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 警世通言   》 第二十五捲 桂員外途窮懺悔      馮夢竜 Feng Menglong

  交遊誰似古人情?春夢秋雲未可憑。
  溝壑不援徒泛愛,寒暄有問但虛名。
  陳雷義重逾膠漆,管鮑貧交托死生。
  此道個人棄如上,歲寒惟有竹鬆盟。
  話說元朝天順年問,江南蘇州府吳趨坊有一長者,姓施名濟,字近仁。其父施鑒,字公明,為人謹厚志誠,治傢勤儉,不肯妄費一錢。生施濟時年已五十餘矣。鑒晚歲得子,愛惜如金。年八歲,送與裏中支學究先生館中讀書。先生見他聰秀,與己子支德年齡相仿,遂令同卓而坐。那時館中學生雖多,長幼不一,偏他兩個聰明好學,文藝日進。後支學究得病而亡,施濟稟知父親,邀支德館𠔌於傢,彼此切磋,甚相契愛。未幾同遊序序,齊赴科常支傢得第為官,施傢屢試不捷,乃散財結客,周貧恤寡,欲以豪俠成名於世。父親施鑒是個本分財主,惜糞如金的,見兒子揮金不吝,未免心疼。惟恐他將傢財散盡,去後蕭素,乃密將黃白之物,埋藏於地窖中,如此數處,不使人知。待等天年,纔授與兒子。從來財主傢往往有此。正是: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那施公平昔若是常患頭疼腹痛,三好兩歉的,到老來也是判個死日;就是平昔間沒病,臨老來伏床半月或十日,兒子朝夕在面前奉侍湯藥,那地窖中的話兒卻也說了。衹為他年已九十有餘,兀自精神健旺,飲吹兼人,步履如飛。不匡一夕五更睡去,就不醒了,雖喚做吉祥而逝,卻不曾有片言遺囑。常言說得好: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
  那施濟是有志學好的人,少不得殯殮祭葬,務從其厚。
  其時施濟年逾四十,尚未生子。三年孝滿,妻嚴氏勸令置妾。施濟不從,發心持誦《白衣觀音經》,並刊本布施,許願:“生於之日,捨三百金修蓋殿字。”期年之後,嚴氏得孕,果生一男。三朝剃頭,夫妻說起還願之事,遂取名施還,到彌月做了湯餅會。施濟對渾傢說,收拾了三百兩銀子,來到虎丘山水月觀音殿上燒香禮拜。正欲喚主僧囑托修殿之事,忽聞下面有人哭泣之聲,仔細聽之,其聲甚慘。
  施濟下殿走到千人石上觀看,衹見一人坐在劍池邊,望着池水,嗚咽不止。
  上前看時,認得其人姓桂名富五,幼年間一條街上居住,曾同在支先生館中讀書。不一年,桂傢父母移居肯口,以便耕種,桂生就出學去了。後來也曾相會幾次,有十餘年不相聞了,何期今日得遇。施公吃了一驚,喚起相見,問其緣故。桂生衹是墮淚,口不能言。施公心懷不忍,一手輓住,拉到觀音殿上來問道:“桂兄有何傷痛?倘然見教,小弟或可分憂。”桂富五初時不肯說,被再三盤詰,衹得吐實道:“某祖遺有屋一所,田百畝,自耕自食,盡可糊口。不幸惑於人言,渭農夫利薄,商販利厚。將薄産抵藉李平章府中本銀三百兩,販紗段往燕京。豈料運奏時乖,連走幾遍,本利俱汛宦傢索債,如狼似虎,利上盤利,將田房傢私盡數估計,一妻二子,亦為其所有。尚然未足,要逼某扳害親戚賠補。某情極,夜間逃出,思量無路,欲投澗水中自盡,是以悲泣耳。”
  施公惻然道:“吾兄勿憂。吾適帶修殿銀三百兩在此,且移以相贈,使君夫妻父子團圓何如?”桂生驚道:“足下莫非戲言乎?”施公大笑道:“君非有求於我,何戲之有?我與君交雖不深,然幼年曾有同窗之雅,每見吳下風俗惡薄,見朋友患難,虛言撫慰,曾無一毫實惠之加。甚則面是背非,幸災樂禍,此吾平時所深恨者。況君今日之禍,波及妻子。吾嚮苦無子,今生子僅彌月,祈佛保佑,願其長成。君有子而棄之他人,玷辱門風,吾何忍見之!吾之此言,實出肺腑/遂開筐取銀三百兩,雙手遞與桂生。桂生還不敢便接,說道:“足下既念舊情,肯相周濟,願留藉券。倘有好日,定當報補。”施公道:“吾憐君而相贈,豈望報乎?君可速歸,恐尊嫂懸懸而望也。”桂生喜出望外,做夢也想不到此,接銀在手,不覺屈膝下拜。施濟慌忙扶起。桂生垂淚道:“某一傢骨肉皆足下所再造,雖重生父母不及此恩。三日後,定當踵門叩謝。”又嚮觀音大士前磕頭說誓道:“某受施君活命之恩,今生倘不得補答,來生亦作犬馬相報。”歡歡喜喜的下山去了。後人有詩贊施君之德:誼高矜厄且憐貧,三百朱提賤似塵。
  試問當今有力者,同窗誰念幼時人?施公對主僧說道:“帶來修殿的銀子,別有急用挪去,來日奉補。”主僧道:“遲一日不妨事。”施濟回傢,將此事述與嚴氏知道。嚴氏亦不以為怪。次日另湊銀三百兩,差人送去水月觀音殿完了願心。
