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甲午悲歌--北洋水師的覆沒   》 7慈禧太後執意求和      鄭彭年 Zheng Pengnian

  1894年11月7日,即光緒二十年十月十日是慈禧六十壽辰。她覺得10年前的五十壽辰因中法戰爭而弄得不愉快,這次六十壽辰要好好慶祝一番,所以在年初就撥給內帑加緊修建頤和園,同時賞賜群臣百官,加官晉爵。特別對李鴻章更是殊恩特沛,正月初二(2月7日)光緒帝下諭旨道:“朕欽奉皇太後懿旨:‘予六旬壽辰在即,在廷群臣業已降旨加恩,因念各省文武大臣卓著勤勞,更應同膺懋賞,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著賞戴三眼花翎。’”
  李鴻章接到這個懿旨感動得流淚,因為清朝開國以來沒有一個漢人戴過三眼花翎,當然思報宏恩。然而事與願違,日本步步進逼,不宣而戰,清兵睏於平壤,朝鮮危急。李鴻章雖然屢次電令葉志超等加強防守,但最後前綫發來了這樣一份電報:“各軍苦戰五晝夜,彈盡糧絶,平壤失守。”
  李鴻章接到此電報,差一點昏厥過去。怎麽辦?要不要如實上奏?今天是太後加徽號的大慶日子,北京城內百僚都在隆重祝賀,不能給太後掃興,還是明天再奏吧。李鴻章主意打定,起草奏摺,自請嚴議:“9月13日至17日,倭兵三四萬人分撲平壤,我軍奮勇迎敵,力戰五晝夜,彈盡糧絶,總兵左寶貴陣亡,葉志超等拔營退至安州一帶。此次失敗,葉志超督剿不力,有應得之咎,罪責難逃;臣之責任也無可推諉,自請嚴議。”
  慈禧在加徽號儀式上獲得了“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後”的稱號,非常欣慰,便把心腹太監李蓮英召來問:“從紫禁城到頤和園路上的彩棚、彩亭和戲臺建造得如何?”李蓮英跪稟道:“奴才考慮到太後壽辰日益臨近,不敢稍有怠慢,已派人下去督工,務在本月底竣工,請太後勿慮。”慈禧微笑着說:“好,要加緊修建,不得有誤。”李蓮英叩頭告辭不久,值班太監送來了李鴻章從天津發來的急電。慈禧展讀完畢,不慌不忙寫了一道懿旨,交給軍機處於9月23日發佈上諭:“葉志超等督剿不力,本有應得之咎,唯念該軍深入異地,苦戰連日,此次退出平壤,實因衆寡不敵,傷亡甚多,尚無畏葸情事。除本日明降諭旨,將左寶貴賜恤外,葉志超等均著加恩免其議處。李鴻章自請嚴議,著一並寬免。李鴻章務當妥籌調度,飭令各軍合力防剿,勿得再有疏懈。欽此。”
  當李鴻章正在慶幸自己沒有受到處分的時候,又接到一個海軍戰敗的電報:“倫敦9月21日電:‘日本電報,中國海軍師艦12艘、魚雷艇2艘在鴨緑江口開仗,中國艦毀者5艘,餘艦均受重傷,兵勇死傷枕藉。’”李鴻章看罷仰天大呼:“二十多年心血付諸東流!”北洋艦隊的精銳幾乎全部喪失,怎麽不使李鴻章悲傷呢?悲痛無濟於事,他衹得硬着頭皮如實電告北京。
  次日慈禧接到李鴻章的電報,急得無計可施,便派翁同龠禾去天津,探詢李鴻章是否可以請俄國出來調停,並帶去上諭兩件。一件是决定對個別臨陣脫逃者予以處分:“9月17日開戰時,當‘致遠’衝鋒被擊沉後,‘濟遠’管帶副將方伯謙首先逃走,緻將船伍牽亂,實屬臨陣退縮,著即行正法。‘廣甲’管帶守備吳敬榮,隨‘致遠’脫陣逃遁,中途擱淺,著革職留營,以觀後效。欽此。”另一件是給李鴻章以輕微的處分!“著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黃馬褂。”
  起初翁同龠禾不願去天津,因為此去要承擔和議誤國的駡名,再三叩頭辭謝。慈禧見此便說:“我並非要議和,實在是緩兵之計,你既然不肯傳言議和,則可去天津宣旨,責問李鴻章何以貽誤至此!朝廷若不治罪,今後作何收場?”翁同龠禾見太後如此說,便同意赴天津。
