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歷史上太監禍國殃民的巔峰時代:明朝宦官   》 二、明朝宦官與經濟(9)      王春瑜 Wang Chunyu    杜婉言 Du Wanyan

  3. 歲辦、采辦
  所謂歲辦,指每年各地上貢土特産。所謂采辦,則範圍極廣,衹要皇帝想起要什麽,就派宦官四出搜求。這種派出宦官徵納、採購宮用物資,押運貢品或到當地監督製造禦器,其實質都是利用皇權嚮地方進行勒索,因而是封建專製主義的一大弊政,也是對社會生産、人民生活的極大禍害。
  (1) 歲辦種類之繁,數量之多——以南京貢船為例
  據清初致力於研究明史的談遷在《棗林雜俎》記載,南京貢船所裝物品的種類及數量如下:“司禮監製帛二十扛,船五;筆料船二。內守備鮮梅、枇杷、楊梅各四十扛,或三十五扛,各船八,俱用冰。尚膳監鮮筍四十五扛,船八;鯽魚先後各四十四扛,各船七,俱用冰。內守備鮮橄欖等物五十五扛,船六;鮮筍十二扛,船四;木犀花十二扛,船二;石榴、柿四十五扛,船六;柑橘、甘蔗五十扛,船一。尚膳監天鵝等物二十六扛,船三;腌菜苔等物百有三壇,船七;筍如上,船三;蜜煎櫻桃等物七十壇,船四;鰣魚等百三十合,船七;紫蘇糕等物二百四十八壇,船八;木犀花煎百有五壇,船四;鸕鶿、鴇等物十五扛,船二。司苑局荸薺七十扛,船四;薑種、芋苗等物八十扛,船五;苗薑百扛,船六;鮮藕六十五扛,船五;十樣果百四十扛,船六;內府供應庫香稻五十扛,船六;苗薑等物百五十五扛,船六;十樣果百十五扛,船五。御馬監苜蓿種四十扛,船二。共船百六十六衹,竜衣、板方、黃魚等船不預焉。兵部馬快船六百衹,俱供進貢。”但這從基本上來說,還算是有定額。更糟糕的是額外的,不時需索的采辦及隨之而來的種種敲詐勒索。
  (2) 采辦、歲辦是公開的掠奪
  據《明史·食貨志》載,早在永樂時,買辦顔料,已有“工役繁興,徵取稍急,非土所有,民破産購之”的情況。永樂十五年(1417),內官馬騏到交采辦,大索境內珍寶,弄得“人情騷動”。宣德初,巡按浙江御史尹崇高、泰安州稅課局大使郝智等,先後奏稱采買勞擾民間,妨礙農務,靡費甚大。因此,宣宗曾下詔除軍器,軍需物品外,停止買辦,召所差出內官着令還京。但實際上這詔令在很大程度上衹是具文,采辦鳥獸花木珍異的內官之派遣,並未因此而停止。以吳中為例,宣德時“中使時出四方,絡繹不絶。采寶幹辦之類名色甚多。如蘇州一處,恆有五六人居焉,日來內官,……或織造,或采促織,或買禽鳥花木,皆倚以剝民,祈求無艾”[77]。不僅吳中,其他地方亦有內官之遣。宣德五年(1430),遣內官吉祥持敕前往直隸應天、鎮江等府州縣並湖廣、浙江等處所屬河泊采取魚衹等項製造物件[78]。六年(1431)、七年(1432)均遣內使王寵等到長州等縣買辦布匹。這些內官、內使到處騷擾,貪縱為害,虐取於民。長州等縣民人瀋多福等,曾聯名狀告內使王寵等六年(1431)來坐買闊白三梭棉布700匹,因本地並不出産,於是“每布一匹,逼價銀三兩”,緻“各行賠閉輳數,完足共銀二千一百兩”。七年(1432),王寵等“仍復到來,徵收各縣布價銀兩,但此價已經欽差太監劉寧等盡數封收,抄解去訖。又要各縣重複科派”,以致“民力不堪”[79]。
  不過,宣宗朱瞻基當時仍坐朝問事,對民憤太大的宦官,也曾給予嚴厲的懲治。袁琦等的被處死就是顯著的例子。譚希思在《明大政纂要》捲二○載:當時,內使阮巨隊等往廣東公幹,受內官監太監袁琦指使,藉采辦的名義,凌辱官吏軍民,逼取金銀等物動以數萬計。事發,宣宗於六年(1431)十二月,下令凌遲“自小隨侍,頗稱使令”,而得以逐步升為太監管事的袁琦,斬內使阮巨隊、阮誥、武莽、武路、阿可、陳友、趙準、王貴、楊四保、陳海等十人。此外,內官裴可烈以貪暴,被逮下錦衣獄拷死。內使馬俊公差還京,至良鄉,聞袁琦事,自經死;宣宗以馬俊亦與袁琦同惡害民,命錦衣衛戮其屍,梟首於市。中官唐受以公差南京,縱恣貪酷。宣宗命錦衣衛逮至京師,獄具,械赴南京,凌遲於市,梟首示衆。宣宗還令都察院揭榜曉示中外:凡內官內使在外,不許侵占官民田地及擅造房屋;已經侵占官民田地及擅造房屋,所在官司取勘明白,原係官者還官,軍民者還軍民。中外官民人等不許受內官內使寄頓財物;有投托內官內使,因而撥置害人者,悉處同罪。因此,在宣德以前,采辦宦官有時也不得不有所顧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一、宦官一瞥(1)一、宦官一瞥(2)二、明朝宦官的發展(1)二、明朝宦官的發展(2)
二、明朝宦官的發展(3)二、明朝宦官的發展(4)三、明朝宦官的歷史影響(1)三、明朝宦官的歷史影響(2)
四、明朝宦官專權的原因(1)四、明朝宦官專權的原因(2)四、明朝宦官專權的原因(3)一、明朝宦官與政治(1)
一、明朝宦官與政治(2)一、明朝宦官與政治(3)一、明朝宦官與政治(4)一、明朝宦官與政治(5)
二、明朝宦官與經濟(1)二、明朝宦官與經濟(2)二、明朝宦官與經濟(3)二、明朝宦官與經濟(4)
二、明朝宦官與經濟(5)二、明朝宦官與經濟(6)二、明朝宦官與經濟(7)二、明朝宦官與經濟(8)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