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演义说部 》 洪秀全演義 》
第二十四回 蕭王妃奪旗鎮江城 洪秀全定鼎金陵郡
黃小配 Huang Xiaopei
話說西洋人因洪軍水師逼近,迫得舉白旗迎降。陳坤書即過船與西洋人定約:所
有西洋大炮及船衹槍械,都撥入洪軍。訂盟之後,更不能再助清國。西洋人一概
應允。錢江見水師得勝,隨回營要從陸路開仗。洪天王隨嚮錢江道:“吾軍自下
宿鬆以來,所嚮披靡。今水師又經大捷,而先生無故退兵,恐三軍因此疑懼矣。
”錢江道:”自追隨大王以來,此心有進無退,又何必多疑。誠以用兵固非一道
。今日實不能明言,日後當自知之。”洪大王終不能釋然,衹不敢多問。是時軍
中多不以退兵為然。紛紛議論,錢江衹詐作不知。及退十餘裏下寨,即傳令造飯
,也不發一軍令。
當下這點消息,報到嚮榮那裏,便欲領兵來追。忽又忖道:“錢江詭計極多
,恐是誘敵之舉。”仍傳令謹守,再派人打聽錢江舉動。次日,又聞洪軍又起程
退了。嚮榮狐疑,不解其故。忽見總兵張國梁入帳。嚮榮道:“義兒獨自到此,
欲請令追洪軍耶?”張國梁道:“是也。吾軍屢敗,今有此機會,自不可惜過。
宜速追之!若得一大勝,猶可以固金陵也。”嚮榮道:“洪軍自進武昌,以至今
日,未常少挫。且既得安慶,軍糧亦足,乘勝之餘,决無退兵之理。此是誘敵無
疑,追之必中其計。”張國梁道:“不然。今官文與鬍林翼,兩軍會合於嶽州;
琦善既駐紮汴梁,亦有窺武昌之勢。洪秀全或者以武昌為根本地,將退而自保耳
。”嚮榮沉吟未决。張國梁又道:“彼日前不退者,以兩軍相持,恐元帥躡其後
也。今水師一捷,必退無疑矣。”正說話間,忽報江忠源派人到。嚮榮忙請進裏
面,乃忠源之弟江忠淑。嚮榮猶未開言,江忠淑先道:“元帥知錢江兵退否?”
嚮榮道:“那有不知?衹恐彼以退兵為誘敵也。”說罷,並以張國梁之意告之。
江忠淑道:“傢兄亦聽得楊秀清以武昌緊急,飛報洪秀全,衹是此次退兵,其用
意究不敢决。”嚮榮道:“據足下之見若何?”江忠淑道:“彼偽退而吾追之,
必中其計;彼真退而吾不追,坐失此機會矣。以某愚見,當分兵兩停:若元帥自
迫,張將軍當駐守不動,以為後援,庶不至有大誤也。元帥以為何如?”嚮榮亦
覺有理,方自議决。忽探子又報:洪軍又起程退矣。張國梁道:“他從緩退兵,
防我追也,今當速進矣。”嚮榮便發令起大軍趕來;令江忠淑回報江忠源。沿途
打聽,以為後應。忠淑領令自回。張國梁亦回營調兵,自為前部,以追洪軍。且
說錢江一連兩天,都緩緩而退,或行或止。那日忽大集衆將道:“吾之忽然退兵
者,料嚮榮必以我武昌緊急,趕緊回去,必領兵來追,吾好於中用計,使他墮我
之術。彼若不出,堅守舊壘,破之亦非易事。今彼中計矣。”隨喚石達開道:“
兄弟以精兵二千,離此二十裏,揀樹木深處埋伏。嚮軍到時,即出截之,或戰或
不戰,望後而退。彼必以伏兵已過,安心來追,卻好中計也。”又喚陳玉成、韋
昌輝道:“汝兩人各引軍五千,從懷寧而出:夜行晝伏,直趨嚮軍後路攻之。吾
