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记 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之名城名鎮名村   》 第25節:衛城—— 福建漳州      何躍青 He Yueqing

  衛城—— 福建漳州
  漳州是福建省省轄市。位於福建省最南端,臺灣海峽西側。西靠竜岩市,南臨汕頭市,北接泉州市,東連廈門市與臺灣省隔海相望。是個依山傍海、有江、有平原的富庶寶地。
  歷史沿革
  秦漢時,在閩粵通道的盤陀嶺設蒲葵關。晉代初年,在梁山下建漳浦縣。南朝梁天監年間,在荊城(今南靖)建蘭水縣。梁大同六年,在九竜江畔建竜溪縣。隋開皇十二年,並綏安、蘭水入竜溪縣。唐垂拱二年,陳元光奏請朝廷批準,在泉州、潮州之間設置漳州,州治設在臨近漳江的雲霄西林,並在綏安故地設置漳浦縣。開元四年,漳州州治移到李澳川。貞元二年,又遷至竜溪桂林村,改稱漳州郡。元代改稱漳州路。明清兩代稱漳州府。民國初年並為汀漳竜道。1949年9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漳州,福建省人民政府於此設置第六行政區,又稱竜溪地區。1985年7月實行“地改市、市管縣”行政體製,原竜溪地區改為漳州市,原漳州市改為薌城區。
  濱海衛城
  在漳州沿海地區,由北自南等距離分佈着四座濱海衛城,它們是600年前由江夏侯周德興修建的。史載,為防倭寇,明太祖派江夏侯周德興視察東南沿海,管理福建軍務,“經略海上防倭戍守”。在漳州沿海修建了:鎮海、六鰲、銅山、懸鐘四城。它們有如四個嚴陣以待的巨人,由北而南守護着海防前綫,布成了漳州濱海第一道防綫。
   鎮海衛城:明朝以來,閩南沿海多倭寇匪患,百姓深受其苦。一天,江夏侯周德興策馬揚鞭來到鎮海,奉旨擇一險要之地,築城為防,抵禦倭寇。他見鎮海地形險絶奇峻,居高臨下,海上情況一覽無餘,遂下令就地取材築城。建成鎮海衛城。
  六鰲城:和鎮海衛城一樣,這座古城也早已遍布歷史的塵埃。城內荒草沒膝,人煙稀少,置身其中,總讓人生出盛衰興亡之感。六鰲城多次上過影視屏幕,《康熙王朝》、《歡樂英雄》、《陰陽界》都曾在這裏拍過外景。
  懸鐘城:城依山勢砌條石築成,東西南北四門上各有城樓,東、西兩門阻海,北門通路,南門塞之。然而,倭寇在明嘉靖四十二年攻陷了懸鐘城。倭寇的侵入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災害。嘉靖末年,抗倭明將戚繼光在此屯兵,並擊敗了倭寇。清順治十八年因遷界而廢,康熙年間再度重修。後華僑捐資重修了西門的部分城墻。
  銅山古城:東山的銅山古城也是周德興在明洪武二十年建成的,用於抵禦沿海倭寇。銅山城內勝景處處,古跡衆多。這裏有號稱“天下第一奇石”的風動石。石上有明武英殿大學士黃道周等人的題辭。
  
  漳州特産
  漳州西北多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盛産各花卉水果,被譽為“花果之城”,以“三大名花”——水仙、茶花、蘭花和“六大名果”——竜眼、蘆柑、荔枝、菠蘿、柚子、香蕉等最為出名;漳州東南瀕海,有海岸綫近700公裏,海域廣阔、水質優良,是鮑魚、紅鱘、泥蚶、鯔魚、黃鯛、梭子蟹及藻類等海鮮珍品的天然産地;漳州中部地勢平坦、河湖密佈、土地肥沃,米稻一年三熟,“魚米之鄉”的美名不脛而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地震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文化古城——北京第3節:三都之地——重慶
第4節:關外紫禁城——遼寧瀋陽第5節:六朝古都——江蘇南京第6節:九朝古都——河南洛陽
第7節:商朝的都城——河南安陽第8節:北宋都城“東京”——河南開封第9節:湯在此建商國——河南商丘
第10節:中華文明的搖籃——陝西西安第11節:秦國都城——陝西鹹陽第12節:臨海城市——天津
第13節:典故之城——河北邯鄲第14節:世界文明藝術寶庫——大同第15節:現存完整的明清縣城——平遙
第16節:晉國三城——山西新絳第17節:陰山南麓的青城——呼和浩特第18節:紅山文化故鄉——內蒙古赤峰
第19節:劉邦的故鄉——江蘇徐州第20節:名人之鄉——江蘇淮安第21節:水鄉古城——浙江紹興
第22節: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寧波第23節:福地寶城“三山”——福州第24節:“海上絲綢之路”——泉州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