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 今古奇觀   》 第二十三捲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抱甕老人 Bao Wenglaoren

  仕至千鐘非貴,年過七十常稀,浮名身後有誰知?萬事空花遊戲。休逞少年狂蕩,莫貪花酒便宜。脫離煩惱是和非,隨分安閑得意。
  這首詞名為《西江月》,是勸人安分守己,隨緣作樂,莫為酒色財氣四字損卻精神,虧了行止。求快活時非快活,得便宜處失便宜。
  說起那四字中,總到不得那“色”字利害。眼是情媒,心為欲種。起手時,牽腸挂肚;過後去,喪魄銷魂。假如墻花路柳,偶然適興,無損於事。若是生心設計,敗俗傷風,衹圖自己一時歡樂,卻不顧他人的百年恩義,假如你有嬌妻愛妾,別人調戲上了,你心下如何?古人有四句道得好:人心或可昧,天道不差移。
  我不淫人婦,人不淫我妻。
  看官,則今日聽我說《珍珠衫》這套詞話,可見果報不爽,好教少年子弟做個榜樣。
  話中單表一人,姓蔣名德,小字興哥,乃湖廣襄陽府棗陽縣人氏。父親叫做蔣世澤,從小走熟廣東,做客買賣。因為喪了妻房羅氏,止遺下這興哥,年方九歲,別無男女。這蔣世澤割捨不下,又絶不得廣東的衣食道路,千思百計,無可奈何,衹得帶那九歲的孩子同行作伴,就教他學些乖巧。這孩子雖則年小,生得眉清目秀,齒白唇紅,行步端莊,言辭敏捷,聰明賽過讀書傢,伶俐不輸長大漢。人人喚做粉孩兒,個個羨他無價寶。蔣世澤怕人妒忌,一路上不說是嫡親兒子,衹說是內侄羅小官人。原來羅傢也是走廣東的,蔣傢衹走得一代,羅傢到走過三代了。那邊客店牙行都與羅傢世代相識,如自己親眷一般。這蔣世澤做客,起頭也還是丈人羅公領他走起的。因羅傢近來屢次遭了屈官司,傢道消乏,好幾年不曾走動。這些客店牙行見了蔣世澤,那一遍不動問羅傢消息,好生牽挂。今番見蔣世澤帶個孩子到來,問知是羅傢小官人,且是生得十分清秀,應對聰明,想着他祖父三輩交情,如今又是第四輩了,那一個不歡喜!
  閑話體題。卻說蔣興哥跟隨父親做客,走了幾遍,學得伶俐乖巧,生意行中百般都會,父親也喜不自勝。何期到一十七歲上,父親一病身亡,且喜剛在傢中,還不做客途之鬼。興哥哭了一場,免不得揩幹淚眼,整理大事。殯殮之外,做些功德超度,自不必說。七七四十九日內,內外宗親都來吊孝。本縣有個王公正是興哥的新嶽丈,也來上門祭奠,少不得蔣門親戚陪侍敘話。中間說起興哥少年老成,這般大事,虧他獨力支持。因話隨話間,就有人攛掇道:“王老親翁,如今令愛也長成了,何不乘兇完配,教他夫婦作伴,也好過日。”王公未肯應承,當日相別去了。衆親戚等安葬事畢,又去攛掇興哥。興哥初時也不肯,卻被攛掇了幾番,自想孤身無伴,衹得應允。央原媒人往王傢去說,王公衹是推辭,說道:“我傢也要備些薄薄妝奩,一時如何來得?況且孝未期年,於禮有礙,便要成親,且待小祥之後再議。”媒人回話,興哥見他說得正理,也不相強。
  光陰如箭,不覺周年已到。興哥祭過了父親靈位,換去粗麻衣服,再央媒人王傢去說,方纔依允。不隔幾日,六禮完備,娶了新婦進門。有《西江月》為證:“孝幕翻成紅幕,色衣換去麻衣。畫樓結彩燭光輝,合卺花筵齊備。卻羨妝奩富盛,難求麗色嬌妻。今宵雲雨足歡娛,來日人稱恭喜。”說這新婦是王公最幼之女,小名喚做三大兒,因他是七月七日生的,又喚做三巧兒。王公先前嫁過的兩個女兒,都是出色標緻的,棗陽縣中,人人稱羨,造出四句口號,道是:天下婦人多,王傢美色寡。
  有人娶着他,勝似為附馬。
  常言道:“做買賣不着,衹一時;討老婆不着,是一世。”若幹官宦大戶人傢,單揀門戶相當,或是貪他嫁資豐厚,不分皂白,定了親事,後來娶下一房奇醜的媳婦,十親九眷面前,出來相見,做公婆的好沒意思。又且丈夫心下不喜,未免私房走野。偏是醜婦極會管老公,若是一般見識的,便要反目;若使顧惜體面,讓他一兩遍,他就做大起來。有此數般不妙,所以蔣世澤聞知王公慣生得好女兒,從小便送過財禮,定下他幼女與兒子為婚。今日取過門來,果然嬌姿豔質,說起來,比他兩個姐兒加倍標緻。正是:吳宮西子不如,楚國南威難賽。
  若比水月觀音,一樣燒香禮拜。
  蔣興哥人才本自齊整,又娶得這房美色的渾傢,分明是一對玉人良工琢就,男歡女愛,比別個夫妻更勝十分。三朝之後,依先換了些淺色衣服,衹推製中,不與外事,專在樓上與渾傢成雙捉對,朝暮取樂,真個行坐不離,夢魂作伴。自古苦日難熬,歡時易過,暑往寒來,早已孝服完滿,起靈除孝,不在話下。興哥一日間想起父親存日廣東生理,如今擔閣三年有餘了,那邊還放下許多客帳,不曾取得。夜間與渾傢商議,欲要去走一遭。渾傢初時也答應道該去,後來說到許多路程,恩愛夫妻何忍分離?不覺兩淚交流,興哥也自割捨不得,兩下凄慘一場,又丟開了。如此已非一次。光陰荏苒,不覺又捱過了二年。那時興哥决意要行,瞞過了渾傢,在外面暗暗收拾行李,揀了個上吉的日期,五日前方對渾傢說知,道:“常言‘坐吃山空’,我夫妻兩口也要成傢立業,終不然拋了這行衣食道路?如今這二月天氣不寒不暖,不上路更待何時?”渾傢料是留他不住了,衹得問道:“丈夫此去幾時可回?”興哥道:“我這番出外,甚不得已,好歹一年便回,寧可第二遍多去幾時罷了。”渾傢指着樓前一棵植樹道:“明年此樹發芽,便盼着官人回也。”說罷,淚下如雨。興哥把衣袖替他揩拭,不覺自己眼淚也挂下來。兩下裏怨離惜別,分外恩情,一言難盡。到第五日,夫婦兩個啼啼哭哭,說了一夜的說話,索性不睡了。五更時分,興哥便起身收拾,將祖遺下的珍珠細軟都交付與渾傢收管。自己衹帶得本錢銀兩,帳目底本及隨身衣服、鋪陣之類,又有預備下送禮的人事,都裝疊得停當。原有兩房傢人,衹帶一個後生些的去;留一個老成的在傢,聽渾傢使喚,買辦日用。兩個婆娘專管廚下。又有兩個丫頭,一個叫晴雲,一個叫暖雪,專在樓中伏待,不許遠離。分付停當了,對渾傢說道:“娘子耐心度日。地方輕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門前窺瞰,招風攬火。”渾傢道:“官人放心,早去早回。”兩個掩淚而別。正是:世上萬般哀苦事,無非死別與生離。
  興哥上路,心中衹想着渾傢,整日的不瞅不睬。不一日,到了廣東地方,下了客店。這夥舊時相識都來會面,興哥送了些人事。排傢的治酒接風,一連半月二十日,不得空閑。興哥在傢裏,原是淘虛了的身子,一路受些勞碌,到此未免飲食不節,得了個瘧疾,一夏不好,秋間轉成水痢,每日請醫切脈,服藥調治,直延到秋盡,方得安痊。把買賣都擔閣了,眼見得一年回去不成。正是:衹為蠅頭微利,拋卻鴛被良緣。
