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书 文獻通考   》 捲二百四十五經籍考七十二      馬端臨 Ma Duanlin

  ○集(詩集)
  ※《韓子蒼集》三捲
  晁氏曰:皇朝韓駒字子蒼,仙井人。政和初,詣闕上書,特命以官,纍擢中書捨人、權直學士院。王甫嘗命子蒼詠其傢藏《太乙真人圖》,詩盛傳一世。宣和間,獨以能詩稱雲。
  後村劉氏曰:子蒼,蜀人。學出蘇氏,與豫章不相接,呂公強之入派,子蒼殊不樂。磨淬剪截之功,終身改竄不已,有已寫寄人數年而追取更易一兩字者,故所作雖少而善。
  ※《許表民詩》十捲
  晁氏曰:許彥國字表民,青社人。周邦彥稱其寬平優遊,中極物情。惜乎流落不偶,故世人知之者或寡也。
  ※《還還集》二捲
  陳氏曰:直竜圖閣江陵高荷子勉撰。
  山𠔌跋:高子勉作詩,以杜子美為標準,用一事如軍中之令,置一字如關門之鍵,而充之以博學,行之以溫恭,天下士也。
  又《跋歐陽元老詩》:此詩入陶淵明,格律頗雍容,使高子勉追之或未能。然子勉作唐律五言數十韻,用事穩貼,置字有力,元老亦未能也。
  後村劉氏曰:子勉親見山𠔌,經指授,記覽多,如《麥城》詩押險韻,略無窘態。集中健語層出,紫微公《詩派》乃以殿諸人,何邪?可升。
  ※《東湖集》二捲
  陳氏曰:樞密豫章徐俯師川撰。禧之子,魯直諸甥。思陵以魯直故召用之,丞相呂頤浩作書,具道上旨,而一時或言其由中人以進。其初除大坡也,程俱在西掖,繳奏不行,奉嗣去。其然乎?否邪?然俯在位,亦不聞有所建明也。
  山𠔌跋:前曰洪龜父攜師川《上藍莊》詩來,詞氣甚壯,筆力絶不類年少書生。意其行已讀書,皆當老成解事,熟讀數過,為之喜而不寐。老舅年衰纔劣不足學,師川有意日新之功,當於古人中求之耳。
  後村劉氏曰:師川,豫章之甥,然自為一傢,不以渭陽,高自標樹,藐視一世,同時諸人多推下之。然集中不能皆善。舊傳豫章見師川《雙廟》詩,勉諸洪進步,今《雙廟》詩不存,則其詩零落多矣。師川在靖康中以名節自任(呼婢曰昌奴事),故其詩云:"直道庶幾師柳下,不應四海獨詩名。"可謂實錄。諸人所以推下之者,蓋不獨以其詩也。
  ※《東萊集》二十捲《外集》二捲
  晁氏曰:呂本中字居仁。好問右丞之長子。靖康初,權尚書郎。紹興中,賜進士第。除右史,遷中書捨人,已而落職奉祠。少學山𠔌為詩,嘗作《江西宗派圖》,行於世。
  陳氏曰:希哲之孫,好問之子,祖謙之祖。撰《江西詩派》,後人以其詩入派中。
  後村劉氏曰:紫微公作《夏均父集序》雲:"學詩當識活法。所謂活法者,規矩備具而能出於規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於規矩也。是道也,蓋有定法,而無定法;無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則可以與語活法矣。謝元暉有言:'好詩流轉圜美如彈丸'。此真活法也。近世惟豫章黃公首變前作之弊,而後學者知所趣嚮,畢精盡知,左規右矩,庶幾至於變化不測。然予區區淺末之論,皆漢、魏以來,有意於文者之法,而非無意於文者之法也。子曰:'興於詩。'又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今之為詩者,讀之果可以使人興起其為善之心乎?果可以使人興、觀、群、怨乎?果可以使人知事父、事君、而能識鳥獸草木之名之理乎?為之而不能使人如是,則如勿作。吾友夏均父賢而有文章,其於詩,蓋得所謂規矩備具,而出於規矩之外變化不測者,後更多從先生長者遊,聞聖人之所以言詩者而得其要妙,所謂無意於文之文,而非有意於文之文也。"餘嘗以為此序天下之至言也。然均父所作似未能然,往往紫微公自道耳。所引謝宣城"好詩流轉圜美如彈丸"之語,餘以宣城詩考之,如錦工機錦,玉人琢玉,極天下巧妙,窮巧極妙,然後能"流轉圜美"。近時學者往往誤認"彈丸"之喻而趨於易,故放翁詩云"彈丸之論方誤人"。又朱文公雲:"紫微論詩,欲字字響,其晚年詩多啞了。"然則欲知紫微詩者,以均父《集序》觀之,則知"彈丸"之語非主於易。又以文公之語驗之,則所謂字字響者,果不可以退惰矣。
  ◎晁氏:《具茨集》三捲
  晁氏曰:先君子詩集也。呂本中以為江西宗派,曾忄造亦稱公早受知於陳無巳。從兄以道嘗謂公宗族中最才華。喻汝礪序其詩云:"予嘗從叔用商近朝人物,嘉言善行,朝章國典,禮文損益,靡不貫洽。由叔用之學而達諸廊廟,溫厚足以代言,淵博足以顧問,則以詩鳴者,是豈叔用之志也哉?雖然,叔用既已油然棲志於林澗曠遠之中,遇事寫物,形於興屬,淵雅疏亮,未嘗為凄怨危憤之音。予於是有以見叔用於消長用捨之際,未嘗不安而樂之者也。嗟乎!所謂含章內奧而深於道者,非邪?秦、漢以來,士有抱奇懷能,流落不遇,往往躁心汗筆,有怨誹瀋抑之思,氣候急刻,不能閑遠,古之詞人皆是也,所以往往無所建立於天下。唯深於道者,遺於世而不怨,發於詞而不怒,君子是以知其必能有為於世者也。嗟乎!吾於叔用,豈直以詩人命之哉!"
