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弘道悟语 》
第25节:学为人先--记李步云先生(1)
钱弘道 Qian Hongdao
学为人先
--记李步云先生
和许多人一样,认识李步云先生,我也是先读他的文字,识得他的思想,然后得缘当面受教于他。李先生的文字十分清新可读,与一些堆砌词藻、故弄玄虚、迎合时趋的学者实在是泾渭分明。后者往往文字中表现出年轻气盛,似乎学界主要靠他们这为数不多的顶梁柱撑着架子。而李先生的文字却给人一种字字句句都洗炼过的感觉,没有多余累赘的东西,一如经济学大师成思危、厉以宁,国学大师南怀瑾的文字,深入浅出,将很深的道理条分缕析,十分透彻。读李先生这类大师的文章是一种享受,往往事半功倍。
一九九九年,中国的立法者明确将"依法治国"熔铸于宪法,那是中国宪政史的大事、盛事。毫不夸张地讲,一部宪法,增一词改一句都是要动筋骨的。更何况在一块深刻着"人治 "的顽石上,要抹去"人治"两字,改刻成"法治"两字,那绝对要经过千锤百炼的过程。李步云先生就是这千锤百炼过程中的主角之一。作为一名法学家,李先生对于中国是有大贡献的。有人说,后来的学者不能绕过他,其含义恐怕就在于此。我这一代人,虽然也涉猎了些西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降的圣哲贤达的著作,但对于其如何与中国宪政实践、民主法治之路链接起来,的确无法绕过李步云等老一辈法学家们建立的理论丰碑,这座丰碑值得我们后学长久驻足仰视。
我已记不清初次见到李先生是哪一天了。这不要紧,因为李先生给我的印象从开始到今天,是如此的一致,不由我不惊叹。许多人初次给人印象或莫测高深,或热情有加,后来又或嘻笑怒骂,或尖酸刻薄,让你左右为难,最后你只能采取无可奈何的保底法:敬而远之。而李先生不是。李先生从没有高谈阔论,从没有颐指气使,从没有渺视他人,从没有嫉贤妒能,哪怕一丁点儿的痕迹都难以找到。他总希望后学能赶上他,超过他。他给予各路后学的力所能及的种种提携栽培就是明证。"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李先生读书做人的功夫几近极致矣!学问中人原不可疏略,学问中人原不可放肆,学问中人原不可骄傲。中国自古就用"圣人"一词来赞誉那种学问做人到了最上乘的人,今日君子、贤人、圣人,无疑当推李先生这样德高望重之人了。
"后之学者不能绕过李步云"以及"圣人"之说法并非我个人兴之所趋,确是都有出处,或者是大家已传为美谈的。更何况,我对于李先生的了解绝不是通过研讨座谈中几次匆匆的粗浅的观察,因为我与李先生在同一个所,同一个室,同一个办公室,而且他与我的硕士导师杨永华先生是北大同学,算起来李先生是我的师伯。我从一九九九年调中国社会科院法学研究所之后的几年,见贤思齐,对于李先生这样的学界前辈、楷模,我是用了心去揣摩学习的,这实在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美事。我常常得空向李先生求教,李先生从来都是循循善诱,一丝不苟。不像有的言辞态度观点偏左或偏右的学者,你听完他们的论说,就好像条件反射似的要予以辩解甚至于驳斥。李先生的观点,如同他的语气,他的做人,让人自然而然信服。在他面前,我从不会局促,从不会心浮气躁,因为他好像就在解释真理。这就是所谓"有道之言弘畅,有德之言亲切"。从李先生的言谈举止中,即使再马虎粗心的人也会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学者说话要简重从容,循物傍事,这便是说话中见涵养。进而言之,大家风范当然是:"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我之折服于李先生之平和,就如同折服于一部千古名著。与李先生共事,得益之良多,我引以为一生之幸事。虽然,李先生现在应邀去湖南大学法学院做了名誉院长,常常奔赴岳麓,我们见面少了,但他常常得便回来看望我们这些后学晚辈,我仍有机会求教于他,继续受其学风懿范的感染。而岳麓书院之遗风,有李先生去发扬光大,则真是倍增光彩了。也唯有李先生这样的人,才最合适与岳麓精神相匹配。
有一件事,我心里一直多少存着点歉意。在李先生,当然他是从不介意的。大概是二○○一年,李先生主持一个课题,是关于信息公开的,我也参与了,并领了课题费。之后,我去了日本早稻田大学做访问学者。回国后,我未能妥善安排时间去完成李先生给我的任务,而将精力主要花在法律的经济分析项目上去了。二○○二年,李先生在湖南大学举办"全国信息公开问题研讨会",我也去了。但研讨会正好与"二○○二年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冲突,我只参加了开幕式前后的半天会,也没有作一个理所应当作的发言。当时,我记得很清楚,李先生十分和蔼,十分善解人意,没有劝阻和埋怨,这反加深了我的内疚。事后,我再次表达我的歉疚,执意将课题费退还给李先生。李先生起先坚拒,但拗不过我的执意。李先生自始至终是一如既往的长者风范。虽是小事,却足见先生之涵容,真是"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古人云:仁人心地宽舒,事事有宽舒气象,故福集而庆长;鄙夫胸怀苛刻,事事以苛刻为能,故禄薄而泽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第1节:序 | 第2节:人生大事(1) | 第3节:人生大事(2) | 第4节:山中一日(1) | 第5节:山中一日(2) | 第6节:山中一日(3) | 第7节:宠辱不惊(1) | 第8节:宠辱不惊(2) | 第9节:人非机器(1) | 第10节:人非机器(2) | 第11节:江南的雪(1) | 第12节:江南的雪(2) | 第13节:江南的雪(3) | 第14节:故乡的雨 | 第15节:风雨春秋(1) | 第16节:风雨春秋(2) | 第17节:风雨春秋(3) | 第18节:风雨春秋(4) | 第19节:重新读书(1) | 第20节:重新读书(2) | 第21节:弘道书院(1) | 第22节:弘道书院(2) | 第23节:弘道书院(3) | 第24节:弘道书院(4)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