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建筑 》 北京地理之名傢宅院 》
作傢的第三故鄉
佚名 Yi Ming
茅盾先生的塑像立在故居的前院裏,離塑像不遠的地方是葡萄架,老人生前曾在這裏和傢人共享天倫之樂。 茅盾先生一生在三個地方居住過。細分之下,烏鎮是他的第一故鄉,他在此出生並接受小學教育。上海是他的第二故鄉,在這裏他開始用茅盾這個名字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幻滅》。北京則是茅盾先生的第三故鄉。20世紀初他在這裏接受教育,20世紀中期開始在這裏生活居住了30多年。在北京,茅盾從一位文學創作者轉型成為中國文化領域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直到他81年的生命旅程結束。 剛解放的時候,茅盾在毛澤東和周恩來屢次邀請之下,擔任了新中國的第一任文化部長,住在文化部宿舍大院的一棟三層小樓裏。後來因為年紀大,上下樓不方便,茅盾與傢人便找到了現在後圓恩寺的這一處房子。 這是一座百年老院,從院裏老屋上的兩層檐椽來看,清朝時住在這裏的至少是個四品以上的官員。但因為房子歷經民國及解放後的使用,被人改造成了更適合居住的寬敞傢院。從前院到後院並沒有二進門,而是通過前院東北角一小截青磚砌的小過道進入。
新京报 編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
|
|
平淡裏涌出了波瀾壯闊之美 | 彈劾嚴嵩的陣地 | 鬆筠畫社的搖籃 | 公車上書的開山之地 | 感悟北京 | 思想的審美遠勝視覺的衝擊 | 人頭攢動的"明星"老宅 | 曾經文人薈萃 | 如今遊客如織 | 感悟北京 | 從"隱於朝"到"隱於潮" | 晚清文人理想曾在這裏激蕩 | 老屋墻上不見青磚 | 也曾俯瞰萬日風雷 | 會館裏的鄉土情誼 | 感悟北京 | 宣南會館裏散發的文化味道 | 屋寒瓦陋難掩盛門氣質 | 宅院兩次目睹歷史開的"玩笑" | 老宅院裏也曾天翻地覆 | 梁啓超書齋 | 感悟北京 | 走近文化名門的幽深底藴 | 在滿院墨香裏回首文豪走過的路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