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怕是風流負佳期:西廂記裏的世情男女   》 第24節:第三本 張君瑞害相思雜劇(1)      侯虹斌 Hou Hongbin

  【第三本】 張君瑞害相思雜劇
  1、兩下裏都一樣害相思,一納頭安排着憔悴死
  聽琴一回之後,張生和崔鶯鶯都各自害了相思病。可惜,他們又不能相互表達。紅娘來看崔鶯鶯,本欲一語道破:"你想張……"崔鶯鶯問:"張甚麽?"紅娘尚不知崔鶯鶯作何想法,馬上改口:"我'張'着姐姐哩。"崔鶯鶯央求紅娘去看望張生,"看他說甚麽,你來回我話者"。顯然,不是探病那麽簡單,還有後文。紅娘先是推托,看到崔鶯鶯"春恨壓眉尖",禁不起她的苦苦哀求,還是答應了。
  崔鶯鶯自言自語道:"看他回來說甚話,我自有主意。"顯見,她這裏對紅娘耍了個小心眼。她是四兩撥千金,站在主動的位置上的。
  紅娘看到了這一對怨偶各自相思的情態:"如今都廢卻成親事,一個價愁糊突了胸中錦綉,一個價淚搵濕了臉上胭脂。一個睡昏昏不待觀經史,一個意懸懸懶去拈針黹;一個絲桐上調弄出離恨譜,一個花箋上刪抹成斷腸詩;一個筆下寫幽情,一個弦上傳心事:兩下裏都一樣害相思。"一句張生,一句崔鶯鶯,各自孤獨,各自傷心。讀到這裏,相信會讓很多人有似曾相識之感。沒錯,大傢都想起了《紅樓夢》的那麯"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那段判詞,顯然就是脫胎於《西廂記》。
  然而,王實甫的高明之處,在於紅娘不僅僅知道唱"兩下裏都一樣害相思",連她一想到自己,也沒情沒緒了。"紅娘看時,有些乖性兒,則怕有情人不遂心也似此。"紅娘看這件事發展成這樣,很不順眼,可是,恐怕別的有情人不遂心也不免如此罷。"他害的有些抹媚,我遭着沒三思,一納頭安排着憔悴死。"張生害相思是受崔鶯鶯的魔魅,可是我呢,又為了什麽忙前忙後不得好報?衹有埋起頭來憔悴至死。在這裏,紅娘這個人立體起來,而不僅僅是衹有熱心和潑辣性格的概念人,她有軟弱退縮的時候,也有推己及人的悲憫之心。而《西廂記》的層次,也因此更豐富了。紅娘奉崔鶯鶯之命前來看望張生。這個對張生早有着同情與好感的小丫頭,不是直接敲門進去,而是來到書院裏,把唾津潤破窗紙,偷窺。
  金聖嘆讀到此,評曰:"與其張生申訴,何如紅娘覷出;與其入門後覷出,何如隔窗覷出……今真是一片鏡花水月也。"妙就妙在角度好,符合人物身份。如果崔鶯鶯偷窺張生,未免舉止輕浮;如果是張生偷窺在房內的崔鶯鶯,則趨於下流;然而,這是一個年紀又小又俏皮的丫鬟,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就自然得多了。紅娘看到什麽呢?"覷了他澀滯氣色,聽了他微弱聲息,看了他黃瘦臉兒。"紅娘心軟了:張生呵,你若不悶死,多應是害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目錄第2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1)
第3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2)第4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3)
第5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4)第6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5)
第7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6)第8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7)
第9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1)第10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2)
第11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3)第12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4)
第13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5)第14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6)
第15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7)第16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8)
第17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1)第18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2)
第19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3)第20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4)
第21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5)第22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6)
第23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7)第24節:第三本 張君瑞害相思雜劇(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