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千古中醫故事 》
流芳百世(1)
孫立群 Sun Liqun
王立群 Wang Liqun
一代名醫張仲景對於中國醫學的貢獻之一,就是創造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法。這種方法不但影響了我國的傳統醫學,也影響了世界醫學界。張仲景的個體化治療方法就是現在醫學界所說的辨證論治。為什麽有時候同樣的病癥要用不同的藥方,而有時候不同的病癥卻會用相同的治療方法?
我剛畢業的時候,沒有多少的臨床經驗。我自己看病看了三個月,沒有一個病人說,吃了你的藥真痛快,吃了你的藥我的病好了。我覺得我這麽下去不行,提高不了療效,我就跟領導說,能不能我現在不看病,我去給我們的老師們、老前輩們抄抄方?我們院長特別重視培養年輕人,他就讓我給一個老大夫抄方,跟着老大夫學習。一天來了個小夥子,這個小夥子從“五一”開始喘,到了“十一”的時候他自然就不喘了,因為天越熱他纔越喘,從“五一”到“十一”這段時間,他這病經常急性發作,用什麽藥都不能讓他一點不喘,就這樣喘了三年。我的老師就問了,你這個病怎麽得的?小夥子說,別提了,三年前,因為過“五一”,有個大的活動,那天我是走得又熱又纍、又渴又餓,我覺得自己年輕,就喝了一肚子涼水,又吃了一肚子冷的幹糧,結果這個活動沒有結束我就開始胸悶,就開始喘,從那兒以後,衹要天一熱我就喘。我們老師想了很長時間,給他開了兩味藥。第一味藥是焦山梔,15剋;第二味藥,淡豆豉,就是豆豉,15剋。把這個方子給小夥子了。小夥子拿着這個方子說,老大夫,我在您的醫院已經看了三年的病了,別的大夫都把方子寫滿了,您就給我寫兩味藥,能行嗎?我們這位老師的臨床經驗特別豐富,可是他說話北方人聽不懂,所以他很少說話,也基本不講課。我們老師說,試試吧,試試吧,就讓他去試試。他不把話說滿,他絶對不說我包你好,打包票的都不是嚴謹的大夫。小夥子無可奈何地把方子拿走了。過了一個多小時,小夥子又回來了。我記得特別清楚,那個時候包藥沒有塑料袋,就是拿紙包上藥之後拿個紙繩係上。他拿兩個手指頭提着一串藥,一共七包,每一包很小,就這麽拎着,說老大夫我找您看病不容易,您給我七包像茶葉一樣的東西,能治好我的病嗎?人傢別的大夫都是七大包,我都得拿大包提啊。我們老師還是說,試試吧,試試吧。小夥子無可奈何地走了。一個星期之後,小夥子回來了。我就問他,小夥子怎麽樣啊?小夥子說,不怎麽樣,該喘還喘。我說那再讓老師看看,老師看完之後還開的是這兩味藥:焦山梔15剋,淡豆豉15剋。小夥子說,老大夫,我上次吃了您這七包藥沒感覺,該喘還是喘,您能不能給我換換方啊?我們老師還是三個字,試試吧,試試吧。小夥子走了。第三次又來了,我說怎麽樣啊?他說你跟你們老師說說,給我換換方,我吃了還是喘。我們老師還是開這兩味藥,從此小夥子就不再來了。我想這老師也夠頑固的,這兩味藥不治喘啊,而且小夥子三次都說沒有特別明顯的療效,為什麽還開這個方呢?從此我就沒再見到這個小夥子。
為什麽老師衹給病人開這麽簡單的藥方?為什麽病人一直說沒有療效,而老大夫卻不肯換藥?這其中到底隱藏着什麽樣的玄機呢?
一年以後,我在我們醫院的樓道裏走着,突然看見那個小夥子在前面一瘸一拐地走路。我說小夥子,你怎麽樣啊,還喘不喘?因為我一直記着這個小夥子。他回頭看見是我,說我不喘了。我說誰給你治好的?他說你怎麽還問我啊?不就是那個老大夫,你還抄方,你在旁邊。你不是說看了三回沒有效果嗎?你怎麽後來不來了呢?他說開始是沒有效果,後來我發現就吃他這兩味藥,逐漸胸口不煩了,不悶了,以後即使發作,也發作得輕了,也不用西藥臨時止喘了。就是那年夏天,我把這兩味藥吃了兩個月,我就好了,今年夏天已經過去了,沒再犯。我說你後來為什麽不再來看了呢?他說我還用去看嗎?這兩味藥我記住了,焦山梔15剋,淡豆豉15剋。我拿紙寫上,我們村他是通縣的農民。就有藥店。我到那兒一買,吃了藥病就好了。後來我們村的人都知道了,就這兩味藥治好了我的喘,他們都以為這是特別好的方子,都抄,他們都喝。我說他們好了嗎?他們沒有一個好的。這說明這個方子適合這個小夥子。所以有人說,中醫藥這些東西你不能大樣本群體地去用,因為中醫采用的是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這個小夥子的病情很特殊,他是在特殊的背景下,身體內部發生了變化纔出現過敏性哮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用清肺熱的方法治療。回傢以後我覺得這個病例特別有意思,因為老師抓住了這個發病的原理,因為病人是又熱又渴又纍的時候喝了涼水,吃了大量冷的東西,把熱鬱在胸中了,所以老師用清宣鬱熱的方法就達到了療效。那個時候我很年輕,我父親和我哥哥都是中醫大夫,回到傢裏以後,我就給他們講這兩個病例。我父親和我哥哥說,這真是出奇製勝啊,以後咱們要遇到類似的這種病人的話,咱們也用用這個方子。幾十年過去了,我們三個人誰也沒有遇到過類似的病例。所以中醫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要辨證論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診病聖手(1) | 診病聖手(2) | 診病聖手(3) | 診病聖手(4) | 診病聖手(5) | 扁鵲之謎(1) | 扁鵲之謎(2) | 扁鵲之謎(3) | 扁鵲之謎(4) | 附錄(1) | 神醫傳奇(1) | 神醫傳奇(2) | 神醫傳奇(3) | 神醫傳奇(4) | 華佗之死(1) | 華佗之死(2) | 華佗之死(3) | 華佗之死(4) | 附錄 | 醫聖之路(1) | 醫聖之路(2) | 醫聖之路(3) | 醫聖之路(4) | 醫聖之路(5)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