  陳氏曰:晁衝之叔用撰。衝之在群從中亦有才華,而獨不第。紹聖以來,黨禍既作,超然獨往。侍郎公武子止,蓋其子也。
  後村劉氏曰:喻汝礪所作序,筆力浩大,與叔用之詩相稱。餘讀叔用詩,見其意度宏闊,氣力寬餘,一洗詩人窮餓酸辛之態。其律詩云:"不擬伊優陪殿下,相隨幹過樓前。"亂離後追書承平事,未有悲哀警策於此句者。晁氏傢世顯貴,而叔用不肯於此時陪伊優之列,而甘隨幹之後,可謂賢矣。他作皆激烈慷慨,南渡放翁可以繼之。
  ※《青溪集》一捲
  陳氏曰:臨川汪革信民撰。呂居仁序之。
  後村劉氏曰:呂滎陽居符離,信民為教官,從滎陽學,故紫微公尤推尊信民。其詩云:"富貴空中花,文章木上癭;要知真實地,惟有華嚴境。"蓋呂氏傢世本喜談禪,而紫微與信民皆尚禪學。
  ※《遠遊堂集》二捲
  陳氏曰:知江州蘄春夏倪均父撰。
  後村劉氏曰:均父,竦之諸孫。集中如擬陶、韋五言,亹亹逼真,律詩用事琢句,超出繩墨,言近旨遠,可以諷味。蓋用功於詩,而非所謂無意於文之文也。
  ※《歸叟集》一捲
  陳氏曰:開封王直方立之撰。其高祖顯事晉邸,至樞密使。直方喜從蘇、黃諸名卿遊,傢有園池,娶宗女,為假承奉郎。自號歸叟,年甫四十而死。
  ※《李希聲集》一捲
  陳氏曰:秘書丞李錞希聲撰。與徐師川、潘邠老同時。
  ※《楊信祖集》一捲
  陳氏曰:楊符信祖撰。未詳出處。
  後村劉氏曰:"吏道官官惡,田傢事事賢"。唐人得意語也。
  ※《陳留集》一捲
  陳氏曰:開封江端本子之撰。以上至林子仁,皆入《詩派》。
  後村劉氏曰:子我弟也。子我詩多而工,江西派乃捨兄而取弟,亦不可曉。豈子我自為傢,不肯入社如韓子蒼邪?