  興哥雖然想傢,到得日久,索性把念頭放慢了。
  不題興哥做客之事,且說這裏渾傢王三巧兒,自從那日丈夫分付了,果然數月之內目不窺戶,足不下樓。光陰似箭,不覺殘年將盡,傢傢戶戶鬧轟轟的暖火盆、放爆竹、吃閤家歡耍子,三巧兒觸景傷情,思想丈夫,這一夜好生凄楚!正合古人的四句詩,道是:臘盡愁難盡,春歸入未歸;朝來嗔寂寞,不肯試新衣。
  明日正月初一日,是個歲朝。晴雲、暖雪兩個丫頭一力勸主母在前樓去看看街坊景象。原來蔣傢住宅前後通連的兩帶樓房,第一帶臨着大街,第二帶方做臥室,三巧兒閑常衹在第二帶中坐臥。這一日被丫頭們攛掇不過,衹得從邊廂裏走過前樓,分付推開窗子,把簾兒放下,三口兒在簾內觀看。這日街坊上好不鬧雜!三巧兒道:“多少東行西走的人,偏沒個賣卦先生在內!若有時,喚他來卜問官人消息也好。”晴雲道:“今日是歲朝,人人要閑耍的,那個出來賣卦?”暖雪叫道:“娘!限在我兩個身上,五日內包喚一個來占卦便了。”到初四日早飯過後,暖雪下樓小解,忽聽得口當口當口當的敲響,響的這件東西,喚做“報君知”,是瞎子賣卦的行頭。暖雪等不及解完,慌忙檢了褲腰跑出門外,叫住了瞎先生。撥轉腳頭,一口氣跑上樓來報知主母。三巧兒分付,喚在樓下坐啓內坐着。討他課錢,通陳過了,走下樓梯,聽他剖斷。那瞎先生占成一卦,問是何用。那時廚下兩個婆娘聽得熱鬧,也都跑將來了,替主母傳語道:“這卦是問行人的。”瞎先生道:“可是妻問夫麽?”婆娘道:“正是。”先生道:“青竜治世,財爻發動。若是妻問夫,行人在半途,金帛千箱有,風波一點無。青竜屬木,木旺於春,立春前後,已動身了。月盡月初,必然回傢,更兼十分財采。”三巧兒叫買辦的把三分銀子打發他去,歡天喜地上樓去了。真所謂”望梅止渴”、“畫餅充饑,“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癡心妄想,時刻難過。三巧兒衹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語,一心衹想丈夫回來,從此時常走嚮前樓,在簾內東張西望。直到二月初旬,椿樹抽芽,不見些兒動靜,三巧兒思想丈夫臨行之約,愈加心慌;一日幾遍,嚮外探望。也是合當有事,遇着這個俊俏後生。正是:有緣千裏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這個俊俏後生是誰?原來不是本地,是徽州新安縣人氏,姓陳,名商,小名叫做大喜哥,後來改口呼為大郎。年方二十四歲,且是生得一表人物,雖勝不得宋玉、潘安,也不在兩人之下。這大郎也是父母雙亡,湊了二三千金本錢,來走襄陽販糴些米豆之類,每年常走一遍。他下處自在城外,偶然這日進城來,要到大市街汪朝奉典鋪中問個傢信。那典鋪正在蔣傢對門,因此經過。你道怎生打扮?頭上帶一頂蘇樣的百柱騌帽,身上穿一件魚肚白的湖紗道袍,又恰好與蔣興哥平昔穿着相像。三巧兒遠遠瞧見,衹道是他丈夫回了,揭開簾子定睛而看。陳大郎擡頭,望見樓上一個年少的美婦人目不轉睛的,衹道心上喜了他,也對着樓上丟個眼色。誰知兩個都錯認了。三巧兒見不是丈夫,羞得兩頰通紅,忙忙把窗兒拽轉,跑在後樓,靠着床沿上坐地,兀自心頭突突的跳一個不住。
  誰知陳大郎的一片精魂早被婦人眼光兒攝上去了。回到下處,心念念的放他不下,肚裏想道:“傢中妻子雖是有些顔色,怎比得婦人一半!欲待通個情款,爭奈無門可入。若得謀他一宿,就消花這些本錢,也不枉為人在世。”嘆了幾口氣,忽然想起大市街東巷有個賣珠子的薛婆,曾與他做過交易。這婆子能言快語,況且日逐串街走巷。那一傢不認得,須是與他商議,定有道理。這一夜番來覆去,勉強過了。
  次日起個清早,衹推有事,討些涼水梳洗,取了一百兩銀子、兩大錠金子,急急的跑進城來。這叫做:欲求生受用,須下死工夫。陳大郎進城,一徑來到大市街東巷,去敲那薛婆的門。薛婆蓬着頭,正在天井裏揀珠子;聽得敲門,一頭收過珠包,一頭問道:“是誰?”纔聽說出“徽州陳”三字,慌忙開門請進,道:“老身未曾梳洗,不敢為禮了。大官人起得好早!有何貴幹?”陳大郎道:“特特而來,若遲時,怕不相遇。”薛婆道:“可是作成老身出脫些珍珠首飾麽?”陳大郎道:“珠子也要買,還有大買賣作成你。”薛婆道:“老身除了這一行貨,其餘都不熟慣。”陳大郎道:“這裏可說得話麽?”薛婆便把大門關上,請他到小閣兒坐着,問道:“大官人有何分付?”大郎見四下無人,便嚮衣袖裏摸出銀子,解開布包,攤在桌上,道:“這一百兩白銀,幹娘收過了,方纔敢說。”婆子不知高低,那裏肯受,大郎道:“莫非嫌少?”慌忙又取出黃燦燦的兩錠金子,也放在桌上,道:“這十兩金子一並奉納。若幹娘再不收時,便是故意推調了。今日是我來尋你,非是你為求我。衹為這樁大買賣,不是老娘成不得,所以特地相求。便說做不成時,這金銀你衹管受用,終不然我又來取討,日後再沒相會的時節了?我陳商不是恁般小樣的人!”看官,你說從來做牙婆的那個不貪錢鈔?見了這般黃白之物,如何不動火?薛婆當時滿臉堆下笑來,便道:“大官人休得錯怪!老身一生不曾要別人一釐一毫不明不白的錢財。今日既承大官人分付,老身權且留下:若是不能效勞,依舊奉納。”說罷,將金錠放銀包內一齊包起,叫聲:“老身大膽了。”拿嚮臥房中藏過忙踅出來,道:“大官人,老身且不敢稱謝,你且說甚麽買賣用着老身之處?”大郎道:“急切要尋一件救命之寶,是處都無,衹大市街上一傢人傢方有,特央幹娘去藉藉。”婆子笑將起來道:“又是作怪!老身在這條巷住過二十多年,不曾聞大市街有甚救命之寶。大官人你說,有寶的還是誰傢?”大郎道:“敝鄉裏汪三朝奉典鋪對門高樓子內是何人之宅?”婆子想了一回,道:“這是本地蔣興哥傢裏,他男子出外做客一年多了,止有女眷在傢。”大郎道:“我這救命之寶,正要問他女眷藉藉。”便把椅兒掇近了婆子身邊,嚮他訴出心腹,如此如此。
  婆子聽罷,連忙搖首道:“此事大難!蔣興哥新娶這房娘子不上四年,夫妻兩個如魚似水,寸步不離。如今沒奈何出去了,這小娘子足不下樓,甚是貞節。因興哥做人有些古怪,容易嗔嫌,老身輩從不曾上他的階頭。連這小娘子面長面短,老身還不認得,如何應承得此事?方纔所賜,是老身福薄,受用不成了。”陳大郎聽說,慌忙雙膝跪下。婆子去扯他時,被他兩手拿住衣袖,緊緊按定在椅上,動彈不得。口裏說:“我陳商這條性命都在幹娘身上。你是必思量個妙計,作成我入馬,救我殘生。事成之日,再有白金百兩相酬。若是推阻,即今便是個死。”慌得婆子沒理會處,連聲應道:“是,是!莫要折殺老身,大官人請起,老身有話講。”陳大郎方纔起身,拱手道:“有何妙策,作速見教。”薛婆道:“此事須從容圖之,衹要成就,莫論歲月。若是限時限日,老身决難奉命。”陳大郎道:“若果然成就,便遲幾日何妨,衹是計將安出?”薛婆道:“明日不可太早,不可太遲,早飯後,相約在汪三朝奉典鋪中相會。大官人可多帶銀兩,衹說與老身做買賣,其間自有道理。若是老身這兩衹腳跨進得蔣傢門時,便是大官人的造化。大官人便可急回下處,莫在他門首盤桓,被人識破,誤了大事。討得三分機會,老身自來回覆。”陳大郎道:“謹依尊命。”唱了個肥喏,欣然開門而去。正是:未曾滅項興劉,先見築壇拜將。
