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跌宕起伏的一生:悲情曹雪芹   》 第九章 十年生死兩茫茫(19)      徐淦生 Xu Gansheng

  蘇醒過來的李鼎聽見這話,好不感慨;“唉,縣衙門是告不倒他的,他是江寧府知府。”
  “啊!——”小夥子們聽了,有的吐吐舌頭,全都默不做聲啦。剩下的事情是把清泉的屍體擡進屋裏,嫣梅為他清洗傷痕,真是一處傷一把淚,引得鄉親們悲戚、憤恨,泣聲陣陣,這其中還夾雜着老百姓的那種敢怒而不敢言的心情。
  把清泉和嫣梅成親時的那套新衣服,給清泉穿上權當壽衣了。屍體停放在堂屋,靈前擺上香案、香爐、素蠟、綫香,嫣梅拜倒靈前痛不欲生,哭聲嚎啕。鄉親們好歹勸住了嫣梅,李鼎跟她說:“孩子,你在傢裏守靈,我進城告狀去。”
  嫣梅拉住李鼎:“大爺,你從傢裏走到邑江門,城門也就關了,衹好明天了,明天我跟您一塊兒去。”
  李鼎看看天色確實已晚,衹能依了嫣梅。
  村裏的一位老阿婆在傢裏給煮了一鍋粥,用瓦罐盛了給嫣梅送來。她顫顫巍巍地盛了一碗告訴嫣梅:“這一碗先敬施老師,剩下的你們爺兒倆用吧,別的忙我也幫不上。多包涵吧。”老阿婆的話雖然簡單,可她能代表村裏鄉親的一片心意。
  嫣梅接過那碗粥,淚眼撲簌心如刀絞,她恭恭敬敬跪祭在香案上:“清泉啊清泉,我是不吉之人,從小父母雙亡,祖父入獄、流徙邊關傢敗人亡,你不該和我成親,是我害了你啦!”言罷大叫一聲,哭倒於地。
  當天的晚上,月黑風高夜色沉沉,三更天前後。李鼎伯侄剛剛眯瞪着。張吉貴帶着兩個衙役就來到了江邊,他們身上都帶了焰硝火種,藉着江風從四面縱起火來,火藉風勢,風助火威,又是竹木茅屋,那火自然越燒越旺,三間茅捨頃刻之間化為灰燼。
  幸好嫣梅驚醒。從焰焰烈火之中把李鼎背了出來,背到江邊上,一捧一捧的捧了江水,把李鼎身上的火焰熄滅。李鼎方纔得以生還。
  村裏的鄉親們見到火光,提了水桶、臉盆趕到江邊,打上水再去救火,已經來不及了。不單三間茅捨衹燒得片瓦無存,就連清泉的屍體也都被烈火焚化。
  嫣梅也不哭了,李鼎也不哭了,鄉親也不嘆惜了。是啊,全完了,絶地絶情、絶命人走上絶路。此時此刻什麽聲音都聽不見了。衹有江風,時而呼嘯,時而哀息,時而蕭蕭,時而裊裊……
  突然,嫣梅一聲呼號:“我活不了啦!”縱身一躍跳入江中!
  幸好江邊長大的小夥子沒有不會水的。三四個人跳入江中,沒費什麽力氣就把嫣梅擡出水面。放在岸邊。李鼎跑過來抱住自己的侄女淚如泉涌。
  嫣梅抱着大爺:“讓我死吧!讓我死吧!我的親大爺!”
  李鼎擦幹了侄女的眼淚,一字一句地說:“孩子,如今咱還不能死,等給清泉報了仇,大爺跟你手拉手一塊兒來投江!”
  張吉貴跟兩個衙役回到知府衙門已然天光大亮了。張吉貴連喘口氣兒都沒顧上,帶着兩個衙役來見曹佩之,他的意思是,知府大人必有一番奬賞,所以笑嘻嘻地給曹佩之請安之後,樂呵呵地說:“回稟大人,燒啦!我們三個人從四面放的火,火藉風勢,風助火威,不到兩袋煙的工夫,就燒了它個片瓦無存!活的死的咱都給它個一勺燴啦。嘻嘻,嘻嘻……”
  “好好,好好,很好,很好!”曹佩之也樂得頻頻地點頭,然後嚮張吉貴一伸手:“拿來吧。”
  “什麽呀?”張吉貴沒有明白。
  “扇子呀!”
  “哎喲!”張吉貴自劈一掌:“我怎麽把這個碴兒給忘啦,那一定是都燒到裏頭啦!”
  曹佩之一步躥到張吉貴的跟前,掄圓了胳膊,給了他一個大嘴巴,啪地一聲打得張吉貴鼻口躥血:“我肏你個媽!”擡腿又給了張吉貴一個窩心腳:“來人哪!把這個王八蛋給我押起來,餓他七天七夜!餓死他個兔崽子!”
  “喳!”跟着張吉貴來領賞的兩名衙役,一擁而上,左邊的給了他一個脖兒拐,右邊的給了他一個掃堂腿,把張吉貴摔了個狗吃屎。“哎喲,媽呀,摔死我啦!”兩個衙役上來,這個說:“讓你放火!”那個說:“讓你殺人!”一人拉着一條腿,像拽死狗似的把張吉貴給拽走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資料來源】中國華僑出版社
惟大磨難鑄就大英才(1)惟大磨難鑄就大英才(2)第一章 霑天之雨露(1)
第一章 霑天之雨露(2)第一章 霑天之雨露(3)第一章 霑天之雨露(4)
第一章 霑天之雨露(5)第一章 霑天之雨露(6)第一章 霑天之雨露(7)
第二章 滴漏聲催秋雨急(1)第二章 滴漏聲催秋雨急(2)第二章 滴漏聲催秋雨急(3)
第二章 滴漏聲催秋雨急(4)第二章 滴漏聲催秋雨急(5)第二章 滴漏聲催秋雨急(6)
第二章 滴漏聲催秋雨急(7)第二章 滴漏聲催秋雨急(8)第二章 滴漏聲催秋雨急(9)
第二章 滴漏聲催秋雨急(10)第二章 滴漏聲催秋雨急(11)第二章 滴漏聲催秋雨急(12)
第二章 滴漏聲催秋雨急(13)第三章 燕雀齊飛殘月天(1)第三章 燕雀齊飛殘月天(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