  ※《邵茂誠詩集》
  邵迎茂誠撰。東坡序略曰:茂誠出其詩數百篇,餘讀之彌月不厭。其文清和妙麗,如晉、宋間人,而詩尤可愛,咀嚼有味,雜以江左、唐人之風。
  ※《王定國詩集》
  王鞏定國撰。東坡序略曰:古今詩人衆矣,而杜子美不首,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今定國以餘故,得罪貶海上三年,一子死貶所,一子死於傢,定國亦病幾死。餘意其怨我甚,不敢以書相聞,而定國歸至江西,以其嶺外作詩數百首寄餘,皆清平豐融藹有治世之音,其言與志得道行者無異。幽憂憤嘆之作,蓋亦有之矣,特恐死嶺外,而天子之恩不及報,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國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餘然後廢捲而嘆,自恨知其人之淺也。又念昔者,定國與顔復長道遊泗水,登桓山,吹笛飲酒,乘月而歸,餘亦置酒黃樓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無此樂三百年矣!"今餘老不復作詩,又以病止酒,閉門不出,門外數步即大江,經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農夫也!而定國詩益工,飲酒不衰,所至窮山水之勝,不以厄窮衰老改其度。今而後,餘之所畏服於定國者,不獨其詩也。
  山𠔌序略曰:定國生長富貴,其嗜好皆老書生事而不寒乞,諸公我下之。其為文章,初不自貴珍,如落涕唾,時出奇壯語驚天下士。及流落嶺南,更折節自刻苦讀諸經,頗立訓傳以示意得。其作詩及他文章,不守近世師儒繩尺,規模遠大,必有為而後作,欲以長雄一時,雖未盡如意,要不隨人後,至其合處。便不減古人。
  ※《鬍宗元詩集》
  清江鬍宗元撰。山𠔌序略曰:君自結髪至白首,未嘗廢書,其胸次所藏,未肯下一世事也。前莫輓,後莫推,是以窮於邱壑。然以其耆老於翰墨,故後生晚出,無不讀書而好文。其卒也,子弟門人次其詩為若幹捲。觀宗元之詩,好賢而樂善,安土而俟時,寡怨之言也。可以追次其平生,見其少長不倦,忠信之士也。至於遇變而出奇,因難而見巧,則又似子所論詩人之態也。其興託高遠,則附於《國風》,其憤世疾邪,則附於《楚辭》,後之觀宗元詩者,亦以是求之。
  ※《畢憲父詩集》三捲
  河南畢憲父撰。山𠔌序略曰:公貫穿六藝,下至安成、虞初之記,射匿、候歲、種魚、相蠶之篇,鼻嚏、耳鳴之占,劾召鬼物之書,無不口講指畫,使疑者冰開,虛心者滿懷。其詩筆語皆有所從來,不虛道,非博極群書,不能讀之昭然也。
  ◎吳處士《靈𠔌詩》
  王介甫序略曰:君浩然有以自養,遨遊於山川之間,嘯歌謳吟,以寓其所好,終身樂之不厭,而有詩數百篇,傳誦於閭裏。他日,出其《靈𠔌》三十二篇,以屬其甥曰:"為我讀而序之。"惟君之所得,蓋有伏而不見者,豈特盡於此詩而已。雖然,觀其釒刻萬物,而按之以藻繢,非夫人之巧,亦孰能至於此?
  ※《李少卿詩》二十捲
  太常少卿李簡夫撰。穎濱序略曰:君所為詩,曠然閑放,往往脫略繩墨,有遺我忘物之思。問其所與遊,多慶歷名卿,而元獻晏公深知之。求其平生之志,則曰:"樂天,吾師也。吾慕其為人而學其詩,患莫能及耳。"晚歲詩益高,信乎其似樂天也。
  ◎七裏先生《自然集》七捲
  陳氏曰:江端友子我撰。端本兄也。休復鄰幾之孫。其父懋相有遺澤,子我以遜端本。靖康初,吳敏元中薦子我,召見,賜出身,為京官,後至太常少卿。
  ※《澗上丈人詩》二十捲
  晁氏曰:陳恬字叔易,堯叟裔孫也。博學有高志,不從選舉,躬耕於陽翟,與鮮於綽、崔鶠齊名,號"陽城三士",又與晁以道同卜隱居於嵩山。大觀中,召赴闕,除校書郎。以道寄詩戲之曰:"處士何人為作牙,暫攜猿鶴到京華。故山岩壑應惆悵,六六峰前衹一傢。"未幾,致仕還山。建炎初再召,避地桂嶺,卒,年七十四。秩朝奉郎,直秘閣。澗上丈人者,其自號也。詩句豪健,嘗作《古別離》,紀靖康之難,一時傳誦之。筆札清勁,與人尺牘,主皆藏弆以為寶雲。
  ※《臨漢居士集》七捲
  陳氏曰:南豐曾紘伯容撰。其父阜子山,於子固為從兄弟。
  ※《懷峴居士集》六捲
  陳氏曰:曾思顯道撰。紘之子也。阜嘗將漕湖南,後傢襄陽。紘父子皆有官,而皆高亢不仕。楊誠齋序其詩,以附《詩派》之後。
  序略曰:伯容詩源委山𠔌先生,顯道得其父句法。伯容放浪江湖間,與夏均父諸詩人遊從唱和,其題壁與韻見於均父集中者三十有二篇。予每誦均父之詩云"曾侯第一",又云"五言類元度",又云"秀句無一塵",想見其詩而恨不見人。行天下五十年,每見士大夫,必問伯容父子詩,無能傳之者。今日忽得故人尚書郎江西漕雷公朝宗寄餘以二曾詩集二編,屬序之,披誦三過,蔚乎若玉井之蓮,敷月露之下也;沛乎若雪山之水,寫灧而東也;琅乎若岐山之鳳,鳴梧竹之風也。望山𠔌之宮庭,蓋排闥而入,歷階而升者歟!
