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 第25节:罗家伦:被政治消磨去了五四光芒(5)      Shi Yonggang

  面对责难,罗家伦拿出客观数据统计左证。他说,"臺灣"与"台湾",谁难谁易?是否耗费时间?一看可知。小学一年级基本字五百四十九个,十画以下仅三百三十一个;小学六年期间,用字四千零三十个,十笔以下只有一千四百七十二个,比例偏低,对学生而言太繁重。
  他主张,简体字是相约俗成的习惯,是生活必需。追忆当年五四前后推动新文学革命,实赖北洋军阀不杯葛,才让国语课本迅速改为白话,因此简化书写应从取消禁用简体字的命令开始。但他澄清,并未全面强迫使用简体字。
  罗家伦强调中国文字需要简化才能保存,文字简化可节省时间,才能多花力气在学术而非文字上,让新文化运动得以展开;胡适在中国语文学会座谈中也呼应,简体字是新文学运动的一部份,简则易行,对发扬文化关系重大。但背负质疑隔海唱和的大帽子、红帽子压力,罗家伦显然已无力回天。
  反对者在台湾立法院集结力量,批判简字容易混淆,失去文字原有意义,甚至毁灭文化,因此全面简化只是斗争传统文字与六书原则,并未改革,必须坚决反对。由于台湾教育部开始发放罗家伦所撰《简体字运动小册》,将内部讨论可开放通用的简体字公诸于世,更引发反对派强烈不满,酝酿反弹,终于让简体字运动胎死腹中。
  1956年六月七日,国民政府透过教育部公报宣示,认定中共为毁灭传统文字,所以推行拉丁化之简体字,破坏结构,混乱形声,必须急速彻底予以纠正,规定各校学生作业均应用正楷,不得写简体字,并且书写文字必须一律依传统由上而下、由右而左,不得横排或横写。此一宣示虽出自国共斗争的政治动机,却意外为中国传统文字留下最后一块生存据点,时至今日,全球华人有十余亿,使用传统文字的仅约莫港澳台的三千万人,若要申请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保护应不为过。
   文坛祭酒配合国民党文艺清洁风
  在国共对立的年代,罗家伦不避讳可能与中共主张呼应的风险,从语言工具观点,要求改革简化中文字体,不仅基于他的历史、文学观点,也展现五四以降,中国文化中越加稀薄的道德勇气。但半途而废,也显示罗家伦在国民党政府内远离核心的窘境。
  国民党面对来自彼岸压力,以及岛内由雷震、殷海光等主导的《自由中国》杂志,透过舆论强力批判蒋介石威权统治的压力,决定由立法院长张道藩领军,发动台湾文坛的政治路线与报导内容清洗,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藉重申政治与主义的重要性,强调要建立"三民主义的文艺政策"。
  根据张道藩的理念,文学不能是单纯的休闲或美学,文艺作品必须配合整体的备战心态,所以他在1952年5月5日以台湾中华文协理事长身分,提议文艺界应配合时代需要,从事文艺复兴,"率先向大陆进攻",让文艺界成为"反攻大陆的最前哨"。
  蒋经国自担任台湾总政治部主任开始,也大力提出"让文艺到军中去"的号召,坚持发展"战斗文艺";罗家伦则以蒋介石的国策顾问身分,兼任蒋经国主管的总政治部心理作战组召集人。另一方面,在蒋介石刻意主导下,授意张道藩、罗家伦以及"抗战、反共"作家陈纪滢、王蓝等人,发起"文化清洁运动",从文章的创作、形式、主题上"全面净化",掀起新一波文艺管制风潮。
  尤其蒋介石着迷于提出各项理论论述,继续他在抗战前提倡的道德重整运动,面对来自中共的压力,先提出"铲除赤色的毒与黄色的害"的政治纲领,打击"媚外、媚共"等来自《自由中国》杂志、想"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加上台湾民间各种揭发社会黑暗面,盼藉小道消息冲报份业绩的报导,"陈腔滥调、蛊惑人心",不利国民党执政、备战,因此国民党政府决定成立"文化清洁运动专门研究小组",发动各种文艺社团,扫除"赤、黄、黑"三害运动,以正"文坛歪风"。
  1954年7月26日,台湾的"中国文艺协会"由陈纪滢出面,在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上为文,发起"文化清洁运动",主张铲除各种"内幕"杂志恶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序 1949年后的背影第2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1)
第3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2)第4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3)
第5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4)第6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5)
第7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6)第8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7)
第9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8)第10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9)
第11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10)第12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1)
第13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2)第14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3)
第15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4)第16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5)
第17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6)第18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7)
第19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8)第20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9)
第21节:罗家伦:被政治消磨去了五四光芒(1)第22节:罗家伦:被政治消磨去了五四光芒(2)
第23节:罗家伦:被政治消磨去了五四光芒(3)第24节:罗家伦:被政治消磨去了五四光芒(4)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