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二年(1079),历经密州、徐州、湖州太守之任的苏轼,因在诗文中“讥切时事 ”、“讪上骂下”、“腾沮毁之论 ”,被神宗御批差人捉拿,于七月二十八日戴上枷具,押赴汴京,当时情状,被人这样形容:
苏轼以吟诗有讥讪言事、官章疏狎(于)上,朝廷下御史台差官追取……(皇甫)僎径入州廨,具靴袍,秉笏立庭下,二台卒夹侍,白巾青巾,顾盼狞恶,人心汹汹不可测……吏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鸡犬。
——孔文仲《孔氏谈苑》卷一《苏轼以吟诗下吏》
堂堂太守,天下名士,突然从万人景仰的位置上跌落下来,被皂吏们鸡犬般地呵辱着,面对这种遭际,苏轼都有些不知所措,家人魂惊魄散,惶惶难安,可想而知。
好在苏轼的好友、驸马都尉王诜得知消息后,事先派人通知了在南都(今河南商丘)为官的苏辙。苏辙急忙派出家人,星夜兼程,与朝廷捕快展开竟奔,提前一天到了湖州,将这坏消息告诉了苏轼。苏轼当时的应对是:
臣即与妻子诀别,留书与弟辙,处置后事,自期必死。
——《杭州召还乞郡状》,《苏轼文集》卷三十二
闰之自熙宁元年嫁给苏轼,至此已历十二个年头。由于丈夫动不动就拿钱接济别人,家里人口又多,她靠勤劳和节俭,把一切安置得井井有条,再大的困难也能对付。可丈夫出了如此大的事,就像天要塌下来一般,闰之一时无法应对。苏轼为了安慰妻子,临别之前给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当年真宗皇帝去泰山封禅,回来时听说有个高人杨朴,安贫乐贱,吟诗自娱,不愿为官,便让人将他召到御驾之前。皇上问:“听说你整天与人吟诗唱和,临行之前,有没有人给你作诗送行?”杨朴说:“没有。不过我的老妻唱了一绝。”皇上且惊且喜,问道:“你夫人也会吟诗?不妨诵给朕听听。”杨朴不愿回答。在皇上再三强迫下,他才诵道:“且休落魄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皇上听了大笑,不复强留,将杨朴放了回去。说完故事,苏轼还和闰之开起了玩笑:“夫人若是想救我,何不也吟诗一首,感动皇上呢?”
夫人听了,不禁哑然失笑 。
由此可见,苏轼被捕之前,并没有被吓得魂不附体。相反,他在尽力安慰闰之和家人。当时苏迈已经成婚生子,他要陪着父亲前往汴京,闰之带着两个不足十岁的儿子,还要照顾年逾七十的任奶妈,以及苏迈的老婆、出身大户人家的范氏和新生的楚老(苏箪,苏轼长孙),全家老小的安危,都系于闰之一身。在南都(今河南商丘)为官的苏辙深知嫂子十分艰难,急忙派人到湖州来接她们。当苏轼被押到宿州时,闰之已经启程,全家都在船上。这时御史台再度派人,前来搜寻诗文取证,全家老小,受到极度恫吓。闰之在惊恐之余,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情。苏轼后来忆道:
至宿州,御史符下,就家取文书。州郡望风,遗吏发卒,围船搜取,老幼几怖死。既去,妇女恚骂道:“是好著书,书成何所得?而怖我如此?”悉取烧之。
——《黄州上文潞公书》,《苏轼文集》卷四十八
苏轼现存的诗文,湖州任上最少,就因闰之一气之下,付之一炬的缘故。可苏轼后来并没怨她,反而以调侃语气述说此事,他对闰之的关爱与理解,于此可见一斑。
苏轼入狱之后,有段时间受辱至极,以为自己会死在狱中,曾写下两首绝命诗,交狱卒梁成,请他转送弟弟子由。二诗如下: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玕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
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