  當日無話,到次日,陳大郎穿了一身齊整衣服,取上三四百兩銀子放在個大皮匣內,喚小郎背着,跟隨到大市街汪傢典鋪來。瞧見對門樓窗緊閉,料是婦人不在,便與管典的拱了手,討個木凳兒坐在門前,嚮東張望。不多時,衹見薛婆抱着一個衊絲箱兒來了。陳大郎喚住,問道:“箱內何物?”薛婆道:“珠寶首飾,大官人可用麽?”大郎道:“我正要買。”薛婆進了典鋪,與管典的相見了,叫聲聒噪,便把箱兒打開,內中有十來包珠子,又有幾個小匣兒,都盛着新樣簇花點翠的首飾,奇巧動人,光燦奪目。陳大郎揀幾吊極粗極白的珠子,和那些簪珥之類做一堆兒放着,道:“這些我都要了。”婆子便把眼兒瞅着,說道:“大官人要用時盡用,衹怕不肯出這樣大價錢。”陳大郎已自會意,開了皮匣,把這些銀兩白華華的攤做一臺,高聲的叫道:“有這些銀子,難道買你的貨不起。”此時鄰居閑漢已自走過七八個人,在鋪前站着看了。婆子道:“老身取笑,豈敢小覷大官人。這銀兩須要仔細,請收過了,衹要還得價錢公道便好。”兩下一邊的討價多,一邊的還錢少,差得天高地遠。那討價的一口不移。這裏陳大郎拿着東西又不放手,又不增添,故意走出屋檐,件件的翻覆認看,言真道假、彈斤估兩的在日光中烜耀。惹得一市人都來觀看,不住聲的有人喝采。婆子亂嚷道:“買便買,不買便罷,衹管擔閣人則甚!”陳大郎道:“怎麽不買?”兩個又論了一番價。正是:衹因酬價爭錢口,驚動如花似玉人。
  王三巧兒聽得對門喧嚷,不覺移步前樓,推窗偷看,衹見珠光閃爍,寶色輝煌,甚是可愛。又見婆子與客人爭價不定,便分付丫環去喚那婆子藉他東西看看。晴雲領命,走過街去,把薛婆衣袂一扯,道:“我傢娘請你。”婆子故意問道:“是誰傢?”晴雲道:“對門蔣傢。”婆子把珍珠之類劈手奪將過來,忙忙的包了,道:“老身沒有許多空閑與你歪纏!”陳大郎道:“再添些賣了罷。”婆子道:“不賣,不賣!像你這樣價錢,老身賣去多時了。”一頭說,一頭放入箱兒裏,依先關鎖了,抱着便走。晴雲道:“我替你老人傢拿罷。”婆子道:“不消。”頭也不回,徑到對門去了。陳大郎心中暗喜,也收拾銀兩,別了管典的,自回下處。正是:眼望捷旌旗,耳聽好消息。
  晴雲引薛婆上樓,與三巧兒相見了。婆子看那婦人,心下想道:“真天人也!怪不得陳大郎心迷,若我做男子,也要渾了。”當下說道:“老身久聞大娘賢慧,但恨無緣拜識。”三巧兒問道:“你老人傢尊姓?”婆子道:“老身姓薛,衹在這裏東巷住,與大娘也是個鄰里。”三巧兒道:“你方纔這些東西如何不賣?”婆子道:“若不賣時,老身又拿出來怎的?衹笑那下路客人空自一表人才,不識貨物。”說罷便去開了箱兒,取出幾件簪珥遞與那婦人看,叫道:“大娘,你道這樣首飾,便工錢也費多少!他們還得忒不像樣,教老身在主人傢面前如何告得許多消乏?”又把幾串珠子提將起來道:“這般頭號的貨,他們還做夢哩。”三巧兒問了他討價還價,便道:“真個虧你些兒。”婆子道:“還是大傢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三巧兒喚丫環看茶,婆子道:“不擾茶了,老身有件要緊的事欲往西街走走,遇着這個客人,纏了多時,正是:‘買賣不成,擔誤工程’。這箱兒連鎖放在這裏,權煩大娘收拾。老身暫去,少停就來。”說罷便走。三巧兒叫晴雲送他下樓,出門嚮西去了。三巧兒心上愛了這幾件東西,專等婆子到來酬價,一連五日不至。到第六日午後,忽然下一場大雨。雨聲未絶,砰砰的敲門聲響。三巧兒喚丫環開看,衹見薛婆衣衫半濕,提個破傘進來,口兒道:“晴幹不肯走,直待雨淋頭。”把傘兒放在樓梯邊,走上樓來萬福道:“大娘,前晚失信了。”三巧兒慌忙答禮道:“這幾日在那裏去了?”婆子道:“小女托賴,新添了個外甥。老身去看看,留住了幾日,今早方回。半路上下起雨來,在一個相識人傢藉把傘,又是破的,卻不是晦氣!”三巧兒道:“你老人傢幾個兒女?”婆子道:“衹一個兒子,完婚過了。女兒到有四個。這是我第四個了,嫁與徽州朱八朝奉做偏房,就在這北門外開????店的。”三巧兒道:“你老人傢女兒多,不把來當事了。本鄉本土少什麽一夫一婦的,怎捨得與異鄉人做小?”婆子道:“大娘不知,到是異鄉人有情懷。雖則偏房,他大娘子衹在傢裏,小女自在店中,呼奴使婢,一般受用。老身每遍去時,他當個尊長看待,更不怠慢。如今養了個兒子,愈加好了。”三巧兒道:“也是你老人傢造化,嫁得着。”說罷,恰好晴雲討茶上來,兩個吃了。
  婆子道:“今日雨天沒事,老身大膽,敢求大娘的首飾一看,看些巧樣兒在肚裏也好。”三巧兒道:“也衹是平常生活,你老人傢莫笑話。”就取一把鑰匙開了箱籠,陸續搬出許多釵、鈿、纓絡之類。薛婆看了,誇美不盡,道:“大娘有恁般珍異,把老身這幾件東西看不在眼了。”三巧兒道:“好說,我正要與你老人傢請個實價。”婆子道:“娘子是識貨的,何消老身費嘴。”三巧兒把東西檢過,取出薛婆的衊絲箱兒來,放在桌上,將鑰匙遞與婆子道:“你老人傢開了,檢看個明白。”婆子道:“大娘忒精細了。”當下開了箱兒,把東西逐件搬出。
  三巧兒品評價錢,都不甚遠。婆子並不爭論,歡歡喜喜的道:“恁地,便不枉了人。老身就少賺幾貫錢也是快活的。”三巧兒道:“衹是一件,目下湊不起價錢,衹好現奉一半。等待我傢官人回來,一並清楚,他也衹在這幾日回了。”婆子道:“便遲幾日,也不妨事。衹是價錢上相讓多了,銀水要足紋的。”三巧兒道:“這也小事。”便把心愛的幾件首飾及珠子收起,喚晴雲取杯見成酒來,與老人傢坐坐。
  婆子道:“造次如何好攪擾?”三巧兒道:“時常清閑,難得你老人傢到此作伴扳話。你老人傢若不嫌怠慢,時常過來走走。”婆子道:“多謝大娘錯愛,老身傢裏當不過嘈雜,像宅上又忒清閑了。”三巧兒道:“你傢兒子做甚生意?”婆子道:“他衹是接些珠寶客人,每日的討酒討漿,颳的人不耐煩。老身虧殺各宅們走動,在傢時少,還好。若衹在六尺地上轉,怕不燥死了人。”三巧兒道:“我傢與你相近,不耐煩時就過來閑話。”婆子道:“衹不敢頻頻打攪。”三巧兒道:“老人傢說那裏話。”
