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解读老子智慧:活学活用道德经   》 第25节:越无私心越成功      Hu Weigong

  透点提醒大道理谁都懂,成功的关键是在细节上寻求突破
  越无私心越成功
  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原著实录《道德经》第7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经典解读西汉《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先人而后己者也,天下敬之,先以为长。”
  北宋王安石《老子注》说:"圣人,无我也。有我,则与物构,而物我相引矣。万物,敌我也,吾不与之敌,故后之。"
  北宋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说:“圣人谦下,不与人争先,而人自然尊之;圣人不争,不与物为敌,而物莫能害之。”
  明释德清《老子道德经解》说:“不私其身以先人,故人乐推而不厌。”
  近代学者陈柱《老子集训》说:“圣人治国亦如此……喻如有宝器然,私于一家,则出于一家之外为失矣;私于一国,则出于一国之外为失矣;若私于天下,则将安所失乎?此圣人所以无私以成其私也。”
  说文释义圣人甘居人后反而高居人前;不贪权势反而地位稳固。
  老子认为,一个人没有私心,反而能成就大私。在《道德经》第七章,老子用天道推演人道,他认为,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并非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存在。圣人也一样,以公为先,所以生前身居高位,死后名垂千古,反而成就了大私。
  活学活用老子认为,无私反而能成就大私,这看似矛盾,其中却有某种玄妙的逻辑。
  《圣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耶稣带着弟子在山上讲道,听讲的信徒有好几千人。到了吃饭的时候,有的人有食物,有的人没有。耶稣让弟子将仅有的7个饼分给大家吃。那些有食物的人受到感化,也将食物献出来,与大家分食,最后大家都吃饱了。后来,人们都传说:耶稣用7个饼,让几千人吃饱了。
  “用7个饼,让几千人吃饱”,这是何等超凡的能力!这是何等大的功劳!可是立下大功、享有大名的人并没有在物质上付出多少,也没有在体力上付出多少,他只是无私而已,结果反而成就了大私。“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这话,确有道理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新华出版社
第1节:不要幻想金子超过汗水第2节:步行可能比飞行更快第3节:绝不在质量上打折扣第4节:不战而屈人,不争而获利
第5节:呆在自己应该呆的地方第6节:像深秋的水一样清澈平静第7节:抱着与人为善的想法做事第8节:先干起来再说
第9节:行动产生奇迹第10节:大胆迈出第一步第11节:在坏事发生之前采取措施第12节: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13节:敢下壮士断腕的决心第14节:认真做到一百分第15节:成功取决于你的自我要求第16节:优秀或平庸都是一种习惯
第17节:选择小事成就大业第18节:积小胜为大胜第19节:安心做小事,自然大功成第20节:细节决定成败
第21节:不轻视每一个小人物第22节:不轻视每一件小事第23节:不轻视每一笔小钱第24节:追求完美的工作品质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