料嚮榮謹慎,必留兵一半,駐守大營也。”又喚洪仁發、洪仁達、李昭壽、李世
賢、李開芳、林鳳翔道:“囑咐汝六人,各領兵三千,為遊擊之師。待石達開殺
回時,嚮軍自知中計,必然退兵。然後沿途擊之,不得有誤。”各人得令而去。
錢江自領郜雲官、羅亞旺幾員健將,自來接應石達開。分撥既定,等候捷音。
且說嚮榮自從發令追趕洪軍,心裏猶恐中計,密令張國梁留心,沿途須偵探
有無埋伏,方好追趕;又令沿途打聽大營消息。當下張國梁在前,嚮榮?在後,
手下數十員部將,領軍數萬,火速趕來。軍馳馬疾,如風飛電捲,約行有三十裏
:衹見中央一片,山勢不高,直如平地;但兩邊林木叢雜。嚮軍急傳令,告誡前
軍道:“此地正好戰場,兩邊又好伏兵,錢江必算及此地。須令人探視,方好前
進。”話猶未了,聽得林內一聲炮響,現出石達開旗號。嚮榮道:“不出吾所料
也。”便欲駐兵不進。張國梁急來前進道:“雖有伏兵,不滿三千人,不足懼也
。”元帥休再思疑。”嚮榮一望,果然達開那支人馬,不過二三千人上下。便從
張國梁之請,奮勇直前。石達開即着與張國梁接戰。不多時已敗走而去。張國梁
趕來,石達開又復接戰,不多時又敗走而去,張國梁又趕來。嚮榮聽得前軍得勝
,心中暗喜,衹是放心不下。即策馬前來一看,那張國梁衹是追趕,嚮榮看了大
驚道:“石達開退的齊整,非真敗也,我中計矣。”急止張國梁勿追,即傳令回
軍。不提防左右連珠炮響,左有洪仁發,右有洪仁達,兩軍殺出。嚇得嚮榮心膽
俱裂,顧謂左右道:“某素知錢江狡計極多,不欲出兵,今勉強趕來,竟中他人
之計矣。”即令諸將混戰,分頭而退,誰想後路喊聲又起:石達開會同錢江,引
大隊人馬趕來。嚮榮道:“彼衆我寡,必不敵也,遠退為是。”於是且戰且走。
逃不出十裏,又聽號炮喧天,鼓角震地,天國大將李昭壽、李世賢,兩軍捲地而
來。嚮榮不敢戀戰,令張國梁在前,自己在後,與諸將奪路而逃。洪軍不捨,依
舊分路迫趕。
嚮榮再跑十裏,已見兩支軍擋住去路,現出李開芳、林鳳翔旗號。嚮軍一齊
喊叫起來。嚮軍已心中無主,惟有奮力殺出重圍。少時洪軍前後皆到,反把嚮軍
睏在垓心。嚮軍那裏擋得洪軍數路之兵?但見煙硝如霧,彈子如雨,槍聲如雷,
嚮榮與諸將左衝右突,不能得脫。嚮榮不覺仰夭嘆道:“吾死於此矣!”當下洪
軍人馬,漸漸逼近。猶幸嚮榮馭軍有方,軍心不至急變,惟望江忠源領兵救應而
已。誰料江軍總不見到。是時洪軍追到,皆大呼拿得嚮榮者受上賞!因此洪軍人
人奮勇,個個逞強,嚮榮正束手無策,忽東角上鼓聲大震,一彪人馬殺入,乃清
藩司李本仁也。嚮榮大呼道:“此吾一綫之生路,可急從此軍殺出矣。”遂一馬
當先,諸軍繼後,想要奮力殺出重圍。誰想洪軍槍彈,都望嚮營裏打來。一顆彈
子正中嚮榮坐馬,把嚮榮掀倒在地。時洪軍如銅墻鐵壁,藩司李本仁人馬,終不
能直透進裏面,倒望後而退。各軍又七零八落。嚮榮此時,已知救軍不能得力。
正在危急,守備諸應元急扶起嚮榮。那馬受傷已重,不能復用,諸應元即讓與嚮
榮騎坐。嚮榮道:“吾以屢敗之將,其死宜矣。老哥不可無馬,宜速走勿戀我也
。”諸應元大聲道:“今日為國大事,可死十應元,不可失一嚮公也。公如不允