  衹見兩個丫環輪番的走動,擺了兩副杯箸,兩碗臘雞,兩碗臘肉,兩碗鮮魚,連果碟素菜共一十六個碗。婆子道:“如何盛設!”三巧兒道:“見成的,休怪怠慢。”說罷,斟酒遞與婆子,婆子將杯回敬,兩下對坐而飲。原來三巧兒酒量盡去得,那婆子又是酒壺酒甕,吃起酒來,一發相投了,衹恨會面之晚。那日直吃到傍晚,剛剛雨止,婆子作謝要回。三巧兒又取出大銀鐘來,勸了幾鐘。又陪他吃了晚飯,說道:“你老人傢再寬坐一時,我將這一半價錢付你去。”婆子道:“天晚了,大娘請自在,不爭這一夜兒,明日卻來領罷。連這衊絲箱兒老身也不拿去了,省得路上泥滑滑的不好走。”三巧兒道:“明日專專望你。”婆子作別下樓,取了破傘出門去了。正是:世間衹有虔婆嘴,哄動多多少少人。
  卻說陳大郎在下處呆等了幾日,並無音信。見這日天雨,料是婆子在傢,拖泥帶水的進城來問個消息,又不相值。自傢在酒肆中吃了三杯,用了些點心,又到薛婆門首打聽,衹是未回。看看天晚,卻待轉身,衹見婆子一臉春色,腳略斜的走入巷來。陳大郎迎着他,作了揖,問道:“所言如何?”婆子搖手道:“尚早。如今方下種,還沒有發芽哩,再隔五六年,開花結果,纔得到你口。你莫在此探頭探腦,老娘不是管閑事的。”陳大郎見他醉了,衹得轉去。
  次日,婆子買了些時新果子、鮮雞、魚、肉之類,喚個廚子安排停當,裝做兩個盆子,又買一甕上好的釅酒,央間壁小二挑了,來到蔣傢門首。三巧兒這回不見婆子到來,正教晴雲開門出來探望,恰好相遇。婆子教小二挑在樓下,先打發他去了。晴雲已自報知主母。三巧兒把婆子當個貴客一般,直到樓梯口邊迎他上去。婆子千恩萬謝的福了一回,便道:“今日老身偶有一杯水酒,將來與大娘消遣。”三巧兒道:“到要你老人傢賠鈔,不當受了。”婆子央兩個丫環搬將上來,擺做一桌子。三巧兒道:“你老人傢忒迂闊了,恁般大弄起來。”婆子笑道:“小戶人傢備不出甚麽好東西,衹當一茶奉獻。”晴雲便去取杯箸,暖雪便吹起水火爐來。霎時酒暖,婆子道:“今日是老身薄意,還請大娘轉坐客位。”三巧兒道:“雖然相擾,在寒捨豈有此理?”兩下謙讓多時,薛婆衹得坐了客席。這是第三次相聚,更覺熟分了。飲酒中間,婆子問道:“官人出外好多時了還不回,虧他撇得大娘下。”三巧兒道:“便是,說過一年就轉,不知怎地擔闊了。”婆子道:“依老身說,放下了恁般如花似玉的娘子,便博個堆金積玉也不為罕。”婆子又道:“大凡走江湖的人把客當傢,把傢當客。比如我第四個女婿朱八朝奉有了小女,朝歡暮樂,那裏想傢?或三年四年纔回一遍,住不上一兩個月,又來了。傢中大娘子替他擔孤受寡,那曉得他外邊之事?”三巧兒道:“我傢官人到不是這樣人。”婆子道:“老身衹當閑話講,怎敢將天比地?”當日兩個猜謎擲色,吃得酩酊而別。
  第三日,同小二來取傢火,就領這一半價錢。三巧兒又留他吃點心。從此以後,把那一半賒錢為由,衹做問興哥的消息,不時行走。這婆子俐齒伶牙,能言快語,又半癡不顛的,慣與丫環們打諢,所以上下都歡喜他。三巧兒一日不見他來,便覺寂寞,叫老傢人認了薛婆傢裏,早晚常去請他,所以一發來得勤了。世間有四種人惹他不得,引起了頭,再不好絶他。是那四種?遊方僧道、乞丐、閑漢、牙婆。上三種人猶可,衹有牙婆是穿房入戶的,女眷們怕冷靜時,十個九個到要扳他來往。今日薛婆本是個不善之人,一般甜言軟語,三巧兒遂與他成了至交,時刻少他不得。正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陳大郎幾遍討個消息,薛婆衹回言尚早。其時五月中旬,天漸炎熱。婆子在三巧兒面前,偶說起傢中蝸窄,又是朝西房子,夏月最不相宜,不比這樓上高廠風涼。三巧兒道:“你老人傢若撇得傢下,到此過夜也好。”婆子道:“好是好,衹怕官人回來。巧兒道:“他就回,料道不是半夜三更。”婆子道:“大娘不嫌蒿惱,老身慣是掗相知的,衹今晚就取鋪陳過來,與大娘作伴,何如?”三巧兒道:“鋪陳盡有,也不須拿得。你老人傢回覆傢裏一聲,索性在此過了一夏傢去不好?”婆子真個對傢裏兒子媳婦說了,衹帶個梳匣兒來。三巧兒道:“你老人傢多事,難道我傢油梳子也缺了,你又帶來怎地?”婆子道:“老身一生怕的是同湯洗臉,合具梳頭。大娘怕沒有精緻的梳具,老身如何敢用?其他姐兒們的,老身也怕用得,還是自傢帶了便當。衹是大娘分付在那一門房安歇?”三巧兒指着床前一個小小藤榻兒,道:“我預先排下你的臥處了,我兩個親近些,夜間睡不着好講些閑話。”說罷,檢出一頂青紗帳來,教婆子自傢挂了,又同吃了一會酒,方纔歇息。兩個丫環原在床前打鋪相伴,因有了婆子,打發他在間壁房裏去睡。從此為始,婆子日間出去串街做買賣,黑夜便到蔣傢歇宿。時常攜壺挈碗的殷勤熱鬧,不一而足。床榻是丁字樣鋪下的,雖隔着帳子,卻像是一頭同睡。夜間絮絮叨叨,你問我答,凡街坊穢褻之談,無所不至。這婆子或時裝醉詐風起來,到說起自傢少年時偷漢的許多情事,去勾動那婦人的春心。害得那婦人嬌滴滴一副嫩臉,紅了又白,白了又紅,婆子已知婦人心活,衹是那話兒不好啓齒。
  光陰迅速,又到七月初七日了,正是三巧兒的生日。婆子清早備下兩盒禮,與他做生。三巧兒稱謝了,留他吃面。婆子道:“老身今日有些窮忙,晚上來陪大娘,看牛郎織女做親。”說罷自去了。下得階頭不幾步,正遇着陳大郎。路上不好講話,隨到個僻靜巷裏。陳大郎攢着兩眉,埋怨婆子道:“幹娘,你好慢心腸!春去夏來,如今又立過秋了。你今日也說尚早,明日也說尚早,卻不知我度日如年。再延捱幾日,他丈夫回來,此事便付東流,卻不活活的害死我也!陰司去少不得與你索命。”婆子道:“你且莫喉急,老身正要相請,來得恰好。事成不成,衹在今晚,須是依我而行。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全要輕輕悄悄,莫帶纍人。”陳大郎點頭道:“好計,好計!事成之後,定當厚報。”說罷,欣然而去。正是:排成竊玉偷香陣,費盡攜雲握雨心。
  卻說薛婆約定陳大郎這晚成事。午後細雨微茫,到晚卻沒有星月,婆子黑暗裏引着陳大郎埋伏在左近,自己卻去敲門。晴雲點個紙燈兒,開門出來。婆子故意把前袖一摸,說道:“失落了一條臨清汗巾兒。姐姐,勞你大傢尋一尋。”哄得晴雲便把燈嚮街上照去。這裏婆子捉個空,招着陳大郎一溜溜進門來,先引他在樓梯背後空處伏着。婆子便叫道:“有了,不要尋了。”晴雲道:“恰好火也沒了,我再去點個來照你。”婆子道:“走熟的路,不消用火。”兩個黑暗裏關了門,摸上樓來。三巧兒問道:“你沒了什麽東西?”婆子袖裏扯出個小帕兒來,道:“就是這個冤傢,雖然不值甚錢,是一個北京客人送我的,卻不道禮輕人意重。”三巧兒取笑道:“莫非是你老相交送的表記。”婆子笑道:“也差不多。”當夜兩個耍笑飲酒。婆子道:“酒餚盡多,何不把些賞廚下男女?也教他鬧轟轟,像個節夜。”三巧兒真個把四碗菜、兩壺酒,分付丫環拿下樓去。那兩個婆娘,一個漢子,吃了一回,各去歇息不題。