  ※《見南山集》二十捲
  陳氏曰:秘閣修撰吳興劉壽無言撰。
  ※《山集》三捲
  陳氏曰:中書捨人竜舒朱翌新仲撰。
  周平園序略曰:藝之至者不兩能,故唐之詩人,或略於文,兼之者杜牧之乎?苦心為詩,自其所長,至於議論,切當世之務,製誥得王言之體,賦序碑記,未嘗苟作,予每讀其書愛之,恨不同時,今吾先友桐鄉朱公似之。公世文儒,少年登政和進士第。時人諱言詩,公獨沉涵六義,思繼作者。南渡後,登館閣,掌書命,文章浸顯於朝中。忤時宰,謫居麯江十有四年,昌其詩,放厥詞,蓋斥久窮極,益自刻苦於山水間,迨北歸則詩益老,文益奇,遂以名傢。其子氏等類公遺藁,凡四十四捲,屬餘序之。
  ※《曾文清集》十五捲
  陳氏曰:禮部侍郎章貢曾幾吉父撰。本朝曾氏三望,最初溫陵宣靖公公亮明仲,次南豐捨人鞏子固兄弟,然其祖緻堯起傢,又在溫陵之先矣。其後則幾之族也,自贛徙河南,與其兄楙叔夏、開天遊皆嘗貳春官。楙至尚書,開沮和議得罪,並有名於世。又有長兄弼,為湖北提舉學事,渡江溺死。幾以其遺澤補官,銓試第一,賜上捨出身。清江三孔之甥也。紹興末,幾己考,始擢用,乾道中,年八十三以死,號茶山先生。其子逢、逮,皆顯於時。
  ※《天台集》十捲《外集》四捲《長短句》三捲附
  陳氏曰:臨海陳剋子高撰。李更子長跋其後雲:刪定鄉人也,少小侍運判公貽序,宦學四方。曾忄造《詩遜敘為金陵人,蓋失其實。今考集中首末多在建康,且嘗就試焉,當是僑寓也。《詩遜又言不事科舉,以呂安老薦,入幕府得官。按集有《聞榜》二絶,則嘗應舉矣。又有甲午歲所作詩云三十四,則其生當在元豐辛酉,得官人幕蓋已老矣。詩多情緻,詞尤工。
  ※《西溪居士集》五捲
  陳氏曰:剡川姚寬令威撰。待製舜明廷輝之子。兄宏令聲為刪定官,得罪秦檜,死大理獄。寬為六部監門,逆亮入寇,寬言木德所照,必無虞。言驗,將除郎,召對,得疾,僕殿上卒。遂用其弟憲令則,後至執政。
  ※《集句詩》三捲
  陳氏曰:江陰葛次仲亞卿撰。勝仲之兄。兄弟皆為大司成。
  ※《盧溪集》七捲
  陳氏曰:直敷文閣廬陵王庭珪民瞻撰。政和八年進士,仕不合,棄去。隱居數十年,坐作詩送鬍邦衡除名,徙辰州,年已七十矣。阜陵初政,召為國子監主簿,九十餘乃終。寄祿纔承奉郎,澤竟不及後。周益公在位,欲委麯成就之,卒不可。
  楊誠齋序略曰:先生少嘗見曹子方詩法,蓋其詩自少陵出,其文自昌黎出,大要主於雄剛渾大雲。清江劉清之子澄詳先生之文,謂盧陵自六一之後,惟先生可繼,聞者韙焉。
  ※《韋齋小集》一捲
  陳氏曰:朱鬆喬年撰。
  ※《玉瀾集》一捲
  陳氏曰:朱橰逢年撰。韋齋之弟,晦庵之叔父也。嘗夢為玉瀾堂之遊,甚異,有詩紀之。
  ※《雲壑隱居集》二捲
  陳氏曰:南城蔡柟堅老撰。宣和以前人,沒於乾道庚寅。曾公捲、呂居仁輩皆與之唱和。
  ※《陳正獻集》十捲
  陳氏曰:丞相福正獻公莆田陳俊卿應求撰。紹興八年進士第二人。乾、淳間名相,與虞並甫異論去國。
  ※《靜泰堂集》十捲
  陳氏曰:參政莆田龔茂良實之撰。黃公度以莆人魁天下,陳正獻次之。故事,拜黃甲,推最老者一人,最少者一人。是歲,茂良年最少,莆人以為盛事。後參大政,相位久虛,實行相事。坐撻曾覿直省官,忤阜陵意,用謝廓然賜出身入臺擊罷之,遂謫英州以沒。其風節凜凜,為世名臣。
  ※《寓山集》三十捲
  陳氏曰:吳興瀋仲哲明遠撰。丞相該之侄。紹興五年進士。改官為江西運管。嘗為《悲扇工》詩,忤魏良臣,陷以深文,奪三官,不得志以卒。
  ※《劍南詩稿》二十捲《續稿》六十七捲
