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太平天國史   》 捲三十七 志第十六 醫療衛生      羅璽綱 Luo Xigang

  太平天國重視醫療衛生,無諭朝內、軍中、居民都有醫療衛生組織,而軍中織織尤為特色。至於講求衛生,撲滅毒害,廣種牛痘,建立近代醫機構等項,都是值得稱道的。雖文獻殘缺,未能見其全部設施,而規模用意還約略可見。茲分述於下。
  一醫療衛生組織
  太平天國醫療衛生組織,在國傢制度上,有一定的組織,已經形成為一種正規化的制度。它可分為朝內、軍中、居民三個係統。
  朝內醫療衛生組織,設殿前國醫一人,「為典內醫之首」〔一〕,也是國傢衛生工作最高的負責人,故「屬官至多」〔一〕。太平天國丙辰六年七月前,任國醫的是素精醫理參加金田起義的補天侯李俊昌。在國醫之下,設天朝督內醫四員,職同指揮。開朝掌醫四員。專治外科,也職同指揮。又內醫四員,職同將軍。內醫七員,職同總製。又內醫七員,職同臨軍。朝內拯危急一員,職同將軍。留朝內診脈醫生九員,職同軍帥〔二〕.
  軍中醫療衛生組織,各軍設內醫四員,治內科,職同總製,又內醫十四員,職同軍帥恩賞檢黠督醫將軍一員,掌醫二十五員,治外科,職同總製。拯危急一員,職同監軍,屬官無數,皆治外科,主療受傷的人員〔三〕。這個數目相當大,以恩賞檢黠督醫將軍官職最高,當是各軍的衛生工作領導人。其中可看出一個特黠,即外科人員的配備可算得是堅強的,除二十五人外,還有拯危急,並且「屬官無數」。太平軍每軍實際人數為二千五百人,以二十五個外科醫生計算,每百人中就有一個外科醫生,這是一個很健全的醫療機構了。此外尚有理能人,就是護理病人員,其員數無定額,其主要工作是料理傷病員的茶飯湯藥。又設功臣一員,主管軍中藥料〔一〕。
  民間醫療衛生組織,天京各街道設醫生六十員,職同軍帥〔二〕。這六十個醫生是專給天京人民治病的,每逢初一、十五都到督內醫衙黠名〔三〕。這是一種例會,以便檢查人數,指導工作等。這時候,天京行供給製,這一種醫療制度,就是一種公醫制度。
  在朝內官中設有醫騾馬一員,即馬醫,專醫天京馬疾〔四〕。軍中有無專設馬醫,情況不詳。
  關於藥品,在行營規矩第五條特別規定,不得「搜操藥材鋪戶」,使戰時藥材商人照常營業,藥品的供應,得以源源不絶。到建都天京後,在天京實行公有制度,城中大小藥店。均歸公有,在紅紙郎大街設立總藥庫,由內醫專管〔五〕。其藥品用分配制度供應〔六〕,詳細情況不詳。
  二保健衛生設施
  太平天國對人民保健有幾項設施是值得註意的。一、禁鴉片煙,天王在宣傳革命時,就做有一首助式詩教導群衆,詩道:
  煙槍即炮槍,自打自受傷,
  多少英雄漢,彈死在高床〔一〕。
  到太平天國癸好三年四月,天王在天京又特下式吸鴉片詔,詔道:
  吹去吹來吹不飽,如何咁蠢變生妖!
  戒煙病死甚誅死,脫鬼成人到底高〔二〕。
  並在弄律上定:「凡吹洋煙者斬首不留」,用岩刑推行禁令。二、禁娼,太平天國在法令上宣佈:「一夫一婦,理所宜然」,凡有宿娼當娼的斬首不留〔三〕。三、對嬰兒的保護,在天京設有娃崽館,設有育嬰官(後改為育材官)專司其事,有類於現在的托兒所、幼兒園的組織〔一〕。四、解放纏足。五、設老人館以養老。
  中國是一個講究衛生的國傢。「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街道十分寬大,環境清潔,為中國所罕見」〔一〕。在公共衛生上,太平天國又發動舉群衆捕鼠、滅臭蟲〔二〕。
  中國古代在醫療上有一種叫做祝由科,專用符咒治玻太平天國叫符咒做「妖符」,禁止行使〔三〕,把中國幾千年來的迷信治療辦法革除了。在醫療上說,這是一件大功績。
  但對祖國醫學寶貴遺産的針灸療法卻知道保存,有針灸專科醫師治玻有一個病人自述,他在戲場看戲,忽發痧癥,倒在地上已過了一刻。適有一位針灸醫師帶有醫具在戲場,急行救治。初刺二十多針,沒有血,衆人都以為不能救,要擡去埋葬。這位醫師力陰,復力刺兩腿麯處始見紫黑血,再刺唇際兩針,始出聲,把這個瀕死的急癥病人救活了〔四〕。
  中國古代把醫師看做巫覡一流人。太平天國卻尊重醫師。中央政府屢次誥諭招訪良醫,所有「大小方脈,內外專科,眼科,婦科,以及專理小兒急慢驚風等癥」的醫師,都一體招訪。地方政府也把「醫士之能內外科者」高列在招賢榜上。醫師在太平天國政府的重視下,對於醫學一定會得到促進。據記載,東王楊秀清於癸好三年七月患眼疾劇甚,由典內醫李俊昌率領各醫盡力診治,到甲寅四年四月,得以醫俞,李俊昌以這一件功勞封補天侯〔一〕。其醫經療經過,應該是值得研究的。衹因記載殘缺,楊秀清患的是何種岩重的眼疾,用何方劑,都沒有記及,。至於其他各方面醫藥療效,更難於稽考了。