  再說婆子飲酒中間問道:“官人如何還不回傢?”三巧兒道:“便是算來一年半了。”婆子道:“牛郎織女也是一年一會,你比他到多隔了半年。常言道一品官,二品客。做客的那一處沒有風花雪月?衹苦了傢中娘子。”三巧兒嘆了口氣,低頭不語。婆子道:“是老身多嘴了。今夜牛女佳期,衹該飲酒作樂,不該說傷情話兒。”說罷,便斟酒去勸那婦人,約莫半酣,婆子又把酒去勸兩個丫環,說道:“這是牛郎織女的喜酒,勸你多吃幾杯,後日嫁個恩愛的老公,寸步不離。”兩個丫環被纏不過,勉強吃了,各不勝酒力,東倒西歪。三巧兒分付關了樓門,發放她先睡。她兩個自在吃酒。婆子一頭吃,口裏不住的說囉說皂道:“大娘幾歲上嫁的?”三巧兒道:“十七歲。”婆子道:“破得身遲,還不吃虧;我是十三歲上就破了身。”三巧兒道:“嫁得恁般早?”婆子道:“論起嫁,到是十八歲了。不瞞大娘說,因是在間壁人傢學針指,被他傢小官人調誘,一時間貪他生得俊俏,就應承與他偷了。初時好不疼痛,兩三遍後就曉得快活。大娘你可也是這般麽?”三巧兒衹是笑。婆子又道:“那話兒到是不曉得滋味的到好,嘗過的便丟不下,心坎裏時時發癢,日裏還好,夜間好難過哩。”三巧兒道:“想你在娘傢時閱人多矣,虧你怎生充得黃花女兒嫁去?”婆子道:“我的老娘也曉得些影像,生怕出醜,教我一個童女方,用石榴皮、生礬兩味煎湯洗過,那東西就緊了。我衹做張做勢的叫疼,就遮過了。”三巧兒道:“你做女兒時夜間也少不得獨睡。”婆子道:“還記得在娘傢時節,哥哥出外,我與嫂嫂一頭同睡,兩下輪番在肚子上學男子漢的行事。”三巧兒道:“兩個女人做對,有甚好處?”婆子走過三巧兒那邊,挨肩坐上,說道:“大娘,你不知,衹要大傢知音,一般有趣,也撒得火。”三巧兒舉手把婆子肩呷上打一下,說道:“我不信,你說謊。”婆子見他欲心已動,有心去挑撥他,又道:“老身今年五十二歲了,夜間常癡性發作,打熬不過,虧得你少年老成。”三巧兒道:“你老人傢打熬不過。終不然還去打漢子?”婆子道:“敗花枯柳。如今那個要我了?不瞞大娘說,我也有個自取其樂、救急的法兒。”三巧兒道:“你說謊,又是甚麽法兒?”婆子道:“少停到床上睡了,與你細講。”
  說罷,衹見一個飛蛾在燈上旋轉,婆子便把扇來一撲,故意撲滅了燈,叫聲:“阿呀!老身自去點個燈來。”便去開樓門。陳大郎已自走上樓梯,伏在門邊多時了。都是婆子預先設下的圈套。婆子道:“忘帶個取燈兒去了。”又走轉來,便引着陳大郎到自己榻上伏着,婆子下樓去了一回,復上來道:“夜深了,廚下火種都熄了,怎麽處?”三巧兒道:“我點燈睡慣了,黑魆魆地好不怕人!”婆子道:“老身伴你一床睡何如?”三巧兒正要問他救急的法兒,應道:“甚好。”婆子道:“大娘,你先上床,我關了門就來。”三巧兒先脫了衣服,床上去了,叫道:“你老人傢快睡罷。”婆子應道:“就來了。”卻在榻上拖陳大郎上來,赤條條的扌雙在三巧兒床上去。三巧兒摸着身子,道:“你老人傢許多年紀,身上恁般光滑!”那人並不回言,鑽進被裏,就捧着婦人做嘴。婦人還認是婆子,雙手相抱。那個驀地騰身而上,就幹起事來。那婦人一則多了杯酒,醉眼朦朧;二則被婆子挑撥,春心飄蕩,到此不暇緻詳,憑他輕薄;一個是閨中懷春的少婦,一個客邸暮色的才郎;一個打熬許久,如文君初遇相如;一個盼望多時,如必正初諧陳女。分明久旱逢甘雨,勝過他鄉遇故知。陳大郎是走過風月場的人,顛鸞倒鳳,麯盡其趣,弄得婦人魂不附體。雲雨畢後,三巧兒方問道:“你是誰?”陳大郎把樓下相逢,如此相慕,如此若央薛婆用計細細說了:“今番得遂平生,便死瞑目。”婆子走到床間,說道:“不是老身大膽,一來可憐大娘青春獨宿,二來要救陳郎性命。你兩個也是宿世姻緣,非幹老身之事。”三巧兒道:“事已如此,萬一我丈夫知覺,怎麽好?”婆子道:“此事你知我知,衹買定了睛雲、暖雪兩個丫頭,不許他多嘴,再有誰人漏泄?在老身身上,管成你夜夜歡娛,一些事也沒有。衹是日後不要忘記了老身。”三巧兒到此,也顧不得許多了,兩個又狂蕩起來,直到五更鼓絶,天色將明,兩個兀自不捨。婆子催促陳大郎起身,送他出門去了。自此無夜不會,或是婆子同來,或是漢子自來。兩個丫環被婆子把甜話兒偎他,又把利害的話兒嚇他,又教主母賞他幾件衣服。漢子到時,不時把些零碎銀子賞他們買果兒吃,騙得歡歡喜喜,已自做了一路。夜來明去,一出一入,都是兩個丫環迎送,全無阻隔。真個是你貪我愛,如膠似漆,勝如夫婦一般。
  陳大郎有心要結識這婦人,不時的製辦好衣服,好首飾送他,又替他還了欠下婆子的一半價錢,又將一百兩銀子謝了婆子,往來半年有餘,這漢子約有千金之費。三巧兒也有三十多兩銀子東西,送那婆子。婆子衹為圖這些不義之財,所以肯做牽頭。這都不在話下。
  古人云:“天下無不散的筵席。”纔過十五元宵夜,又是清明三月天。陳大郎思想磋跎了多時生意,要得還鄉。夜來與婦人說知,兩下恩深義重,各不相捨。婦人到情願收拾了些細軟跟隨漢子逃走,去做長久夫妻。陳大郎道:“使不得,我們相交始末都在薛婆肚裏。就是主人傢呂公,見我每夜進城,難道沒有些疑惑?況客船上人多,瞞得那個?兩個丫環又帶去不得。你丈夫回來跟究出情由,怎肯幹休?娘子權且耐心,到明年此時,我到此覓個僻靜下處,悄悄通個言兒與你,那時兩口兒同走,神鬼不覺,卻不安穩?”婦人道:“萬一你明年不來,如何?”陳大郎就設起誓來。婦人道:“既然你有真心,奴傢也决不相負。你若到了家乡,倘有便人,托他捎個書信到薛婆處,也教奴傢放心。”陳大郎道:“我自用心,不消分付。”又過幾日,陳大郎雇下船衹,裝載糧食完備,又來與婦人作別。這一夜倍加眷戀,兩下說一會,哭一會,又狂蕩一會,整整的一夜不曾合眼。到五更起身,婦人便去開箱,取出一件寶貝叫做“珍珠衫”,遞與陳大郎道:“這件衫兒是蔣門祖傳之物,暑天若穿了他,清涼透骨。此去天道漸熱,正用得着。奴傢把與你做個紀念,穿了此衫,就如奴傢貼體一般。”陳大郎哭得出聲不得,軟做一堆。婦人就把衫兒親手與漢子穿下,叫丫環開了門戶,親自送他出門,再三珍重而別。詩曰:昔年含淚別夫郎,今日悲啼送所歡;堪恨婦人多水性,招來野鳥勝文鸞。