  到第三日,桂生領了十二歲的長兒桂高,親自到門拜謝。施濟見了他父子一處,愈加歡喜,殷勤接待,酒食留款。從容問其償債之事。桂生答道:“自蒙恩人所賜,已足本錢。奈渠將利盤算,田産盡數取去,止落得一傢骨肉完聚耳。說罷,淚如雨下。施濟道:“君傢至親數口,今後如何活計?”桂生道:身居口食,一無所賴。傢世衣冠,羞在故鄉出醜,衹得往他方外郡,傭工趁食。”施公道:“‘為人須為徹。’肯門外吾有桑棗園一所,茅屋數間,園邊有田十畝。勤於樹藝,盡可度日。倘足下不嫌淡泊,就此暫過幾時何如?”桂生道:“若得如此,兔作他鄉餓鬼。衹是前施未報,又叨恩賜,深有未安。某有二子,長年十二,次年十一,但憑所愛,留一個服侍恩人,少盡犬馬之意,譬如服役於豪宦也。”施公道:“吾既與君為友,君之子即吾之予,豈有此理!”當喚小廝取皇歷看個吉日,教他入宅,一面差人分付看園的老僕,教他打掃房屋潔淨,至期交割與桂傢管業。桂生命兒、子拜謝了恩人。桂高朝上磕頭。施公要還禮,卻被桂生扶住,衹得受了。桂生連唱了七八個暗,千恩萬謝,同兒子相別而去。到移居之日,施傢又送些糕米錢帛之類。分明是:從空伸出拿雲手,提起天羅地網人。
  過了數日,桂生備了四個盒子,無非是時新果品,肥雞巨鯽,教渾傢孫大嫂乘轎親到施傢稱謝。嚴氏備飯留款。那孫大嫂能言快語,讒餡面議。嚴氏初相會便說得着,與他如姊妹一般。更有一件奇事,連施傢未周歲的小官人,一見了孫大嫂也自歡喜,就賴在身上要他抱。大嫂道:“不瞞姆姆說,奴傢見有身孕,抱不得小官人。”原來有這個俗忌:大凡懷胎的抱了孩子傢,那孩子就壞了脾胃,要出青糞,謂之“受記”,直到産後方痊。嚴氏道:“不知嬸嬸且喜幾個月了?”大嫂道:’五個足月了。”嚴氏把十指一輪道:“去年十二月內受胎的,今年九月間該産。嬸嬸有過了兩位令郎了,若今番生下女兒,奴與姆姆結個兒女親傢/大嫂道:“多承姆姆不棄,衹怕扳高不來。”當日說話,直到晚方別。大嫂回傢,將嚴氏所言,述了一遍。丈夫聽了,各各歡喜,衹願生下女兒,結得此姻,一生有靠。
  光陰似箭,不覺九月初旬,孫大嫂果然産下一女。施傢又遣人送柴米,嚴氏又差女使去問安。其時衹當親眷往來,情好甚密,這話閣過不題。
  卻說桑棗園中有銀杏一棵,大數十圍,相傳有“福德五聖之神”棲止其上。
  園丁每年臘月初一日,於樹下燒紙錢奠酒。桂生曉得有這;日規,也是他命運合當發跡。其年正當燒紙,忽見有白老鼠一個,繞樹走了一遍,徑鑽在樹底下去,不見了。桂生看時,衹見樹根浮起處有個盞大的竅穴,那白老鼠兀自在穴邊張望。桂生說與渾傢,莫非這老鼠是神道現靈?孫大嫂道:“鳥瘦毛長,人貧就智短了。常聽人說金蛇是金,白鼠是銀,卻沒有神道變鼠的話,或者樹下窖得有錢財,皇天可憐,見我夫妻貧苦,故教白鼠出現,也不見得。你明日可往肯門童瞎子傢起一當傢宅課,看財交發動也不?”桂生平日慣聽老婆舌的,明日起早,真個到童瞎子鋪中起課,斷得有十分財采。夫妻商議停當,買豬頭祭獻藏神。
  二更人靜,兩口兒兩把鋤頭,照樹根下竅穴開將下去。約有三尺深,發起小方磚一塊,磚下磁壇三個,壇口鋪着米,都爛了。撥開米下邊,都是白物。原來銀子埋在土中,得了米便不走。夫妻二人叫聲“慚愧”,四衹手將銀子搬盡,不動那磁壇,依;日蓋磚掩土。二人回到房中,看那東西,約一千五百金。桂生算計要將三百兩還施氏所贈之數,餘下的將來營運。孫大嫂道:“卻使不得!”桂生問道:“為何?”孫大嫂道:’施氏知我赤貧來此,倘問這三百金從何而得?反生疑心。若知是銀杏樹下掘得的,原是他園中之物,祖上所遺,憑他說三千四千,你那裏分辨?和盤托出,還衹嫌少,不惟不見我們好心,反成不美。”桂生道:“若依賢妻所見如何?”孫大嫂道:“這十畝田,幾株桑棗,了不得你我終身之事。幸天賜藏金,何不於他鄉私與置些産業,慢慢地脫身去,自做個財主。那時報他之德,彼此見好。”桂生道:“‘有智婦人,勝如男子。’你說的是。我青遠房親族在會稽地方,嚮因傢貧久不來往。今攜千金而去,料不慢我。我在彼處置辦良田美産,每歲往收花利,盤放幾年,怕不做個大大財主?”商量已定。到來春,推說浙中訪親,私自置下田産,托人收放,每年去算帳一次。回時舊衣舊裳,不露出有錢的本相。如此五年,桂生在紹興府會稽縣已做個大傢事,住房都買下了,衹瞞得施傢不知。