,吾將自刎矣。”嚮榮聞言,即嚮諸應元致谢,翻身上馬,奮力殺去。奈軍士不
敢前進。少時石達開已自追到,嚮榮欲走無路,忽一支軍殺入,獨救嚮榮,乃張
國梁也。嚮榮心稍定,軍心亦為之一振,遂復一同殺出。不及數百步,不料陳玉
成、李世賢兩軍,又從前面殺來。嚮榮嘆道:“人雖不睏,馬亦乏矣,吾尚望偷
生耶?”說猶未了,衹見東路洪軍忽然自亂,紛紛走避。鼓角響處,一彪人馬分
開洪軍、直透重圍。嚮榮驚喜,已認得將軍旗號。但見那為首的大將,一馬飛到
身前,不是別人,正是江忠源的副將鮑超也。嚮榮大喜,便令鮑超在前,張國梁
斷後,自居中,一同殺出。鮑超馬頭到處,洪軍皆不敢當,遂出了重圍。嚮榮問
鮑超道:“將軍現在那裏?”鮑超道:“被洪軍從小路殺出,大營潰敗,江帥料
知中汁,故差某到此。現江帥已敗走廬州去了。”嚮榮聽了,衹仰天長嘆,急令
三軍齊望廬州奔來。行數十裏,衹見洪軍已遠,?便令人馬權且紮下:人造飯,馬
喂料,憩了些時,然後奔 去與江軍會合,酌量共保金陵,不在話下。
且說錢江全軍大勝,傳令軍士,以窮寇勿追,暫且紮下營寨。隨集諸將會議
。忽見洪天王面有憂色,不勝詫異。譚紹恍問道:“今吾軍方捷,自起義以來,
未見有如此大勝者。三軍皆大喜,而大王獨憂何也?”天王猶未答言,錢江道:
“大王之意,吾已知之,不過以武昌慮耳。”洪天王道:“誠如先生之言。朕雖
在此,甚憂湖北。”錢江道:“大王差矣。中國已被滿人統一,今日我之所得,
即彼明日之所攻。若處處為慮,則救不勝救,反自行掣肘矣。今日之事,有進無
退,先得建都之堅固地,然後北伐,以復我北京,則豈特一湖北為我有那。”天
王聽罷,意稍釋。錢江又喚諸將道:“吾軍最要者,莫如糧械。此次捷於水上,
得西洋大炮六百餘尊;今又得洋槍不下二萬桿,器械可不消憂慮。衹糧食一道,
最宜有打算。查東南各省𠔌米之饒富,莫如鎮江、蕪湖,若得此兩處,則糧械皆
無憂。不知誰人願往取之。”說罷,石達開、陳玉成一齊應聲道:“某等願往。
”錢江道:“吾大軍將直趨江寧矣!汝二人是軍前不可少者,卻去不得。”石達
開、陳玉成二人,聽罷而退。衹見林彩新進道:“某願往。”李世賢亦稱願往。
錢江大喜,即令李世賢取蕪湖,林彩新取鎮江。正在分排,忽洪宣嬌亦上前道:
“妾父昔販米於鎮江,遂娶焉,故妾母鎮江産也。自少隨母歸寧,頗識路途。且
妾數月不上戰陣,今日見各兄立功,其心頗癢。願以一軍隨將軍之後,特來請令
。”錢江亦許之。遂令林、李二將,各帶精兵五千分道起程;洪宣嬌亦領本部女
兵而去。話分兩頭。且說林彩新領兵來到鎮江,便擬埋伏人藥,為轟城之計。洪
宣嬌道:“如此,則曠日持久矣。清軍精銳,一歸琦善;一歸嚮榮。故鎮江雖菁
華之地,必無重兵把守。妾不纔,願為前部攻城。如其不剋,再行尊策未晚也。
”林彩新素知洪宣嬌幼習槍術,能在馬上轉槍為左右擊。且有一宗絶技,踰山上
嶺,矯捷異常。部下所領女兵一千名,皆平時所訓練,指揮如意。自嫁與蕭朝貴
之後,人皆呼為蕭王妃,或呼為蕭王娘。雖在王府中,猶常與部下練習槍術,
不稍懈,故臨陣未嘗一挫。當下林彩新遂令洪宣嬌,進攻頭陣。
