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 走进大秦岭:中华民族父亲山探行   》 第25节:遭遇《黑暗传》(2)      王若冰 Wang Rebing

  神农架林区分制以前,大部分区域属于房县和竹山。胡崇峻整理的《黑暗传》,其中《天地玄黄》的三个原始抄本中,有一个就是在房县松柏镇发现的。但到了房县,宣传部同志告诉我,《黑暗传》是人死后唱的"丧歌",一般人平时忌讳唱。过去当地民间有专职歌师,现在大多都死了。即便是有一两位还活着,也都住在非常偏远的高山上,很难找到。
  从地图上看,神农架林区不仅路途遥远,而且人烟更加稀少。没有人的地方,自然就很难找到我所期待的那种人文气息。于是,只好从房县转道竹山。
  天晴了。一堆一堆的白云却落在山岭之间,不忍散去。
  天空下是形状怪异的山岭。山岭上面,是漂浮着蒙蒙灰雾的天空。
  路,就在山与山的脊梁上盘绕。
  从房县动身时,车上就没有几个人,到了竹山县城,从车上就下来了三个人。
  那么,在远古时代,在唐宋以前,这里到底能有多少人居住呢?
  从背包里,我又取出了《黑暗传》:
  盘古分了天和地,
  又请日月上天庭,
  又收黑水平天下,
  重创世界万物生。
  远古神话故事里所残留的我们的童年记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那个时候,天地混沌,人烟稀少,猛兽出没,灾难频繁。没有更多的生活可以享受的人类,便凭借自己仅有的想象,追寻自己的过去,呼唤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挽救自己时时都处于险境的生命,并苦苦祈祷有一种幸福能够突如其来。
  这就是神话诞生的最初原因。
  神话,缘于人类精神自娱。
  到了竹山,竹山县文联主席华赋桂的观点,印证了我的臆想。
  神农架一带过去地广人稀,山大林密,交通十分闭塞。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考察秦巴山区地域文化时曾发现,在鄂、渝、陕交界的秦巴山区高峻山顶上,还有处在洞居穴栖时代的人。高大的山岭隔绝了人与人的交往,到现在还是东一户,西一户分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山民,平时很少往来。只有遇上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才能为山里人提供一个聚会的机会。于是秉承了古代巴人能歌善舞遗风的山里人,便以对歌的方式说史、讲故事,自娱自乐,相互交流。所以在竹山、房县一带,到现在还有不少民歌村。
  《黑暗传》则是只能在人死后守丧的时候唱的丧歌,而且还要有丧鼓相伴。
  头顶天,脚踏地,
  来到孝家大门前。
  孝家门前搭高楼,
  搭的走马转角楼。
  四道高门在四方,
  一道中门在高堂。
  打开东门好跑马。
  打开西门好耍枪,
  打开北门召歌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花城出版社
第1节:我所了解的秦岭(代序一)(1)第2节:我所了解的秦岭(代序一)(2)第3节:我所了解的秦岭(代序一)(3)
第4节:从崦嵫山开始(1)第5节:从崦嵫山开始(2)第6节:创世记(1)
第7节:创世记(2)第8节:创世记(3)第9节:创世记(4)
第10节:创世记(5)第11节:东方圣母(1)第12节:东方圣母(2)
第13节:东方圣母(3)第14节:东方圣母(4)第15节:东方圣母(5)
第16节:神农(1)第17节:神农(2)第18节:一个民族的背影
第19节:东方特洛伊之战(1)第20节:东方特洛伊之战(2)第21节:大禹(1)
第22节:大禹(2)第23节:大禹(3)第24节:遭遇《黑暗传》(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