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德驻华大使: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 第24节:第七章 帝王朝代周期(3)      康拉特·赛茨 Konrad Seitz

  帝国在没落中
  在乾隆宽容地拒绝英国国王提出的建立平等关系的要求时,中国在亚洲的权威正如日中天。蒙古、东突厥以及西藏等,都属于大清军事保护下的、由原统治者管理的附属国。乾隆时期的中国疆土大于以往的任何朝代,而且两倍于明朝。以其12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远远超过了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土(960万平方公里)。在这规模巨大的疆土开拓方面,乾隆自己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他通过血战征服了远在西北的蒙古后裔,并且把天山山脉以北的草原与沙漠以及南部的伊斯兰教的世外桃源统一成为中国的“新区”,即新疆。
  两千多年来,中国作为农业国一直受到北部游牧民族的威胁。游牧民族征服或者占领部分或者整个中国的事情时有发生。此刻,来自北部的威胁被彻底的消除了;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朝目标终于实现了,中国和亚洲内部圈终于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从深层的象征性意义上讲,这种中国与亚洲内圈的水乳交融般连接的价值就在于,这个新的王国是由满族游牧民族建立的,这个民族不仅接受了汉民族文化,而且产生了三位儒家思想的皇帝。
  新王朝的权力覆盖了近乎整个周边的亚洲国家:朝鲜、整个印度支那、不丹、尼泊尔、阿富汗、中亚的可汗国,譬如可坎德或者布卡阿、卡萨克国等,都向北京派出进贡的使团。从北部的外蒙到南部的马莱半岛,从东部的朝鲜到遥远西部的中亚地区,大清王朝的影响力辐射整个地区,在亚洲拥有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权力,此后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王室是如此的光耀夺目!乾隆时期的艺术风格影响到欧洲,以中国化的形式渗透到洛可可艺术中。
  在英国大使马戈尔尼1793年“抵达皇宫”时,中国就有3.3亿人口,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其人口数目相当于欧洲人口总和的2.5倍,是世界人口的1/3。中国距离成为世界国民经济大国及世界手工业的中心确实还相当遥远,但是皇家的景德镇瓷器厂在17世纪80年代时已经有10万工人。家庭作坊织出的南京棉纺织品在价格和质量上要比1930年时来自英国兰卡夏的机器纺织的产品还要好。
  乍看起来,乾隆回绝英王平等交往要求时那种高高在上的盛气令人不解,但是乾隆王朝时期的中国,确实上升到了亚洲霸主的地位,尽管这是最后的一站。自宋末(1279年)以来,中国文明实质上处在停滞状态。有关在欧洲最近所发生的发展与变化,也就是不久就将对中国未来产生影响的变化,中国方面显然一无所知。中国对欧洲17世纪的科学革命一无所知;对开始的工业革命一无所知。就外部的光环而言,帝制的中国早在1793年就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尽管它凭借武力夺得了丝绸之路的控制权,但是却没有发挥其对贸易应有的作用。而英国人却夺得了海上的控制权。
  第一次与英国交战,真正拉开序幕的是在1840年,即鸦片战争。然而这个王朝的内部已经开始走向没落,这一点早在乾隆末期的几十年中就显示出来了。清朝的辉煌时期已经过去,它开始走下坡路了。对于儒家史学家来说,历史的发展并非直线向前,而是如同自然万物一样,处在永恒的起和落、生与死的更迭之中。更迭的法则也适合于所有王朝。
  ——一个王朝失去天赋之命也就到了这一轮的终点,一场农民起义,或者来自北部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就推翻了这个王朝。随之,新的一轮就又开始了。胜利者通过其胜利就证明,他已获得了天赋之命。战争使田园荒芜、人口减少,而新的王朝也就以此恢复到和平与秩序上,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也得以发展,人口也就随之增长。
  ——这个王朝此刻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时期。尽管这仅仅是开始,而且进度很慢,但随之就加速度,然后就走下坡路。一个强大而开明的皇帝之后常常跟着一位软弱的继位者,他无力也无兴趣使自己的道德感召力普照臣民。政府管理的质量下降,腐败之风俱增。与此同时,国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人均农业收成下降,贫穷和饥荒四处蔓延。而国家就陷入更加巨大的经济困境之中,只能设法通过增加税收来摆脱困境。对农民的剥削加剧,贪官污吏更使小民们雪上加霜。农民的生活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他们弃家出逃,被逼上梁山。自然灾害,如旱灾或者黄河泛滥,就将冲毁原本缺乏维护的坝堤,这就给小民们以这样的意识,当朝的统治者失去了天赋之命。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第1节:出版说明第2节:中文版前言
第3节:第一章 扬帆驶出刘家港(1)第4节:第一章 扬帆驶出刘家港(2)
第5节:第二章 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1)第6节:第二章 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2)
第7节:第二章 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3)第8节:第二章 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4)
第9节:第二章 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5)第10节:第三章 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1)
第11节:第三章 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2)第12节:第三章 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3)
第13节:第三章 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4)第14节:第三章 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5)
第15节:第五章 汉人中心的世界秩序(1)第16节:第五章 汉人中心的世界秩序(2)
第17节:第六章 欧洲人想像中的中国(1)第18节:第六章 欧洲人想像中的中国(2)
第19节:第六章 欧洲人想像中的中国(3)第20节:第六章 欧洲人想像中的中国(4)
第21节:第六章 欧洲人想像中的中国(5)第22节:第七章 帝王朝代周期(1)
第23节:第七章 帝王朝代周期(2)第24节:第七章 帝王朝代周期(3)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