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中國人史綱   》 六 商王朝社會形態      柏楊 Bai Yang

  子太甲之後,商王朝在政治上沒有再發生波瀾。
  商王朝社會最初以遊牧為主,後來逐漸也從事農業。他們有一個日益擴大的中央政府,政府中設有負責多方面復雜事務的各種官員,諸如:
  一御史(交通部長)
  二太宰(內政兼外交部長)
  三太史(天文兼祭祀部長)
  中央政府之下,那時還沒有地方政府的設置,而由君主直轄各個部落。軍事行動,衹有君主一個人可以决定。商王朝擁有一支強大的武裝部隊,操作弓箭戈矛之類的新式武器,使以拋擲石頭為主要戰事工具的夏王朝,無法抵抗。鳴條會戰時,子天乙率領的遠征軍,達五千人之多,這是當時所能集結的最龐大的兵團。
  天子是國傢的最高元首,商王朝在初期時,帝位是傳給弟弟一的,最後由最幼的弟弟再傳給長兄的長子,或逕行傳給自己的兒子。無論貴族或平民,大多數實行一夫一妻製,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夫一妻製時代,所以商王朝的宮廷比較簡單,家庭生活也比較融洽。一直到後期,大概紀元前十五世紀之後,多妻現象纔開始普遍。
  商王朝人民崇拜祖先,因為崇拜祖先,所以也崇拜鬼魂和管理鬼魂的神靈,並連帶崇拜鬼魂所居住的山嶽河流。無論大事小事,從戰爭徵討到疾病婚嫁,都要徵求祖先的意見,即嚮鬼神請示。請示的方法依靠占卜,占卜必須在隆重的祭把典禮中舉行,才能得到祖先的喜悅和賜福。於是祭把遂成為國傢的第一級要政,比軍事政治都重要。
  商王朝已能夠使用文字,他們把占卜的結果,也就是祖先鬼神的重要指示,刻在烏龜甲殼上或其他獸類骨骼上,作為記錄保存。十九世紀末葉,這些甲骨被人從商王朝故都之一的殷邑(河南安陽),挖掘出來,考古學家稱之為“甲骨文”,它的內容則稱之為“卜辭”,成為最珍貴的中國原始社會的史料。
  商王朝的命運似乎一直坎坷,主要的是黃河不斷泛濫,使他們不得不常常搬傢,在立國的六百六十二年期間,遷都即達六次之多,成為王朝中最大的事件:
  自從五遷到殷邑(河南安陽)之後,商王朝也同時稱為殷王朝,或合併稱為殷商王朝。當十九世紀在此挖掘出甲骨文時,進稱之為殷墟,即殷王朝故都的廢墟。
  商王朝那種崇拜祖先和祭把各種鬼神的意識形態,它的後繼王朝全盤接受,並一直留傳下來,成為中華人不可破的風俗習慣之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柏楊歷史研究叢書總序第一章歷史舞臺
一 空中·馬上二 河流·湖泊
三 山四 沙漠·萬裏長城
五 城市六 地理區域
七 演員第二章神話時代
一 開天闢地二 五氏
三 東西方世界第三章 傳說時代
一 黃帝王朝二 姬軒轅
三 伊祁放勳與姚重華四 東西方世界
第四章 半信史時代一 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二 紀元前二十二世紀三 紀元前二十一世紀
四 紀元前十九世紀五 紀元前十八世紀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