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喪傢狗 Funeral home dog 》
孔子的一生(1)
李零 Li Ling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段話很有名,誰都用它講自己,以為是人生的指導原則。讀它,有兩點要註意,第一,這是孔子講自己,話的頭一個字是“吾”。既然是“吾”,可見是講他自己的人生體驗,不是講別人活到某個年齡該怎麽怎麽樣,也不是泛泛總結,說大傢到了某個年齡該怎麽怎麽樣。第二,孔子從15歲講到70歲。他這一輩子,總共活了73歲,我們可以斷定,此章的年代是前482—前479年之間。比前482年早,不可能;比前479年晚,也不可能。他是在70歲以後,回顧自己的一生,說了這幾句話。每句話,都是他生命的一個片斷。前人說,它是孔子的“一生年譜”(明顧憲成《四書講義》),或“一生學歷”(程樹德《論語集釋》),有道理。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15歲,古人叫“成童”,是小學畢業該升大學的年齡。我國古代,衹有小學和大學,沒有中學。孔子少年老成,在這個年齡上,立志要做學問。現在的孩子不一樣,15歲,正值青春期躁動,最鬧,俗話說,“十五六,狗都嫌”。但毛澤東,他不嫌。“文革”的火,就是從這幫孩子點起。紅衛兵的誕生地是圓明園,發起者是清華附中的學生。破四舊、打流氓、大串聯、復課鬧革命、打架鬥毆、拍婆子、上山下鄉,“陽光燦爛的日子”,就是這個年齡。這個年齡,西方叫teenager(一般指13—19歲的半大小子和半大閨女),他們打架、泡妞、吸毒、聽搖滾,鄰居怕,傢裏操心。美國法律規定,16歲以上可以開車、喝酒,脫離父母,搬出去住,這是他們的“成童”。
“三十而立”,中國古代,15歲是一大坎。比它晚,20歲也是一個坎。20歲,古人要為男孩舉行冠禮(戴帽子禮),即成丁禮,表示他已長大成人,但孔子沒講。他看重的是30歲。30歲,為什麽說“而立”,清宋翔鳳說,是“壯而有室”(《論語發微》),即我們常說,有了老婆孩子,纔有社會責任感的年齡。但孔子早婚(以現在的標準講,有點早),19歲娶媳婦,20歲有孩子,照此說,該是“二十而立”,可見不對。另一種解釋,是孔子自己的說法,即“不知禮,無以立也”(《堯曰》20.3),明顧憲成說,立不立,關鍵是知禮,衹有知書達理懂人事,纔叫成人(《四書講義》)。這種說法更合理。孔子出名早,27歲跟郯子學禮,30歲以知禮名。齊景公和晏嬰嚮他問禮,就在這一年。可見“三十而立”是這個意思。
“四十而不惑”,孔子在魯國出名後,開始出國遊學找工作。34歲,他到周都洛陽,嚮在王室圖書館當差的老子問禮。35歲,他到齊國找工作,齊景公說,不好安排。前一事,有人懷疑,但後一事,毫無問題。孔子短暫出國,回到魯國後,沒官可做,衹好死心塌地做學問。35歲以後,50歲以前,他一直在傢讀書習禮,教書育人。40來歲這陣兒,他全力治學,越學越明白,當然也就“不惑”了。
“五十而知天命”,什麽叫“知天命”?就是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到底能幹點什麽,命中註定該幹點什麽。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堯曰》20.3)。他認為,學習的目的,是造就君子,君子的使命是做官;讀書一定要做官,沒商量,但什麽時候出山,在誰手下幹事,全看天命如何。魯昭公時,機會未到,孔子衹能埋頭讀書,自娛自樂。魯定公即位四年後,孔子47歲,陽貨請他出山,他沒答應,一直等陽貨出亡,纔肯出山。他出來做官是51歲,正好在他“知天命”後。孔子“知天命”,據說和學《易》有關。如司馬遷說,“孔子晚而喜《易》,序《彖》、《係》、《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絶。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史記?孔子世傢》)。“晚”是多少歲?司馬遷沒直接說,但他引用的孔子語,是出於《論語》。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述而》7.17)。皇疏說,這是從45或46歲,加上幾年,到50歲。邢疏說,這是從47歲,加上幾歲,到50歲。也就是說,他是因為學《易》,知道自己該出來做官,纔出來做官。所以第二年,他纔出來做官。這是漢代的說法。〔1〕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李零簡介及自序(1) | 自序(2) | 自序(3) | 自序(4) | 自序(5) | 為什麽我要讀《論語》(1) | 為什麽我要讀《論語》(2) | 孔子獲罪的原因(1) | 孔子獲罪的原因(2) | 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1) | 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2) | 孔子喜歡木訥之人 | 在守信守時上中國不如西方 | 孔子講節約是心疼有錢有勢人 | 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1) | 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2) | 孔子怎樣做調查研究 |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 禮之用,和為貴(1) | 禮之用,和為貴(2) | 孔子真的不在乎名嗎? | 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1) | 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2) | 怎麽消滅無恥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