衹是時鎮江城裏,僅有參將鄧萬鬆,領兵二千把守。聽得洪軍已到,不覺驚
道:“我衹道洪軍直取金陵,不想分兵來取鎮江。前者未有稟報上臺,請增兵助
守,實為失算也。便令部下人馬,登城守禦。當有王良進道:“嚮榮以二十萬之
衆,尚不足以敵洪軍,況兵微將寡之鎮江乎?以某愚見,不如投降,方為上策。
”鄧萬鬆聽得大怒道:“汝亂我軍心耶?”命左右推出斬之。王良駡道:“我死
何足惜。汝不度德量力,眼見鎮江人民性命,斷送於汝手矣。”說罷,駡不絶口
。鄧萬鬆置之不理。須臾獻頭帳上。鄧萬鬆悔道:“雖然殺了王良,究於軍事何
補。衹事到如此,惟有竭力而已。”親自從殺了王良之後,軍心甚憤,因各人皆
知鎮江不能與洪軍對敵,又因鄧萬鬆任殺人之性,故成出怨言。鄧萬鬆心慌,急
飛報上臺:催請救兵。自己權為一時撐支之計。誰想洪軍又如排山倒海攻來。清
軍本無心抵敵,衹逼於萬鬆之命,勉強施放槍炮,在城上,故皆擊不着洪軍的要
害。蕭王妃看得親切,又見本軍攻城,甚為得手,遂喚左右道:“你看我擊城上
帶頂子指揮軍士的人!”左右還未深信。果然槍聲響處,城上一將應聲而倒,乃
都司李守義也。清軍大呼道:“彼軍有此能將,吾安能抵敵那!”都一聲潰散。
蕭王妃就軍中奪了司令旗,從馬上躍起,早登在城垣之上,城上清兵倒嚇一跳。
那時清兵心裏,一來怨恨鄧萬鬆;二來蕭王妃擊死李守義,已呼他作神槍手女將
軍。當下見蕭王妃登城,那有不驚。蕭王妃即勢手刃數人。並大呼道:“我已登
城矣!三軍速進。”洪軍衹是一聲得令,都撐附登城。清兵不敢阻擋。一面開城
門迎林彩新進去。城內一時慌亂,都歸咎鄧萬鬆,不從王良之諫。清軍更有的呼
道:“不殺鄧萬鬆,無以謝洪軍。”遂一齊擁入營裏,要來尋殺鄧萬鬆。那鄧萬
鬆初見城池失守,正要逃遁,今又見軍心大亂,便易服從帳後逃出。清軍進帳裏
時,不見鄧萬鬆,亦從帳後追出來。萬鬆見追得緊急,急躲入一處民傢。那民傢
是姓李的,名喚化竜。見了萬鬆,方自怒從心起!不料鄧萬鬆先自說道:“我本
城知府也。汝能救我,我能福汝。”李化竜道:“汝即鄧萬鬆那?”汝之罪惡滔
天,猶未知那?身膺民長,不識時事,禍全城百姓者汝也;汝不能自保,尚能福
人耶?”急拔了一柄明晃晃的利劍出來。鄧萬鬆已知不是頭路,方欲退時,恰又
追兵尋到,不由分說,遂把鄧萬鬆剁成肉泥。即拿那個人頭來謁林彩新道:“抵
拒天兵者,衹鄧萬鬆一人之意。今人民已代將軍討之矣。”林彩新聞報大喜,一
一安慰各軍民,並重賞李化竜。恃外皆招降之。即查點倉庫,得糧食無數。乃出
榜安民。把蕭王妃如何攻城,如何斬將,隨把捷音報知夭王。休兵三日,然後請
令會兵,由鎮江直趨金陵。當下洪天王接得林彩新捷報,錢江道:“彼請令由鎮
江會趨金陵,亦是一策。但兵力太弱,恐無濟矣。便令範連德、羅亞旺領兵五千
人,往助林彩新去。後又報李世賢已平定蕪湖。原來李世賢帶兵到蕪湖,並不用
交戰,城內自己獻出城池了。實是官民投降的本心。錢江見兩處俱已平定,遂並
力進攻金陵。早有細作報知清營。
江忠源問嚮榮道:“洪軍勢大,將如之何?”嚮榮道:“廬州城池失守,豈
