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弘道悟語 》
第25節:學為人先--記李步雲先生(1)
錢弘道 Qian Hongdao
學為人先
--記李步雲先生
和許多人一樣,認識李步雲先生,我也是先讀他的文字,識得他的思想,然後得緣當面受教於他。李先生的文字十分清新可讀,與一些堆砌詞藻、故弄玄虛、迎合時趨的學者實在是涇渭分明。後者往往文字中表現出年輕氣盛,似乎學界主要靠他們這為數不多的頂梁柱撐着架子。而李先生的文字卻給人一種字字句句都洗煉過的感覺,沒有多餘纍贅的東西,一如經濟學大師成思危、厲以寧,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文字,深入淺出,將很深的道理條分縷析,十分透徹。讀李先生這類大師的文章是一種享受,往往事半功倍。
一九九九年,中國的立法者明確將"依法治國"熔鑄於憲法,那是中國憲政史的大事、盛事。毫不誇張地講,一部憲法,增一詞改一句都是要動筋骨的。更何況在一塊深刻着"人治 "的頑石上,要抹去"人治"兩字,改刻成"法治"兩字,那絶對要經過千錘百煉的過程。李步雲先生就是這千錘百煉過程中的主角之一。作為一名法學家,李先生對於中國是有大貢獻的。有人說,後來的學者不能繞過他,其含義恐怕就在於此。我這一代人,雖然也涉獵了些西方柏拉圖、亞裏士多德以降的聖哲賢達的著作,但對於其如何與中國憲政實踐、民主法治之路鏈接起來,的確無法繞過李步雲等老一輩法學家們建立的理論豐碑,這座豐碑值得我們後學長久駐足仰視。
我已記不清初次見到李先生是哪一天了。這不要緊,因為李先生給我的印象從開始到今天,是如此的一致,不由我不驚嘆。許多人初次給人印象或莫測高深,或熱情有加,後來又或嘻笑怒駡,或尖酸刻薄,讓你左右為難,最後你衹能采取無可奈何的保底法:敬而遠之。而李先生不是。李先生從沒有高談闊論,從沒有頤指氣使,從沒有渺視他人,從沒有嫉賢妒能,哪怕一丁點兒的痕跡都難以找到。他總希望後學能趕上他,超過他。他給予各路後學的力所能及的種種提攜栽培就是明證。"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李先生讀書做人的功夫幾近極緻矣!學問中人原不可疏略,學問中人原不可放肆,學問中人原不可驕傲。中國自古就用"聖人"一詞來贊譽那種學問做人到了最上乘的人,今日君子、賢人、聖人,無疑當推李先生這樣德高望重之人了。
"後之學者不能繞過李步雲"以及"聖人"之說法並非我個人興之所趨,確是都有出處,或者是大傢已傳為美談的。更何況,我對於李先生的瞭解絶不是通過研討座談中幾次匆匆的粗淺的觀察,因為我與李先生在同一個所,同一個室,同一個辦公室,而且他與我的碩士導師楊永華先生是北大同學,算起來李先生是我的師伯。我從一九九九年調中國社會科院法學研究所之後的幾年,見賢思齊,對於李先生這樣的學界前輩、楷模,我是用了心去揣摩學習的,這實在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美事。我常常得空嚮李先生求教,李先生從來都是循循善誘,一絲不苟。不像有的言辭態度觀點偏左或偏右的學者,你聽完他們的論說,就好像條件反射似的要予以辯解甚至於駁斥。李先生的觀點,如同他的語氣,他的做人,讓人自然而然信服。在他面前,我從不會局促,從不會心浮氣躁,因為他好像就在解釋真理。這就是所謂"有道之言弘暢,有德之言親切"。從李先生的言談舉止中,即使再馬虎粗心的人也會體會到這樣一個道理:學者說話要簡重從容,循物傍事,這便是說話中見涵養。進而言之,大傢風範當然是:"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有真纔者,必不矜纔;有實學者,必不誇學。"我之折服於李先生之平和,就如同折服於一部千古名著。與李先生共事,得益之良多,我引以為一生之幸事。雖然,李先生現在應邀去湖南大學法學院做了名譽院長,常常奔赴嶽麓,我們見面少了,但他常常得便回來看望我們這些後學晚輩,我仍有機會求教於他,繼續受其學風懿範的感染。而嶽麓書院之遺風,有李先生去發揚光大,則真是倍增光彩了。也唯有李先生這樣的人,纔最合適與嶽麓精神相匹配。
有一件事,我心裏一直多少存着點歉意。在李先生,當然他是從不介意的。大概是二○○一年,李先生主持一個課題,是關於信息公開的,我也參與了,並領了課題費。之後,我去了日本早稻田大學做訪問學者。回國後,我未能妥善安排時間去完成李先生給我的任務,而將精力主要花在法律的經濟分析項目上去了。二○○二年,李先生在湖南大學舉辦"全國信息公開問題研討會",我也去了。但研討會正好與"二○○二年中國風險投資論壇"衝突,我衹參加了開幕式前後的半天會,也沒有作一個理所應當作的發言。當時,我記得很清楚,李先生十分和藹,十分善解人意,沒有勸阻和埋怨,這反加深了我的內疚。事後,我再次表達我的歉疚,執意將課題費退還給李先生。李先生起先堅拒,但拗不過我的執意。李先生自始至終是一如既往的長者風範。雖是小事,卻足見先生之涵容,真是"度量如海涵春育,應接如流水行雲"。涵養衝虛便是身世學問。古人云:仁人心地寬舒,事事有寬舒氣象,故福集而慶長;鄙夫胸懷苛刻,事事以苛刻為能,故祿薄而澤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
|
第1節:序 | 第2節:人生大事(1) | 第3節:人生大事(2) | 第4節:山中一日(1) | 第5節:山中一日(2) | 第6節:山中一日(3) | 第7節:寵辱不驚(1) | 第8節:寵辱不驚(2) | 第9節:人非機器(1) | 第10節:人非機器(2) | 第11節:江南的雪(1) | 第12節:江南的雪(2) | 第13節:江南的雪(3) | 第14節:故鄉的雨 | 第15節:風雨春秋(1) | 第16節:風雨春秋(2) | 第17節:風雨春秋(3) | 第18節:風雨春秋(4) | 第19節:重新讀書(1) | 第20節:重新讀書(2) | 第21節:弘道書院(1) | 第22節:弘道書院(2) | 第23節:弘道書院(3) | 第24節:弘道書院(4)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