  陳氏曰:陸遊務觀撰。初為嚴州,刻所稿,止淳熙丁未。自戊申以及其終,當嘉定庚午,二十餘年,為詩益多,其幼子子通,後守嚴州,續刻之,篇什富以萬計,古所無也。
  後村劉氏曰:近歲詩人雜博者堆隊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費搜索,縛律者少變化。惟放翁記問足以貫通,力量足以驅使,才思足以發越,氣魄足以陵暴,南渡而下,故當為一大宗。末年雲:"客從謝事歸時散,詩到無人愛處工。"又云:"外物不移方是學,俗人猶愛未為詩。"則皮毛落盡矣。
  ※《雪巢小集》二捲
  陳氏曰:東魯林憲景思撰。初寓吳興,從徐度敦立遊。後為參政賀允中子忱孫婿,寓臨海。其人高尚,詩清澹,五言四韻古句尤佳,殆逼陶、謝。梁谿尤延之、誠齋楊延秀皆為之序,且為《雪巢賦》及記。餘為南城,其子遊謁至邑,以傢集見示,愛而錄之,及守天台,則板行久矣。視所錄本稍多,然其暮年詩似不逮其初,往往以貧為纍,不能不衰索也。誠齋序略曰:延之謂景思詩似唐人,信矣。然至如"桃花飛後楊花飛,楊花飛後無可飛"。"天空霜無影"等句,超出詩人準繩之外,其遐不可追,其卓不可跂矣。使李太白在,必笑領此句也,似唐人而巳乎?
  ◎王季夷《北海集》二捲
  陳氏曰:北海王嵎季夷撰。紹淳間名士,寓居吳興,陸務觀與之厚善。三子甲、田、申,皆登科。
  ◎易足居士《自鳴集》十五捲
  陳氏曰:鄱陽章甫冠之撰。居吳下,自號轉庵。作易足堂,韓無咎為之記。
  ※《屏山七者翁》十捲
  陳氏曰:從事郎崇安劉蒐平父撰。子翬彥衝之子也。
  ※《玉雪小集》六捲《外集》七捲
  陳氏曰:太常博士竜泉何稱德揚撰。隆興初,在朝言和議,觸時相去。後不復召,歷麾節而卒。
  ※《雪山集》三捲
  陳氏曰:富川王質景文撰。質遊太學,治《詩》有聲,仕為樞屬。嘗著《詩解》三十捲,未之見也。
  ※《景物類要詩》十捲
  陳氏曰:東陽曹冠宗臣撰。隨物為題,類事詩凡二百餘篇。冠為秦檜客,與其孫塤同登甲科。未幾秦亡,奪前名恩數,再赴廷試,仕至知彬州。
  ※《同庵集》一捲
  陳氏曰:吳興施士衡德求撰。嘗試中教官,為宣州簽幕,坐廢,雖牽復,仕竟不進。
  ※《楠山老人集》八捲
  陳氏曰:竜泉季相文成撰。
  ◎三逕老人《集》十三捲
  陳氏曰:福建提舉常平昭武杜圯受言撰。鬍憲原仲為之序。其上世竜圖閣直學士鎬,本常州無錫人,其孫天章閣待製杞,於圯為曾祖。
  ※《榖成集》五捲
  陳氏曰:建安黃銖子厚撰。晦庵作序,極稱之。
  ※《鬆坡集》七捲《樂府》一捲
  陳氏曰:丞相豫章京鏜仲遠撰。鏜使虜執節,驟用。其在相位,當韓侂胄用事,無所立。
  ※《白石道人集》三捲
  陳氏曰:鄱陽姜夔堯章撰。千岩蕭東夫識之於年少客遊,以其兄之子妻之。石湖範至能尤愛其詩,楊誠齋亦愛之,賞其《歲除舟行》十絶,以為有裁雲縫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聲。夔頗解音律,進樂書,免解,不第而卒。詞亦工。
  ※《轉庵集》一捲
  陳氏曰:僩門捨人永嘉潘聖德久撰。
  ※《王秘監集》四捲
  陳氏曰:永嘉王柟木叔撰。
  ※《熙庵詩稿》
  四明劉應時良佐撰。楊誠齋序略曰:君之詩,放翁陸務觀既摘其佳句序之,餘尚何言。偶披捲讀至雲"寂寞黃昏愁吊影,雪窗怕上短檠燈",又"獨與梅花共過鼕,淡月故移疏影去",又"睡魔正與詩魔戰,窗外一聲婆餅焦",又《早行》"雞犬未鳴潮半落,草蟲聲在豆花村",使晚唐諸子與半山老人見之,當一笑曰:"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歐陽伯威詩》