為善策。今雖籌辨防務,亦有名無實耳。陸建瀛無用之輩,斷不能濟事。吾兩人
一同退保金陵,未審尊意若何?”江忠源道:“此言甚善。但弟為安徽巡撫,今
安慶失陷久矣,弟有失地之罪,應為恢復之謀。弟意欲引駐兵於桐州。若洪軍大
舉入金陵,則弟當由桐城進窺安慶,以擾其後,亦得以稍助元帥也。”嚮榮道:
“此計甚妙。昔日洪軍得以長趨直進者,以無後顧之患耳。若得足下從後躡之,
彼亦不能盡其兵力也。趁今洪軍未至,就請速行為是。”江忠源聽罷,便請領兵
西行,望桐城閘而去。嚮榮白領本軍往金陵進發,不在話下。
且說錢江既定計進窺金陵,就令大軍以三之二起程,以三之一為駐守,並請
洪大王與韋昌輝、李昭壽及大小將校三十餘員,領兵駐守。錢江自與諸將起行。
瀕行時,天王謂錢江道:“今吾軍新舊二十餘萬,而留守之兵,乃至七萬有餘,
究是何意?”錢江道:“大王未細思事耳。吾料江、嚮二人,必有一人留駐安徽
境外,擾吾後路,以為復安慶之計;若安徽得而復失,則吾軍消息隔絶,不特金
陵一路,不能成功,恐武昌之危更急矣。一着之差,則全局俱敗。故不能不固守
一帶。”天王聽罷大悟,便又說道:“如此朕亦願身當前敵,以勵將士,不願徒
享安閑,以徒勞諸將士也。”錢江道:“如此亦好。但萬乘之君,不臨險地;以
其為全國所係命故耳。今大王要先去,請即隨後繼進可也。”天王從之,便以北
王韋昌輝代領駐兵鎮守。忽探馬回?報道:“江忠源已領兵復人桐城去了。”洪天
王嘆道:“果不出錢先生之料也。彼直欲授桐城,窺安慶,以擾吾後路矣。”即
囑咐韋昌輝小心防守。錢江道:“今日局面,又頗不同了。非以戰為守不可。”
便一面飛報黃文金:如江忠源攻潛山,則韋昌輝助之;如其兩下,則黃文金懾之
,互相環應。分撥既定,即以陳玉成為先鋒,李世賢副之。洪大軍十五萬,直取
金陵。並令陳坤書,以水師由新州直下七裏州,水陸並進。大軍起程時,忽一人
直到軍前要見洪大王。衆問之,乃南王馮雲山之子馮兆炳也。天王聽得,忙令喚
入相見。天王見了,又憶起雲山,不禁淚下。徐道:“自南王薨後,其傢屬渺無
音耗。今得其子一見,亦云幸矣。馮兆炳道:“自從傢父入廣西起事,餘即隱居
不出;奈為仇傢所偵,緻被暴官肆逆,故逃至此。今墳墓已被清兵發掘去了。”
說罷大哭。洪天王道:“吾兵所到之處,一草一本,不敢毀傷。今彼如此殘忍耶
?”各人聽了,亦為之憤恨。錢江道:“廣東現在景象,究竟若何?”馮兆炳道
:“有陳開佛山起事:用經堂寺能禪師為軍師,聚衆數十萬。惜無紀律,又好殺
戮,故鄉團均與為難。恐亦不能持久也。”錢江聞而嘆道:“陳開固人傑。惜不
聽僕言,乃至於此。”天王便問何故?錢江便把從前在廣東充發時,一路上與陳
開問答的話,一一說知天王。天王道:”迄今派人相助他們何如?”錢江道:“
用兵如奕棋,一着之差,則全局皆亂矣,必不能以藥救也。然陳開非背某言者,
必聚衆過多,不能久持耳。今失一大機會,甚可惜也。”天王聽罷,亦為嘆息。
令馮兆炳回安慶,助韋昌輝駐守,立令大軍人速起程。一路行來,秋毫無犯,直
抵金陵。錢江大喜道:“一路並無守禦,陸建瀛真木偶。清廷用此人總督兩江,
