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康震评说李清照   》 子虚为友咫尺千里(1)      康震 Kang Zhen

  显然,仅用一首词很难解开这其中的蹊跷与疑问,也不能解开隐藏在李清照与赵明诚之间的秘密。我们仍需更多的证据。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四十一岁的赵明诚奔赴山东莱州任知州。这一次他决定将李清照接到莱州一起生活。如果从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赵明诚兄弟先后离开青州外出做官算起,李清照与赵明诚断断续续的离别与分居也已有两三年,现在他们终要团聚,这该是多么令人高兴!他们又可以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分享收藏金石字画的快乐,彻底解除离别带给他们的相思之苦!
  那么,他们夫妻团聚后的生活是否如我们想像的那样美好?
  这个答案隐藏在她到达莱州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诗当中。诗前有一篇很短的小序:“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
  意思是说,我来到莱州以后,独自一人孤单地坐在房间里。这里不像青州,没有满屋的书籍、金石字画,也没有赵明诚的陪伴。看到茶几上有一本考试用的《礼部韵略》,就随手翻开一处,以当下看到的子字为韵,写下这首诗。
  这篇小序的格调已是孤单,而诗的内容更为凄恻,诗云: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竟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君,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知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这间屋子,窗户残破,桌椅陈旧,年久失修。既没有书籍,也没有字画,令人好不难过!我真像当年三国时兵败惨死的袁术一样走投无路,落到这步凄惨孤单的结局。就是因为人们都羡慕美酒佳酿、追求荣华富贵,所以才会放弃潇洒自在的乡间生活,来到这破败凄凉的地方,为那些杂乱琐碎的世俗之事四处奔波,自己的丈夫赵明诚不就是因为这样才不能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吗?
  我一人待在这个冷清破败的小屋子里,真是百无聊赖、了无心情,只好关起门来孤单地坐着,写一两首诗,聊以排遣内心的寂寞。谁能说我没有朋友陪伴呢?我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子虚先生,一个是乌有先生,合起来就是子虚乌有,什么都没有。
  这首诗令人感到非常奇怪。
  它的主题不是离别,也不是相思,而是非常沉重的抱怨、埋怨!但这种埋怨并不符合李清照一贯的做人态度。李清照来到赵明诚的新官邸,由于赵明诚也是初来乍到,也许尚无精力、时间来布置新居,更不可能将青州的文物书籍字画全部搬来莱州。而青州十年的朋友知交亦不可能随着他们来莱州。所以李清照对莱州这个地方的陌生与冷清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也是已经三十八岁的李清照未来之前就应想到的。
  再说了,李清照来莱州是为什么?主要就是为了能与赵明诚在一起。她来莱州并非为了贪图享乐享受,她从来就不是那样的人,在《〈金石录〉后序》里,她早就表白过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意思就是不吃大鱼大肉,不穿大红大紫,头上没有珠光宝气,房间里没有雕梁画栋。这就是她对于生活的要求,朴素简单,只要适用就好,只要能够与心爱的丈夫在一起,只要志趣相投,即便生活窘困一点、简单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因此,从李清照的人生态度,以及与赵明诚这么深的感情、彼此的理解而言,她本不该为这样的原因而埋怨赵明诚。
  但实际情况是:李清照有着很深的怨气!从表面来看,她是在埋怨这个陌生的环境、冷清的房间,埋怨赵明诚忙于公务,无法陪伴自己。但只要我们细细体会一下这首诗,就能发现,这首诗最浓重的气氛就是:埋怨赵明诚冷落了自己,虽然将她这个妻子接到了莱州,但是却将她彻底丢弃在房间里,不闻不问,甚至让李清照感叹自己没有朋友,只有子虚乌有先生是朋友,也就是说,赵明诚公务之余也没有陪伴李清照。原来虽然远隔千里,但是两颗心是相近的;现在虽然近在眼前,但两颗心却相距千里。这是最让李清照不能接受、不能理解的,也是最让她感到痛苦的地方。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百家讲坛
写在前面(1)写在前面(2)书香才女家学渊源含英咀华
二八年华词名初显(1)二八年华词名初显(2)才力华赡词名难掩(1)才力华赡词名难掩(2)
门当户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门户相当才情匹配(1)门户相当才情匹配(2)
情愫有韵寄语词笺(1)情愫有韵寄语词笺(2)顺时应势佳偶天成新婚燕尔情浓娇嗔
夫妇擅朋友之胜祸福相依浮槎来去炙手寒心寒冬春暖(1)炙手寒心寒冬春暖(2)
世事反复风波又起忧困不屈鹣鲽情深(1)忧困不屈鹣鲽情深(2)武陵人远新愁又添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