  廬陵歐陽伯威,少與周益公同場屋,連戰不利,篤意於詩。誠齋嘗摘其警句鈔之,如:"西風五更雨,南雁數行書。""詩成夔子國,人在仲宣樓。""細雨雙飛鷺,寒簑獨釣舡","夢回千裏外,燈轉一窗深。""誰知花過半,纔與酒相尋。""故人驚會面,新恨說從頭。""天上張公子,雲間陸士竜。""月白元猿哭,更殘絡緯悲"。"語離遽如許,話舊復何時。""巷南巷北人招飲,一雨一晴花耐看。""有客過門湖海士,隔籬呼酒咄嗟間。""夢回金馬玉堂上,文在冰甌雪碗中。""青山如故情非故,芳草喚愁。""詩遣愁擾擾徵人相顧語,蕭蕭落木不勝秋。""風色似傳花信到,夕陽微放柳梢晴。""千裏歸來人事改,十年猶幸此身存。"絶句四首"戀樹殘紅濕不飛,楊花雪落水生衣。年來百念成灰冷,無語送春春自歸。""桑麻得雨更青蔥,芍藥留春結晚紅。怪得鳥聲如許好,此身還在亂山中。""為憐紅杏亞枝斜,看到斜陽送亂鴉。又是一春窮不死,天教留眼看鶯花。""篷窗臥聽疏疏雨,卻似芭蕉夜半聲。煙浪蔽天天倚蓋,略容一點白鷗明。"公跋雲:"鳥啼花落,悠然會心處,酌大白,咽伯威詩,欲馭風騎氣也。"
  ※《醒庵遺珠集》十捲
  陳氏曰:臨川餘國寶撰。淳熙前人。
  ※《白石丁稿》
  陳氏曰:三山黃景說岩老撰。淳熙辛醜進士。
  ※《復齋漫稿》二捲
  陳氏曰:知臺州黃子耕撰。
  ※《梅山詩稿》六捲《續藁》十五捲
  陳氏曰:括蒼薑特立邦傑撰。以父死事得西班,纍舉不第。晚為僩職,春坊攀附,巳酉竜飛,恩至節度使,周益公劉衛公皆為其所間。特立詩亦粗佳,韓無咎、陸務觀皆愛之。本亦士人也,塗轍一異,儼然{曰}禦之態,豈其居使之然邪?
  ※《冷然齋集》二十捲
  陳氏曰:山陰蘇召叟撰。丞相子容四世孫,師德仁仲之孫。
  ※《曾甘省芬瘓í
  陳氏曰:知臺州曾惇缸f右病=栽諤僾彼麝
  ※《瓦全居士詩詞》二捲
  陳氏曰:太常博士甯海王澡身甫撰。初名津,字子知。
  ※《疏寮集》三捲
  陳氏曰:四明高似孫續古撰。少有俊聲,登甲辰科。不自愛重,為館職,上韓侂胄生日詩九首,皆暗用"錫"字,為清議所不齒。晚知處州,貪酷尤甚。其讀書以隱僻為博,其作文以怪奇,為奇至有甚可笑者,就中詩猶可觀也。
  ※《徐照集》三捲
  陳氏曰:永嘉徐照道暉撰。自號天民。
  ※《徐璣集》二捲
  陳氏曰:徐璣緻中撰。
  ※《翁捲集》一捲
  陳氏曰:翁捲靈舒撰。
  ※《趙師秀集》二捲《別本天樂堂集》一捲
  陳氏曰:趙師秀紫芝撰。四人者,號"永嘉四靈",皆晚唐體者也。惟師秀嘗登科、改官,亦不顯。
  水心《徐道暉墓志》略曰:道暉有詩數百,斫思尤奇,皆橫絶起,冰懸雪跨,使讀者變踔偦慄,肯首吟嘆不自巳。然無異語,皆人所知也,人不能道耳。蓋魏晉名傢多發興高遠之言,少騷物切近之實。及瀋約、謝"永明體"出,士爭效之,初猶甚艱,或僅得一偶句,便巳名世矣。夫幼質牛逕檬滻é呂相命,豈易工哉!故善為是者,取成於心,寄妍於物,融會一法,涵受萬象,苓、桔梗,時而為帝,無不按節赴之,君尊臣卑,賓頤主穆,如丸投區,矢破的,此唐人之精也。然厭之者,謂其纖碎而害道,淫肆而亂雅,至於廷設九奏,廣袖大幅,而反以浮響疑宮商,布縷謬組綉,則失其所以為詩矣。然則發今人未悟之機,興四百年巳廢之學,使復言唐詩者自君始,不亦詞人墨客之一快也!惜其不尚以年,不及臻乎開元、元和之盛。而君既死,同為唐詩者,徐璣字文淵、翁捲字靈舒、趙師秀字紫芝。紫芝集常友朋殯且葬之。
  ※《李孟達集》一捲