安得不敗乎!吾此次緩緩行青,懼彼以逸待勞,為害不淺。今若此,真出吾意料
之外矣。”乃令押張彥良來,令之回金陵。行時囑道:“吾念陸建瀛一路不設守
備,故放汝回去。汝歸語建瀛:吾於金陵已伏十萬大兵。若不以金陵相送,城破
兵臨之時,必不相饒矣。”彥良拜謝而去。天王便欲立攻金陵。錢江道:“金陵
堅固,與別處不同,務宜謹慎。蓋大事成敗,在此一舉矣。”便在儀風門外,
柵壘三十六座:就架起所得西洋大炮,準備攻城;另築各營,都用水墻遮蔽,又
頂通水道,以防斷水;又令大張聲勢,遍村旌旗,以驚動城裏人心。連營數十裏
,夜裏燈火光耀,如同白日。錢江復對天王奏道:“嚮榮駐軍上流,須遣一能事
者壓之,吾方好專事於金陵也。”即令李世賢,以一軍阻絶嚮榮來路。錢江又道
:“太平府為金陵屏護,此城守兵不多,吾得之則破金陵更易矣。”便令石達開
往取太平府。石達開道:“太平府在吾掌中。但兵多則指日可下,兵少則稍費時
日耳。”天王使問需兵數多少?達開道:“五千不多,二千不少。”天王聽罷,
心中猜疑,錢江道:“當以五千與之。翼王必有主意。兩日內必有捷音報到矣。
”天王從之。衆將以取一太平府,用兵五千,皆以為非。達開詐作不問。即令軍
士,皆加一藉旗幟,立刻起程,速趨太平府。
那時太平清知府李思齊,不意石達開驟至,一驚非小;金陵又無救兵,又聽
得洪軍勢大,一時手足無措。計點城內殘弱兵士,衹二三千人,急登城樓一望,
見石軍雲屯風捲,計其應旗,足有十萬兵之數。登時嚇得膽破,面色青黃,大叫
一聲,倒在城上面死。城內清兵,一時慌亂。石達開情知城中有變,乘勢攻之。
城內清兵不能抵敵,衹得開城投降。達開取了太平府,一時捷音報到天王帳裏,
前後不過二十四個時辰。衆人聽了皆為失色。少時達開部署已定,回見天王。無
王問以多取之故?達開道:“吾軍行時,已聽得清知府李思齊遞稟請開缺去位,
勢嚇之,敵易取也。”天王道:“衆人皆疑賢弟,惟先生獨信之耳。”錢江道:
“太平府已定,吾有一計,可以助攻金陵也。”便附耳嚮石達開,說稱如此如此
。達開會意,即回轉太平府。立下一令:詭稱寺僧泄漏軍情,要盡把僧人驅逐;
如三天之內,不逃出境外者,當治以死罪。於是僧人紛紛逃走。達開大喜,就以
本軍一千人,亦扮作僧人逃走。是時僧人無處可逃,衹有金陵最近,皆望金陵而
來。石軍所扮的僧人,亦望金陵而來。清軍原重佛教,故最重僧人。那陸建瀛又
最好佛的,聽得僧人逃來,皆令開門納入。無奈僧人來的源源不絶。陸建瀛深恐
僧人被害,即令開門,一概接進。因此石達開所扮的軍士,已全數藏在城裏。
次日天未大明,忽報石達開全軍到了,陸建瀛急令閉門守禦。一時警報四到
:東路林彩新攻來,南路石達開攻來。陸建瀛手足無措,急差人到嚮榮處求救。
城裏人心惶亂。那石軍所扮的和尚,又在城裏呼天叫地,搖動人心。忽然哄的響
的一聲,西城崩陷數十丈。卻是錢江預挖地道,埋藥發炸起來,守城清兵一齊逃
竄,都望第二重城守奔來。林彩新、石達開兩路,一並奮力齊攻,已攻進第二重
城裏去。那金陵城池堅固,自第一重城隔第二重城相去十餘裏。石達開下令:奮
力追趕,休叫清兵在第二重城,得完守備。第一重城裏沿途備鋪戶,皆香花供迎
