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茶味人生:一心一意來奉茶   》 第25節:第三輯 琴瑟琵琶,妙指而發(7)      程然 Cheng Ran

  還有一位好姑娘。年少時遭遇了愛的謊言,她單嚮地付出,悄無聲息地忍耐,然後悲壯地從愛裏隱匿了蹤跡。十幾年來,也在人前歡笑,也可以偽裝得若無其事。因為傷痛抗拒一切,所有言行都是出於逆反的本能。長期的自我懲罰中,好意被防範成了侮辱,幻覺成了安慰肉身的迷藥,她假想自己是愛的烈士:我卻要在人前給予喜樂,因為你給我的痛彌足珍貴。
  溫潤泡。不知道在苦難裏顛倒的人,是否聽說過溫潤泡?
  雖然也是茶水,卻要毫不吝惜地倒掉。倒掉苦,倒掉澀,倒掉生活予你的苦和難。
  溫潤泡,茶由此會變得柔和。初之生澀,剛烈,如風霜,被滾燙的水激發後,茶顯露出溫潤樣貌。
  能不能不把風霜當珍寶啊,能不能把它空掉?
  我這麽輕聲地問。心裏卻滿滿地都是對你的痛。
  我們喝茶,卻是要喝茶的香、茶的清淡、茶的心平意和,如果連茶的塵土、污垢也去留戀,那就是茶病啊。這泥沙俱下的生活,不止是晴空朗照,陰霾奔涌、大雨傾盆依然是慣見風景。傷害加身的時候,若不懂得抽身反觀,那麽,躲閃避讓也是生存之道。那些不避讓的人,恐怕是真的在中毒了。毒也會帶來快感,但,快感是幻覺,就像是吸毒的人,他清醒的時候也會痛恨那些毒品,但當他的毒癮發作時,衹有那些毒素能給予他慰藉。
  他虐成了自虐,自虐成了習慣,而習慣令我們感到安全。儘管火宅外的好心人跳着腳呼喊,但屋中的人卻不知兇險地露出了詭異的微笑。於是,循環往復,於是,墮落沉淪。
  你不覺得害怕麽?
  如果有一天,你已經再也聽不懂這些話?
  佛陀在《法華經》裏曾做過三界火宅的譬喻。他說,如同慈父,親見大廈將傾,為了讓火海危房中的孩子們逃命出離,他許諾給孩子們滿願,糖果馬車,應有盡有。於是,那些幼子紛紛逃脫,這時,房子摧枯拉朽地轟然倒塌。
  佛陀是樂觀主義者,他懷着極大的耐心和愛心,動腦筋幫助那些執迷不悟的人。
  再去看《出埃及記》。先知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流亡,衹要一遇上難題,以色列人就會抱怨,還不如回去給法老做奴隸!還不如死在法老的手裏!畢竟那時候我們坐在肉鍋旁,吃得飽足。這也是一個人類的折射,不單指什麽以色列人。
  衹要能在惰性和習慣裏生存,一切改變都是奢談。
  寧可在奴隸的命運裏吃頓飽飯,也不願意為了自由而忍受一時的饑餓。
  不知道摩西屢屢看到人的劣根和人的墮落衝動,會不會産生道德焦慮感。反正,曾經以道德焦慮著稱的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就已經在盛年棄塵而去,再無留戀和憂慮。
  這讓我再度體會溫潤泡。
  迷的人放不下苦難,勸的人放不下焦慮。
  焦慮也是毒,也是塵垢。
  想想看,如果一個傾聽的人,懷揣悲心,感同身受,那麽也會病倒。佛教裏有句話,叫做“替衆生背業”。痛苦本不是你的,卻因為不及時清空歸零而産生了病。
  那些聽人心事的神甫、和尚和心理咨詢師,都須有強大的心理素質。若不能指點迷津,若不能了無挂礙,很容易因為惻隱而動心、挂懷,被苦難暗示,被煩惱上身。
  師父有句話說得好,聞人說苦,不做苦的垃圾桶,要做苦的焚化爐。不僅幫別人打掃衛生,自己也不能被染污。焦慮,不就是染污了嗎?
  佛教裏說緣起性空。這緣起性空的道理很深。萬事皆為因緣法,法不孤起,必仗緣生,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萬物都是普遍聯繫,互相依存的。但因緣和合而成的是假有,其中的本性是空性,懂得空性,就能夠在慈悲的時候,發光放熱,而不留戀這慈悲,也不期望慈悲的效果。所謂,事來時,人人是親人,事去時,人人不相幹。你能幫多少,就幫多少,幫不了,你要無挂無礙地走。
  焦慮的行者,也是迷的人,他的迷惘,來自對世間無望的責任感。而這個責任,如同不被接受的愛情,是一樣的虛榮。那些拯救和勸導的憂慮,也是第一泡開水要蕩滌掉的雜質。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第1節:第一輯 白泥赤印走風塵(1)第2節:第一輯 白泥赤印走風塵(2)第3節:第一輯 白泥赤印走風塵(3)
第4節:第一輯 白泥赤印走風塵(4)第5節:第一輯 白泥赤印走風塵(5)第6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1)
第7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2)第8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3)第9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4)
第10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5)第11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6)第12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7)
第13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8)第14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9)第15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10)
第16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11)第17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12)第18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13)
第19節:第三輯 琴瑟琵琶,妙指而發(1)第20節:第三輯 琴瑟琵琶,妙指而發(2)第21節:第三輯 琴瑟琵琶,妙指而發(3)
第22節:第三輯 琴瑟琵琶,妙指而發(4)第23節:第三輯 琴瑟琵琶,妙指而發(5)第24節:第三輯 琴瑟琵琶,妙指而發(6)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