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從品茶說人生:人生八味 》
第25節:找尋心靈的平靜(3)
唐汶 Tang Men
佛曰: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知未來果,現在作者是。人常說"一念之差",豈不知,這一念即因緣,要知道,天堂與地獄也衹是一念之隔。人在起心動念間即為自己播下了業種,拔劍出鞘即入地獄之門,歸劍入鞘即跨天堂之檻。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福田由己造,苦海亦自渡。切記,唯自己纔是真正能渡自己的佛。
人生其實本是一隻衹破漏的桶,裝得再滿,總要泄漏,不管是榮華還是富貴,不論是愛恨或是聚散,也許,精衛可以填海,然一定無法填補人之欲。欲無止境,人即患得患失,一意執取,於是,更陷痛苦之源。那麽,我們先要做的,也許是修補這衹千瘡百孔了的破桶。識其根本,纔得解脫,使之不漏,方能圓滿。
想那失眠之人總覺夜太長,想那疲倦的旅人,也覺路太長。心靜即是佛,心躁則是魔,所有的煩惱和睏頓皆來自人的內心。聖人曰:人之初,性本善。佛亦云:人心似鏡,輕安自在。不是嗎?想那鏡子,物來影現,物去影滅,境轉心不轉,景轉鏡不轉,來去無痕,不失亦不得,慧命自安在。衹是,吾輩凡俗者的心鏡卻時常地就要被蒙塵、被沾染。
凡此種種,其實歸根結底一句話:拜佛容易修佛難,為佛容易為人難,懂理容易懂事難,靜心容易清心難。有多少容易就有多少難!
03人到清心天自涼
調整態度,讓自己有新的心境,拋開壞心情。
讀過一篇《塔院訪禪》的文章,文章記敘了生活在古剎白馬寺塔院裏的比丘尼的一些生活片斷。她們一天的生活簡化到衹是誦經上課打坐拜塔。而她們執着於自己對佛學的信仰,心無旁騖,一心一意的參禪悟道。當被問及這樣的生活對她們來說是否清苦時,那位體性法師淡淡地說:"清苦是福。受不了這個苦,也就享不了這個福。"讀到這裏,不覺醍醐灌頂,再三品味,一時間竟心嚮往之。
因為喜歡這"清"的感覺。清該是清雅清潔清淨清心。有了前者的環境的雅潔淨,就少了人事的睏擾內心的躁動,也就會有一種心境恬淡沒有挂慮的"清心"和"寧靜",而安閑自得塵慮皆空也自在其中了。這樣一份心境真是好難得的。"苦"則"苦"矣,福也在其中了。
佛門淨地一直是我嚮往的所在。想在那或深山古剎或荒庵小院,伴靄靄香煙聲聲木魚,耳聞唯有秋蟲,目見衹有殘月,摒棄雜念,一心一意讀經誦經參禪悟道,內心裏該是一種怎樣的大平靜。這大平靜中讓人渾然忘卻風花雪月春夏秋鼕。日子裏沒有了鼕日裏的三九嚴寒砭肌入骨,也沒有了赤日炎炎的煩心憂神。一年衹是一季,一天也衹是一時。也許貝葉蒲團青燈古寺冷壁殘窗未免會有些寂寥清苦,但在這寂寥清苦中一定會得到人生的大超脫,在超脫中得到人生的升華。這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可是,真的就這麽簡單麽?當我把自己的想法用開玩笑方式跟一位我尊敬的兄長說起的時候,他說我是浪漫的可以了。並說塵緣未了凡根未淨,僅僅是為了回避什麽躲避什麽而去,功利色彩太重,佛門未必肯要。即使去了,也不會清淨清心,因為心魔還在。
也許真的是這樣吧。手邊有一捲《古代尺牘小品》,裏面收錄了一封清代雲仙居士寫給偶然相遇並一見鐘情的顧晴芬的一份信。文字清麗雅潔,容我抄上一段:"築庵在雲棲煙霞之間,一琴一瓢,一爐一鉢,亦嘯亦詠。春來名花解語,好鳥弄晴;夏時清風徐來,荷香清暑;秋月明輝,蟾華皎潔;鼕日可愛。嶺秀孤鬆。有時引鶴於孤山斷橋之畔,憑眺晚晴;亦有時泛舟於柳浪花巷之中,徜徉美景。怡然自樂,悠悠忘機。"
人到清心天自涼!
04洗心
內心的垃圾需要日日清理,內洗心勝過外洗身。
在《王陽明全書》裏面有這樣一段記載說:有一個名叫楊茂的人,既聾又啞,陽明先生不懂得手語,衹好跟他用筆談,陽明先生首先問:"你的耳朵能聽到是非嗎?"答:"不能,因為我是個聾子。"問:"你的嘴巴能夠講是非嗎?"答:"不能,因為我是個啞巴。"又問:"那你的心知道是非嗎?"衹見楊茂高興得不得了,指天劃地回答:"能、能、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九州出版社 |
|
|
第1節:序言 | 第2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 | 第3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2) | 第4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3) | 第5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4) | 第6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5) | 第7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6) | 第8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7) | 第9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8) | 第10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9) | 第11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0) | 第12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1) | 第13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2) | 第14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3) | 第15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1) | 第16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2) | 第17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3) | 第18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4) | 第19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5) | 第20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6) | 第21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7) | 第22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8) | 第23節:找尋心靈的平靜(1) | 第24節:找尋心靈的平靜(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