洪軍。那時署將軍都興阿,見人心已失,陸建瀛又不濟事,衹得率旗兵登城守禦
。誰知林、石兩軍,已直趨內城。軍士打着洪軍的旗號,由西路而至,把城他圍
得水泄不通。陸建瀛在衹衙裏念佛,日望嚮榮救兵不至。誰想嚮榮接得取救文書
,恐帶兵進城,其勢愈孤,且使洪軍毫無內顧之憂,實非良策。故先把此意復知
陸建瀛。隨令兵望洪軍大營攻去。不料幾番衝突,都被李世賢阻當,不能得進。
李世賢又因得了錢江的將令,衹圖把守險要,並不出戰。嚮榮無法,乃仰天嘆道
:“彼智在吾先也。”乃差人報知陸建瀛。那時嚮榮營裏,凡接求救的文書,雪
片相似,嚮榮進退兩難。錢江仍恐李世賢有失,再撥精兵五千,前來助守。嚮榮
知不能濟事。是時金陵城裏,傢傢驚惶,閉門不出,已有十餘日。那日挨到夜分
,衹見一般和尚數千百名,披袈裟,執度牒,在南門城裏,作驚惶逃竄之狀。都
統富明阿方用好言勸慰,不提防石達開攻城緊急之時,看看城已近陷,城內和尚
,忽然拔出短槍,出其不意,殺散守城兵士,放開城門,引石軍進來。富明阿大
驚,領殘敗兵士,策馬而逃。石達開急令道:“宜躡後追之。若被他再進第三重
城,則更費時日矣。”果然軍士一聲得令,奮勇來迫。富明阿奔近第三重城時,
閉門已不及了,競被石軍乘勢猛撲進去。陸建瀛知不能輓救,急棄城而遁,衆官
吏逃走一空。洪軍遂進了金陵。管教:劇戰三年,先定偏安之局;戡定半壁,
回正統之基。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前言 | 第一回 花縣城豪傑誕生 小山頭英雄聚首 | | 第二回 會深山群英結大義 遊督幕智士釋豪商 | 第三回 發伊犁錢東平充軍 入廣西洪秀全傳道 | | 第四回 鬧教堂巧遇鬍以晃 論嘉禾計賺楊秀清 | 第五回 楊秀清初進團練局 洪秀全失陷桂平牢 | | 第六回 羅大綱皈依拜上帝 韋昌輝乘醉殺婆娘 | 第七回 韋昌輝義釋洪秀全 馮雲山聯合保良會 | | 第八回 馮雲山夜走貴縣 洪秀全起義金田 | 第九回 劫知縣智窮石達開 渡斜𠔌計斬烏蘭泰 | | 第十回 洪仁發誤走張嘉祥 錢東平重會鬍元煒 | 第十一回 蕭朝貴計劫梧州關 馮雲山盡節全州道 | | 第十二回 洪秀全議棄桂林郡 錢東平智敗嚮提臺 | 第十三回 張國梁背義加官 賽尚阿單騎逃命 | | 第十四回 李秀成百騎下柳郡 石達開傳檄震湖南 | 第十五回 鬍林翼冷笑擲兵書 曾國藩遵旨興團練 | | 第十六回 洪宣嬌痛哭蕭朝貴 錢東平大破曾國藩 | 第十七回 彭玉麟恤情贈軍餉 郭嵩燾獻策創水師 | | 第十八回 左宗棠應聘入撫衙 洪天王改元續漢統 | 第十九回 封王位洪秀全拒諫 火漢陽曾天養鏖兵 | | 第二十回 嚮榮大戰武昌城 錢江獨進興王策 | 第二十一回 洪天王開科修制度 湯總兵絶命賦詩詞 | | 第二十二回 嚮榮怒斥陸建瀛 錢江計斬蔣文慶 | 第二十三回 勇鮑超獨救江忠源 智錢江夜賺吳觀察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