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   》 第24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15)      哈罗德·伊罗生 Harold R.Isaacs

  不论诉诸空泛的信念、或大规模的工业化与都市化、或世代交替、或高度中央集权、或集体压迫、或精致的理论、或体系完备的规划,在苏联共产党政权统治下,许许多多民族或族群的分离倾向,不仅至今不息而且根深蒂固,显然无法遏阻。1991年苏联解体,境内各共和国纷纷独立。--译注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与基督宗教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一样,仍然只是被现实嘲笑的一个虚幻神话。反大俄罗斯(或大捷克、大塞尔维亚、大匈牙利、大罗马尼亚)的情结仍然在点燃冲突的火种,跟共产主义当权之前的各个世代比起来,行为模式也依然如故,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后幻想时代:在美国,1945年之后,随着白人的世界霸权体系崩溃,对美国社会所抱持的幻想也一个接着一个像气球般被刺破,有关"美国人"的认同问题,也以新的方式与新的尺度升温,并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社会中所有的族群关系都处于剧烈的改变,每个族群内部也面临同样剧烈的自我反思。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部分原因是美国黑人长期争取民权(civil right)的努力在最高法院终于到了决定性的时刻;另一个因素则是世界局势所带来的压力。总之,事实摆在眼前,对于旧的游戏规则,美国黑人不再接受也不再让步,而社会的脚步显然已经准备改变,于是,就这样动起来了。过去一直忽视黑人而活在幻想中的美国社会,终于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民间鼓吹自由思想的黑人与白人,经过50年的奋斗,总算赢得最后胜利,将名义上对全民开放、实际上却把黑人排除在外的公民权从法律上扭转过来。接下来,对于自己长期忍气吞声所造成的一切后果,黑人继续提出挑战,对习惯成自然的歧视高墙展开冲撞,对长期以来使他们在社会上与经济上寸步难行的障碍进行跨越。但是,最痛苦也最困惑的,可能是他们必须重新发现自己并重新定位自己,这个过程引导一些美国黑人去寻找自己的"姆庇之家",希望能够在陌生的新环境中发现一些东西,不仅认同自己是"黑人",并且认同自己是"美国人"。于是,他们又以最尖锐的方式提出这样的问题:1945年之后终于开放、开始包容长期以来完全或部分被排除的族群的美国社会,是否会开放得更宽更阔,以过去接纳其他族群--天主教教徒、犹太人、华人、日本人,等等--的相同基础包容黑人,让所有的人都享有相同的权利、地位与机会?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自序 政治变迁压力下的族群认同(1)第2节:自序 政治变迁压力下的族群认同(2)
第3节:自序 政治变迁压力下的族群认同(3)第4节:原版序 族群认同的先知(1)
第5节:原版序 族群认同的先知(2)第6节:中译本序 本书对族群本质提出新的解构(1)
第7节:中译本序 本书对族群本质提出新的解构(2)第8节:推荐一 读历史,也读预言
第9节:推荐二 两种时间意识第10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1)
第11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2)第12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3)
第13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4)第14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5)
第15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6)第16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7)
第17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8)第18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9)
第19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10)第20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11)
第21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12)第22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13)
第23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14)第24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15)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