  三軍中醫療衛生工作
  太平天國軍隊的醫療衛生工作是值得註意的。打伏時,擔負立刻救治的是拯危急(急救醫生),規定:「凡有打仗傷者,則有拯危急一人,先以草藥敷之」〔二〕。在軍中和朝內都有拯危急醫生以搶救傷員。其所用的草藥,是經過成千成萬次的監床經驗得來的,衹可惜沒有記載可考了。
  傷員在敷草藥救治後,即送去能人館療養〔三〕。太平天國對傷員是極為關懷的,照顧周到。當金田起義初,辛開元年七月十九日,天王在桂平茶地下詔道:「據奏說多病傷,護持緊,兄弟姊妹不保齊,辱及天父天兄」。又道:「各軍各營宜間勻連絡,首尾相應,努力護持老幼男女病傷,總要個個保齊,同見小天堂威風」。後來頒布的行軍總要在體惜號令裹就把具體辦法規定出來說道:
  凡為佐將者,當知愛惜兵士。譬如行營,沿途遇有被傷以及老幼人等,遇有越嶺過河,不能行走者,必須諭令各官,毋諭何人,所有馬匹俱牽與能人騎坐;如馬匹不敷,總要令兵士擡負而行,庶無遺棄。至於紮定營盤之時,必須諭令拯危官員,將所有能人,每逢禮拜之期,務要查實傷俞者幾名,傷未愈者幾名,一一報明。令宰夫官三日兩日按名給肉,以資調養。又令掌醫、內醫格外小心醫治,擇選新鮮藥餌,不可因其膿血之腥臭,而生厭心。其為佐將者,當公事稍暇,亦必須親到功臣衙看視。其有親屬者,看其遠近,酌量令其前來照料,無親屬者,本營兄弟總要小心提理,念同魂父所生,視為骨肉一樣。
  在這一條行軍法令中,可以看出許多有價值的地方:一、傷員不得遺棄,必須個個保齊,官員的馬匹應給傷員騎,不夠,由兵士擡走,以解决戰時的傷員運輸力;二、建立每星期的檢查報告制度,從中也可以看出治療效率;三、傷員的營養增加,兩三天就給肉,這是一般人所沒有的,衹有在當時五級官階的總製以上纔有肉給;四、不諭醫生、長官、土兵都應關心照顧傷員。這種規定,衹有革命隊伍的階級友愛才能發揮這種精神。
  關於統計並傷、死亡等都規定有特殊的記號。行軍總要查察號令規定:凡兩司馬及各典官,每晚都要將自己統下牌面人等,按照名册,逐一黠名一次,如身體有病的,即用朱筆在名牌人名上畫一圓圈,受傷的用朱筆在名上畫一三角圈,逃走的用朱筆在名上打一拷義,死亡的用朱筆在名上一黠,使一見名牌,便知人數。
  至於軍隊中的衛生工作,是有法令規定的。在禁令中有:「凡營盤之內,俱要清潔打掃,不得任意運化作踐,有污馬路,以及在無羞恥處潤泉」。「運化」,就是大便,「潤泉」,就是小便,都是太平天國的隱語。在行營規矩第八條又規定:「不得焚燒民房及出恭在路並民房」。以焚燒民房與大便在路上和民房內相提並諭,可見太平天國軍營衛生要求的嚴格。這樣的軍隊,這樣的條令,歷史上是少有的〔一〕。
  四推行新醫術及設立近代醫療機構
  種牛痘以免天花,是十八世紀末年發明的一種人工免疫的新醫術。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後,就大力推行這種新醫術,指定地黠,出佈告通知人民,前往種痘〔一〕。這是中國痘史上用政府的力量為人民普遍布種牛痘的創舉。
  已未九年,洪仁玕到天京,他在資政新篇中主張興設醫院以濟疾苦,凡醫師必須經過幾場考試,然後任用。期經費,沒收廟宇寺觀的産業,以為興建醫院的應用。並由政府將勵,鼓舞人民廣設醫院。洪仁玕的主張受了當時條件的限製,不曾得到普遍的施行,但是,由於他的提倡,天京已有作為近代醫療機構的新醫院的建設。據英國人孛辣司等到天京訪問,他們看見那一個做幹王洪仁玕外交翻譯的美國教士羅孝全居住的地方的後面,就設立有一所醫院〔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一 劉大年序二 𠔌霽光
序三序四 邢鳳麟
自序凡例 湯錫竜
第一部份 捲一 序論第二部分 捲二 紀年
第三部份 捲三至捲二十一 表捲二十二 志第一 上帝教
捲二十三 志第二 天朝田畝制度捲二十四 志第三 資政新篇
捲二十五 志第四 政權捲二十六 志第五 政體
捲二十七 志第六 食貨捲二十八 志第七 官爵
捲二十九 志第八 兵捲三十 志第九 刑律
捲三十一 志第十 志第禮製捲三十二 志第十一 天歷
捲三十三 志第十二 科舉附招賢捲三十四 志第十三 外交
捲三十五 志第十四 地理捲三十六 志第十五 交通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