  話分兩頭,卻說陳大郎有了這珍珠衫兒,每日貼體穿着,便夜間脫下,也放在被窩中同睡,寸步不離。一路遇了順風,不兩月行到蘇州府楓橋地面。那楓橋是柴米牙行聚處,少不得投個主傢脫貨,不在話。忽一日,赴個同鄉人的酒席。席上遇個襄陽客人,生得風流標緻。那人非別,正是蔣興哥。原來興哥在廣東販了些珍珠、玳瑁、蘇木、沉香之類,搭伴起身。那夥同伴商量,都要到蘇州發賣。興哥久聞得”上說天堂,下說蘇杭”,好個大馬頭所在,有心要去走一遍,做這一回買賣方纔回去。還是去年十月中到蘇州的。因是隱姓為商,都稱為羅小官人,所以陳大郎更不疑惑。他兩個萍水相逢,年相若,貌相似,談吐應對之間彼此敬慕。即席間問了下處,互相拜望,兩個遂成知己,不時會面。興哥討完了客帳,欲待起身,走到陳大郎寓所作別。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談心,甚是款洽。此時五月下旬,天氣炎熱。兩個解衣飲酒,陳大郎露出珍珠衫來。興哥心中駭異,又不好認他的,衹誇奬此衫之美。陳大郎恃了相知,便問道:“貴縣大市街有個蔣興哥傢,羅兄可認得否?”興哥到也乖巧,回道:“在下出外日多,裏中雖曉得有這個人,並不相認,陳兄為何問他?”陳大郎道:“不瞞兄長說,小弟與他有些瓜葛。”便把三巧兒相好之情告訴了一遍。扯着衫兒看了,眼淚汪汪道:“此衫是他所贈。兄長此去,小弟有封書信,奉煩一寄,明日侵早送到貴寓。”興哥口裏答應道:“當得,當得。”心下沉吟:“有這等異事!現在珍珠衫為證,不是個虛話了。”當下如針刺肚,推故不飲,急急起身別去。
  回到下處,想了又惱,惱了又想,恨不得學個縮地法兒頃刻到傢。連夜收拾,次早便上船要行。衹見岸上一個人氣籲籲的趕來,卻是陳大郎。親把書信一大包遞與興哥,叮囑千萬寄去。氣得興哥面如土色,說不得,話不得,死不得,活不得。衹等陳大郎去後,把書看時,面上寫道:“此書煩寄大市街東巷薛媽媽傢。”興哥性起,一手扯開,卻是八尺多長一條桃紅縐紗汗巾,又有個紙糊長匣兒,內有羊脂玉鳳頭簪一根。書上寫道:“微物二件,煩幹娘轉寄心愛娘子三巧兒親收,聊有記念。相會之期,準在來春。珍重,珍重。”興哥大怒,把書扯得粉碎,撇在河中,提起玉簪在船板上一摜,折做兩段。一念想起道:“我好糊塗!何不留此做個證見也好。”便撿起簪兒和汗巾,做一包收拾,催促開船。
  急急的趕到家乡,望見了自傢門首,不覺墮下淚來。想起:“當初夫妻何等恩愛,衹為我貪着蠅頭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這場醜來,如今悔之何及!”在路上性急,巴不得趕回。及至到了,心中又苦又恨,行一步,懶一步。進得自傢門裏,少不得忍住了氣,勉強相見。興哥並無言語,三巧兒自己心虛,覺得滿臉慚愧,不敢殷勤上前扳話。興哥搬完了行李,衹說去看看丈人丈母,依舊到船上住了一晚。次早回傢,嚮三巧兒說道:“你的爹娘同時害病,勢甚危篤,昨晚我衹得住下,看了他一夜。他心中衹牽挂着你,欲見一面,我已雇下轎子在門首,你可作速回去,我也隨後就來。”三巧兒見丈夫一夜不回,心裏正在疑慮,聞說爹娘有病,卻認真了,如何不慌?慌忙把箱籠上鑰匙遞與丈夫,喚個婆娘跟了,上轎而去。興哥叫住了婆娘,嚮袖中摸出一封書來,分付他送與王公:“送過書,你便隨橋回來。”
  卻說三巧兒回傢,見爹娘雙雙無恙,吃了一驚。王公見女兒不接而回,也自駭然。在婆子手中接書,拆開看時,卻是休書一紙。上寫道:立休書人蔣德,係襄陽府棗陽縣人。從幼憑煤聘定王氏為妻。豈期過門之後,本婦多有過失,正合七出之條。因念夫妻之情,不忍明言,情願退還本宗,聽憑改嫁,並無異言,休書是實。
  
  成化二年月日手掌為記。
  書中又包着一條桃紅汗巾、一枝打折的羊脂玉鳳頭簪。王公看了大驚,叫過女兒問其緣故。三巧兒聽說丈夫把他休了,一言不發,啼哭起來。王公氣忿忿的一徑跟到女婿傢來,蔣興哥連忙上前作揖。王公回禮,便回道:“賢婿,我女兒是清清白白嫁到你傢的,如今有何過失,你便把他休了?須還我個明白。”蔣興哥道:“小婿不好說得,但問令愛便知。”王公道:“他衹是啼哭,不肯開口,教我肚裏好悶!小女從幼聰慧,料不到得犯了淫盜。若是小小過失,你可也看老漢薄面恕了他罷。你兩個是七八歲上定下的夫妻,完婚後並不曾爭論一遍兩遍,且是和順。你如今做客纔回,又不曾住過三朝五日,有什麽破綻落在你眼裏?你直如此狠毒,也被人笑話,說你無情無義。”蔣興哥道:“丈人在上,小婿也不敢多講。傢下有祖遺下珍珠衫一件,是令愛收藏,衹問他如今在否。若在時,半字休題;若不在,衹索休怪了。”
  王公忙轉身回傢,問女兒道:“你丈夫衹問你討什麽珍珠衫,你端的拿與何人去了?”那婦人聽得說着了他緊要的關目,差得滿臉通紅,開不得口,一發號啕大哭起來,驚得王公沒做理會處。王婆勸道:“你不要衹管啼哭,實實的說個真情與爹媽知道,也好與你分剖了。”婦人那裏肯說,悲悲咽咽哭一個不住。王公衹得把休書和汗巾、簪子都付與王婆,教他慢慢的偎着女兒,問他個明白。王公心中納悶,走到鄰傢閑話去了。王婆見女兒哭得兩眼赤腫,生怕苦壞了他,安慰了幾句言語,走往廚房下去暖酒,要與女兒消愁。
  三巧兒在房中獨坐,想着珍珠衫泄漏的緣故,好生難解!這汗巾簪子又不知那裏來的。沉吟了半晌,道:“我曉得了。這拆簪是鏡破釵分之意;這條汗巾,分明教我懸梁自盡,他念夫妻之情,不忍明言,是要全我的廉恥。可憐四年恩愛,一旦决絶,是我做的不是,負了丈夫恩情。便活在人間,料沒有個好日,不如縊死,到得幹淨。”說罷,又哭了一回,把個坐兀子填高,將汗巾兜在梁上,正欲自縊。也是壽數未絶,不曾關上房門。恰好王婆暖得一壺好酒走進房來,見女兒安排這事,急得他手忙腳亂,不放酒壺,便上前去拖拽。不期一腳踢番坐子,娘兒兩個跌做一團,酒壺都潑翻了。王婆爬起來,扶起女兒,說道:“你好短見!二十多歲的人,一朵花還沒有開足,怎做這沒下梢的事?莫說你丈夫還有回心轉意的日子,便真個休了,恁般容貌,怕沒人要你?少不得別選良姻,圖個下半世受用。你且放心過日子去。休得愁悶。”王公回傢,知道女兒尋死,也勸了他一番,又囑付王婆用心提防。過了數日,三巧兒沒奈何,也放下了念頭。正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
  再說蔣興哥把兩條索子,將晴雲、暖雪捆縛起來,拷問情由。那丫頭初時抵賴,吃打不過,衹得從頭至尾細細招將出來。已知都是薛婆勾引,不幹他人之事。到明朝,興哥領了一夥人趕到薛婆傢裏,打得他雪片相似,衹饒他拆了房子。薛婆情知自己不是,躲過一邊,並沒一人敢出頭說話。興哥見他如此,也出了這口氣。回去喚個牙婆將兩個丫頭都賣了。樓上細軟箱籠大小共十六衹,寫三十二條封皮,打叉封了,更不開動。這是甚意兒?衹因興哥夫婦本是十二分相愛的。雖則一時休了,心中好生痛切。見物思人,何忍開看?話分兩頭,卻說南京有個吳傑進士,除授廣東潮陽縣知縣。水路上任,打從襄陽經過。不曾帶傢小,有心要擇一美妾。一路看了多少女子,並不中意。聞得棗陽縣王公之女大有顔色,一縣聞名。出五十金財禮,央媒議親。王公到也樂從,衹怕前婿有言,親到蔣傢,與興哥說知。興哥並不阻當。臨嫁之夜,興哥顧了人夫將樓上十六個箱籠,原封不動連鑰匙送到吳知縣船上,交割與三巧兒,當個陪嫁。婦人心上到過意不去。旁人曉得這事,也有誇興哥做人忠厚的,也有笑他癡呆的,還有駡他沒志氣的,正是人心不同。
