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權力“深喉”   》 第25節:葉利欽:權術者無常(4)      黃誌 Huang Zhi

  走出政治低𠔌的葉利欽,終於登上了推行其决意為蘇聯動大手術的政治舞臺,充當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他不再需要蘇聯、蘇共和蘇聯原有的國傢機器、思想文化,甚至原有的版圖。他要達到權力的頂峰,樹立起一面新的國旗。
  1991年的蘇聯政壇波濤翻滾、風雲變幻。經濟危機、政治危機、蘇共危機、民族危機、大國地位危機混雜交織在一起,這一切為葉利欽在政壇上大顯身手、攀上頂峰創造了極好的機會。
  當葉利欽在政壇上剛站住腳,便嚮戈爾巴喬夫為首的聯盟中央發起了咄咄逼人的攻勢。1991年1月14日,葉利欽在記者招待會上宣佈,俄羅斯、烏剋蘭、白俄羅斯、哈薩剋斯坦四個共和國的總統或主席,决定簽訂一個涉及政治、經濟、民族、文化各個領域的"四方條約"。這一計劃如果得以實現,蘇聯總統將被架空,中央政府形同虛設,戈爾巴夫加緊擬定中的聯盟條約也將失去意義。可是,這個"四方條約"還未出籠便遭到了哈薩剋斯坦總統和哈薩剋斯坦蘇维埃的嚴正譴責。俄羅斯議會的共産黨議員堅决抵製這個條約。白俄羅斯議會的多數議員不僅反對搞"四方條約",而且反對其他加盟共和國簽訂"雙邊條約"。結果,葉利欽等人另立中央的計劃便胎死腹中。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1991年2月19日,葉利欽發表電視講話,指責戈爾巴喬夫"使這個國傢成為獨裁國傢",號召不要同中央合作,並要戈氏立即辭職,公開宣佈與戈氏决裂。此舉遭到"傳統派"和"主流派"的反擊。2月23日,莫斯科數十萬人舉行群衆性集會,表示支持改革,支持國傢統一和軍隊統一,支持戈爾巴喬夫,反對葉利欽。與此同時,在"民主俄羅斯"的號召下,數萬莫斯科人參加了"保衛葉利欽"的群衆集會。葉利欽還在隨後的莫斯科民主力量代表會議上公開號召人們支持礦工罷工,嚮國傢領導人宣戰。
  就在葉利欽與戈爾巴喬夫在維護聯盟還是分裂聯盟較量中,1991年3月17日,蘇聯就是否贊成保留聯盟問題舉行歷史上首次全民公决。在全蘇登記的1.85億選民中,80%的人參加了投票,其中76.4%的公民贊成保留聯盟。這無疑是對葉利欽為首的勢力的一個沉重打擊。然而,葉利欽也另有所得,他在俄羅斯聯邦的全民投票中附帶着該共和國是否設立總統職位進行了投票:在參加投票的75.31%的選民中,69.85%的人贊成設總統職位。這一結果為葉利欽登上總統寶座鋪平了道路。
  在隨後召開的俄羅斯聯邦人民代表大會非常會議上,兩派力量進行了更加激烈的較量。俄共議員們嚮葉利欽發起攻勢,意在逼迫葉利欽下臺。同時,"激進派"則在會內外加緊活動,轉守為攻。會內,他們要求戈氏下臺,要聯盟政府辭職,要解散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和最高蘇维埃;會外,他們不顧政府的禁令,組織了10萬人的遊行示威,支持葉利欽。最後,魯茨科伊發起成立"民主共産黨人"議員團,宣佈與俄共議員團决裂,支持葉利欽。此舉使會議發生有利於葉利欽的急劇變化。
  1991年6月,葉利欽以57.3%的得票率榮登俄羅斯聯邦首任總統寶座。這時的總統儘管還不是真正國傢的意義上的總統,但是這件事本身表明了維係着蘇聯和俄羅斯的國傢紐帶,已經變得越來越脆弱。乘此勝機,葉利欽對蘇共和俄共進行了堅决的打擊,簽署了"非黨化"總統令,禁止共産黨在俄羅斯聯邦的政府機關和企業中進行活動。他要清除權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礙。
  這一年葉利欽60歲,蘇聯一個國傢內出現了兩個總統(戈爾巴喬夫是蘇聯總統)、兩個政權,蘇聯分裂的徵兆開始顯露。葉利欽與戈爾巴喬夫的權力鬥爭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葉利欽組織"激進派"嚮戈爾巴喬夫為首的"主流派"發起強大的攻勢,迫使戈氏妥協,接受了葉利欽一直主張召開的"圓桌會議"-- "9 1會議"。這個會議,撇開了合法的國傢最高權力機關,發表了"9 1"的聲明,决定通過新憲法,重新選舉蘇聯人民代表、最高蘇维埃和總統,建立新的中央政府,並將國名改為"主權共和國聯盟"。
  正當葉利欽準備大刀闊斧地施展總統威力時,1991年8月19日,蘇聯發生歷史上又一個震驚世界的日子,即"8·19"事件。事發之時,剛從哈薩剋回到莫斯科的葉利欽毫無思想準備。聞訊後,一時不知所措。但他很快便明白過來,這次事變,在很大意義上是針對他而來的,他的政治生涯已經到了最關鍵、最險峻的時刻,必須也衹能面對挑戰。他先是和前去他別墅的哈斯布托夫等準備了緻俄羅斯公民的呼籲書。隨後,驅車前往議會大廈--白宮,開始組織反擊。據葉利欽事後回憶說,當時,他深知在白宮堅持得越久,取勝的可能性越大。他還意識到必須深入民衆中去,得到群衆的支持。於是,他走出白宮,冒着危險爬上了一輛包圍白宮的坦剋,挺直身子,掏出事先已準備好的呼籲書,大聲宣讀起來。隨後,他還發表了演講。此時,葉利欽看到了人們期待的目光,聽到了群衆支持的呼聲,他感到自己正走嚮勝利。當他完成這一壯舉跳下坦剋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時,覺得精力充沛,格外輕鬆。緊接着,他舉行記者招待會呼籲舉行總罷工;派代表前往剋裏米亞半島,與被睏在那裏的戈爾巴喬夫棄嫌聯手;用電話與西方大國領導人聯繫,尋求他們的支持;組織支持者去勸說包圍白宮的軍人倒戈等等,從而使"8·19"事件以緊急狀態委員會的失敗而告終。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前言 讓理想與命運和解(1)第2節:前言 讓理想與命運和解(2)第3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
第4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2)第5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3)第6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4)
第7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5)第8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6)第9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7)
第10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8)第11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9)第12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0)
第13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1)第14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2)第15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3)
第16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4)第17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5)第18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6)
第19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7)第20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8)第21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9)
第22節:葉利欽:權術者無常(1)第23節:葉利欽:權術者無常(2)第24節:葉利欽:權術者無常(3)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