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终于把头发晾完了,眼睛睁开来了,是那么的慈祥,带着微笑。
孔子就问了:“先生,我要请教个问题。”
老子说:“问啊!”
孔子说:“不好意思的啦!刚才我看你晾头发,分明看到你灵魂出窍,好似枯木一株,站立在庭院当中,请问先生干什么去了?”
老子说:“哎呀,你观察得很仔细,我确实是灵魂出窍,我进行精神漫游了。”
老子很和蔼地与孔子交谈。孔子那颗心来电了,激动了,感动了,打动了!他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一种智慧的声音,他好像突然来到一个智慧的大海边上,看着万丈波涛在那里瑰丽地汹涌澎湃,智慧的浪潮在那里激荡起伏!我怎么从来没有体会到这种智慧的碰撞?只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孩子,在智慧的大海边上,捡着智慧的贝壳,一枚又一枚……
老子给他讲些什么呢?没有细说。我在想,老子慢悠悠地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者,滚滚红尘也!老子就利用他晾头发的那一刻远离红尘,让精神返回去作灵魂的漫游!怎么返回?怎么漫游?用我们今天时髦的话来说,由时空的隧道返回。老子就从滚滚的红尘当中脱离出来,超越出来,由外面的滚滚红尘穿过时光的隧道,进去,进去,漫游,漫游。由“万”返回到“三”,再进入时空的隧道返回,由“三”减少到“二”,然后再经过时空的隧道返回到“一”,最后再经过时空的隧道返回到“无”。“无”是什么东西?“无”就是“道”产生的地方,就是“原道”的地方。这个地方和滚滚红尘离得那么远,这里智慧的阳光闪动,这里智慧的凉风吹拂,这里智慧的鲜花开放,这里的空气没有污染,这里的水没有污染,一切都没有污染。老子返回到了原道的那种原生态的地方,那种很理想的地方。老子干什么?四个字:“涤除玄览”,也就是澡雪灵魂,他把自己心灵上沾染的那种滚滚红尘来一番心灵的“沐浴”。头发有形的沐浴,把灰尘洗去了,心灵也要经常地“沐浴”。这个“沐浴”靠什么?就靠这种修炼自省的功夫。当时孔子大概不太理解这种境界!
孔子当时非常的激动啊——今天自己终于遇到高手、高人了,老子就是人生的高境界!他觉得到中原来不虚此行,收获太大了!孔子听了以后,在激烈地反思;所以,孔子出老子的门以后傻乎乎的。学生在门口等着,一看老师终于出来了,赶紧问,夫子,刚才您见到老子了吗?请你谈谈,访谈印象怎么样?孔子就好像一个木头人,眼睛也不眨一下,眉毛也一动不动。
据说,孔子见到老子以后,三天都木呆呆的,一句话都不说。我想,孔子是在做一种深刻的反思:为什么老子的境界这么高?老子引起了他心灵的震动。
三天以后,孔子终于讲话了。学生就缠着他:夫子,请您无论如何跟我们谈谈您的访谈感想。孔子说,二三子啊,我给你们讲,我受的教育太深刻了!
孔子说,如果是一只鸟的话,我当然知道它是怎么在天上飞的;如果是一条鱼的话,我当然知道它是怎么在水里游的;如果是一头野兽的话,我当然知道它是怎么在地上跑的。如果是一只鸟,我知道用弓箭把它射下来;如果是一条鱼的话,我知道可以用钓钩把它钓起来;如果是一匹奔跑的野兽的话,我知道可以用网把它逮起来。可是,如果是一条腾云驾雾的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啊!老子,就是人中之龙啊!
孔子感到灵魂的震动!老子就是人中之龙,见首不见尾,不知道他怎么如同腾云驾雾一般的。
学生很有意思,问,先生,您说老子是一条龙,请问,先生您是什么?
孔子说,我怎么能和老子相比?我只不过是一个嗡嗡飞着的虫,而且我这个虫是在瓦罐里飞的。这就是孔子伟大的人格——你是龙,我很谦虚,是条虫,是在很小的空间当中飞的虫。也就是说,我孔子太狭隘了,不知道天地有多么广!
四,老子“道”与“德”的智慧
老子这样有智慧,使孔子都感到深深的震动。那么,老子的智慧在哪里?老子的智慧就在《道德经》(《道德经》简称为《老子》)。什么叫道?道是什么?因为今天没有黑板,只有嘴巴里“写字”了。“道”的里面是一个“首”,边上一个“走之底”。“首”者头也,头者有脑,所以叫头脑。边上一个“走之底”是什么东西呢?如果我们把古文字拿来看看,美妙极了,原来是一个十字路口啊,后来就变成“走之底”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