  9月30日,翁同龠禾到天津總督署見李鴻章,首先宣佈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黃馬褂的處分。李鴻章惶恐道:“此次軍事失敗,實因‘緩不濟急,寡不敵衆’之故。”翁同龠禾責備道:“陪都重地,陵寢所在,如有震驚,該當何罪?”李鴻章推諉道:“奉天兵實不足持,又鞭長莫及,此事本來沒有把握。”
  李、翁兩人正說之間,北京來了一道廷寄,兩人連忙到正堂接旨。其中說:“聞俄使喀西尼三四日內到天津,李某如與晤面,可將詳細情形告翁某,回京復奏。”原來慈禧恐怕翁同龠禾不傳達請求俄國出來調停,便發來這道廷寄。於是翁同龠禾順水推舟說:“出京時曾奉慈諭,現在斷不講和,亦無可談和。不過喀使既有前說,也不必拒絶。請勿顧慮,據實回奏。”
  李鴻章會意,知道慈禧要自己出面主和,正合心意,便說:“喀使因病未來,其國參贊巴維福先來說:‘俄廷深忌倭占朝鮮,中國若能派一專使與其商議,俄必出來調停。’”翁同龠禾說:“回京必照此復奏。”
  翁同龠禾回京後,慈禧立即召見。翁如實復命,但他作為帝黨主戰派中堅,還是表示:“俄國調停恐怕不可靠,今後北洋(指李鴻章)奏辦,臣既不與聞。”以免被人唾駡。
  在慈禧探詢俄國出來調停之時,總理衙門諸大臣也頻頻與總稅務司赫德接觸,企圖通過赫德請英國出面調停。10月4日,奕匡力等與赫德會談。赫德問:“閣下認為,與日本政府談判應以什麽為條件?”奕匡力答:“放棄中國對朝鮮的宗主權。”赫德搖頭說:“光是這一條,恐怕日本不會滿意吧。”奕匡力反問道:“那麽還要什麽條件呢?”赫德答道:“譬如賠款之類。”奕匡力說:“這個條件將來可以考慮。”赫德高興地說:“好吧,那麽我派金登幹(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負責人)去與英國政府交涉。”
  於是金登幹嚮英國政府建議道:“中國請英國政府趕緊按上述辦法(即放棄宗主權和賠款)出面斡旋,以免日本侵入中國本部。這一建議日本可能輕率拒絶,但鑒於戰爭是強加在中國身上的,應予以支持。”
  10月6日奕斤復出,他和奕匡力一起與赫德會談。他們表示:“中國既係被迫應戰,原難容許任何過奢的要索,但如認為非此不可,仍可提出辦法再商量。”
  同一天,孫毓汶、徐用儀兩軍機大臣和赫德會談兩個小時。他們對赫德說:“現在政府深知繼續作戰沒有把握,早日和解是最好的辦法。”最後他們幾乎痛哭流涕地說:“我們寧願聽受任何好的建議,包括賠款在內,衹要停止戰爭。”
  與此同時,李鴻章與俄使喀西尼、英使歐格納會晤。喀、歐兩人說:“中國不如趁此了結為好,否則日人貪心更大,和局更難。”10月13日,歐格納到總理衙門,正式代表英國政府提出議和條件:中國允許各國保護朝鮮和賠償日本軍費。
  慈禧為使戰爭在自己六十壽辰前結束,不惜賠款求和,對翁同龠禾,李鴻章兩人諫言不聽。10月19日慈禧斷然决定萬壽祝典照常舉行,並宣佈:“今使我不歡者,我將使他終身不歡。”以其淫威壓製全國要求抗戰的輿論。為掃除乞和的障礙,打擊主戰的帝黨勢力,10月26日慈禧在儀鸞殿召見諸大臣,宣佈:“瑾、珍兩妃,有祈請幹預種種劣跡,即著繕旨降為貴人。”其實慈禧廢黜兩妃是為打擊主戰派,打擊兩妃的表兄志銳和她們的老師文廷式。翁同龠禾再三進諫,慈禧不僅不聽,還進一步撤銷了南書房、上書房,以隔斷光緒帝與其周圍主張派諸臣的接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目錄1野心初露2侵略臺灣吞併琉球
3《江華條約》與朝鮮新舊黨之爭4火燒日本公使館5《濟物浦條約》簽訂
6壬午兵變平息與大院君被擄7開化黨發動政變8甲申政變失敗
9再燒日本使館與1金玉均之死2北洋海軍檢閱與朝鮮東學黨起義
3中日出兵朝鮮4起義平息與李鴻章失策5中日撤兵談判破裂
6日本御前會議决定開戰7演出“逼宮”醜劇8李鴻章的幻想
1豐島海戰2屈辱與光榮3成歡之戰與中日正式宣戰
4“避戰保船”與“主動出擊”5平壤大會戰6黃海海戰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