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类 閱世心語   》 第24節:老年十忌(4)      季羨林 Ji Xianlin

  第三個發言的是關羽。他久處天宮,大地上到處都有關帝廟,房子多得住不過來。他威儀儼然,放不下神架子。但發言時,一談到過五關斬六將,用青竜偃月刀挑起'操捧上的戰袍時,便不禁圓睜丹鳳眼,猛抖臥蠶眉,興致淋漓,令人肅然。但是又忽然站起了一位天官,問道:"夜走麥城是怎麽一回事呢?"關公立即放下神架子,神色倉皇,臉上是否發紅,不得而知,因為他的臉本來就是紅的。他跳下講臺,在天宮裏演了一出夜走麥城。
  我聽來聽去,實在厭了,便連忙駕祥雲回到大地上,正巧落在紹興,又正巧阿Q被小D抓住辮子往墻上猛撞,阿Q大呼:"我從前比你闊得多了!"可是小D並不買賬。
  誰一看都能知道,我的夢是假的。但是,在蕓蕓衆生中,特別是在老年中,確有一些人靠自誇當年勇來過日子。我認為,這也算是一種自然現象。爭勝好強也許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但一旦年老,爭勝有心,好強無力,便難免産生一種自卑情結。可又不甘心自卑,於是衹有自誇當年勇一途,可以聊以自慰。對於這種情況,別人是愛莫能助的。"解鈴還是係鈴人",衹有自己隨時警惕。
  現在有一些得了世界冠軍的運動員有一句口頭禪:從零開始。意思是,不管冠軍或金牌多麽燦爛輝煌,一旦到手,即成過去,從現在起又要從零開始了。
  我覺得,從零開始是唯一正確的想法。
  七忌:自我封閉
  這裏專講知識分子,別的界我不清楚。但是,行文時也難免涉及社會其他階層。
  中國古人說:"人生識字憂患始"。其實不識字也有憂患。道傢說,萬物方生方死。人從生下的一剎那開始,死亡的歷程也就開始了。這個歷程可長可短,長可能到一百年或者更長,短則幾個小時,幾天,少年夭折者有之,英年早逝者有之,中年棄世者有之,好不容易,跌跌撞撞,坎坎坷坷,熬到了老年,早已心力交瘁了。
  能活到老年,是一種幸福,但也是一種災難。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活到老年,所以說是幸福;但是老年又有老年的難處,所以說是災難。
  老年人最常見的現象或者災難是自我封閉。封閉,有行動上的封閉,有思想感情上的封閉,形式和程度又因人而異。老年人有事理廣達者,有事理欠通達者。前者比較能認清宇宙萬物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瞭解到事物的改變是絶對的,不變是相對的,千萬不要要求事物永恆不變。後者則相反,他們要求事物永恆不變;即使變,也是越變越壞,上面講到的九斤老太就屬於此類人。這一類人,即使仍然活躍在人群中,但在思想感情方面,他們卻把自己嚴密地封閉起來了。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自我封閉的形式。
  空言無益,試舉幾個例子。
  我在高中讀書時,有一位教經學的老師,是前清的秀纔或舉人。五經和四書背得滾瓜爛熟,據說還能倒背如流。他教我們《書經》和《詩經》,從來不帶課本,業務是非常熟練的。
  可學生並不喜歡他。因為他張口閉口:"我們大清國怎樣怎樣。"學生就給他起了一個諢名"大清國",他真實的姓名反隱而不彰了。我們認為他是老頑固,他認為我們是新叛逆。我們中間不是代溝,而是萬丈深淵,是他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了。
  再舉一個例子。我有一位老友,寫過新詩,填過舊詞,畢生研究中國文學史,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他為人隨和,性格開朗,並沒有什麽乖僻之處。可是,到了最近幾年,突然産生了自我封閉的現象,不參加外面的會,不大願意見人,自己一個人在傢裏高聲唱歌。我曾幾次以老友的身份,勸他出來活動活動,他都婉言拒絶。他心裏是怎樣想的,至今對我還是一個謎。
  我認為,老年人不管有什麽形式的自我封閉現象,都是對個人健康不利的。我奉勸普天下老年人力矯此弊。同青年人在一起,即使是"新新人類"吧,他們身上的活力總會感染老年人的。
  八忌:嘆老嗟貧
  嘆老磋貧,在中國的讀書人中,是常見的現象,特別是所謂懷才不遇的人們中,更是特別突出。我們讀古代詩文,這樣的內容隨時可見。在現代的知識分子中,這種現象比較少見了,難道這也是中國知識分子進化或進步的一種表現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人生第2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第3節:不完滿纔是人生
第4節:走運與倒黴第5節:緣分與命運第6節:牽就與適應
第7節:謙虛與虛偽第8節:時間第9節:成功
第10節:愛情(1)第11節:愛情(2)第12節:知足知不足
第13節:漫談倫理道德(1)第14節:漫談倫理道德(2)第15節:漫談倫理道德(3)
第16節:漫談倫理道德(4)第17節:論朋友第18節:談孝
第19節:老年談老第20節:老年四"得"第21節:老年十忌(1)
第22節:老年十忌(2)第23節:老年十忌(3)第24節:老年十忌(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