  陳氏曰:宗正丞宣城李兼孟達撰。唐末李鹹用《披沙集》者,即其遠祖也。嘗知臺州,時稱善士。
  ※《柯東海集》十五捲
  陳氏曰:莆田柯夢得東海撰。嘗試春官,不第。
  ※《山中集》一捲
  陳氏曰:莆田趙庚夫仲白撰。兩上春官不第,以取應得右選,不得志而沒。劉潛夫志其墓,擇其詩百篇,屬趙南塘序而傳之。
  後村劉氏墓志略曰:仲白平生志業無所泄,一寓之詩,叢稿如山。和平衝澹之語,可咀而味;憤悱悲壯之詞,可愕而怒;流離顛沛之作,可怨而泣也。遇貴公張宴,廣座命題,衆賓方呻營度,仲白巳飛筆滿軸,神色自得。蓋其所挾高,未嘗蘄壓人,而每出人上,故愛仲白著少,嚴而忌之者衆矣。其詩最多,自刪取五百首。
  ※《磬沼集》一捲
  陳氏曰:崇仁羅鑒正仲撰。樞密春伯之從弟。"磬沼"者為池,因地麯折如磬然。
  ※《茅齋集》二捲
  陳氏曰:南城鄧繼祖撰。
  ※《梔林集》十捲
  陳氏曰:吳郡瀋繼祖撰。慶元初,有為察官者,傢富川,豈即其人?固不足道,詩亦無可觀者。
  ※《花翁集》一捲
  陳氏曰:開封孫惟信季繁撰。在江湖中頗有標緻,多見前輩,多聞舊事,善雅談,長短句尤工。嘗有官,棄去不仕。
  ※《惠崇集》十捲
  陳氏曰:淮南僧惠崇撰。與潘閬同時。在九僧之數,亦善畫。
  ※《天竺靈苑集》三捲《采遺》一捲
  陳氏曰:錢塘僧遵式撰。所謂"式懺主"者也。
  ※《渚宮集》三捲
  陳氏曰:錢塘僧文瑩道溫撰。及識蘇子美,嘗題其詩後,欲輓緻於歐陽永叔,而瑩辭不往,老於荊州之金鑾。鄭毅為作序。
  ※《揀金集》一捲
  陳氏曰:蠃江僧可尚撰。有《送徐鉉》詩,蓋國初人。
  ※《蠃江集》一捲
  陳氏曰:僧有朋撰。號囷山禪師。族陳氏,閩帥嚴六世孫。
  ※《秘演詩集》
  釋秘演撰。歐陽公序略曰:秘演與石曼卿交最久,亦能遺外世俗,以氣節相高,二人忄然無所問,曼卿隱於酒,秘演隱於浮圖,皆奇男子也。然喜為歌詩以自娛,當其極飲大醉,歌吟笑呼,以適天下之樂,何其壯也。一時賢士,皆願從其遊,予亦時至其室。十年之間,秘演北渡河,東之濟、鄆,無所合,睏而歸。曼卿已死,秘演已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見其盛衰,則餘亦將老矣!夫曼卿詩辭清絶,尤稱秘演之作,以為雅健有詩人之意。秘演狀貌雄傑,其中浩然,既習於佛,無所用,獨其詩可行於世,而懶不自惜。巳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曼卿死,秘演漠然無所嚮,聞東南多山水,其巔崖崛峍,江濤洶涌,甚可壯也,遂欲遠遊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
  ※《惟儼集》
  釋惟儼撰。杭州人,姓魏氏。歐陽公序其詩曰:與亡友石曼卿最善。居京師相國浮圖,不出其戶十五年,士嘗遊其室者,禮之惟恐不至,及去為公卿貴人,未始一往幹之。然嘗竊怪平生所交皆當世賢傑,未見卓卓著功業如古人可記者,因謂世所稱賢才,若不持兵走萬裏,立功海外,則當佐天子號令賞,罰於明堂苟皆不用,則絶寵辱,遺世俗,自高而不屈,尚安能酣豢於富貴而無為哉!醉則以此誚其坐人,人亦復之,以謂遺世自守,古人之所易,若奮身逢時,欲必就功業,此雖聖賢難之,周、孔所以窮達異也。今子老於浮圖,不見用於世,而幸不踐窮亨之塗,乃以古事之巳然,而責今人之必然邪?雖然,惟儼傲乎退偃於一室,天下之務,當世之利病,聽其言終日不厭,惜其將老也己!曼卿死,惟儼亦買地京城之東,以謀其終,乃斂平生所為文數百篇示予,曰:"曼卿之死,既已表其墓,願為我序其文,然及我之見也。"嗟夫!惟儼既不用於世,其材莫見於時,若考其筆墨馳騁、文章贍逸之能,可以見其志矣。
