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成就你的君子风范:礼乐人生   》 第25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4)      彭林 Peng Lin

  我们中国没有自己的礼仪吗?怎么可能?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我们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礼仪是全世界最为系统、最为成熟的,看看今天的韩国和日本的礼仪,就可以了解中华礼仪的大致面貌,因为他们的礼仪几乎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只是在最近的一百多年中,中华礼仪才出现了不断衰落的局面。其原因,一是与近代中国的这段特殊历史有关,因为国家当时处于不正常状态;二是与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极左思潮有关。这两种因素交杂在一起,传统文化就很难有容身之地了。现在的形势已经变了,我们理应正本清源,借着北京奥运的机会,重建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礼仪,这才是正确的举措。如果借此机会用西方礼仪来替代中华礼仪,那么不管这些人自己是否意识到,他们都是在消灭我们的民族礼仪。
  有人说,北京奥运有四方宾客来北京,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所以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礼仪。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错误逻辑。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交往时用怎样的礼节,是有一个原则的,那就是客人一方必须尊重主人一方的礼仪。我国古代就有“入境问俗”的规定,进入对方的辖地,首先要询问对方的礼俗,这是为客之道。今天,我们出国之前要了解到达国的习俗,也是这个道理。“入境问俗”的原则,是当今世界遵循的原则。世界上又有哪个民族是没有自己的礼仪的呢?外国友人来中国之前,同样要学习和了解中国人的礼俗,并且要尊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避免做出伤害主人感情的事来。2008年北京奥运时,我们是东道主,我们理应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方式,而不是用外国人的礼节,来热情接待四海宾朋。
  现在有些人不厌其烦地在教大众怎么吃西餐,怎么拿西式餐具,并且美其名曰:学会款待外宾。这种理由是似是而非的。这等于是向全世界宣示,我们中华民族不需要别人尊重,我们出国用外国礼仪,外国人来中国也用外国礼仪!外国人到中国来就应该入乡随俗,使用筷子。大家想想,我们到外国人家里去做客,他们不都是让我们用刀叉的吗?周恩来生前出访的国家非常之多,但从来不会要求对方为自己改变生活方式。如果对方吃饭是用手抓的,那么他也一定和主人一样用手抓饭吃。记得“文革”前,我看过一个电影剧本叫《白求恩大夫》,里面有这样一个场面:过年了,白求恩在百姓家里吃饺子,他笨拙地用筷子夹饺子,可是怎么也夹不到嘴里。他看到主人家的小姑娘灵巧地夹起了饺子,惊讶地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天才的外科医生!”白求恩是外国人,但他并没有要求主人为他准备刀叉,这是他尊重中国人的地方;主人也没有因为他是外国人,而为他准备刀叉,因为客随主便,这是尽人皆知的待客之道。
  我有一位朋友,是台湾高雄中山大学的教授,她跟我讲了自己做过的一件“蠢事”。有一次,一位美国朋友去高雄,为了盛情款待他,就请他在当地一家最好的西餐店吃饭。结果是钱也花了不少,可是人家不领情,说:“你为什么要带我来这里?这种东西我在美国天天吃。你应该请我吃台湾民间的小吃。”外国人来中国,是体验中国文化的绝好机会,无论是进餐还是娱乐,他们都会希望用纯粹的中国方式的。其实,我们出国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我们前往的国家,风土人情都和我们一样,那谁还有兴趣去?
  非常有趣的是,北京有一家媒体宣传人文奥运,在一段时间内,每天用一个版面的篇幅来介绍外国礼仪,今天是西班牙,明天是比利时,后天是瑞典,没完没了。这样做的目的何在?是北京市民要组团到这些国家去旅游吗?显然不是。是为政府部门做迎宾准备吗?也不像,因为政府外事部门有礼宾司,这些事情不用外人操心的。是为了帮助老百姓迎接外宾吗?那就更奇怪了,老百姓不可能系统学习列国礼仪之后才能“持照上岗”吧?此外,假定有五个不同国别的游客访问一位北京老百姓的家,那主人该如何招待他们?以我之见,不管来自哪一国,统统请他们吃饺子,而且一律使用筷子就是了,根本用不着准备刀叉,但是外宾一定会高兴。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第1节:礼乐人生前言第2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第3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2)
第4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3)第5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4)第6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5)
第7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6)第8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7)第9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8)
第10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9)第11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0)第12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1)
第13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2)第14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3)第15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4)
第16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5)第17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6)第18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7)
第19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8)第20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9)第21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20)
第22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1)第23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2)第24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3)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