  忽一日兩傢兒女同時出痘,施濟請醫看了自傢兒子,就教去看桂傢女兒,此時衹當親媳婦一般。大幸痘都好了。裏中有個李老兒號梅軒者,素在施傢來往。遂邀親鄰酸錢與施公把盞賀喜,桂生亦與席。施濟義題起親事,李梅軒自請為媒,衆人都玉成其美。桂生心下也情願,回傢與渾傢孫大嫂商量。大嫂道:“自古說‘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施生雖是好人,卻是為仁不富,傢事也漸漸消乏不如前了。我的人傢都做在會稽地面,到彼攀個高門,這些田産也有個依靠。”桂生道:“賢妻說得是,衹是他一團美意,將何推托?”大嫂道:“你衹推門衰柞薄,攀陪不起就是。倘若他定要做親,衹說兒女年幼,等他長大行聘未遲。”
  古人說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當初貧睏之日,低門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發跡了,反嫌好道歉起來。
  衹因上岸身安穩,忘卻從前落水時。
  施濟是個正直之人,衹道他真個謙遜,並不疑有他故。
  在蔣光陰,又過了三年:施濟忽遣一疾,醫治不痊,鳴呼哀哉了,殯殮之事不必細說。桂富五的渾傢掉掇丈夫,乘此機會早為脫身這計,乃具衹雞鬥酒,夫婦齊往施傢吊奠。桂生拜奠過了先回,孫大嫂留身嚮嚴氏道:“拙夫嚮蒙恩人救拔,朝夕感念,大馬之報尚未少申。今恩人身故,愚夫婦何敢久占府上之田廬?;寧可轉徙他方,別圖生計。今日就來告別。嚴氏道:“嬸嬸何出此言!先夫雖則去世,奴傢亦可做主。孤苦中正要嬸嬸時常伴話,何忍捨我而去?大嫂道:“奴傢也捨不得姆姆。但非親非故,白占寡婦田房,被人議論。日後郎君長大,少不得要吐還的。不如早達時務,善始善終,全了恩了人生前一段美意。”嚴氏苦留不住,各各流淚而別。桂生摯傢搬往會稽居住,恍似開籠放鳥,一去不回。
  再說施傢,自從施濟存日,好施樂善,翼中已空虛了。又經這番喪中之費,不免欠下些債負。那嚴氏又是賢德有餘才幹不足的,守着數歲的孤兒撐持不定,把田産逐漸棄了。不勾五六年,資財馨盡,不能度日,童僕俱已逃散。常言“吉人天相,絶處逢生”。恰好遇一個人從任所回來,那人姓支名德,從小與施濟同窗讀書,一舉成名,剔歷外任,官至四川路參政。此時元順帝至正年問,小人用事,朝政日紊。支德不願為官,緻政而歸,聞施濟故後,傢日貧落,心甚不忍,特地登門吊唁。孤於施還出迎,年甫垂暑,進退有禮。支翁問:“曾聘婦否?”施還答言:“先人薄業已馨,老母甘旨尚缺,何暇及此!”支翁潛然淚下道:“令先公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此天地間有數好人。天理若下抿,子孫必然昌盛。某喬在窗誼,因久宦遠方,不能分憂共患,乃令先公之罪人也。某有愛女一十三歲,與賢侄年頗相宜,欲遣媒的與令堂夫人議姻,萬望先為道達,是必勿拒!”施還拜謝,口稱“不敢”。
  次日支翁差傢人持金錢幣帛之禮,同媒人往聘施氏子為養婿。嚴氏感其美意,衹得依允。施還擇日過門,拜嶽父嶽母,就留在館中讀書,延明師以教之。又念親母嚴氏在傢薪水不給,提柴送米,每十日令其子歸省一次。嚴氏母子感恩非淺。後人評論世俗倚富欺貧,已定下婚姻猶有圖賴者,況以宦傢之愛女下贅貧友之孤兒,支翁真盛德之人也!這纔是:棧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說那支翁雖然屢任,立意做清官的,所以宦翼甚薄,又添了女婿一傢供給,力量甚是勉強。偶有人來說及桂富五在桑棗園搬去會稽縣,造化發財,良田美宅,何止萬貫,如今改名桂遷,外人都稱為桂員外。支翁是曉得前因的,聽得此言,遂嚮女婿說知:“當初桂宮五受你傢恩惠不一而足,別的不算,衹替他償債一主,就是三百兩。如今他發跡之日不來看顧你,一定不知你傢落薄如此。賢婿若往會稽投奔他,必然厚贈,此乃分內之財,諒他傢也巴不得你去的,可與親母計議。”施還回傢,對母親說了。嚴氏道:“若桂傢果然發跡,必不負我。但當初你尚年幼,不知中間許多情節,他的渾傢孫大娘與我姊妹情分。我與你同去,倘男子漢出外去了,我就好到他內裏說話。”施還回覆了,支翁以盤費相贈,又作書與桂遷,自敘同窗之誼,囑他看顧施氏母子二人。
  當下買舟,徑往紹興會稽縣來,間:“桂遷員外傢居何處?”有人指引道:“在西門城內大街上,第一帶高樓房就是。”施還就西門外下個飯店。次日嚴氏留止店中,施還寫個通傢晚輩的名刺,帶了支公的書信,進城到桂遷傢來。門景甚是整齊,但見:門樓高聳,屋字軒昂。花木,久綴庭中,卓椅擺列堂上。一條雨道花磚砌,三尺高階琢石成。蒼頭出入,無非是管屋管田;小戶登門,不過是還租還債,桑棗園中掘藏客,會稽縣裏起傢人。
