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竜象之爭——中國、印度與世界新秩序 》
第24節:第二章、走進中國(10)
戴維-史密斯 David - Smith
對中國而言,沃爾瑪正按着鄧小平的新經濟戰略在中國運行。當這位領導人做出開放戰略的决策時,肯定想不到這項政策竟會給美國德州的超市帶來大量廉價的牛仔褲和T恤衫。不過這一開放政策的確産生了如此之巨的效果。正如杜剋大學的加裏·格利菲教授所說:
沃爾瑪之所以會取得經濟領先地位,在於它壟斷了美國的消費者,它是美國最大的零售商,也是最大的雇主。沃爾瑪不計其數的分店將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傢與世界上強大的資本主義經濟體聯繫了起來,他們讓中國和其他地方的供應商能夠順利進入美國市場。沃爾瑪使供應商和需求商的交流得以實現,而且使它們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進行着貿易。
我們將會見證中國與世界關係的改變。隨着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夢想建立屬於它們自己的聯合公司,進而兼併外國企業,中國投資的流嚮會變成雙嚮的。中國發展的第一階段是吸引各國前來投資、購買和賺錢。鄧小平不管這"貓"是白的還是黑的,衹要能抓"老鼠"就行。不過,他首先得讓這裏有可供抓的"老鼠"纔行。在這一點上,他做到了,而且相當漂亮。
第四章、中國在吶喊、世界在傾聽
如果通用電氣公司投資中國的戰略是一種失誤,那麽這意味着10億甚至可能是20億美元的損失;但如果這一舉動是明智的,它將使通用電氣公司贏得下一個世紀。
--傑剋·韋爾奇
通用電氣公司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無論是早是遲,我們這些西方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的確需要時刻準備應對一個強大而令人振奮的中國的重新崛起,這一頭號古代強國將奪回它曾經的榮耀。
--約翰·邦德
匯豐銀行前總裁
爭奪"奧運五環"
2001年7月,國際奧委會經過激烈的爭論,最終將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授予中國。北京不僅擊敗了多倫多、巴黎、伊斯坦布爾和大阪,而且也抵製住了各類抗議中國人權問題的團體的反對。國際奧委會最終的回答是:"北京奧運會將會給中國乃至世界體育事業留下獨特的遺産。"中國終於獲得了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八年前,中國與2000年奧運會失之交臂,最終輸給了悉尼,現在,終於輪到中國了。
國際奧委會的决策不含經濟方面的原因,但是授予奧運會主辦權從來都具有經濟方面的標志性意義。1964年東京舉辦了夏季奧運會,這顯然是對日本出現五六十年代經濟奇跡的認可。韓國的經濟發展藉鑒了日本的模式,首爾舉辦了1988年的奧運會,這再次被廣泛地認為是對韓國出現經濟奇跡的慶賀。2001年,當中國的發展還不及她古代的智慧和榮耀給人們的印象時,就有人預見了中國的潛力。比爾·剋林頓政府時期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勞拉·安德裏亞·泰森認為,中國取得了奧運會的主辦權,這與入世一樣,是它改革開放成果的一部分。舉辦奧運會將會使普通民衆在經濟方面獲益,也會推動政府改善人權問題。她說:"大體上講,奧運會的舉辦對百姓是有好處的,但對領導人而言卻是一件頭疼的事情。為了舉辦奧運會,政府要改善基礎設施和環境質量,這將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在接下去的幾年裏,這些大額投資的確會使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速度再增加一半。"
世界櫥窗
如果國際奧委會授權北京舉辦奧運會的一大目的是促使它建立具有21世紀水平的基礎設施的話,顯然這一目的已經達到了。為了舉辦2008年奧運會,北京用於新建場館、拆除舊城區、實現城市現代化和興建基礎設施的預算達到了380億美元。相比之下,倫敦舉辦2012年奧運會的預算衹有160億美元,當然,在此基礎上還會有所增加。北京將花四年時間來設計、修建和試運行新的國際機場,這一機場的規模將比目前世界上最繁忙的倫敦希思羅國際機場還要大。北京新國際機場是由建築師諾曼·福斯特勳爵負責設計的,建成之後每年能吞吐5 300萬乘客,用福斯特的話說,"新機場就是北京的門戶,機場的技術含量、顧客舒適度、持續性能和運行效率都很高。它給人以喜悅和振奮的感覺,凌空的流綫型屋頂和竜形體身既有飛行的動感和意藴,又結合了中國的傳統顔色和符號元素。"②建築師們傾嚮於這種圖景的建築,很多人親眼見證了北京為舉辦奧運會做出的巨大努力。透過那些繁忙的建築工人身上的塵土,人們可以預見北京的新面貌將會特別壯觀。北京是一座占地面積廣、人口過千萬的超大型城市,規劃者們正努力重塑城市面貌。《商業周刊》評價為奧運會興建的北京建築是"中國的新建築奇跡",其中包括奧林匹剋體育館和由荷蘭建築師雷姆·庫哈斯設計的中央電視臺新樓,後者顛覆了"摩天大樓應該垂直於地"的觀念。建築評論記者迪耶·薩迪奇認為"中國正在利用舉辦奧運會的機會,嚮世界明白無誤地宣稱,中國已經在現代世界上占有一席重要之地。"他將2005年的中國與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做了對比,他說:"直到90年代,北京都很少有中央商業區,當時的情況也不需要;後來出現了許多玻璃大樓,這些大樓就像新加坡和鹿特丹過時的建築物一樣;這些建築物如今正在被一些豪華的新樓群所取代,許多國際建築師都來到這片可以自由發揮他們建築才華的土地,參與這些新建築的建設。雷姆·庫哈斯、雅剋·赫爾佐格、紮哈·哈蒂德、瓊·努維爾和威爾·艾爾索普都來到這裏,他們的設計作品有的正在建設中,有的正在籌建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導言:中國、印度和世界新秩序(1) | 第2節:導言:中國、印度和世界新秩序(2) | 第3節:導言:中國、印度和世界新秩序(3) | 第4節:第一章、歷史回顧(1) | 第5節:第一章、歷史回顧(2) | 第6節:第一章、歷史回顧(3) | 第7節:第一章、歷史回顧(4) | 第8節:第一章、歷史回顧(5) | 第9節:第一章、歷史回顧(6) | 第10節:第一章、歷史回顧(7) | 第11節:第一章、歷史回顧(8) | 第12節:第一章、歷史回顧(9) | 第13節:第一章、歷史回顧(10) | 第14節:第一章、歷史回顧(11) | 第15節:第二章、走進中國(1) | 第16節:第二章、走進中國(2) | 第17節:第二章、走進中國(3) | 第18節:第二章、走進中國(4) | 第19節:第二章、走進中國(5) | 第20節:第二章、走進中國(6) | 第21節:第二章、走進中國(7) | 第22節:第二章、走進中國(8) | 第23節:第二章、走進中國(9) | 第24節:第二章、走進中國(10) | |
| 第 I [II] 頁
|
|