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莊子》心得 》
第25節:感悟與超越(6)
於丹 Yu Dan
如果我們人人能成為這樣一個庖丁,如果我們的靈魂上也有這樣一把可以永遠鋒利的刀子,如果我們把迷失在大千世界的生活軌跡變成一頭整牛,如果我們能夠看到那些骨骼的縫隙,最終能夠準確地清理它、解清它,那麽,我們獲得的會是人生的高效率。
莊子告訴我們:衹要你心中有大境界,你才能夠看清超越言行的內心真正的質地。也就是說,內心裏面的這種真正的大道、大辨、大仁、大廉、大勇,一切都不是表露於外的,是內斂於心而不張揚的。
這種內斂於心卻又能涵泳天地萬物的地方,莊子說,叫做天府,是天地萬物的府庫。
這天府裏無限博大,就好像你往裏加水永遠不會滿,從裏面舀水,永遠不會枯竭,你不知道它源頭是哪裏。莊子說:“此之謂葆光。”
葆光是什麽呢?就是你內心保全的、潛藏不露的一種大的光明。你心中有大境界,才能擁有這種大光明。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普照萬物,光芒永在。
從認識你自己,到傾聽你自己,到涵養、孕育你自己,這是一個美好的人生歷程。
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個天府,每一個人都擁有一種葆光的能力。到這個時候,人就不以外在的事功來看待自己的能力了。
有這麽一個故事:
大傢都知道扁鵲的名字,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生,成為中國名醫的代稱。
扁鵲去見魏王。魏王說:“我聽說你們傢兄弟三人都擅長醫術,你跟我說說,你們三個人中,誰的醫術最高明啊?”
扁鵲老老實實地回答:“我大哥醫術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醫術最差。”
魏王驚訝地問道:“那為什麽你天下聞名,而他們兩個人卻默默無聞呢?”
扁鵲說:“因為我大哥給人治病,總能夠做到防患於未然。這個人得病,但還沒有顯出徵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給消除了。這個病人就像沒得病一樣,所以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在給別人去除預先的病。
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兆初起之時,他一用藥就把病給除去了。大傢總認為他能治的是小病,不知道這個病如果發展下去,那就是要命的大病啊。
我的技術最差,因為我衹能在人已經生命垂危的時候纔出手治病,往往能夠起死回生,所以我的名聲就傳遍天下。
行醫治病,防患於未然者最高,但天下無名;病初起而手到病除次之,但被人認為是治小病,衹能名傳鄉裏;病人垂死時纔輓救人,保住了生命,但早已元氣大傷,還會留有後遺癥,這個人已經受損了,但是我卻能名傳天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麽呢?它告訴我們,世俗的評判標準,未必真的能評價一個人的真正質量。衹有我們的內心能做出準確的回答。
有一個民間故事,說有一傢主人帶着一隻小猴和一頭小驢一起生活。小猴子很機靈,它總在房上跳來跳去。主人見人就誇小猴子聰明。
小驢子看猴子老受表揚,也想像小猴子一樣上房。有一天它終於踩着柴垛艱難地上了屋頂,踩破了屋頂瓦片,結果被主人給拖下來暴打了一頓。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第1節:莊子何其人(1) | 第2節:莊子何其人(2) | 第3節:莊子何其人(3) | 第4節:莊子何其人(4) | 第5節:莊子何其人(5) | 第6節:莊子何其人(6) | 第7節:莊子何其人(7) | 第8節:莊子何其人(8) | 第9節:莊子何其人(9) | 第10節:莊子何其人(10) | 第11節:莊子何其人(11) | 第12節:莊子何其人(12) | 第13節:境界有大小(1) | 第14節:境界有大小(2) | 第15節:境界有大小(3) | 第16節:境界有大小(4) | 第17節:境界有大小(5) | 第18節:境界有大小(6) | 第19節:境界有大小(7) | 第20節:感悟與超越(1) | 第21節:感悟與超越(2) | 第22節:感悟與超越(3) | 第23節:感悟與超越(4) | 第24節:感悟與超越(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