  施小官人見桂傢門庭赫奕,心中私喜,這番投人投得着了。守門的問了來歷,收了書帖,引到儀門之外,一座照廳內坐下。廳內匾額題“知稼堂”三字,乃名人楊鐵崖之筆。名帖傳進許久,不見動靜。伺候約有兩個時辰,衹聽得儀門開響,履聲閣閣,從中堂而出。施還料道必是主人,乃重整衣冠,鶴立於檻外,良久不見出來。施還引領於儀門內窺覷,衹見桂遷峨冠華服,立於中庭,從者十餘人環侍左右。桂遷東指西畫,處分傢事,童僕去了一輩又來一輩,也有領差的,也有回話的,說一個不了。約莫又有一個時辰,童僕方散。管門的稟復有客候見,員外問道:“在那裏?”答言:“在照廳。”桂遷不說請進,一步步踱出儀門,徑到照廳來。施還鞠躬出迎。作揖過了,桂遷把眼一瞅,故意問道:“足下何人?”施還道:“小子長洲施還,號近仁的就是先父。因與老叔昔年有通傢之好,久疏問候,特來奉謁。請老叔上坐,小侄有一拜。”桂遷也不敘寒溫,連聲道:“不消不消。”看坐喚茶己畢,就分付小童留飯。施還卻又暗暗歡喜。施還開口道:“傢母候者嬸母萬福,見在旅捨,先遣小子通知。”論起昔日受知深處,就該說“既然老夫人在此,請到捨中與拙荊相會。桂遷口中唯唯,全不招架。
  少停,童子報午飯已備。桂生就教擺在照廳內。衹一張卓子,卻是上下兩卓嘎飯。施還謙讓不肯上坐,把椅拖在傍邊,桂遷也不來安正。桂遷問道:“捨人青年幾何?”施還答道:“昔老叔去蘇之時,不肖年方八歲。承垂吊賜奠,傢母至今感激,今奉別又已六年。不肖門戶貧落,老叔福祉日臻,盛衰懸絶,使人欣羨不已。”桂遷但首肯,不答一詞。酒至三巡,施還道:“不肖量窄,況傢母見在旅捨懸望,不敢多飲。”桂遷又不招架,道:“既然少飲,快取飯來!”吃飯已畢,並不題起昔日交情,亦不問及傢常之事。施還忍不住了,衹得微露其意,道:“不肖幼時侍坐於先君之側,常聽得先君說:生平窗友衹有老叔親密,比時就說老叔後來决然大發的。傢母亦常稱老嬸母賢德,有仁有義。幸而先年老叔在敝園暫居之時,寒傢並不曾怠慢,不然今日亦無顔至此。”桂遷低眉搖手,嘿然不答。施還又道:“昔日虎丘水月觀音殿與先君相會之事,恩老叔也還記得?”桂遷恐怕又說,慌忙道:“足下來意,我已悉知。不必多言,恐他人聞之,為吾之羞也。”說罷,先立起身來,施還衹得告辭道:“暫別臺顔,來日再來奉候。”桂遷送至門外,舉手而退。
  正是:別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
  話分兩頭。卻說嚴氏在旅店中懸懸而待,道:“桂傢必然遣人迎我。”怪其來遲,倚間而望。衹見小捨人快快回來,備述相見時的態度言語。嚴氏不覺雙淚交流,駡道:“桂富五,你不記得跳劍池的時節麽?”正要數一數二的叫駡出來,小捨人急忙勸住道:“今日求人之際,且莫說盡情話。他既知我母子的來意,必然有個處法。當初曾在觀音面前設誓‘犬馬相報’,料不食言。待孩兒明日再往,看他如何?”嚴氏嘆口氣,衹得含忍,過了一夜。
  次日,施還起早便往桂傢門首候見。誰知桂遷自見了施小官人之後,卻也腹中打菜,要厚贈他母子回去。其奈孫大嫂立意阻擋道:“‘接人要一世,怪人衹一次。攬了這野火上門,他吃了甜頭,衹管思想,惜草留根,到是個月月紅了。就是他當初有些好處到我,他是一概行善,若幹人沾了他的恩惠,不獨我們一傢。千人吃藥,靠着一人還錢,我們當恁般晦氣?若是有天理時,似恁地做好人的千年發跡萬年財主,不到這個地位了!如今的世界還是硬心腸的得便宜,貼人不富,連自傢都窮了。”桂遷道:“賢妻說得是。衹是他母子來一場,又有同窗支老先生的書,如何打發他動身?”孫大嫂道:“支傢的書不知是真是假。當初在姑蘇時不見有甚麽支鄉宦扶持了我,如今卻來通書!他既然憐貧恤寡,何不損己財?這樣書一萬封也休作準。你去分付門上,如今這窮鬼來時不要招接他。
  等得興盡心灰,多少賈發些盤費着他回去。‘頭醋不酸,二醋不辣。’沒什麽想頭,下次再不來纏了。”衹一套話說得桂遷。
  惡心孔再透一個窟窿,黑肚腸重打三重跑過。
  施還在門上候了多時,守門的推三阻四不肯與他傳達。再催促他時,佯佯的走開去了。那小官人且羞且怒,植衣露臂,面赤高聲,發作道:“我施某也不是無因至此的。‘行得春風,指望夏雨/當初我們做財主時節,也有人求我來,卻不曾恁般怠慢人!”駡猶未絶,衹見一位郎君衣冠齊整,自外而入,問駡者何人。
  施還不認得那位郎君,整衣嚮前道:“姑蘇施某。”言未畢,那郎君慌忙作揖道:“原來是故人。 別來已久,各不相識矣。昨傢君備述足下來意,正在措置,足下達發大怒,何性急如此?今亦不難,當即與傢君說知,來日便有沒處。”施還方知那郎君就是桂傢長子桂高。見他說話入耳,自悔失言,方欲再訴衷麯,那郎君不別,竟自進門去了。施還見其無禮,忿氣愈加,又指望他來日設處,衹得含淚而歸,詳細述於母親嚴氏。嚴氏復勸道:“我母子數百裏投人,分宜謙下,常將和氣為先,勿聘銳氣緻觸其怒。”