  閑話休題。再說陳大郎在蘇州脫貨完了。回到新安,一心衹想着三巧兒。朝暮看了這件珍珠衫長吁短嘆。老婆平氏心知這衫兒來得蹺蹊,等丈夫睡着,悄悄的偷去,藏在天花板上。陳大郎早起要穿時,不見了衫兒,與老婆取討。平氏那裏肯認,急得陳大郎性發,傾箱倒篋的尋個遍,衹是不見,便破口大駡老婆起來,惹得老婆啼啼哭哭,與他爭嚷,鬧吵了兩三日。陳大郎情懷撩亂,忙忙的收拾銀兩,帶個小郎,再望襄陽舊路而進。將近棗陽,不期遇了一夥大盜,將本錢盡皆劫去,小郎也被他殺了。陳商眼快,走嚮船梢舵上伏着,幸免殘生。思想還鄉不得,且到舊寓住下,待會了三巧兒,與他藉些東西,再圖恢復。嘆了一口氣,衹得離船上岸,走到棗陽城外主人呂公傢,告訴其事,又道:“如今要央賣珠子的薛婆與一個相識人傢藉些本錢營運。”呂公道:“大郎不知,那婆子為勾引蔣興哥的渾傢,做了些醜事。去年興哥回來,問渾傢討什麽‘珍珠衫’。原為渾傢贈與情人去了,無言回答。興哥當時休了渾傢回去,如今轉嫁與南京吳進士做第二房夫人了。那婆子被蔣傢打得個片瓦不留,婆子安身不牢,也搬在隔縣去了。”
  陳大郎聽得這話,好似一桶冷水沒頭淋下。這一驚非小,當夜發寒發熱,害起病來。這病又是鬱癥,又是相思癥,也帶些怯癥,又有些驚癥,床上臥了兩個多月,翻翻覆覆衹是不愈。連累主人傢小廝伏侍得不耐煩,陳大郎心上不安,打熬起精神寫成傢書一封。請主人來商議,要覓個便人捎信往傢中,取些盤纏,就要個親人來看覷同回。這幾句正中了主人之意。恰好有個相識的承差奉上司公文要往徽寧一路。水陸驛遞,權是快的。呂公接了陳大郎書札,又替他應出五錢銀子,送與承差,央他乘便寄去。果然的“自行由得我,官差急如火”,不勾幾日,到了新安縣。問着陳商傢裏,送了傢書,那承差飛馬去了。正是:衹為千金書信,又成一段姻緣。
  話說平氏拆開傢信,果是丈夫筆跡,寫道:“陳商再拜,賢妻平氏見字:別後襄陽遇盜,劫資殺僕。某受驚患病,見臥舊寓呂傢,兩月不愈。字到可央一的當親人,多帶盤纏,速來看視。伏枕草草。”平氏看了,半信半疑,想道:“前番回傢,虧折了千金資。據這件珍珠衫,一定是邪路上來的。今番又推被盜,多討盤纏,怕是假話。”又想道:“他要個的當親人,速來看視,必然病勢利害。這話是真,也未可知。如今央誰人去好?”左思右想,放心不下。與父親平老朝奉商議。收拾起細軟傢私,帶了陳旺夫婦,就請父親作伴,雇個船衹,親往襄陽看丈夫去。到得京口,平老朝奉痰火病發,央人送回去了。平氏引着男女,上水前進。不一日,來到棗陽城外,問着了舊主人呂傢。原來十日前,陳大郎已故了。呂公賠些錢鈔,將就入殮。平氏哭倒在地,良久方醒。慌忙換了孝服,再三嚮呂公說,欲待開棺一見,另買副好棺材,重新殮過。呂公執意不肯。平氏沒奈何,衹得買木做個外棺包裹,請僧做法事超度,多焚冥資。呂公已自索了他二十兩銀子謝儀,隨他鬧吵,並不言語。過了一月有餘,平氏要選個好日子扶柩而回。呂公見這婦人年少姿色,料是守寡不終,又且囊中有物。思想兒子呂二還沒有親事,何不留住了他,完其好事,可不兩便?呂公買酒請了陳旺,央他老婆委麯進言,許以厚謝。陳旺的老婆是個蠢貨,那曉得什麽委麯?不顧高低,一直的對主母說了。平氏大怒,把他駡了一頓,連打幾個耳光子,連主人傢也數落了幾句。呂公一場沒趣,敢怒而不敢言。正是:羊肉饅頭沒的吃,空教惹得一身騷。呂公便去攛掇陳旺逃走。陳旺也思量沒甚好處了,與老婆商議,教他做腳,裏應外合,把銀兩首飾偷得罄盡,兩口兒連夜走了。呂公明知其情,反埋怨平氏,道不該帶這樣歹人出來,幸而偷了自傢主母的東西,若偷了別傢的,可不連累人!又嫌這靈柩礙他生理,教他快些擡去。又道後生寡婦在此住居不便,催促他起身。平氏被逼不過,衹得別賃下一間房子住了。雇人把靈柩移來,安頓在內。這凄涼景象,自不必說。
  間壁有個張七嫂,為人甚是活動。聽得平氏啼哭,時常走來勸解。平氏又時常央他典賣幾件衣服用度,極感其意。不勾幾月,衣服都典盡了。從小學得一手好針綫,思量要到個大戶人傢教習女工度日,再作區處。正與張七嫂商量這話,張七嫂道:“老身不好說得,這大戶人傢不是你少年人走動的。死的沒福自死了,活的還要做人,你後面日子正長哩。終不然做針綫娘,了得你下半世?況且名聲不好,被人看得輕了。還有一件,這個靈柩如何處置,也是你身上一件大事。便出賃房錢,終久是不了之局。”
  平氏道:“奴傢也都慮到,衹是無計可施了。”張七嫂道:“老身到有一策,娘子莫怪我說。你千裏離鄉,一身孤寡,手中又無半錢,想要搬這靈柩回去,多是虛了。莫說你衣食不周,到底難守;便我守得幾時,亦有何益?依老身愚見,莫若趁此青年美貌尋個好對頭,一夫一婦的隨了他去。得些財禮,就買塊土來葬了丈夫,你的終身又有所托,可不生死無憾?”平氏見他說得近理,沉吟了一會,嘆口氣道:“罷,罷,奴傢賣身葬夫,旁人也笑我不得。”張七嫂道:“娘子若定了主意時,老身現有個主兒在此。年紀與娘子相近,人物齊整,又是大富人傢。”平氏道:“他既是富傢,怕不要二婚的。”張七嫂道:“他也是續弦了,原對老身說:不拘頭婚二婚,衹要人才出衆。似娘子這般豐姿,怕不中意?”原來張七嫂曾受蔣興哥之托,央他訪一頭好親。因是前妻三巧兒出色標緻,所以如今衹要訪個美貌的。那平氏容貌雖不及得三巧兒,論起手腳伶俐,胸中涇渭,又勝似他。張七嫂次日就進城,與蔣興哥說了。興哥聞得是下路人,愈加歡喜。這裏平氏分文財禮不要,衹要買塊好地殯葬丈夫要緊,張七嫂往來回覆了幾次,兩相依允。
  話休煩絮。卻說平氏送了丈夫靈柩入土,祭奠畢了,大哭一場,免不得起靈除孝。臨期,蔣傢送衣飾過來,又將他典下的衣服都贖回了。成親之夜,一般大吹大擂,洞房花燭。正是:規矩熟閑雖舊事,恩情美滿勝新婚。
  蔣興哥見平氏舉止端莊,甚相敬重。一日,從外而來,平氏正在打疊衣箱,內有珍珠衫一件。興哥認得了,大驚問道:“此衫從何而來?”平氏道:“這衫兒來得蹺蹊。”便把前夫如此張緻,夫妻如此爭嚷,如此賭氣分別,述了一遍。又道:“前日艱難時,幾番欲把他典賣。衹愁來歷不明,怕惹出是非,不敢露人眼目。連奴傢至今不知這物事那裏來的。”興哥道:“你前夫陳大郎名字可叫做陳商?可是白淨面皮、沒有須、左手長指甲的麽?”平氏道:“正是。”蔣興哥把舌頭一伸,合掌對天道:“如此說來,天理昭彰,好怕人也!”平氏問其緣故,蔣興哥道:“這件珍珠衫原是我傢舊物。你丈夫姦騙了我的妻子,得此衫為表記。我在蘇州相會,見了此衫,始知其情,回來把王氏休了。誰知你丈夫客死。我今續弦,但聞是徽州陳客之妻,誰知就是陳商!卻不是一報還一報!”平氏聽罷,毛骨諫然。從此恩情愈篤,這纔是“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的正話。詩曰:天理昭昭不可欺,兩妻交易孰便宜?分明欠債償他利,百歲姻緣暫換時。