  ※《參寥集》十二捲
  晁氏曰:皇朝僧道潛,自號參寥子。與蘇子瞻、秦少遊為詩友。其詩清麗,不類浮圖語,世稱其《東園》、《贈歌者》兩絶句,餘多類此。
  陳氏曰:唐人舊有號參寥子者,用莊子語也。
  後山序曰:妙總師參寥,大覺老之嗣,眉山公之客,而少遊氏之友也。釋門之表,士林之秀,而詩苑之英也。遊卿大夫之間,名於四海三十年餘矣。其議古今張弛,人情貌肖否,言之從違,詩之精粗,若水赴壑,阪走丸,倒囊出物,鷙鳥舉而風迫之也。若升高視下,爬癢而鑒貌也。元符之鼕,去魯還吳,道徐而來見,餘與之別餘二十年,復見於此。愛其詩,讀不扌捨手;屬其談,輓不聽去。夜相語及唐詩僧,參寥子曰:"貫休、齊已,死薄其語,然以曠蕩逸群之氣,高世之志,天下之譽,王候將相之奉,而為石霜老師之役,終其身不去,此豈用意於詩者,工拙不足病也。"由是而知餘之所貴,乃其棄遺,所謂淺為丈夫者乎?於其行,敘以謝之。
  ※《希白詩》三捲
  晁氏曰:僧希白撰。張逸序之曰:希白能詩,與宋白、梁周翰、張詠而下十數公友善,其格律不減齊巳雲。
  ※《物外集》三捲
  陳氏曰:僧德洪覺範撰。
  ※《瀑泉集》十三捲
  陳氏曰:僧祖可正平撰。蘇養直之弟。有惡疾,號癩可。
  ※《真隱集》三捲
  陳氏曰:僧善權巽中撰。靖安人。落魄耆酒。
  ※《化庵湖海集》二捲
  陳氏曰:僧法具圓復撰。吳興人。
  ※《浯溪集》二十一捲
  陳氏曰:僧顯萬撰。洪景盧作序。前二捲為賦,餘皆詩也。
  ※《女郎謝希孟集》二捲
  陳氏曰:閩人謝景山之妹,嫁陳安國,年三十三而死。其詩甚可觀。歐陽公為之序,言"有古淑女幽間之風雅,非特婦人之能言者也"。景山者,按《歐陽詩話》:"謝伯初字景山,天聖、景祐間,以詩知名。餘謫夷陵,景山方為許州法曹,以長韻見寄,頗多佳句。仕不偶,睏窮以卒,詩亦不見於世。"此序又言景山少以進士一舉甲科。考《登科記》,天聖二年甲科,但有謝伯景,而謝伯初者,乃在寶元元年。公謫夷陵當景祐三年,景山巳為法曹,則非寶元登第者。名字差如此,未可考也。
  歐陽氏序略曰:希孟之言尤隱約深厚,守禮而不自放,有古幽間淑女之風,非特婦人之能言者也。然景山嘗從今世賢豪者遊,故得聞於當世,而希孟不幸為女子,莫自章顯於世。昔衛莊薑許穆夫人,錄於仲尼而列之《國風》,今有傑然巨人,能輕重時人而取信後世者,一為希孟重之,其不泯沒矣。
  ※《處女王安之集》一捲
  陳氏曰:簡池王亢子倉之女尚恭,字安之,年二十,未嫁而死,乾道戊子也。亢自志其墓,有任公鼐者,為作集序,援歐公所序謝希孟為比,而稱其詩不傳,今余家有之,任蓋未之見也。
  ※《英華集》三捲
  陳氏曰:李季萼死後為鬼仙,事見《夷堅志》、《縉雲人傳》。其集亦怪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自序抄白捲一田賦考一
捲二田賦考二捲三田賦考三捲四田賦考四
捲五田賦考五捲六田賦考六捲七田賦考七
捲八錢幣考一捲九錢幣考二捲十戶口考一
捲十一戶口考二捲十二職役考一捲十三職役考二
捲十四徵榷考一捲十五徵榷考二捲十六徵榷考三
捲十七徵榷考四捲十八徵榷考五捲十九徵榷考六
捲二十市糴考一捲二十一市糴考二捲二十二土貢考一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