  到次早,嚴氏又叮囑道:“此去須要謙和,也不可過有所求,衹還得原藉三百金回傢,也好過日。”施還領了母親教訓,再到桂傢,鞠躬屏氣,立於門首。衹見童僕出入自如,昨日守門的已不見了。小捨人站了半日,衹得扯着一個年長的僕者間道:“小生姑蘇施還,求見員外兩臼了,煩通報一聲!”那僕者道:“員外宿酒未醒,此時正睡夢哩。”施還道:“不敢求見員外,衹求大官人一見足矣。小生今日不是自來的,是大官人昨日面約來的。”僕者道:“大官人今早五鼓駕船往東莊催租去了。”施還道:“二官人也罷。”僕者道:“二官人在學堂攻書,不管閑事的。”那僕者一頭說,一頭就有人喚他說話,忙忙的奔去了。施還此時怒氣填胸,一點無明火按納不住;又想小人之言不可計較,傢主未必如此,衹得又忍氣而待。
  須臾之間,衹見儀門大開,桂遷在庭前乘馬而出。施還迎住馬頭鞠躬致敬,遷慢不為禮,以鞭指道:“你遠來相投,我又不曾擔閣你半月十日,如何便使性氣惡言辱駡?本欲從厚,今不能矣。”回顧僕者:“將拜匣內大銀二錠,打發施生罷。”又道:’這二錠銀子也念你先人之面,似你少年狂妄,休想分文責發。如今有了盤纏,可速口去!”施還再要開口,桂遷馬上揚鞭如飛去了。
  正是:邊蛇口中草,蝎子尾後針。
  兩般猶未毒,最毒負心人。
  那兩錠銀子衹有二十兩重,論起少年性子不稀罕,就撇在地下去了。一來主人已去,二來衹有來的使費,沒有去的盤纏。沒奈何,含着兩眼珠淚,口店對娘說了。母子二人,看了這兩錠銀子,放聲大哭。店傢王婆見哭得悲切,間其緣故,嚴氏從頭至尾位訴了一遍。王婆道:“老安人且省愁煩,老身與孫大娘相熟,時常進去的。那大娘最和氣會接待人,他們男子漢辜恩負義,婦道傢怎曉得?既然老安人與大娘如此情厚,待老身去與老安人傳信,說老安人在小店中,他必然相請。”嚴氏收淚而謝。
  又次日,王婆當一節好事,進桂傢去報與孫大嫂知。孫大嫂道:“王婆休聽他話。當先我員外生意不濟時,果然曾藉過他些小東西,本利都清還了。他自不會作傢,把個大傢事費盡了,卻來這裏打秋風。我員外好意款待他一席飯,送他二十兩銀子,是念他日前相處之情,別個也不能勾如此。他倒說我欠下他債負未還。王婆,如今我也莫說有欠無欠,衹問他把藉契出來看,有一百還一百,有一千還一千。”王婆道:“大娘說得是。”王婆即忙轉身,孫大嫂又喚轉來,叫養娘封一兩銀子,又取帕子一方,道:“這些微之物,你與我送施傢姆姆,表我的私敬。教他下次切不可再來,恐怕怠慢了,傷了情分。”王婆聽了這話,到疑心嚴老安人不是,回傢去說:“孫大嫂幹好萬好,教老身寄禮物與老安人。”又道:“若有舊欠未清,教老安人將藉契送去,照契本利不缺分毫。”嚴民說當初原沒有契書。那王婆看這三百兩銀子,山高海闊,怎麽肯信。母子二人凄惶了一夜,天明算了店錢,起身回姑蘇而來。正是:人無喜事精神減,運到窮時落寞多。
  嚴氏為桂傢嘔氣,又路上往來受了勞碌,歸傢一病三月。施還尋醫問卜,諸般不效,亡之命矣夫!衣多棺停,一事不辦,衹得將祖房絶賣與本縣牛公子管業。那牛公子的父親牛萬戶久在李平章門下用事,說事過錢,起傢百萬。公子倚勢欺人,無所不至。他門下又有個用事的叫做郭刁兒,專一替他察訪孤兒寡婦便宜田産,半價收買。施還年幼,嶽丈支公雖則鄉紳,是個厚德長者,自己傢事不屑照管,怎管得女婿之事。施小捨人急於求售,落其圈套,房産值數千金,郭刁兒於中議估,衹值四百金。以百金壓契,餘俟出房後方交;施還想營葬遷居,其費甚多,百金不能濟事,再三請益,衹許加四十金。還勉支葬事,丘壠已成,所餘無幾。尋房子不來,牛公子雪片差人催促出屋。支翁看不過意,親往謁牛公於,要與女婿說個方便。連去數次,並不接見。支翁道:“等他回拜時講。”牛公子卻蹈襲個典故,是孔子拜陽貨之法,陰亡而往。支翁回傢,連忙又去,仍回不在傢了。支翁大怒,與女婿說道:’那些市井之輩,不通情理,莫去求他!賢婿且就甥館權住幾時,待尋得房子時,從容議遷便了。”
  施還從嶽父之言,要將傢私什物權移到支傢。先拆卸祖父臥房裝招,往支處修理。於乃祖房內天花板上得一小匣,重重封固。還開看之,別無他物,衹有帳簿一本,內開:某處埋銀若幹,某處若幹,如此數處。未寫“九十翁公明親筆”。
  還喜甚,納諸袖中,分付衆人且莫拆動。即詣支翁傢商議。支翁看了帳簿道:“既如此,不必遷居了。”乃隨婿到彼,先發臥房檻下左柱嗓邊,簿上載內藏銀二千兩。果然不謬。遂將銀一百四十兩與牛公子贖房。公子執定前言,勒捎不許。