  再說蔣興哥有了管傢娘子,一年之後,又往廣東做買賣。也是合當有事,一日到合浦縣販珠,價都講定。主人傢老兒衹揀一粒絶大的偷過了,再不承認。興哥不忿,一把扯他袖子要搜。何期去得勢重,將老兒拖翻在地,跌下便不做聲。忙去扶時,氣已斷了。兒女親鄰哭的哭,叫的叫,一陣的簇擁將來,把興哥捉住不由分說,痛打一頓,關在空房裏。連夜寫了狀詞,衹等天明,縣主早堂,連人進狀。縣蘭準了,因這日有公事,分付把兇身鎖押,次日候審。
  你道這縣主是誰?姓吳名傑,南畿進士,正是三巧兒的晚老公。初選原在潮陽,上司因見他清廉,調在這合浦縣采珠的所在來做官。是夜,吳傑在燈下將準過的狀詞細閱。三巧兒正在旁邊閑看,偶見宋福所告人命一詞,兇身羅德,棗陽縣客人,不是蔣興哥是誰?想起舊日恩情,不覺痛酸,哭告丈夫道:“這羅德是賤妾的親哥,出嗣在母舅羅傢的。不期客邊,犯此大辟,官人可看妾之面,救他一命還鄉。”縣主道:“且看臨審如何。若人命果真,教我也難寬宥。”三巧兒兩眼噙淚,跪下苦苦哀求。縣主道:“你且莫忙,我自有道理。”明早出堂,三巧兒又扯住縣主衣袖哭道:“若哥哥無救,賤妾亦當自盡,不能相見了。”
  當日縣主升堂,第一就問這起。衹見宋福、宋壽弟兄兩個哭啼啼的與父親執命,稟道:“因爭珠懷恨,登時打悶,僕地身死。望爺爺做主。”縣主問衆幹證口詞,也有說打倒的,也有說推跌的。蔣興哥辨道:“他父親偷了小人的珠子,小人不忿,與他急論。他因年老腳睒,自傢跌死,不幹小人之事。”縣主問宋福道:“你父親幾歲了?”宋福道:“六十七歲了。”縣主道:“老年人容易昏絶,未必是打。”宋福、宋壽堅執是打死的。縣主道:“有傷無傷,須憑檢驗。既說打死,將屍發在漏澤園去,俟晚堂聽檢。”原來來傢也是個大戶,有體面的。老兒曾當過裏長,兒子怎肯把父親在屍場剔骨?兩個雙雙叩頭道:“父親死狀,衆目共見,衹求爺爺到小人傢裏相驗,不願發檢。”縣主道:“若不見貼骨傷痕,兇身怎肯伏罪?沒有屍格,如何申得上司過?”弟兄兩個衹是求告。縣主發怒道:“你既不願檢,我也難問。”慌的他弟兄兩個連連叩頭道:“但憑爺爺明斷。”縣主道:“望七之人,死是本等。倘或不因打死,屈害了一個平人,反增死者罪過。就是你做兒子的,巴得父親到許多年紀,又把個不得善終的惡名與他,心中何忍?但打死是假,推僕是真,若不重罰羅德,也難出你的氣。我如今教他披麻戴孝與親兒一般行禮;一應殯殮之費都要他支持,你可服麽?”弟兄兩個道:“爺爺分付,小人敢不遵依。”興哥見縣主不用刑罰,斷得幹淨,喜出望外,當下原、被告都叩頭稱謝。縣主道:“我也不寫審單,着差人押出,待事完回話,把原詞與你銷訖便了。”正是,公堂造業真容易,要積陰功亦不難。試看今朝吳大尹,解冤釋罪兩傢歡。
  卻說三巧兒自丈夫出堂之後,如坐針氈,一聞得退衙,便迎住問個消息。縣主道:“我如此如此斷了,看你之面,一板也不曾責他。”三巧兒千恩萬謝,又道:“妾與哥哥久別,渴思一會,問取爹娘消息。官人如何做個方便,使妾兄妹相見,此恩不小。”縣主道:“這也容易。”看官們,你道三巧兒被蔣興哥休了,恩斷義絶,如何恁地用情?他夫婦原是十分恩愛的,因三巧兒做下不是,興哥不得已而休之,心中兀自不忍,所以改嫁之夜,把十六衹箱籠完完全全的贈他。衹這一件,三巧兒的心腸也不容不軟了。今日他身處富貴,見興哥落難,如何不救,這叫做知恩報恩。再說蔣興哥遵了縣主所斷,着實小心盡禮,更不惜費,宋傢兄弟都沒話了。喪葬事畢,差人押到縣中回覆。縣主喚進私衙賜坐,說道:“尊舅這場官司,若非令妹再三哀懇,下官幾乎得罪了。”興哥不解其故,回答不出。少停茶罷,縣主請入內書房,教小夫人出來相見。你道這番意外相逢,不像個夢景麽?他兩個也不行禮,也不講話,緊緊的你我相抱,放聲大哭。就是哭爹哭娘,從沒見這般哀慘,連縣主在旁,好生不忍,便道:“你兩人且莫悲傷,我看你不像哥妹,快說真情,下官有處。”兩個哭得半休不休的,那個肯說?卻被縣主盤問不過,三巧兒衹得跪下,說道:“賤妾罪當萬死,此人乃妾之前夫也。”蔣興哥料瞞不得,也跪下來,將從前恩愛,及休妻再嫁之事,一一訴知。說罷,兩人又哭做一團,連吳知縣也墮淚不止,道:“你兩人如此相戀,下官何忍折開,幸然在此三年不曾生育,即刻領去完聚。”兩個插燭也似拜謝。縣主即忙討個小轎,送三巧兒出衙。又喚集人夫,把原來賠嫁的十六個箱籠擡去,都教興哥收領;又差典吏一員,護送他夫婦出境。此乃吳知縣之厚德。正是:珠還合浦重生采,劍合豐城倍有神。
  堪羨吳公存厚道,貪財好色竟何人!
  此人嚮來艱子,後行取到吏部,在北京納寵,連生三子,科第不絶,人都說陰德之報,這是後話。
  再說蔣興哥帶了三巧兒回傢,與平氏相見。論起初婚,王氏在前;衹因休了一番,這平氏到是明媒正娶;又且平氏年長一歲,讓平氏為正房,王氏反做偏房,兩個姊妹相稱。從此一夫二婦,團圓到老。有詩為證:恩愛夫妻雖到頭,妻還作妾亦堪羞。
  殃祥果報無虛謬,咫尺青天莫遠求。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捲 三孝廉讓産立高名
第二捲 兩縣令競義婚孤女第三捲 滕大尹鬼斷傢私
第四捲 裴晉公義還原配第五捲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第六捲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第七捲 賣油郎獨占花魁
第八捲 灌園叟晚逢仙女第九捲 轉運漢遇巧洞庭紅
第十捲 看財奴刁買冤傢主第十一捲 吳保安棄傢贖友
第十二捲 羊角哀捨命全交第十三捲 瀋小霞相會出師表
第十四捲 宋金郎團圓破氈笠第十五捲 盧太學詩酒傲王侯
第十六捲 李講公窮邸遇俠客第十七捲 蘇小妹三難新郎
第十八捲 劉元普雙生貴子第十九捲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第二十捲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第二十一捲 老門生三世報恩
第二十二捲 鈍秀纔一朝交泰第二十三捲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