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周易今註今譯   》 上經(13)      南懷瑾 Na Huaijin    徐芹庭 Xu Qinting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今譯]
  乾卦的九四爻,陽剛過重而不適中,所以便有“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的情況,因此說“或之”。所謂或之者,便是懷疑不定的情形。可好可壞,故說還沒有過患。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今譯]
  乾卦九五爻的爻辭,也是“利見大人”。這是說大人的德性,要與天地的功德相契合,要與日月的光明相契合,要與春、夏、秋、鼕四時的時序相契合,要與鬼神的吉兇相契合。在先天而言,它構成天道的運行變化,那是不能違背的自然功能。在後天而言,天道的變化運行,也必須奉行它的法則。無論先天或後天的天道,尚且不能違背它,何況是人呢?更何況是鬼神啊!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為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今譯]
  乾卦上九爻的爻辭所說“亢竜有悔”的亢字的意義,是指衹知道進取,而不知道退守;衹知道現在的存在,而不知道現在存在的必會亡失。衹知道取得,而不知道喪失的,他是聖人嗎?知道進、退、存、亡而自身始終不失他的正道的衹有聖人才能如此!
  [今釋]
  這二節闡釋乾卦六爻爻辭的含義,完全以人文德業修養的情況,作為標準,發揚開啓以《周易》講儒理的先聲,指導人生學問、德業,與立身、處世的方針。尤其它在解釋九五爻爻辭所說的大人境界,便是莊子所謂“內聖外王”的準則,為後世儒傢所采用為聖人境界的標榜。曾子所著“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的大人觀念的根源,就是對上一節解釋九五爻的文言的發揮。至於“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便是用九爻辭所說大“吉”的贊辭。這都是從“以經註經”的治學方針中求出的答案,不必另加假藉,而可瞭解《周易》乾卦文言意旨的方法。從文言開始,共有四段解釋乾卦六爻爻辭的論述。如果加上“彖辭”和“象辭”的解釋,便有六段的不同。有的以理來說象,有的從象來說理,雖然都是大同而小異,實在互有不同,似乎不是一人一傢的意見。也許是孔子以後的門人子弟們,有所增益進去,究竟出於一人或多人的見解與手筆,都很難證實。
  坤■■坤(地)下坤(地)上〓錯■■乾〓綜■ ■坤
  坤①。元。亨。利牝②馬之貞。君子有攸③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④朋。安貞。吉。
  [今註]
  ①坤:卦名。它的大象是代表地與陰等的符號。
  ②牝:雌性的獸類。
  ③攸:與“所”字的意義相通。
  ④喪:亡失。
  [今譯]
  坤卦,它具有根元的、亨通的,有利於像母馬的貞順的德性。如果君子有所往求,占到本卦,便有先迷失方針,後果又可以得到利益的象徵。而且往西南方可以得到朋友,嚮東北方向便有喪失朋友的可能。但必須要安於貞正,纔有吉慶。
  [今釋]
  坤卦也與乾卦相似,具有元、亨、利、貞四種德性。唯獨它的利與貞兩種德性,卻與乾卦有不同的情況。乾卦的利、貞,是於萬物無所不利,無所不貞。而坤卦的利與貞,便有如壯健的母馬。同時又像大地一樣,順着天道的法則奔騰前進而不休息,又能滋養繁殖萬物。這是說明坤卦的本義,是代表地道的滋生萬物,運行不息而前進無疆的意義。至於下文君子如有所求而前往,便先有迷失而後來又有所得的現象,完全屬於占卜的用意。為什麽這樣說呢?它的要點是由下文的“西南得朋”與“東北喪朋”兩句話而來。關於這兩句話的內涵,歷來各傢研究易學的解釋,大約不出兩個觀念: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敘言《易經》與“三易”易名的定義《易經》的作者
十翼的作者及其他易學的傳承及其他兩派十宗及其他易學的精神
本書譯事的經過《周易今註今譯》四版序《周易今註今譯》凡例上經(1)
上經(2)上經(3)上經(4)上經(5)
上經(6)上經(7)上經(8)上經(9)
上經(10)上經(11)上經(12)上經(1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