫詩引於此篇前”。禹錫與公,永貞元年同貶
員外司馬,劉為朗州,公為永州。此序永州作也。次前篇,當元和六年。)
中山劉禹錫,明信人也。不知人之實,未嘗言,言未嘗不讎。(讎,猶中也。)
元暠師居武陵(武陵,鼎州。)有年數矣。與劉遊久且昵。持其詩與引而來,
(劉夢得與公永貞元年同貶員外司馬,劉朗州,公永州,元暠時自朗來永。昵,
音匿。)餘視之,申申其言,勤勤其思,其為知而言也信矣。
餘觀世之為釋者,(“世”字,或作“近世”二字。)或不知其道,則去孝
以為達,遺情以貴虛。今元暠衣粗而食菲,(粗,七鬍切。)病心而墨貌。以其
先人之葬未返其土,無族屬以移其哀,(“無”下,有“他”字。)行求仁者,
以冀終其心。勤而為逸,遠而為近,斯蓋釋之知道者歟?釋之書有《大報恩》七
篇,鹹言由孝而極其業。世之蕩誕慢訁者。(慢,武半切。訁,徒旦切。
訁,縱意。《莊子》:天知予僻陋慢訁。一無“世之”二字。)雖為其道而
好違其書,於元暠師,吾見其不違且與儒合也。
元暠陶氏子。(元暠,本丹陽人。)其上為通侯,(通侯,本徹侯,避武帝
諱改為通侯。陶侃事晉,封長沙郡公,是為通侯也。)為高士,(侃曾孫潛,東
晉末棄官不仕。)為儒先生。(一無“生”字,一本“生”作“賢”。要之儒先
為正,漢有鄧先是已。)資其儒,(“資”,一作“見”。)故不敢忘孝;跡其
高,故為釋;承其侯,故能與達者遊。其來而從吾也,觀其為人,益見劉之明且
信,故又與之言,重敘其事。
○送琛上人南遊序(在永州作。)
佛之跡,去乎世久矣;其留而存者,佛之言也。言之著者為經,翼而成之者
為論,其流而來者,(謂流入中國也。)百不能一焉,然而其道則備矣。法之至
莫尚乎“般若”,(般,波末切。若,而也切。)經之大(“經”,一作“道”。)
莫極乎“涅槃”。(涅,乃結切。《涅槃經》雲:昔佛示滅於雙林樹下,入般涅
槃,為母摩耶夫人說法。)世之上士,將欲由是以入者,非取乎經論則悖矣。而
今之言禪者,有流蕩舛誤,迭相師用,妄取空語,而脫略方便,顛倒真實,以陷
乎己,而又陷乎人。又有能言體而不及用者,不知二者之不可斯須離也。離之外
矣,是世之所大患也。
吾琛則不然,觀經得“般若”之義,讀論悅“三觀”之理,(觀,古玩切。
《圓覺經》雲:三種淨觀,一云色、受、想,乃觀此三空,名之三觀。)晝夜服
習而身行之。有來求者,則為講說。從而化者,皆知佛之為大,法之為廣,菩薩
大士之為雄,修而行者之為空,(“行”,一作“得”。)蕩而無者之為礙。夫
然,則與夫增上慢者異矣。異乎是而免斯名者,吾無有也。將以廣其道而被於遠,
故好遊。自京師而來,又南出乎桂林,(桂林,即桂州。)未知其極也。吾病世
之傲逸者,嗜乎彼而不求此,故為之言。
○送文鬱師序(文鬱師,公之族。序雲:“挾海溯江,獨行山水間。”蓋公
時在永州而師來也。“序”,一作“引”。)
柳氏以文雅高於前代,近歲頗乏其人,百年間無為書命者。登禮部科,數年
乃一人。後學小童,以文儒自業者又益寡。今有文鬱師者,讀孔氏書,為詩歌逾
百篇,其為有意乎文儒事矣。(“事”,一作“士”。)又遁而之釋,背笈篋,
(笈,及業切,負書箱。)懷筆牘,(牘,書版也。)挾海溯江,獨行山水間。
翛翛然模狀物態,搜伺隱隟。(與“隙”同,隟,阨塞也。)登高遠望,
凄愴超忽,遊其心以求勝語,若有程督之者。己則被緇艾,(緇艾,衣如艾色也。)
茹蒿芹,志終其驅。吾誠怪而譏焉。對曰:“力不任奔競,志不任煩拏。(女加、
女居二切。《楚詞》註:擾亂也。)苟以其所好,行而求之而已爾。”終不可變
化。
吾思當世以文儒取名聲,為顯官,入朝受憎娼訕黜摧伏,不得守其土者,十
恆八九。若師者,其可訕而黜耶?用是不復譏其行,返退而自譏。於其辭而去也,
則書以畀之。
○送玄舉歸幽泉寺序(作之年月未詳。)
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乎物外而恥製於世者,則思入焉。故有貌而不心,
名而異行,剛狷以離偶,(狷,古顯、古縣二切。)紆舒以縱獨,其狀類不一,
(或有“也”字。)而皆童發毀服以遊於世,其孰能知之!
