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世宗本纪》有载:“皇考临御六十馀年,躬节行俭。宫廷地毯用至三四十年,犹然整洁。服御之物,一惟质朴,绝少珍奇。”只言片语之间,宫毯朴实、耐用的特征展露无遗。
也就是在清世宗雍正年间(1723~1735),内廷如意馆的宫廷画师在宁夏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植入了大量的宫廷图案纹样,绘制出了一种新的格律体图案,即“北京式”图案。图案以团花为中心,配以角隅、小边和大边组成,其纹样多为吉祥寓意内容,地色以大红、明黄为主。据史料记载,北京毯交由官办地毯作坊制作,取西北最上等的地毯用毛和植物染料,按照宫廷画师绘制的图样精心织作而成,其质量之好与早期宁夏毯相当,但图案配色比宁夏毯更考究、更规范。
由于条件所限,记者未能进入故宫博物院地库一睹古毯,但在北京地毯五厂的精品展示室内,堆叠如山的北京式手工毯仍然见证了传承已久的格律体风格与宫廷气度。“格律体唐诗讲究平仄压韵,北京官坊毯的结构也非常严格,四周大边、小边的图案是对称的,中心奎龙辐射四角,四个角隅合拢呼应奎心,整个布局与紫禁城的结构相近,体现的是皇权的无上威严。”副厂长方安保说,他曾经参与过故宫古毯的清洗与复制工作,殿毯中“二龙戏珠”、“九龙闹海”的纹样以及明黄色块属于皇家的特权,官员与民间禁用,部分殿毯上还织有某宫殿御用的提款。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块铺于交泰殿的龙毯,清洗后呈现明黄基色,但原先被案台所压部分竟露出艳红的原色,据说这是植物染料的自然变色,但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工匠们为了迎合皇权而布置的玄机。
新京报 Translate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