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义说部 》 殘唐五代史演義 》
第二十五回 晉王勘問田令孜
羅貫中 Luo Guanzhong
當時,僖宗疑晉王實反,不知是朱溫人馬殺來。飛報大兵至霸陵川,今已至近,速為拒敵。僖宗大驚,急聚文武商議曰:“誰可為將?以退剋用。”忽一人應聲出曰:“臣父死於太原,切齒之仇,常欲報之,今剋用作叛,臣當引本部猛將迎敵,乞陛下親撥關西之兵,上為國傢出力,下為先人復仇,死無遺恨。
”視之,乃鎮東將軍艾佑也。怎生打扮,但見:三叉寶冠光燦爛,兩條雉尾錦斕斑,柿紅戰襖遮銀鏡,柳緑徵裙壓綉鞍,束帶雙跨魚獺尾,護心甲挂小連環,手持畫桿方天戟,飄動金鈴五色幡。
帝即命艾佑為總管,調理軍馬,前去迎敵。令孜出班諫曰:“艾佑雖將門之子,素不曾習戰,今付以大任,非所宜也。更兼晉王部下十三太保李存孝驍勇逼人,非智勇兼全者,不可與敵。”艾佑曰:“吾自幼從父習學兵書,深知用兵之法,何為期我?若不生擒存孝,誓不回兵!”令孜叱曰:“豈不聞存孝一怒,直殺至五鳳樓前!黃巢百萬之兵,尚且不敢迎敵,何況你乎?今日諸將老邁,皆懦弱之士,難以拒敵,不如復上西祁州,暫且避兵,發檄各鎮,待四方兵至,謀復大位,此為上策。
”衆皆曰:“斯言是也!”艾佑亦不敢言,於是田令孜乘夜劫帝出了長安,徑奔寶雞山而去,從者衹數百人,內外宰相朝臣,一無知者。
卻說帝與令孜,行了數日,人報後面晉王軍馬趕來。帝曰:“人馬將近,必得險要屯駐,以待救兵。令孜聽帝之言,引至一縣,名曰寶雞縣,縣南有一山,極其廣峻,周圍廣阔,可以暫祝但見那寶雞山:崔嵬高聳,嶺接雲端。峰連霄漢,頂透青天。來竜起伏勢綿綿,沙水繞圍形麯麯。斑斑蘇翠色蒼蒼,澗中流水響叮當。
萬木風聲如虎嘯,衹見猿猴擎果,麋鹿銜芝。山前時見百花明,山後衹聞啼好鳥。喬鬆上,千年白鶴;深澗內,萬載靈龜。樵夫執斧站山坡,野老扶藜過峻嶺。山崖如壁,山路崎嶇。山翁飲酒弈圍棋,童子歌聲猶聒耳。何足羨,蓬萊閬苑;入山中,竟欲忘歸。
君臣數人,走入山中,分兵四下緊守。帝與令孜商議,令孜曰:“町速遣人,各鎮催兵,急來救護。”正議間,忽聞喊聲大振,朱溫人馬到來,勢如蜂涌,周回圍繞,水泄不通。帝登高阜望之,軍兵隊伍,分佈整齊,軍馬雄偉。帝曰:“誰有奇計,退了晉王?”令孜曰:“臣有一計,衹可君臣二人共知,須着殿下領媳嬪群臣左掖下回避,帳中衹留陛下與臣,方好定計。再喚田竜、田虎,仗劍守門,不許一人擅進,如違吾令,斬首示衆。”僖宗聞奏從之。原來此賊哄德宗在寶雞山中,左右之人,皆在令孜掌握。號令一出,內外不通,帝之飲食盡絶,雖有進膳,皆被令孜所奪。帝餓了七日,眼黃鼻黑,半死半活,乃呼曰:“令孜愛卿,昔日梁武帝睏於臺城,不得已,將密水度命,何處有水,尋一口與我度命?”令孜曰:“此乃是山,何處尋水?”帝坐山頂,仰天叫曰:“餓死我也!”隨伏地而死,時文德元年,夏六月也。
後宋孫甫評雲:
僖宗為人,荒淫暴虐,昏庸相繼,禍亂相仍,民愁盜起,不可復支,蓋亦天人之所共憤歟!
靜軒先生詩云:
唐末刀兵起四方,令孜姦賊太猖狂,
僖宗思水無由得,瞬息君臣而並亡。
可憐僖宗,七日絶食,遂餓而死,外面文武,並無知者。
卻說李嗣源上表,被令孜匿之,不與遞奏,回見晉王,具言其事,晉王大怒,急喚李存孝,領兵五萬討賊,發兵前來,一路並無阻礙,直抵長安。忽守城兵報說:“僖宗主上,被田令孜拐上西祁州避兵去了。軍民皆說,晉王兵反。”晉王聽得此言,吃了一驚。嘆曰:“此語從何況來,使天子蒙塵於外乎?”存孝曰:“此必朱溫逆賊與令孜通謀,恐吾兵擊之,假設此言,以絶徵進之路也!急當尋見天子,方得明白。”李嗣源曰:“父王守定長安,兒與存孝,引兵探聽虛實。”晉王曰:“汝不識進退緩急,吾必親自去之。”於是,分兵一萬與嗣源守長安,自與存孝領兵四萬,直上西祁州去。
比及前至寶雞山,朱溫遣尚讓前來迎戰。晉王遣存孝、薛阿檀,自西南角上鳴鼓大進。尚讓盡帥精銳之衆,前來西南角與存孝交戰。從辰至午,梁兵不退。晉王自取鐵騎三千,徑取東北角上,翻身殺梁兵,梁兵棄西南而回,存孝從後面趕殺,梁兵敗走,朱溫引兵奔還汴梁城去。田令孜厲聲喝曰:“天子已在帳內,汝衆不得喧嚷,衹在轅門外等旨,方許入見。”於是,衆將皆退在五裏之地,惟晉王、存孝侍立帳外,衹見令孜走入帳內,密喚田竜、田虎,出擒晉王。田竜曰:“存孝在彼,安敢近之?”令孜曰:“他父子此來,必素體絨裝,空拳赤手,無能為也!”二將欣然披挂而出。存孝回頭,果見一彪人馬到來,存孝大怒,披挂不迭,翻身上馬。田竜到來,見存孝手無兵器,更不打話,挺槍直取存孝,存孝逼開槍,把田竜一手抓過馬來,望山下一摔而死。田虎輪刀便砍,被存孝拾田竜槍,一槍挑下馬去。
敗兵進營,報說摔死了田竜,槍挑下田虎,李琦聽了,放聲大哭,慌與衆臣商議。衆臣曰:“殿下勿哭,可將八般大寶出獻,哀告晉王,討一去處,與你母子安身,此上計也。”李琦遂領衆臣妃嬪采女,拜出營來,告晉王曰:“皇伯乃帝室之冑,何故如此反乎?”晉王失驚,問其故,李琦歷言備細。晉王始知帝崩,大慟曰:“此賊罪不容誅!”即令擒令孜來問?
