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 》
《錢謙益馬士英》(2)
樊樹志 Fan Shuzhi
衆所周知,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於南京,明成祖朱棣把首都從南京遷往北京,仍在南京保留了一個形式上的中央政府班子。北京陷落後,南京政府的動嚮,是關係明朝國祚延續的大問題,因而成為遺民關註的焦點。由於戰爭的因素,當時情報的傳遞十分緩慢。北京事變的情報傳到南京,大約是在四月十二日至十四日之間。但是南京的袞袞諸公們懷疑事變可能是“風影”,沒有采取什麽大動作。直到四月二十五日“北報確信”,南京參贊機務兵部尚書史可法纔邀約各大臣議論善後事宜:二十七日,南京文武諸臣纔告迎於奉先殿,議立新
君。新君人選有潞王朱常澇與福王朱由崧,前者稍有人望,後者則在皇室親疏關係上有一點優勢。史可法傾嚮於潞王,鳳陽總督馬士英則非福王不立,高傑、劉澤清等統兵將領支持馬士英擁立福王。五月初三日,福王在南京監國;五月十五日,福王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弘光元年,宣告南明弘光政權的正式建立。福王對擁戴他登極十分賣力的馬士英的回報,是任命他擔任兵部尚並且兼掌內閣實權。《小腆紀年附考》說,馬士英為了排擠頗有聲望的史可法,假意對他說:“我馭軍寬,頗擾於民,公威名著淮上,公誠能經營於外,我居中帥以聽令,當無不濟者。”史可法衹得上疏自請前往揚州,督師江上。
馬士英為了完全掌控弘光小朝廷,决意捉攜他的摯友阮大鋮。阮大鋮,安慶懷寧人,萬歷四十四年與馬士英同時得中會試,天啓初由行人提升為給事中,因丁憂辭官回鄉。天啓四年吏科都給事中職位空缺,阮大鋮欲倚重於頗有聲望的同鄉左光鬥,覬覦吏科都給事中這個頗有實權的人事監察崗位。負責考察官吏的趙南星、高攀竜、楊漣以為阮大鋮“輕跺”,不可擔任如此要職,打算另用魏人中。阮大鋮暗中買通太監,要他扣押推用魏人中的奏疏,致使吏部不得已而推用阮大鋮。經過此番麯折,阮大鋮痛恨趙南星、高攀竜、楊漣等人,為了和東林人士作對,他依附於魏忠賢,與“閹黨”骨幹分子霍維華、楊維垣、倪文煥結成“死友”,編寫攻擊東林人士的《百官圖》,通過倪文煥之手送到魏忠賢的案頭。此人心術不止,做事總是瞻前顧後左顧右盼,害怕遭到東林人士報復,還不到一個月,急忙辭官而歸。不久,楊漣左光鬥諸君子被“閹黨”迫害致死,阮大鋮詡詡自矜。之後他被起用為太常少卿,嚮魏忠賢極盡獻媚之能事,又怕政局有變,魏忠賢不足以長久依靠,每次覲見之後,就重賄魏府門房,收回名刺,以免留下痕跡。幾個月以後,工於心計的阮大鋮還是辭職離開了官場這個是非之地。崇禎二年清查“閹黨”逆案,阮大鋮列入從逆分子名單, 以“交結近侍又次等”判處削籍,按刑律得處徒刑三年,准許納贖為民,但永不敘用,也就是說今後再也不允許重登政壇。
這個阮大鋮,《明史》說他“機敏猾賊,有纔藻”,對他的刻劃是入木三分的。他依附魏忠賢而升官,既要獻媚義要不露痕跡,稍有風吹草動立即從官場抽身以求自保,都是“機敏猾賊”的表現,所以在清查“閹黨”逆案時衹不過作為從逆分子而已。此人又極有才華,他寫的劇本《燕子箋》、《春燈謎》在當時頗獲好評。這樣的人當然不甘心永遠淡出政壇。當農民軍逼近安慶一帶時,他為躲避戰亂,來到南京這個政治舞臺,充分表觀自己,招納遊俠,虛張聲勢的談兵說劍,圖謀以“邊纔”的身份而被起用,看得出來這個並不懂軍事的文人很想在亂世中施展一下身手, 以擺脫“永不敘用”的尷尬境地。
為了衝淡“逆案中人”的印象,掃除“永不敘用”的障礙,他在南京極力討好爾林遺孤與復社名士。他企圖利用世交侯方域(朝宗),以及晚明四公子(歸德侯方域,桐城方以智,陽羨陳貞慧,如臯冒襄)這些復社名士的影響,改變自己的政治形象。為此,他不惜重金,撮合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婚事。阮大鋮的政治野心被復社人士所察覺,决定聯手予以迎頭痛擊。
崇禎十一年,復社名士吳應箕與東林書院創始人顧憲成之孫顧杲談及此事,東林遺孤顧杲大義凜然地表示:不惜斧■,為南都除此憝。隨後吳顧二人在陳貞慧寓所議論此事,一致認為應該點破阮大鋮“逆案”身份,捉醒與其交往的士大夫。於是陳貞慧起草聲討阮大鋮的檄文,以顧杲、陳貞慧、吳應箕名義,密函分寄各處,徵求陳子竜、楊廷樞、方以智、周鑣等復社成員的支持。崇禎十二年,復社人士趁南京鄉試的機會,在淮清橋桃葉渡的冒襄寓所,召開復社金陵大會,復社名士與天啓年間遭“閹黨”迫害致死的東林遺孤,紛紛聲討“逆案中人”阮大鋮。會議公推周錘、徐孚遠等為盟主,正式發表《留都防亂公揭》。在《留都防亂公揭》上簽名的有142人,領銜的是東林弟子代表顧杲和天啓被難諸傢代表黃宗羲。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朱元璋與鬍藍黨》(1) | 《朱元璋與鬍藍黨》(2) | 《朱元璋與鬍藍黨》(3) | 《朱元璋與鬍藍黨》(4) | 《朱元璋與鬍藍黨》(5) | 《朱元璋與鬍藍黨》(6) | 《朱元璋與鬍藍黨》(7) | 《張居正》(1) | 《張居正》(2) | 《張居正》(3) | 《宮閨大案》(1) | 《宮閨大案》(2) | 《宮閨大案》(3) | 《宮閨大案》(4) | 《宮閨大案》(5) | 《宮閨大案》(6) | 《宮閨大案》(7) | 《宮閨大案》(8) | 《宮閨大案》(9) | 《宮閨大案》(10) | 《九千九百歲的遍地生祠》(1) | 《九千九百歲的遍地生祠》(2) | 《九千九百歲的遍地生祠》(3) | 《錢謙益馬士英》(1)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