今所謂玄舉者,其視瞻容體,未必盡思跡佛,而持詩句以來求餘,夫豈恥製
於世而有志乎物外者耶?夫道獨而跡狎則怨,志遠而形羈則泥。幽泉山,山之幽
也。閑其志而由其道,以遁而樂,足以去二患,捨是又何為耶?既曰為予來,故
於其去,不可以不告也。
○送濬上人歸淮南覲省序(序雲:“退使孺子執簡而序之”,與前《送楊郎
中使還汴州序》稱童孺同意。員外郎劉公,其名未詳。“濬”,一本作“璿”。)
金仙氏之道,蓋本於孝敬,而後積以衆德,歸於空無。其敷演教戒於中國者,
離為異門,曰禪,曰法,曰律,以誘掖迷濁,世用宗奉。其有修整觀行,尊嚴法
容,以儀範於後學者,以為持律之宗焉。上人窮討秘義,發明上乘,奉威儀三千,
雖造次必備。嘗以此道宣於江湖之人,江湖之人悅其風而愛其賜,攀慈航望彼岸
者,蓋千百計。天子聞之,徵至闕下,禦大明秘殿以問焉。導揚本教,頗甚稱旨。
京師士衆,方且翹然仰大雲之澤,以植德本,(《佛經》曰:慈意妙大雲。)而
上人不勝顧復之恩,(《詩》:顧我復我。)退懷省侍之禮,懇迫上乞,遂無以
奪。由是杖錫東顧,振衣晨徵。
右司員外郎劉公,深明世典,通達釋教,與上人為方外遊。始榮其至,今惜
其去,於是合郎署之友,詩以貺之。退使孺子執簡而序之,因係其辭曰:
上人專於律行,恆久彌固,其儀刑後學者歟?誨於生靈,觸類蒙福,其積衆
德者歟?覲於高堂,視遠如邇,其本孝敬者歟?若然者,是將心歸空無,捨筏登
地,固何從而識之乎?古之贈禮,必以輕先重,故鄭商之犒先乘韋,(《左傳》
僖三十三年:秦人襲鄭,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
犒師。註:乘四韋,先韋乃入牛。古者將獻遺於人,必有以先之。)魯侯之贈後
吳鼎。(《左傳》魯襄公十九年:諸侯盟於督揚,晉人執邾悼公,以其伐我故。
晉侯先歸。公享晉六卿於蒲圃。贈荀偃束錦,加璧,乘馬,先吳壽夢之鼎。註:
壽夢,吳子乘也,獻鼎於魯,因以為名。)今餞詩之重,皆衆吳鼎也。(“衆”,
一作“後”。)故乘韋之比,得序而先之。且曰,由禮而不敢讓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捲一 雅詩歌麯 | 捲二 古賦 | 捲三 論 | 捲四 議辯 | 捲五 古聖賢碑 | 捲六 釋教碑 | 捲七 釋教碑銘 | 捲八 行狀 | 捲九 表銘碣誄 | 捲十 志 | 捲十一 志謁誄 | 捲十二 表志 | 捲十三 志 | 捲十四 對 | 捲十五 問答 | 捲十六 說 | 捲十七 傳 | 捲十八 騷 | 捲十九 吊贊箴戒 | 捲二十 銘雜題 | 捲二十一 題序 | 捲二十二 序 | 捲二十三 序別 | 捲二十四 序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