晉王曰:“誰使你奏吾反?”令孜知禍已臨身,死必難免,乃厲聲言曰:“天使我引朱溫兵來,詐言汝反,實欲謀唐天下,今日事泄,乃天敗之也!”晉王大怒,責打令孜身上無容針處。
晉王又令割其舌,令孜曰:“勿割吾舌,吾今熬不過了,衹得從實告之。當日朱溫欲求高爵,使尚讓、齊剋讓二將,資金玉寶物送我,我次日即奏主上,主上不從,衹賜溫閑田三百頃,空房三百間,旨意下來,是我不合,假傳旨意,封溫為大梁王,假稱大王兵反,彼此裏應外合,遂拐駕出了長安,避兵於寶雞山,七日不沾水米,遂餓而死。衹此數事,皆吾所為。”言訖,便觸階而死。晉王命軍士,將令孜四肢,分為四段。後人看到此處,有詩嘆曰:謀逆無成禍已昭,千刀萬剮恨難消,從來宦者皆權勢,天網恢恢豈肯饒。
逸狂詩云:
閹宦休教寵任過,威權不與奈如何,
君人鑒此當警惕,若墮姦謀禍必多。
卻說令孜已死,晉王命文武發僖宗喪,柩還長安,百官哀慟不已。時天氣暄熱,聖體己是壞了,一面殯殮,一面啓行。
時李嗣源在長安,聞帝已崩,率大小官員,出郭三十裏,伏道迎柩入城,停於偏殿,挂孝舉哀。忽班中一人出稟,此人乃冀州人也,姓孔名緯字世文,現為太子少保。緯曰:“聖上已崩,太子在側,彼此生變,彼此既變,則社稷將危矣!今太子宜登寶位,以安衆心!”掣劍在手曰:“敢有亂言者,割袍為令!
”百官擁太子上殿,即日登位,改元為竜紀元年,稱號為昭宗皇帝。大小官員,拜賀已畢,封劉崇望同平章事,加賜晉王黃金萬兩,蜀錦百匹。晉王謝恩出朝,兵還太原。是時,天下諸侯,一為朝賀,二為帝喪,皆至長安。
話分兩頭,卻說滄州節度使王鐸,朝罷而歸,路經汴梁城外脫泥崗過,早有人報知朱溫。溫大驚曰:“王鐸世之豪傑,今已總督滄海軍馬,必然訓練精銳,為吾之大患也。可宜先帥兵,就此誅之!”楊彥洪曰:“不可!大王正欲舉事,戮一無辜,兵出無名,惹天下人議論。某有一計,使王鐸相助大王。
”朱溫問曰:“妙計若何?”彥洪曰:“某聞王鐸生有一女,名曰如翠,極有姿色,雖年幼亦可適人,令人請入城來,飲酒中間,求翠與世子為妻,若王鐸肯許,彼有精兵十萬,猛將千員,便與晉王交兵,必來奮力相助;若王鐸不許此親,即拔劍挾之,必懼大王之勢,心亦自順矣!”欲知後事如休,且看下回分解。逸狂詩云:王鐸回朝過汴梁,朱溫意欲王兵傷,彥洪恐惹人非笑,計挾存心總不良。
卓吾子評:
權姦之臣,何代無之,未有如令孜之致僖宗餓死於寶雞山中,寵任得非其人,不特朝端,即家庭有之,不可不鑒!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 孫待詔史記世係 | 第二回 唐天子開科取士 | 第三回 赤墻村黃巢出身 | 第四回 黃巢藏梅寺起手 | 第五回 黃巢殺入長安城 | 第六回 鄭畋大戰朱全忠 | 第七回 敬思奉旨宣晉王 | 第八回 晉王起兵入中原 | 第九回 剋用箭服周德威 | 第十回 安景思牧羊打虎 | 第十一回 李晉王閱兵試箭 | 第十二回 存孝打破石嶺關 | 第十三回 李晉王河中會兵 | 第十四回 鴉館樓朱溫賭帶 | 第十五回 存孝生擒孟絶海 | 第十六回 周德威力救存孝 | 第十七回 李存孝力殺四將 | 第十八回 存孝火燒永豐倉 | 第十九回 德威遣將滅黃巢 | 第二十回 滅巢山黃巢自刎 | 第二十一回 程敬思接駕還朝 | 第二十二回 存孝力服王彥章 | 第二十三回 朱溫火燒上源驛 | 第二十四回 田令孜弄權封爵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