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論語疏證 》
第25節:八佾篇第三(4)
楊樹達 Yang Shuda
《禮記?麯禮篇》曰:大夫祭五祀,歲遍。註:五祀,戶、竈、中溜、門、行也。
又《祭法篇》曰:大夫立三祀。
○子曰:“君子無所爭。
《衛靈公篇》曰:子曰:君子矜而不爭。
《荀子?堯問篇》曰:君子力如牛,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知如士,不與士爭知。
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儀禮?大射儀》曰:司射命設豐,司宮士奉豐,坐設於西楹西。勝者之弟子洗觶,升酌散,南面坐,奠於豐上。司射命三耦及衆射者。勝者皆襢决遂,執張弓。不勝者皆襲,說决拾,卻左手,右加弛弓於其上,遂以執。一耦出,揖如升射。及階,勝者先升,升堂少右。不勝者進,北面坐取豐上之觶。興。少退。立。車觶。進。坐奠於豐下。興。揖。不勝者先降,與升飲者相左,交於階前,相揖。適次,釋弓,襲,反位。僕人師繼酌射爵,取觶實之,反奠於豐上。升飲者如初。三耦卒飲,(此三耦二番射後揖讓之事。)司射猶挾一個以作射,如初。一耦揖升如初,司射請以樂於公,公許,司射命曰:不鼓不釋,三耦卒射如初。司射命設豐實觶如初。途命勝者執張弓,不勝者執弛弓。升飲如初。卒,退豐與觶,如初。(此三耦第三番射揖讓之事。?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
《詩?衛風?碩人》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韓詩外傳?捲三》曰: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盡師而熟。由此觀之,則教學相長也。子夏問《詩》,學一以知二。孔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禮記?禮運篇》曰: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時焉。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義,夏時之等,吾以是觀之。
又《中庸篇》曰: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舉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樹達按:《中庸》雲:有宋存焉,與《論語》異者,《中庸》為子思居宋時所作,有所避忌也。本閻若璩說。
○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禮記?郊特牲篇》曰: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鬱合鬯,臭陰達於淵泉。灌以圭璋,用玉器也。既灌然後迎牲,緻陰氣也。
○或問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禮記?祭統篇》曰:凡祭有四時:春祭曰,夏祭曰,秋祭曰嘗,鼕祭曰烝。,陽義也;嘗,陰義也。者,陽之盛也;嘗者,陰之盛也。故曰莫重於嘗。古者於也,發爵賜服,順陽義也。於嘗也,出田邑,發秋政,順陰義也。故記曰:嘗之日,發公室,示賞也。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故曰:嘗之義大矣,治國之本也,不可不知也。
又《仲尼燕居篇》曰:子曰:郊社之義,所以仁鬼神也。嘗之禮,所以仁昭穆也。饋奠之禮,所以仁死喪也。射鄉之禮,所以仁鄉黨也。食饗之禮,所以仁賓客也。子曰:明乎郊社之義,嘗之禮,治國其如指諸掌而已乎。
又《中庸篇》曰:郊社之禮,所以祀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又《禮運篇》曰:孔子曰:嗚呼哀哉!我觀周道,幽厲傷之。吾捨魯何適矣?魯之郊禘,非禮也,周公其衰矣。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
樹達按:當時制度,天子郊禘,魯為諸侯,不合郊禘。孔子答雲不知者,不欲顯言之也。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禮記?玉藻篇》曰:凡祭,容貌顔色,如見所祭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前 言 | 第2節:陳寅恪序 | 第3節:自 序 | 第4節:學而篇第一(1) | 第5節:學而篇第一(2) | 第6節:學而篇第一(3) | 第7節:學而篇第一(4) | 第8節:學而篇第一(5) | 第9節:學而篇第一(6) | 第10節:學而篇第一(7) | 第11節:學而篇第一(8) | 第12節:學而篇第一(9) | 第13節:學而篇第一(10) | 第14節:為政篇第二(1) | 第15節:為政篇第二(2) | 第16節:為政篇第二(3) | 第17節:為政篇第二(4) | 第18節:為政篇第二(5) | 第19節:為政篇第二(6) | 第20節:為政篇第二(7) | 第21節:為政篇第二(8) | 第22節:八佾篇第三(1) | 第23節:八佾篇第三(2) | 第24節:八佾篇第三(3)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