  支翁遍求公子親戚往說方便,公子索要加倍,度施傢沒有銀子。誰知藏錨充然,一天平兌足二百八十兩。公子沒理得講,衹得收了銀子,推說文契偶尋不出,再過一日送還。哄得施還轉背,即將悔産事訟於本府。 本本府陳太守正直無私,索知牛公子之為人,又得支鄉宦替女婿分訴明白。斷今回贖原價一百四十兩,外加契面銀一十四兩,其餘一百二十六兩追出助修學宮,文契追還施小官人,郭刁兒坐教唆問杖。牛公子羞變成怒,寫傢書一封,差傢人往京師,捏造施傢三世惡單,教父親討李平章關節,托囑地方上司官,訪拿施還出氣。誰知人謀雖巧,天理難容,正是:下水拖人他未溺,逆風點火自先燒。
  那時元順帝失政,紅中賊起,大肆劫掠。朝廷命樞密使咬咬徵討。李平章私受紅中賊賄賂,主張招安。事發,坐同逆係獄。窮治黨與,牛萬戶係首名,該全家抄斬,頃刻有詔書下來。傢人得了這個兇信,連夜奔回說了。牛公子驚慌,收拾細軟傢私,帶妻攜女,往海上避難。遇叛寇方國珍遊兵,奪其妻妾金帛,公子刀下亡身,此乃作惡之報也。
  卻說施還自發了藏鋁,贖産安居,照帳簿以次發掘,不爽分毫,得財巨萬。
  衹有內開桑棗園銀杏樹下埋藏一千五百兩,衹剩得三個空壇。衹道神物化去,“付之度外,亦不疑桂生之事。自此遍贖田産,又得支翁代為經理,重為富室,直待服閡成親,不在話下。
  再說桂員外在會稽為財主,因田多役重,官府生事侵漁,甚以為苦。近鄰有尤生號尤滑稽,慣走京師,包攬事幹,出入貴人門下。員外一日與他商及此事。
  尤生道:“何不入粟買官,一則冠蓋榮身,二則官戶免役,兩得其便。”員外道:“不知所費幾何?仗者兄斡旋則個!”尤生道:“此事吾所熟為,吳中許萬戶、衛千兵都是我替他幹的,見今腰金衣紫,食祿幹石。兄若要做時,敢不效勞,多不過三千,少則二千足矣。”桂生惑於其言,隨將白金五十兩付與尤生安傢。又收拾三千餘金,擇日同尤生赴京。一路上尤生將甜言美語哄誘桂生,桂生深信,與之結為兄弟,一到京師,將三千金唾手付之,恣其所用。
  衹要烏紗上頂,那顧白鈕空囊。
  喲過了半年,尤生來稱賀道:“恭喜吾兄,旦夕為貴人矣!但時宰貪甚,凡百費十倍昔年。三千不勾,必得五千金方可成事。”桂遷已費了三千金,衹恐前功盡弃,遂托尤生在勢要傢惜銀二千兩,留下一半,以一千付尤生使用。又過了兩三個月,忽有隸卒四人傳命:新任親軍指使老爺請員外講話。桂遷疑是堂官之流,問:“指使老爺何姓?”隸卒道:“到彼便知,今不可說:“桂遷急整衣冠,從四人到一大街門,那老爺烏紗袍帶,端坐公堂之上。二人跟定桂遷,二人先人報。
  少頃聞堂上傳呼喚進。桂遷生平未入公門,心頭突突地跳。軍校指引到於堂檐之下,喝教跪拜。那官員全不答禮,從容說道:“前日所付之物,我已便宜藉用,僥寺得官。相還有日,决不相負。但新任缺錢使用,知汝囊中尚有一千,可速藉我,一井送還。”說罷,即命先前四卒:“押到下處取銀回話。如或不從,仍押來受罪,决不輕貸。”桂遷被隸卒逼勒,衹得將銀交付去訖,敢怒而不敢言。明日,債主因桂生功名不就,執了文契取索原銀。桂遷沒奈何,特地差人回傢變産,得二千餘,加利償還。
  桂遷受了這場屈氣,沒告訴處,羞回故裏。又見尤滑稽乘馬張蓋,前呼後擁,眼紅心熱,忍耐不過,狠一聲:“不是他,就是我!”往鐵匠店裏打下一把三尖利刀,藏於懷中,等尤生明日五鼓入朝,刺殺他了,便償命也出了這口悶氣。事不關心,關心者亂,打點做這節非常的事,夜裏就睡不着了。看見月光射窗,衹道天明,慌忙起身,聽得禁中鼓纔三下,復身回來,坐以待旦。又捱了一個更次,心中按納不住,持刀飛奔尤滑稽傢來。其門尚閉,旁有一竇,自己立腳不住,不覺兩手據地,鑽入竇中。堂上燈燭輝煌,一老翁據案而坐,認得是施濟模樣,自覺羞慚。又被施公看見,不及躲避,欲與拱揖,手又伏地不能起。衹得爬嚮膝前,搖尾而言:“嚮承看顧,感激不忘。前日令郎遠來,因一時手頭不便,不能從厚,非負心也,將來必當補報。”衹見施君大喝道:“畜生討死吃,衹管吠做甚麽!”桂見施君不聽其語,心中甚悶。忽見施還自內出來,乃銜衣獻笑,謝昔怠慢之罪。
  施還駡道:“畜生作怪了。一腳踢開。
