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紀念王小波辭世十周年:王小波十年祭 》
第24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4)
李銀河 Li Yinhe
有時,我們坐在陽臺上,靜靜地看着暮色降臨。看陽光以無法覺察的細小步伐從這個世界上退去,到處是移動的光斑。想象着遠遠近近的樹林中安詳的暮色,農捨中溫暖的黃昏,以及隨之而來的黑暗中包含的種種神秘,心裏同時品味着許多東西。那種復雜的感覺難以言表,心裏默默地醖釀着一種令人心醉的動人的哀愁。我們在見證着一個緩慢的吞噬過程,整個世界在黑暗中湮滅無蹤,衹剩下眼前的有限部分。那些被黑暗吞噬的人又經歷了些什麽?也許並沒有被湮沒的痛苦,衹是沉沒在溫暖的暮色中,體驗着一種快意的遲鈍和慵懶。這種夢幻會持續很久,直到傢人呼喚吃飯的時候。
詼諧是小波的另一天性。他喜歡笑謔,經常能敏捷地抓住可笑的東西。飯桌上是他馳騁談鋒的地方,時常妙語如珠,以馬剋?吐溫式的幽默,惹得衆人噴飯。他對馬剋?吐溫的《哈剋貝利?芬歷險記》,當時叫《頑童歷險記》大為傾倒。他把這本書翻了又翻,直到它成為一堆碎片(當時紙質不佳)。在我看來,他就是那個頑童。如果環境允許的話,他也會劃着小木船,溜上密西西比河上的小島,頂着暴雨在草叢裏穿行,爬到木排上,順着大河漂流而下,學會抽煙,吐唾沫,把飯菜在罐子裏亂七八糟攪在一起吃……幾年之後,他堅决選擇到雲南上山下鄉,沒人知道到底為了什麽。衹有我能猜出,他是在藉此實現那個頑童的夢想。可惜天不作美,他在雲南沒能享受幾天快意生活,就嘗到現實生活的滋味。每日吃着粗糲的飯食,口中淡出鳥來,幹活纍得要死。偷雞摸狗時不幸遭擒,在農場鬥爭會上繩索纏身,慘遭批判。最後染上重病,鎩羽而歸……如果讓他來安排這個世界,他會讓一切酸文假醋的東西都去見鬼,把文質彬彬的紳士淑女氣得發瘋。然而,他又不僅僅是那個頑童,在詩意的沉思與放浪形骸的狂野之間往來跳躍,亦莊亦諧,纔是他最喜歡的風格。而這一點,已經體現在他的作品中。
當時的北京郊區,有不少白楊夾道的大路。有一條在雙榆樹一帶,離人民大學不遠。在一個春日早晨,我和小波在這條筆直的大道上駕車東行。駕的當然是自行車。其中有一輛年紀和我們仿佛,是飛鴿廠第一批産品,做得粗笨結實,儘管經霜歷劫,在我們野蠻的騎行中被撞得有皮沒毛,但架子大體完好,仍堪騎行,被我們叫作腳蹬坦剋。它的一個腳蹬子朝裏彎了一塊,每轉一圈,就撞在底梁上,發出鏗鏘之聲。
當時我們在有節奏的鏘鏘聲中騎車東進,眼前大道如弦,兩邊的曠野嚮遠方伸延,真是大塊煙景,不禁心旌蕩漾。我想起古人的詩句,就大聲念起來:“大道直如發,春日佳氣多,五陵貴公子,雙雙鳴玉珂。”小波在旁邊縱情大笑。比起詩中的境界,我們眼前的景緻差不了什麽,衹是身穿補丁衣服,騎着破車,與五陵貴公子有一定差距,但這點可以用想象來補足。我們想象自己鮮衣怒馬,玉面綺貌,在長安大道上行進。隨着馬背的顛簸,玉珂輕叩,發出有節奏的清音,若合符節。而腳蹬子有規律的撞擊,把我們的想象與現實彌合得天衣無縫。
秋天的時候,我們又在這條路上走過。兩旁高大的白楊夾道,空中落葉飄墜,腳下是厚厚的一層。腳下的路好像永遠走不到頭,我們也願意永遠這樣走下去,好像可以一直走到天國。那是一個令人沉溺的境界。我們在不息的穿越空間中陷入夢境,一切都沒入薄暮之中,空氣也變得黏稠而滯重……當從夢境中醒來的時候,我們發現了一個不傳之秘,那就是天國和人間、王子與貧兒、古代和現代的間距其實其薄如紙,衹要我們願意,就可以在兩重世界間自由穿行。這種意思,好像成為小波的一個思維習慣。在他的歷史小說裏,他把現實和歷史自由鉸接,用二者之間的反差和氣氛變換製造出一種特殊韻味,傳達出他內心的感覺。
光陰荏苒,在日常瑣事的卵石沙礫中,是清澈的潺盢流水,而美好的意象,像水面上的閃光,漸漸遠去。那時的小波,因為年紀尚幼,沒有寫過什麽東西,但卻在積纍着美的印象,孵育着自己的趣味,或者說,一顆趣味的內丹。
在我看來,每一個真正的藝術傢,都有一顆自己的內丹。他們行住坐臥,都如蚌含珠,默默孵育着這顆內丹,像練氣士一樣呼吸沉降,萃取天地間的精氣,使這顆內丹在感覺的滋養中成長。當內丹大成時,它會以一種奇異的方式與外界發生感應,此時藝術傢趣味大成,進入一種高超的境界,談笑咳唾,皆成珠玉。這種內丹實際上就是一種對純美境界的把握,一種至高的品味。品味是遊離於文字之外的,它與學問的關係不大。有的人學富五車,品位衹是初等。有的人目不識丁,卻具有一種靈覺,能與高品位的東西發生共鳴。無論如何,人和人之間存在着品位差別是一件千真萬確的事情。人們喜歡小波的作品,實際上是喜歡他的品位。他的東西,雖然有時語涉男女之事,但品位高絶,絶非皮肉濫淫之蠢物(曹雪芹語)眼中的色情描寫。
事實上,男女之事,是一件上天賦予人類的恩物,挾帶着一種無與倫比的美好而強烈的感受。如果用純淨的心態去看它,它就是純潔的,因為它像風生雲起,水流花開一樣,是自然的一部分。
小波作品的價值,從一個方面來說,在於他顯示了一種獨特的高尚品位,一股塵世中的清純之氣。這些東西淺者識其淺,深者識其深,惟有緣者得之。而有緣人再傳有緣人,這一團精神能量也許就此傳遞下去,不致泯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蘇美術出版社 |
|
|
第1節:序 | 第2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 | 第3節:成長歲月/艾曉明(2) | 第4節:成長歲月/艾曉明(3) | 第5節:成長歲月/艾曉明(4) | 第6節:成長歲月/艾曉明(5) | 第7節:成長歲月/艾曉明(6) | 第8節:成長歲月/艾曉明(7) | 第9節:成長歲月/艾曉明(8) | 第10節:成長歲月/艾曉明(9) | 第11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0) | 第12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1) | 第13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2) | 第14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3) | 第15節:母親的憶念/宋華(1) | 第16節:母親的憶念/宋華(2) | 第17節:母親的憶念/宋華(3) | 第18節:我的女婿王小波/李剋林(1) | 第19節:我的女婿王小波/李剋林(2) | 第20節:吾弟小波/王小芹 | 第21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1) | 第22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2) | 第23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3) | 第24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