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孟子今注今译 》
增订《孟子今注今译》跋语
王云五 Wang Yunwu
史次耘 Shi Ciyun
去年五月下旬,有一天中山博物院院长蒋复璁先生突然光临温州街寓居,告以造访之意:谓“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拟请先生将大著《孟子今注今译》予以增订。次耘当时略为迟疑一下,便说出五十年甘苦与共的老伴于年前去世,中心凄楚,久久未能握管,近年虽在台大退休,但是退而未休,他校兼课甚多,仍是忙碌,增订工作,还要比写专书更难,语云:“改他人文章易,改自己文章难。”同时暑期间将有国外探亲之行,或小驻数月,薄游以遣悲怀,恐将不能如期交卷。过了一个多星期,接到“文化复兴委员会”公函,并附孟子注译本及稿费二千元,嘱为修订,终因经年课务冗繁,俗事猥琐,牵延至今,现值暑假稍暇,心情较为轻松,乃执笔力疾撰写,除改正书中原印错误外,复据各注疏的精简胜义,予以审慎增订修饰之,也是等于重行温理孟子七篇一遍,更深深地体会到孟子所说: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这几句话直将孔子心坎中的精髓意念和盘道出,真是不愧为“满腔恻隐之心”的亚圣,难怪孙氏奭赞扬得极为中肯,他说:
“惟孟子挺名世之才,秉先觉之志,拔邪树正,高行厉辞,导王化之源以救时弊,开圣人之道以断群疑,其言精而赡,其旨渊而通,致仲尼之教独尊于千古,非圣贤之伦,安能至于此乎?”
而韩氏愈尤能识得亚圣传承道统的精义,他说:
“尧以是(此‘是’,指推行仁政的王道。)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况)与扬(雄)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韩氏认为“自孔子殁,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隐然以传孟子之道自任。到了两宋时代,周子敦颐,二程子颢、颐,张子载、朱子熹等大儒,根据孟子性善与养气诸说,创性理之学,王子阳明亦据孟子良知良能之说,创知行合一之教,二千余年来鸿儒辈出,皆大有功于世道人心,然养气之论,尤为警辟精到,实发前圣所未发。次耘今于公孙丑篇加齐章的章旨之后,特增一“按语”,虽似有蛇足之嫌,但可说明孟子养气论富有“独创性”,对于人生存养之道裨益无穷。
次耘材谫学疏,今虽于溽暑挥汗之际,勉力完成此一增订工作,挂漏之处尚多,敬祈博雅君子赐予■正。
一九八二年八月下旬合肥史次耘孝盫谨跋于台北抱蜀庐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
【资料来源】重庆出版社 |
|
|
编纂古籍今注今译序 | 《孟子今注今译》序(1) | 《孟子今注今译》序(2) | 梁惠王篇第一(1) | 梁惠王篇第一(2) | 梁惠王篇第一(3) | 梁惠王篇第一(4) | 梁惠王篇第一(5) | 梁惠王篇第一(6) | 梁惠王篇第一(7) | 梁惠王篇第一(8) | 梁惠王篇第一(9) | 梁惠王篇第一(10) | 梁惠王篇第一(11) | 梁惠王篇第一(12) | 梁惠王篇第一(13) | 梁惠王篇第一(14) | 梁惠王篇第一(15) | 梁惠王篇第一(16) | 梁惠王篇第一(17) | 梁惠王篇第一(18) | 梁惠王篇第一(19) | 梁惠王篇第一(20) | 梁惠王篇第一(21)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