  桂不敢分辨,俯首而行,不覺到廚房下,見施母嚴老安人坐於椅上,分派肉羹。桂聞肉香,乃左右跳躍良久,蹲足叩首,訴道:“嚮郎君性急,不能久待,以致老安人慢去,幸勿記懷!有餘肉幸見賜一塊。”衹見嚴老母喚侍婢:“打這畜生開去。養娘取竈內火叉在手,桂大驚,奔至後園。看見其妻孫大嫂與二子桂高、桂喬,及少女瓊枝,都聚一處。細認之,都是犬形,回顧自己,亦化為犬。乃大駭,不覺垂相,問其妻:“何至於此?”妻答道:“你不記得水月觀音殿上所言乎?‘今生若不能補答,來生誓作犬馬相報。冥中最重誓語,今負了施君之恩,受此果報,復何說也。桂抱怨道:“當初桑棗園中掘得藏鍘,我原要還施傢債負,都聽了你那不賢之婦,瞞昧入己。及至他母子遠來相投,我又欲厚贈其行,你又一力阻擋。今日之苦,都是你作成我的。其妻也駡道:“男子不聽婦人言。我是婦人之見,準教你句句依我?”二子上前勸解道:“既往不咎,徒傷和氣耳。腹中餒甚,覓食要緊。”
  於是夫妻父子相牽,同至後園,繞魚池而走。見有人糞,明知齷齪,因餓極姑嗅之,氣息亦不惡。見妻與二兒攢聚先咬,不覺垂涎,試將舌欲,味覺甘美,但恨其少。忽有童兒來池邊出恭,遂守其傍。兒去,所遺是幹糞,以口咬之,誤墮於池中,意甚可惜,忽聞厄人傳主人之命,於諸犬中選肥壯者烹食。縛其長兒去,長兒哀叫甚慘。猛然驚醒,流汗俠背,乃是一夢,身子卻在寓所,天己大明了。桂遷想起夢中之事,癡呆了半晌:“昔日我負施傢,今日尤生負我,一般之理。衹知責人,不知自責,天以此夢做醒我也。嘆了一口氣,棄刀於河內,急急束裝而歸,要與妻子商議,尋施氏母於報恩。
  衹恩一夢多奇異,喚醒忘恩負義人。
  佳員外自得了這個異夢,心緒如狂,從京師趕回傢來,衹見門庭冷落,寂無一人,步入中堂,見左邊停有二樞,前設供卓上有兩個牌位,明寫長男桂高,次男桂喬。心中大驚,莫非眼花麽?雙手拭眼,定睛觀看,叫聲:“苦也苦也!”早驚動了宅裏,奔出三四個丫鬟養娘出來,見了傢主便道:“來得好,大娘病重,正望着哩!”急得桂遷魂不附體,一步一跌進房,直到渾傢床前。兩個媳婦和女兒都守在床邊,啼啼哭哭,見了員外不暇施禮,叫公的叫爹的亂做一堆,都道:“快來看視。桂遷纔叫得一聲:“大娘!”衹見渾傢在枕上忽然倒插雙眼,直視其夫道:“父親如何今日方回?桂遷知譫語,急叫:“大娘蘇醒,我在此。”女兒媳婦都來叫喚,那病者睜目垂淚說:“父親,我是你大兒子桂高,被萬俟總管傢打死,好苦呵!”桂遷驚問其故,又嗚嗚咽咽的哭道:“往事休題了。冥王以我傢負施氏之恩,父親曾有犬馬之誓,我兄弟兩個同母親於明日往施傢投於犬胎。一産三犬,二雄者我兄弟二人,其雌犬背有肉瘤者,即母親也。父親因陽壽未終,當在明年八月中亦托生施傢做大,以踐前誓。惟妹子與施還緣分合為夫婦,獨兔此難耳。”
  桂見言與夢合,毛骨驚然,方欲再問,氣已絶了。舉傢哀慟,一面差人治辦後事。桂員外細叩女兒,二兒致死及母病緣由。女兒答道:“自爹赴京後,二哥出外嫖賭,日費不貨,私下將田莊陸續寫與萬俟總管府中,止收半價。一月前,病疥擦身死。大哥不知賣田之情,往東莊取租。遇萬俟府中傢人,與他爭競,被他毒打一頓,登時嘔血,擡回數日亦死。母親嚮聞爹在京中為人誆騙,終日憂鬱,又見兩位哥哥相繼而亡,痛傷難盡,望爹不歸,鬱成寒熱之癥。三日前疽發於背,遂昏迷不省人事。 遍請醫人看治,俱說難救。天幸爹回,送了母親之終/桂遷聞言,痛如刀割。延請僧衆作九晝夜功德拔罪救苦。傢人連日疲倦,遺失火燭,廳房樓房燒做一片白地,三口棺材盡為灰燼,不曾剩一塊板頭。桂遷與二媳一女僅以身免,叫天號地,喚祖呼宗,哭得眼紅喉啞,昏絶數次。正是:從前作過享,沒興一齊來。
  常言道:“瘦駱駝強似象。”桂員外今日雖然顛沛,還有些餘房乘産,變賣得金銀若幹,念二媳少年難守,送回母傢,聽其改嫁,童蟬或送或賣,止帶一房男女自隨,兩個養娘服事女兒。喚了船衹直至姑蘇,欲與施子續其姻好,兼有慚贈。想施於如此赤貧,决然未娶,但不知漂流何所?且到彼;日居,一問便知。船到吳趨坊河下,桂遷先上岸,到施傢門首一看,衹見煥然一新,比往日更自齊整。心中有疑,這房子不知賣與何宅,收拾得恁般華美!間鄰捨傢:“舊時施小捨人今在何處?”鄰居道:“大宅裏不是?”又問道:“他這幾年傢事如何?鄰捨將施母已故,及賣房發藏始未述了一遍。“如今且喜娶得支參政傢小姐,纔德兼全,甚會治傢。夫妻好不和順,傢道日隆,比老官兒在日更不同了。”桂遷聽說,又喜又驚,又羞又悔,欲待把女兒與他,他已有妻了;欲待不與,又難以贖罪;欲待進吊,又恐怕他不理;若不進吊,又求見無辭。躊躇再四,乃作寓於間門,尋相識李梅軒托其通信,願將女送施為側室。梅軒道:“此事未可造次,當引足下相見了小捨人,然後徐議之。”
  明日,李翁同桂遷造於施門。李先人,述桂生傢難,並達悔過求見之情。施還不允。李翁再三相勸。施還念李翁是父輩之交,被央不過,勉強接見。桂生羞慚滿面,流汗沾衣,俯首請罪。施還問:“到此何事?”李翁代答道:“一來拜奠令先堂,二來求釋罪於門下。”施還冷笑道:“謝固不必,奠亦不勞!”季翁道:古人云‘禮至不爭’,桂老兒好意拜奠,休得固辭。”施還不得已,命蒼頭開了祠堂,桂遷陳設祭禮。下拜方畢,忽然有三衹黑大,從宅內出來,環繞桂遷,銜衣號叫,若有所言。其一大肖上果有肉瘤隱起,乃孫大嫂轉生,餘二大乃其子也。桂遷思憶前夢,及渾傢病中之言,輪回果報,確然不爽,哭倒在地。施還不知變大之事,但見其哀切,以為懊悔前非,不覺感動,乃徹奠留款,詞氣稍和。桂遷見施子舊憾釋然,遂以往日曾與小女約婚為言。施還即變色入內,不復出來。桂遷返寓所與女兒談三犬之異,父女悲慟。
  早知今日都成犬,卻悔當初不做人!
  次日,桂遷拉李翁再往,施還托病不出。一連去候四次,終不相見。桂遷計窮,衹得請李翁到寓,將京中所夢,及渾傢病中之言,始未備述,就喚女兒出來相見了,指道:“此女自出痘時便與施氏有約,如今悔之無及。然冥數已定,吾豈敢違?況我妻男並喪,無傢可奔。倘得收吾女為婢妾,吾身雜童僕,終身力作,以免犬報,吾願畢矣!”說罷,涕淚交下。
  李翁憐恫其情,述於施還,勸之甚力。施還道:“我昔貧睏時仗嶽父周旋,畢姻後又賴吾妻綜理傢政,吾安能負之更娶他人乎?且吾母懷恨身亡,此吾之仇傢也。若與為姻眷,九泉之下何以慰吾母?此事斷不可題起!”李翁道:“令嶽翁詩禮世傢;令間必閑內則,以情告之,想無難色。況此女賢孝,昨聞詞堂三大之異,徹夜悲啼,思以身贖母罪。娶過門來,又是令間一幫手,令先堂泉下聞之,必然歡喜。古人不念舊惡,絶人不欲已甚,郎君試與令嶽翁商之!”施還方欲再卻,忽支參政自內而出,道:“賢婿不必固辭,吾已備細聞之矣。此美事,吾女亦已樂從,即煩李翁作伐可也。”言未畢,支氏已收拾金珠市帛之類,教丫羹養娘送出以為聘資。李翁傳命說合,擇日過門。當初桂生欺負施傢,不肯應承親事,誰知如今不為妻反為妾,雖是女孩兒命薄,也是桂生欺心的現報。
  分明是:周郎妙計高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那佳女性格溫柔,能得支氏的歡喜,一妻一妾甚說得着。桂遷馨翼所有,造佛堂三間,朝夕佞佛持齋,養三犬於佛堂之內。桂女又每夜燒香為母兄懺悔。如此年餘,忽夢母兄來辭:“幸仗佛力,已脫離罪業矣。”早起桂老來報,夜來三犬,一時俱死。桂女脫眷洱買地葬之,至今閻門城外有三大傢。桂老逾年竟無恙,乃持齋悔罪之力。
  卻說施還虧妻妾主持傢事,專意讀書,鄉榜高中。桂老相伴至京,適值尤滑稽為親軍指坪滬受脈在法,被言官所劾,拿送法司究問。途遇桂遷,悲慚伏地,自陳昔年欺詛之罪。其妻子跟隨於後,嚮桂老叩頭求助,桂遷慈心忽動,身邊帶有數金,悉以相贈。尤生叩謝道:“今生無及,待來生為大馬相報。”桂老嘆息而去。後聞尤生受刑不過,竟死於獄中。桂遷益信善惡果報,分毫不爽,堅心辦道。是年,施還及第為官,妻妾隨任,各生二子。桂遷養老於施傢。至今施支二姓,子孫善衍,為東吳名族。有詩為證:桂遷悔過身無恙,施濟行仁嗣果昌。
  奉功世人行好事,皇天不佑負心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捲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第二捲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第三捲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第四捲 拗相公飲恨半山堂第五捲 呂大郎還金完骨肉第六捲 俞仲舉題詩遇上皇
第七捲 陳可常端陽仙化第八捲 崔待詔生死冤傢第九捲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第十捲 錢捨人題詩燕子樓第十一捲 蘇知縣羅衫再合第十二捲 範鰍兒雙鏡重圓
第十三捲 三現身包竜圖斷冤第十四捲 一窟鬼癩道人除怪第十五捲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第十六捲 小夫人金錢贈年少第十七捲 鈍秀纔一朝交泰第十八捲 老門生三世報恩
第十九捲 崔衙內白鷂招妖第二十捲 計押番金鰻産禍第二十一捲 趙太祖千裏送京娘
第二十二捲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第二十三捲 樂小捨棄生覓偶第二十四捲 玉堂春落難逢夫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